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简称“中戏”,位于北京市,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中国话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国际舞台美术联盟、中国舞美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以及世界舞蹈戏剧教育联盟所在地。
学校发端于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之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第三部,后有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入。1949年,经中央批准正式开始筹备成立国立戏剧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国立戏剧学院”校名。1950年,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成为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所在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发起主办“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
截至2024年6月,学院有东城和昌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学院具有13个院系;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957人;下设11个本科专业,27个本科专业方向(不含国际项目);截至2023年10月,学院有专任教师300人,外聘教师59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戏剧学系、数字戏剧系。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下设11个本科专业,27个本科专业方向(不含国际项目)。
专业 | 专业方向 | 学制 | 所属院系 |
---|---|---|---|
曲艺 | 相声创作表演 | 4年 | 表演系 |
表演 | 话剧影视表演 | 4年 | |
动作表演 | 4年 | ||
偶剧表演与设计 | 4年 | ||
京剧表演 | 4年 | 京剧系 | |
京剧音乐伴奏 | 4年 | ||
歌剧表演 | 5年 | 歌剧系 | |
舞剧表演 | 5年 | 舞剧系 | |
戏剧影视导演 | 戏剧导演 | 5年 | 导演系 |
电影导演 | 5年 | 电影电视系 | |
数字空间演艺 | 4年 | 数字戏剧系 | |
艺术管理 | 影视制片 | 4年 | 电影电视系 |
演出制作 | 4年 | 戏剧管理系 | |
剧院管理 | 4年 | ||
戏剧影视文学 | 戏剧创作 | 5年 | 戏剧文学系 |
电视剧创作 | 4年 | ||
戏剧学 | 戏剧史论与批评 | 4年 | |
戏剧教育 | / | 4年 | 戏剧教育系 |
音乐剧 | / | 4年 | 音乐剧系 |
戏剧影视 美术设计 | 舞台设计 | 5年 | 舞台美术系 |
舞台灯光 | 4年 | ||
舞台服装 | 4年 | ||
舞台化装 | 4年 | ||
舞台造型体现 | 4年 | ||
舞台技术 | 4年 | ||
演艺影像设计 | 4年 | ||
录音艺术 | 演艺声音设计 | 4年 | |
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 | 4年 | 电影电视系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 4年 | |
(截至2023年12月) |
截至2023年10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人、外聘教师59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0:1,生师比为10.16。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67%;其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67%;具有新完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28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4.67%。
类别 | 名称 |
---|---|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 | 边雯彤 |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艺界) | 陈好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麻文琦 |
获奖人 | 获奖类型 | 获奖时间 |
---|---|---|
鲍黔明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4 |
谭霈生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5 |
常莉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6 |
刘立滨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9 |
徐平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1 |
刘杏林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2 |
章抗美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3 |
武亚军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4 |
张先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5 |
郝戎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6 |
廖向红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0 |
姜涛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8 |
曹艳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18 |
孙大庆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9 |
王鑫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19 |
马述智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20 |
余欣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20 |
张庆山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21 |
陈刚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22 |
杨硕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22 |
彭涛 | 教学名师 | 2023 |
(截至2023年12月) |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3年10月,有1个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 戏剧、电影、广播电视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戏剧与影视学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戏剧戏曲学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优质本科课程16门,其中3门课程为重点项目。学校共有21位教师入选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4个。
截至2023年10月,学院共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19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音乐剧表演教学实验区 |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表演 |
戏剧影视导演 | |
戏剧影视文学 |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
戏剧学 | |
艺术管理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戏剧教育 |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 表演 |
导演 | |
戏剧影视文学 | |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表演 | |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 表演 |
导演 | |
戏剧影视文学 |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立体造型(二) |
毕业创作(多幕剧排演)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 |
舞台人生:走进戏剧艺术 | |
音乐剧演唱(二)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写作课 |
台词课 | |
北京市级优质本科课程(重点) | 表演课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戏剧艺术概论 | |
北京市级优质本科课程 | 建筑写生 |
主持艺术概论 | |
多幕剧排演(一) | |
阅读与鉴赏 | |
软景绘制(二) | |
文化活动管理 | |
音乐剧表演片断教学 | |
台词(三) | |
音乐剧演唱(一) | |
戏剧管理 | |
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 | 经典作品分析 |
表演技巧(二) | |
京剧剧目(六) | |
主持语言基础与训练(二) | |
中国戏曲 |
获奖团队 | 获奖类型 | 获奖时间 |
---|---|---|
表演系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08 |
表演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2009 |
导演系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09 |
戏剧文学系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10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育人团队 |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 2020 |
表演系表演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 2021 |
舞剧表演育人团队 |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 2022 |
表演系台词、声音教学育人团队 | 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 2023 |
(截至2023年12月) |
基地名称 | 类型 | 学习实践专业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 | 全部专业 |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 影视创作实践基地 | 表演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 全部专业 |
中国国家话剧院 | 全部专业 | |
中央戏剧学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 | 全部专业 |
戏剧教育教学示范基地 |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 | 全部专业 |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 | 全部专业 | |
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 | 全部专业 | |
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演艺集团 | 全部专业 |
中国曲艺家协会 | 全部专业 | |
舞台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
校外人才培训基地 | 东方演艺集团 | 全部专业 |
戏剧之城 | 全部专业 | |
“延河联盟”劳动实训基地 | 全部专业 | |
国家大剧院 | 全部专业 | |
