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

双一流、211工程、教育部直属、111计划;传统“南北双药”成员。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美药学院校联盟牵头单位。

学校始建于1936年,原名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1937年迁往汉口,1938年迁往重庆,1946年回迁南京。1950年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3年,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修科并入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2100余亩,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馆藏书118.9万余册;设有16个院部,31个本科专业(类);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839人,专任教师1102人;全日制在校生19730人,其中本专科生11156人、研究生8067人、留学生448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设有16个院部,开设31个本科专业(类)。

中国药科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
药学
药物制剂
药物分析
药物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中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制药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制药
生物技术
海洋药学
药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药学(中外合作)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工商管理
药事管理
健康与服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经济学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应用统计学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
制药工程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质量与安全
环境科学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中外合作)
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药物学院
-
中国药科大学孟目的学院
-
中国药科大学现代制药产业学院
-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
-
中国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截至2024年5月,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在职教职工1904人,其中专任教师114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8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6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61人次,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4人次,以及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团队7个,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9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7个。

师资(部分)
类别
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王广基
德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来茂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王琛、李萍、孔令义、谭宁华、郝海平、齐炼文、吴照球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来茂德、余伯阳、孔令义、王琛、郝海平、杨勇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齐炼文、于烨、李会军、刘畅、杨华、黄张建、刘鄂湖、王琛、李斯文、张晓进、王凯波、叶慧、李飞
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郝海平、杨勇、齐炼文、胡容、卢娜、金亮、赵丽、莫然、姜虎林、庞涛、黄张建、孙敏捷、吴照球、陈海燕、许风国、田蒋为、蔡挺、邓大伟、张晓进、孙晓莲、姜正羽、叶慧、刘东飞、傅蓉、张浩
截至2024年5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评为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专业获评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评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别5个,7个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学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团队7个,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9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7个。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门、线下一流课程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0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门、江苏省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90门次、江苏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研室、药学课程教研室、中药分析学课程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

质量工程
类别
名称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临床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分析、生物技术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海洋药学、环境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药学、药物化学、中药制药
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中药学、药物分析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的专业认证
药学、临床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生物制药
“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别5个江苏省重点专业
药学类、中药学类、生物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制药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
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
江苏省特色专业
临床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药事管理、英语、药物制剂技术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80]、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2024年5月

教学成果

2000年以来,实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覆盖,已4次获得中国教育领域政府类最高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届)一等奖。

学校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学术学位“拔尖人才”及专业学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研究生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自2021年开始有9门研究生慕课在“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上线;5门线上课程及1门教材上线国家研究生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荣膺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牵头组织推动设置中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和药学博士专业学位,开展“项目制”“订单制”研究生培养,形成“实验室-企业-临床”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建设海内外基地152家,打造了覆盖企业、医院、监管部门全产业链的多层次国际化实践基地群。2023年各类优秀学位论文获奖篇数和推荐优秀率均创造历史新高。

截至2024年5月,获首届全中国优秀教材奖4种,获全中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人。编著全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种,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1种。

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项目名称
成果完成人
成果类别
“守正创新中西融合”,培养中药现代化创新型人才二十五年的研究与实践
孔令义,谭宁华,寇俊萍,余伯阳,戴岳,王欣然,马世平,李炜
高等教育(本科)
药学生“懂医精药,善研善成”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唐伟方,冯锋,寇俊萍,王欣然,高新柱,花春阳,明广奇,濮社班,胡巍
高等教育(本科)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陆涛,丁锦希,胡庆华,陆冷飞,顾洁,杨涓,康迪,路亮,石莹
高等教育(研究生)

合作交流

留学项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近年来,学校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已建立起面向留学生的“本-硕-博”贯通的全英文授课体系,为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进修生千余名。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7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一批港澳台地区高水平院校有着紧密合作。

