中国人民大学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系为传统“五院四系”成员之一。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缩写为RUC),简称“人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隶属于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学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截至202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设有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张自忠路校区和苏州校区四个校区;设有6个学部,开设学士学位专业89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专任教师1970人,在学学生27630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公共教学委员会,48个教学单位,开设学士学位专业88个。

院系专业
学部
学院
本科专业
人文学部 [8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A+)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绘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
管理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人口与社会管理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A+)、土地资源管理(A+)、城市管理(A+)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档案学(A+)、信息资源管理(A+)、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管理方向)
经济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A+)、数字经济(A+)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财政学(A+)、金融学(A+)、金融工程(A+)、信用管理(A+)、税务、保险学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能源经济学、数字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统计学(A+)、经济统计学(A+)、应用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A+)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A+)、市场营销(A+)、会计学(A+)、财务管理(A+)、贸易经济(A+)、管理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A+)、劳动与社会保障(A+)、劳动关系和劳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人大国发院
-
法政学部 [8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法学(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新闻学(A+)、传播学(A+)广告学(A+)、广播电视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社会学(A+)、社会工作(A+)
理工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A+)、物理学、材料物理、化学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
数据计算及应用(A+)、数学与应用数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
纪检监察学院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截至2024年5月   注: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6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有14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53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4人入选国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有专任教师1970人,其中教授840人,副教授739人。

教师(部分)
姓名
简介
高铭暄
人民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丛志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一级美术师
何沁
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编写、主编了《中共党史讲义》《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纲》等教材和专著
方汉奇
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7年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王国刚
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师团队
类别
名单
首批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
郝立新、欧阳谦、姚新中、张文喜、郭双林、刘小枫、孙郁、曾湘泉、贺耀敏、陈卫东、韩大元
国家级教学名师
方福前、韩大元、陈岳、龙翼飞、王珊、张征
北京市级教学名师获得者
方福前、张志伟、姚辉、钱晟、许伟、张晓萌、季威、李彪
2023年青年骨干教师
刘力、莫嘉琳、王莹、张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郑祥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张杰、张宇、卢仲毅、黄兴涛、段成荣
截至2024年1月,注:名单不全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学校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科建设
类别
名称
博士后流动站
法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社会学、中国史、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考古学、统计学、物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电子信息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
“双一流”建设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农村发展管理
截至2024年1月,部分展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27门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2门线上课程、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6门线下课程和1门社会实践课程。还设有北京市优质课程、“123”金课、通识课程等。2023年,学校全面开展“123金课”建设,到2025年,建设600门涵盖通识课(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含部类核心课)、新形态课程在内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本科课程。

“123”金课名单
类别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中国哲学:传统、经典与方法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西方哲学:传统、经典与方法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美学原理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宗教与当代社会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人生哲学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
通识核心课
哲学院
数理逻辑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秦汉大一统的奠定和成型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文物精品与历史文化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蒙藏历史与文化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古代文学家与文学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世界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文体写作实践
通识核心课
国学院
先秦诸子的思想世界
通识核心课
历史学院
中华文明史
通识核心课
历史学院
中国考古学
通识核心课
历史学院
清代名家名篇选读
通识核心课
历史学院
《资治通鉴》精读
截至2023年7月,名单不全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学院
课程名称
类别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法学院
知识产权法
线上一流课程
姚欢庆
——
新闻学院
新闻摄影
线上一流课程
殷强
——
应用经济学院
区位决策与营商环境互动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姚永玲
——
法学院
互联网法院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209]
张龑 、邓矜婷、张吉豫
文学院
特殊类型纪录片摄制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陈涛
陈剑澜、 陈奇佳、汪海、李昕揆
外国语学院
国际会议口译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王建华
朱源、冯佳、张凌
艺术学院
视听叙事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张淳
甘华、刘明才、段天然、葛勇
理学院物理学系
离子阱量子计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张威
张翔、高奎意、王善才
新闻学院
传播理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刘海龙
王亦高、董晨宇
理学院物理学系
人文物理通识与探索性实验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程志海
夏天龙、 陈珊珊、汪晋辰、许瑞
经济学院
经济史Ι
线下一流课程
贺耀敏
孙睿、孙圣民、高德步、王珏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农业政策学
线下一流课程
孔祥智
仇焕广、唐忠、毛学峰、钟真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信息咨询
线下一流课程
卢小宾
闫慧、徐璐、罗世君、张朝峰
财政金融学院
金融学
线下一流课程
张杰
瞿强、王国刚、王芳、马勇
商学院
会计学
线下一流课程
赵西卜
廖冠民、秦玉熙、袁蓉丽、张博
应用经济学院
能源经济学
线下一流课程
郑新业
宋枫、魏楚、郭伯威
财政金融学院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线下一流课程
庄毓敏
涂永红、宋科、罗煜、朱文宇
公共管理学院
城市经济学
线下一流课程
叶裕民
秦波、施昱年、于洋、仲浩天
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概论
线下一流课程
杨光斌
牛彤、孙龙、欧树军、 陈华文
法学院
债与合同法
线下一流课程
姚辉
朱虎、朱岩、石佳友、 熊丙万
法学院
宪法学
线下一流课程
胡锦光
韩大元、莫于川、王旭、李元起
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线下一流课程
秦宣
陶文昭、王海军、李玉峰、王衡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历史
线下一流课程
杨凤城
何虎生、辛逸、耿化敏、李坤睿
外国语学院
人文经典阅读
线下一流课程
陈世丹
郭庆民、 刁克利、代显梅、蔡芳钿
文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
线下一流课程
孙毅
程光炜、杨庆祥、张洁宇、宋声泉
统计学院
抽样技术
线下一流课程
蒋妍
金勇进、孙韬、杜子芳、李扬
法学院
诊所式法律教育 (环境公益诉讼)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竺效
李修棋、曹炜、丁霖、葛枫
截至2023年7月
国家级教学团队
类别
名单
国家级教学团队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学团队、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西方文艺理论史”教学团队
截至2024年1月,注:名单不全

