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大学(Wuhan Polytechnic)简称武职,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获评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3月创办的长江电讯技术学校。1999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此后湖北电子工业学校、湖北纺织服装工业学校、湖北省轻工学校、湖北工业设计学校依次并入。2012年,亳[bó]州分校、葛店校区成立。
截至2024年5月,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现有占地面积2166亩,建筑面积67.12万平方米,教科研设备总值2.82亿元,学校馆藏纸质图书近152万册。学校有专任教师1071人,兼职教师530人,共有在校生18000余人。学校拥有300余个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训基地400余个。学校设置11个二级学院共70个专业,覆盖光电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多个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其中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同年5月7日,湖北省教育厅发文,拟同意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
2024年5月,湖北省教育厅拟同意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第22。
2025年2月24日。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函》文件,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42010834;同时撤销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
历史沿革
学校溯源于1972年创办的长江电讯技术学校,1979年更名为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1998年与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大学合并,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定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其后,1999年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湖北省纺织服装工业学校并入,2010年湖北省一轻工业学校和湖北省工业设计学校并入 [10]。
2024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法律、政策规定,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对设置武汉职业技术大学进行了考察,拟同意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
2025年1月15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71人,兼职教师5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23人,副教授以上44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70%。学校拥有教育部督学1人,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技术技能大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有国家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教育部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国家级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1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70个高职专业。
截至2024年5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11个二级学院共70个专业,覆盖光电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建筑、商学、智能商务、艺术设计、外语外贸、时尚传媒、旅游航空、生物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以27个国家级称号专业为引领、46个省级称号专业为主体、6个国际合作专业为特色的专业集群。其中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8个,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重点、品牌、特色专业26个;湖北装备制造、湖北旅游是湖北10大职教品牌。
截至2025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函》文件,开设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光电信息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信息安全与管理、生物检验检测技术、电子商务。
学院设置 | 专业设置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智能光电技术应用 | |
光电显示技术 | |
集成电路技术 | |
节电技术与管理(新能源技术方向) | |
现代通信技术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方向)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增材制造技术 | |
数控技术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 | 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软件技术 | |
移动应用开发 |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
建筑工程学院 | 现代物业管理 |
建筑消防技术 | |
智慧城市管理技术 | |
工程造价 | |
建设工程技术 | |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
商学院 | 大数据与会计 |
金融服务与管理 | |
连锁经营与管理 | |
工商企业管理 | |
市场营销 | |
艺术设计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影像媒体方向)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 | |
产品艺术设计 | |
环境艺术设计 | |
外语外贸学院 | 商务英语 |
应用英语 | |
应用法语 | |
应用日语 | |
文化与传媒学院 | 播音与主持 |
影视编导 | |
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 | |
网络新闻与传播(新媒体方向) |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空中乘务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
旅游管理 | |
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 |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 |
时尚表演与传播 |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
包装策划与设计 | |
环境工程技术 | |
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制药技术 |
食品生物技术 |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
医学生物技术 | |
国际学院 | 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建筑工程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
连锁经营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 |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
智能商务学院 | 电子商务 |
移动商务 | |
现代物流管理 | |
信创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
工业软件开发技术 | |
工业互联网技术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55个,2000多名校友在国(境)外学习和工作,牵头成立了“湖北职教国际交流分会”,荣获“2018年度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学校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第一个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湖北省芯产业、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湖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1个,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个,与IBM、海尔、华中数控、联想、长江存储等4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类型 | 专业 |