学校已先后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莫纳士大学开展本科双学位学生培养项目;与美国天普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开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日本九州大学、长崎大学等开展访学或本科毕业实习项目;与美国太平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牛津大学等近30所高校开展短期课程项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临床药学专业已于2021年招生。学校“中美联合高级药物研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中美医药尖端人才培养项目”“中法纳米医药双博士学位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生物统计与生物医药大数据创新项目”“中日天然药物健康品研究联合实验室培养项目”等5个项目先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药学专业和生物制药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联合科研

2011年,学校聘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药理学家路易·伊格纳罗(Louis J. Ignarro)为荣誉教授,并合作建立伊格纳罗工作站。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Michael Levitt)与学校“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中心”合作设立Michael Levitt诺贝尔奖工作站。学校深化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等的科研合作,获批立项建设1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靶标发现与新药创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外专引智工作,2024年度获批立项建设1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实验室。与艾克斯-马赛大学、首尔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日本近畿大学、奥克兰大学等的科研合作项目先后获得科技部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资助。与奥克兰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合作项目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立项资助。

合作发展

学校牵头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中美药学院校联盟。加入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持续构建全球合作伙伴网络。2016年,受国际药学联合会和中国药学会委托,学校承办“全球药学教育会议”,向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展示中国药学教育的发展经验。2018年,学校举办首届国际药学院校发展论坛,邀请40余位全球顶级药学院院长“巅峰论剑”,携手探索药学教育发展路径,深入探讨国际药学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2023年,学校举办第二届国际药学院校发展论坛,牵头14个国家的36所高校成立全球药学发展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单位,发布《全球药学教育发展南京共识》,广泛凝聚发展力量,对外寻求合作共赢新机遇;成功举行“一带一路”药学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论坛暨“一带一路”药学教育联盟成立筹备会,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等7个“一带一路”国家30余名政府和院校代表参加会议,探索药学领域人才培养、技术转移转化、国际科研合作的有效模式,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推进,推动药学产业国际化发展;牵头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苏港澳高校医药专业联盟,举办苏港澳生物医药学术论坛,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与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及工程技术中心38个。

国家及省部级平台(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李萍
2023年/2011年
国家部委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科技部
张陆勇
1996年
2
科技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平台
科技部
王广基
2001年
3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方法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局
王广基
2008年
4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张尊建
2009年
5
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国家食药监总局
杨勇
2015年
6
国家中药材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国家农业农村部
曹崇江
2018年
7
智能制药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顾月清
2019年
8
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郝海平
2021年
9
药品监管创新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邵蓉
2021年
10
抗感染新药创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李志裕
2022年
11
抗肿瘤创新药物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教育部
孔令义
2023年
12
靶标发现与新药创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
孔令义
2023年
部校共建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工信部共建
邵蓉
2013年
2
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
公安部共建
狄斌
2017年
江苏省科技厅重点平台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科技厅
王广基
2003年
2
江苏省药效评价与服务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
张陆勇
2008年
3
江苏省纳米药物制备与生物学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
柯学
2009年
4
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科技厅
尤启冬
2012年
5
江苏省抗肿瘤新药快速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科技厅
杨勇
2023年
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教育厅
来茂德
2013年
2
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教育厅
孔令义
2014年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江苏省新药创制与产业化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信委
郭青龙
2007年
2
肿瘤发生与干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吴照球/郭青龙
2024年/2007年
3
代谢性炎症疾病药物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抗代谢性疾病药物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刘畅/孙宏斌
2024年/2014年
4
中药评价与转化创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药评价与转化创新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曹征宇/余伯阳
2024年/2014年
5
生物药物成药性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生物药物成药性研究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田浤/姚文兵
2024年/2016年
6
天然活性物质发现与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天然活性物质发现与研究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罗建光/孔令义
2024年/2016年
其他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基地名称
批准部门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江苏省新型神经药物制剂技术中心
江苏省经贸委
孙敏捷
2002年
2
江苏省半合成抗生素研究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
孙敏捷
2003年
3
医药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中国科协
郑晓南
2013年
4
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发改委
徐寒梅
2018年
5
江苏省缓释智能制剂及关键功能性辅料开发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发改委
尹莉芳
2020年
创新团队(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获批时间
1
中药活性成分群发现与作用机理
李萍
2014年
2
代谢调控与药物靶标发现
郝海平
2023年
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获批时间
1
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李萍
2007年
2
药物代谢动力学创新研究
刘晓东
2009年
3
中成药评价与再创新研究
余伯阳
2011年
4
多糖类药物研发关键技术
高向东
2013年
5
个体化治疗药物研究
徐云根
2015年
6
以天然产物为先导的抗肿瘤创新药物
郭青龙
2015年
7
蛋白质命运与新药发现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狄斌
2017年
8
天然产物创新药物研究
姚和权
2019年
9
纤维化治疗高端制剂研发团队
姜虎林
2023年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50余篇,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为全国高校之首。获批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项,其中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8项,直接立项经费达5.77亿元,重大、重点和杰出人才项目43项。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先后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135个,构建了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地方研究院等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协同体系。学校先后为2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服务6300余项,项目总金额超49亿元,其中单项合同经费超过百万元的技术合同696项;获国家新药证书 2本、新药临床批件23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848件,专利转化210件,总金额达21.72亿元,其中单项合同经费突破1亿元的专利转化11项,单项合同经费超千万元的专利转化36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等荣誉。研发出包括盐酸关附甲素、爱普列特、依达拉奉、银杏内酯注射剂、伊立替康、长春瑞滨以及英太青等在内的新药及仿制药1000余个,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000亿元。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
奖项
项目
第一完成人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关键技术与研究体系
王广基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李萍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分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孔令义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尤启冬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银杏二萜内酯强效应组合物的发明及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肖伟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全馆由玄武门校区馆及江宁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为28933平方米。可利用总量约451余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100余万册,可利用电子资源近350万册。可提供利用的中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近2万种。