教学成果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6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成果总计14项,其中一等奖7项(占获奖总数50%),二等奖7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获奖总数量位居北京地区高校第一。

2023年,学校有15本理工学科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有3个理工类项目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建设项目,《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和《统计学(第7版)》获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部分成果
名称
简介
《扎根中国,独树一帜:交叉融合导向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思政铸魂、知识扩容、内外融通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课程体系改革》
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急需法学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区块链与数字经济为例》
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多元交叉、虚实结合的土地资源管理
获评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

综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同61个国家和地区的312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与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并主持构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等平台,开设了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

孔子学院

截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外合作大学先后合作共建了14家海外孔子学院,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11个国家。2010年,学校在国际交流处下设立孔子学院工作科, 2011年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挂靠国际交流处。

合作协议

2022年2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管理学三学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通过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开设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意识的未来全球商务领袖。项目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路易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商业(或国际商务)学士学位。

与京东物流携手打造智慧快递服务中心

2025年5月17日,京东物流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的智慧快递服务中心在通州校区正式启用,标志着京东物流在高校场景下的服务模式创新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为中国人民大学提升校园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重要实践成果。此次合作中,京东物流投入了包括第六代智能配送无人车在内的多项科技能力以及“京东服务+”等特色服务,旨在为师生提供更高效、智能、绿色的快递服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共有1个国家级高端智库,1个国家高端智库,1个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1个北京市高端智库。 [98]截至2020年底,学校共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清史研究所、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量子态构筑与测控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数据库与商务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一代智能搜索与推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融计算与数字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人文北京研究基地
跨学院科研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政府统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案例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与管理大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铁霖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等
截至2024年5月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经费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等。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中获批28项,其中规划项目17项、决策咨询项目4项、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7项。项目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居北京市首位。

获奖成果

202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王晶副教授为第一完成人,柴云鹏教授为第三完成人的科研成果“抗辐射高性能处理器容错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同年,学校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准聘副教授黄文炳获2022年度腾讯AI Lab犀牛鸟专项研究计划卓越奖。此外,中国人民大学25项成果入选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总数连续3次位列北京市高校首位,占全部入选成果的11.9%,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

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单(部分)
成果名称
形式
获奖等级
单位
中国民法典释评(10卷本)
著作
特等奖
法学院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
著作
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百年发展史
著作
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
著作
一等奖
历史学院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著作
一等奖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
接诉即办的北京经验
著作
一等奖
公共管理学院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电并重。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420余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2500余种,数据库970个。其中,线装古籍40余万册、红色文献1.2万余册;另收藏校内名师手稿、校友学术著作,设有知名学者藏书专区、专柜、专架等。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148种期刊,包括复印报刊资料、人文社科文摘、报刊资料索引和原发期刊四大系列,是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影响巨大的学术品牌。其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产品曾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壹学者·学术生态系统”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学术期刊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学术期刊16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115种,文摘卡系列刊14种,报刊资料索引系列刊7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1月创刊,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曾两次获得中国期刊界的最高奖——中国期刊奖,并于2004年首批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09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开设栏目:专题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当代学术思潮评价等。