(截至2023年10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组织学院专家学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单列学科艺术学、教育学的重大项目选题推荐,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征集,报出选题12项,其中《建党百年艺术生产运行机制与制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学校专家等积极进行人文社科等项目的申报。此外,还获得小戏曲《梦中的婚礼》、歌剧编剧《归心》以及《话剧艺术评论人才培养》三个项目的资助。
2024年,申报的原创话剧《梁祝》入选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A类(精品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
融通理念与阶梯式训练结合的创新型编剧人才培养 | 彭涛 |
新媒体思政教育视听作品创新实践拔尖人才培养 | 武亚军 |
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八女投江》本科独幕剧教学创新改革 | 范卫华 |
虚拟仿真技术在舞台美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 张洪琛 |
舞剧表演技法课程与教材编撰 | 沈培艺 |
信息、宣传与审美的和谐——新时代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 | 刘云丹 |
通专结合,以美育人——戏剧基础理论金课建设 | 陈敏 |
百年百部舞台经典剧目灯光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 | 胡耀辉 |
戏剧创作与制作融合研究 | 郭琪 |
中国古典双人舞蹈戏剧技术的研发与教材编撰 | 孙晓娟 |
融媒体时代戏剧批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 周泉 |
野外录音/实地录音及素材库建立与共享 | 王红霞 |
中国演剧体系视域内“话剧、戏曲、曲艺”美育教学融合与课程改革研究 | 戴谨忆 |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与交流
时间 | 合作交流 |
2019年 | 与北京演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0年1月 | 与国家京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共建协议 |
2020年11月 | 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1年6月 | 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2022年7月 | 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2年10月 | 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签署“剧目视频资源独家分享协议” |
2023年5月 | 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3年10月 | 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4年1月 | 与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国际交流
时间 | 合作交流 |
---|---|
2012年5月 | 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隆重开幕 |
2017年11月 | 尼泊尔驻华使馆大使和一等秘书来访中央戏剧学院 |
2017年12月 | 中央戏剧学院代表赴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会 |
2018年4月 | 赴俄罗斯戏剧艺术大学参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启程”戏剧节 |
2018年11月 |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会见国际舞美组织(OISTAT)主席一行 |
2019年4月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携美国好莱坞影视资深团队一行来访 |
2019年9月 | 创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赴日本大学访问 |
2023年12月 | 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巴托克艺术学院一行来院考察交流 |
港澳台交流
时间 | 合作交流 |
2008年5月 | 香港演艺学院代表参加第三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 |
2009年10月 | 2009两岸大学生戏剧教育论坛在学院举行 |
2018年12月 | 香港大学生国情教育参观考察团一行来访中央戏剧学院 |
2022年10月 | 2021两岸青年学者戏剧文学论坛在线上举行 |
2023年11月 | 2023两岸青年峰会·两岸大学生戏剧展演交流营开营仪式在学院举行 |
2023年12月 | “京澳青年表演艺术教育交流”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师生来访中戏 |
创作平台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戏剧艺术研究所,其下设东方戏剧研究中心、西方戏剧研究中心、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中国戏剧学研究中心、欧阳予倩研究中心、当代演剧文化研究中心、刘杏林舞台设计工作室。
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 | 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 |
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 | 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 |
国际舞台美术学生作品交流中心 | 中国话剧协会(总部) |
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表演艺术委员会(总部) | 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 |
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 | 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 |
北京高等院校人物造型设计教学联盟 | 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总部) |
国际舞台美术联盟 | (中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 |
演艺家研究中心 | “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 |
中央戏剧学院美育研究与传播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 |
世界舞蹈戏剧教育联盟 | 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 |
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出研究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当代演剧文化研究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欧阳予倩研究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西方戏剧研究中心 |
研创成果
2021年,学校课题《欧美戏剧剧场资料翻译与研究》和《当代中国话剧作品评价体系与质量提升研究》分别入选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选题;课题《新时代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标北京市教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列入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
2021年,学校话剧《万水朝东》获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立项;立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话剧作品评价体系与质量提升研究》。
“十二五”期间,学院获得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及其他省部级科研立项的项目主要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 “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舆情信息研究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研究课题、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剧卷主编工作。
2023年8月18日至20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全国戏剧期刊联盟、田汉戏剧奖组委会、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人文天下》编辑部承办的“2023年全国戏剧期刊联盟主编年会暨第37届田汉戏剧评选活动”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举办。中央戏剧学院彭涛、戴谨忆、方桂林、孙雪晴、冯瀚辰5位教师及客座研究员廖奔、讲座教授傅谨获得本届“田汉戏剧奖” 评论奖和理论奖。
2022-2023学年,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智能戏剧艺术空间”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学校组织学院专家学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单列学科艺术学、教育学的重大项目选题推荐,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征集,报出选题12项,其中《建党百年艺术生产运行机制与制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组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话剧艺术评论人才培养》、小戏曲《梦中的婚礼》、歌剧编剧《归心》等3个项目分别获批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小型剧节目创作资助项目,以及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组织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申报,《全媒体时代下戏剧影像化发展前景研究》获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艺术院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立项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的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学业辅导育人路径研究》《“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融入艺术类专业育人研究》拟立项为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和支持课题。
艺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收藏中外文图书60万余册、中外文现刊300余种、数字资源和自建特色资源库近20种、特色音像视频资源1万余种、民国时期唱片5000余张、线装古籍及民国时期图书6万余册、舞台剧照及演出说明书20万余份。图书馆在昌平校区和东城校区设有两处馆舍,总建筑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374个。馆内设借阅书库、报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形象资料阅览室、古籍书库、民国书库、中戏人文库、密集书库、音像观摩室、信息共享空间等。
学术期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与影视学”学术期刊;开辟了戏剧文学、导表演艺术、舞台美术、戏曲研究、外国戏剧研究、戏剧史、译文、戏剧动态等栏目;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0年11月 | 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
2023年5月 |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
2024年1月 | 昌平校区获北京市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