学术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药学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该刊自1992年起分别被国内权威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具有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创刊50多年来,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声誉不断提高。2008年荣获国家级精品期刊称号,2006/2008/2010连续三届荣获国家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称号,截至2024年,已被国外众多权威数据库(CA,IPA,AJ,JST,SCOPUS,CSA,IC,EMBASE/ ExcerptaMedica)等收录,影响因子排名在全国高校学报(医药卫生)居第2位,药学学术期刊第4位。

《中国天然药物》

《中国天然药物》创刊于2003年5月,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期刊网》的印刷版每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网络版由爱思唯尔出版。CJNM致力于制药和药用植物科学家之间的交流,这些科学家对与天然药物(包括中药)相关的植物学、化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感兴趣。CJNM旨在涵盖来自世界各地的天然药物及其产品的广泛原创研究论文和及时评论文章。CJNM的所有文章都只用英文发表。截至2024年,该杂志被SCIE、MEDLINE、BIOSIS Previews、BIOSIS Toxicology、CAB Abstracts、EMBASE、EMBASE Alert、Global Health、IPA、IPA Toxicology、SCOPUS、SciFinder Scholar、ScienceDirect、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Elsevier书目数据库、医学文摘和索引Copernicus收录。CJNM还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

《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创刊于1985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高等药学教育研究期刊,是国内药学教育界唯一公开发行的社科类刊物。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NSS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大型检索数据库全文收录。设有教育研究、学科与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教学学术、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学生管理、调研与评估、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国外教育、药学史、药学人物、资料信息等近20个栏目。

《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刊物以反映国内外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技术链各环节前沿专业信息为重点,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新药研发动态的专业媒体,复合影响因子为0.967。


所获荣誉

获奖荣誉(部分)截至2024年5月
时间
奖项名称
2020年7月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3
2021年9月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22年2月
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
中国药科大学荣获“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称号


创办时间
1936年
所属地区
江苏省
学校类别
医药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普通本科
提档线
-
院校代码
10316
优势专业
-
学校特色
双一流/211/教育部
学校官网
http://www.cpu.edu.cn
学校地址
玄武门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江宁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猜你喜欢
中国药科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