《教学与研究》:1953年5月创刊,月刊,是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理论刊物。主要栏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教学与研究论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前沿问题、学术评论、研究述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西方思潮评介、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学难点解析、教材·教学·教改等;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年1月创刊,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经济学理论专业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并被国家级各类科研基金确定为科研成果发表认定期刊;主要栏目:理论探索、学术前沿、经济热点、公共经济、金融研究、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三农”研究、工商管理、国际经济、动态与综述等。

《经济与政治研究》(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2年1月创刊,半年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同行评议的英文学术刊物(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所设栏目有研究论文、专题研究、学术述评、研究报告、书评等。

《档案学通讯》:1978年5月创刊,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中国唯一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的档案学期刊;主要栏目: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经济科技档案管理、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保护、研究生论坛、档案教育。

《国际新闻界》:1961年4月创刊,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新闻专业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主要栏目:本期话题、环球视窗、网络时代、传播论坛、媒介经济、比较研究、新闻教育、实务探讨、名人名作、公关广告、传播史话、学术动态、百草园等。

《法学家》:1992年4月创刊,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法学专业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主要栏目:法学研究综述、法学专论、三大讲坛、本期视点、法制改革、法学争鸣与评论、域外法学、青年法苑、司法官谈法治、法学教育、外国法述评、法学信息等。

《人口研究》:1977年创刊,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术刊物,是人口学专业唯一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的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口学会会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第一批资助名单;主要栏目:人口与发展论坛、人口与社会、老龄问题研究、人口调查与分析、人口流迁、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社会医学、计划生育研究、世界人口、少数民族人口、数字人口等。

《清史研究》:1991年创刊,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的《清史研究通讯》,季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由清史研究所承办,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2013年荣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并被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连续入选2013、2014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3月创刊,季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教育性理论期刊,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史研究等栏目。

《情报资料工作》:1980年创刊,双月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主要栏有:专题研究、理论探索、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实践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1月创刊,季刊,该刊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探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国学学刊》:2009年3月创刊,季刊,主要栏目:国学与文化、经学研究、国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国文研究。

《数据科学》(Journal of Data Science):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辅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于2003年1月共同创办的英文期刊(季刊),主要接收国际学者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原创性文章,包括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杂志被国际检索机构Current Index to Statistics,EBSCODiscovery,ZentralblattMATH以及AiritiLibrary检索或收录。

《社会学评论》:2013年2月创刊,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合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为: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探索、分支社会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综述、书评等。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经费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46万余项,共获得经费24.1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中国高校第一位。

2016年,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5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25项、青年项目12项,立项总数自2003年以来第11次位居中国高校榜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项、获资助金额(直接经费)为3221.2万元。

论文专著

自2004至2014年,学校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数量连续11年保持中国高校第一位。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中国高校第一。

2016年,学校教授撰写的《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后乡土中国》等3部学术专著入选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总数在中国高校中排名第一。

成果获奖

2015年,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3项、普及奖1项。

2013年,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普及奖1项。

2009年,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4项、普及奖1项。

国际交流

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55个国家和地区的239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经教育部批准与巴黎索邦大学、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法国马赛商学院合作创办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孔子学院

截至2016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7所、美国3所,拉美、非洲和亚洲各1所,分别是: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孔子学院。

合作协议

2022年2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管理学三学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通过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开设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意识的未来全球商务领袖。项目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路易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商业(或国际商务)学士学位。

所获荣誉

荣誉
时间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2022年4月
入选2022年北京市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2022年8月
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截至2024年5月,注:部分获奖



创办时间
1937年8月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综合类院校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002
优势专业
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应用统计学/ 数据计算及应用/国际新闻与传播/传播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贸易经济/信用管理/金融工程/金融学/财政学/数字经济/能源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城市管理
学校特色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ruc.edu.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关村校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8号(苏州校区)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猜你喜欢
1  /  10
中国人民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简章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