---|---|
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 | 光电技术应用专业 |
国家示范性专业 | 光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模具设计与制造、生物制药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专业 | 通信技术、酒店管理 |
湖北10大职教品牌 | 现代制造、旅游 |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光电技术应用、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酒店管理、电子商务 |
学科建设
学校现设置11个二级学院共60个专业,覆盖光电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建筑、商学、智能商务、艺术设计、外语外贸、时尚传媒、旅游航空、生物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以27个国家级称号专业为引领、46个省级称号专业为主体的专业集群。其中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8个,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品牌、特色专业33个;湖北装备制造、湖北旅游是湖北10大职教品牌。
学校荣誉
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育计划培养基地。
科研水平
科研平台和成果
学校积极建设科研基地,如服装表演厅、高度仿真的模拟客舱等专业实训基地,其中校内教学基地有131个,校外实训基地323个,满足师生教研学习需要。在基地评级中,4个基地获评为国家级、19个基地获评为省级。校内设有各类实验室共计313个,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3.24亿元。在科研项目方面,拥有1个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1个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此外,学校还有众多在建的科研团队,预计将在2023年-2025年间建成,大约13个培育平台。学校为满足师生科研和学习需要,要建立了3D打印技术中心、机器人技术中心,并且为提高师生产研次效率还打造了高度智能的虚拟现实创新工场,以供师生使用。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科研创新团队:校级科研培育平台(2023-2025年)
序号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所在部门 |
1 | 机电一体化 | 蔡建国 | 机电学院 |
2 | 英语教学改革信息化 | 宁毅 | 外语学院 |
3 | 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 | 段林杰 | 艺术学院 |
4 | 3D打印技术 | 朱红 | 机电学院 |
5 | 电子商务 | 席波 | 商学院 |
6 | 学生体质健康与职业素养 | 浦北娟 | 体育部 |
7 | 网络经济时代会计创新研究 | 艾小玲 | 商学院 |
8 | 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 鞠守勇 | 生物学院 |
9 | 移动应用开发 | 万彪 | 计算机学院 |
10 | 建造节能与建造技术 | 武敬 | 建筑学院 |
11 | 导航与位置服务 | 李军 | 轻工学院 |
12 | 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 王秋梅 | 职教院 |
13 | 智能控制科研创新团队 | 石建华 | 电信学院 |
科研资源
截止2024年5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近152万册、数字资源量(折合)92万册。学校出口总带宽18.1Gbps,校园网主干带宽40Gbps,建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信息化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智慧校园体系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人文电子期刊、学习考试、音视频等数字资源库以及一站式检索平台。
学术期刊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依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出版刊物主要涉及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和经济、技术等,是RCCSE核心期刊(A)、湖北省优秀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录。其特色栏目包括职教纵横、理论前沿、现代职业、比较研究、产业与经济、武汉发展研究、专题研究等,常规栏目涉及专业建设、院校治理、素质教育、师资建设等。2018年获湖北优秀期刊奖、入选“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进入RCCSE核心期刊行列,2020年和2024被评定为“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核心期刊A”、荣获“第十一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59;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5。
交流合作
在学校交流方面,截止2024年5月, 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55个,2000多名校友在国(境)外学习和工作,牵头成立了“湖北职教国际交流分会”,荣获“2018年度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
在企业交流方面,学校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第一个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湖北省芯产业、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湖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1个,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个,与IBM、海尔、华中数控、联想、长江存储等4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武职与芯片航母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校企深度融合建有“都市丽人服装学院”,与武汉地铁集团合作培养订单生,开办有“顺丰航空订单班”,成立有“湖北省芯产业职业教育联盟”。
学生去向
学校鼓励学生就业、自主创业、专升本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在就业方面,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6%以上,据统计湖北省内就业近七成,武汉市就业占比近六成,省外就业主要分布于广东、浙江。就业去向较为多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学校每年积极举办大中小型招聘会,吸引企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学校在专业培养上,开设酒店管理、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机械制造等,已与10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包括华为、上海通用汽车、中铁中建等名企。学校毕业生人均就业岗位有3个。
在鼓励学生深造学习方面,2022年学生升学比例约37.01%,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4所本科进行“专套本”合作办学。同时学校与海外学校进行中外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留学机会。
校区情况
关山校区
学校背靠凌家山,建有凌云广场、校友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校园内有山有水,是山水园林式校园。主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3号。主校区拥有图书馆、信息中心、体育馆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学生活动场所,同时还设有一些专门的实验室、实训基地。
葛店校区(光谷东校区)
葛店校区位于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创业大道25号。是学校重点发展的新校区。葛店校区设有多个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如机电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等,还有一些校内企业,如星火机械有限公司、阳光印刷有限公司等。
所获荣誉
2022年,“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2021年,“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2020年,“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2019年,“教学资源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