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职业技术学院(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简称“包职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产教融合发展规划项目建设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全国重点中专包头机械工业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兵工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升格建院,成为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14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1999年划转原国防科工委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2006年划转包头市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包头市职工大学整建制并入。2019年包头市委、市政府在学校挂牌成立“包头工匠学院”。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占地889亩,建有建华、呼大两个校区,固定资产总值7.35亿元,拥有校内实训基地170个;设有11个教学系部,43个专科招生专业;有专任教师749人,全日制在校生10728人。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11个教学系部,43个专科招生专业。
系部(类别)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机械工程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三年 |
机电设备技术 | 三年 | |
电气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三年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三年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三年 | |
新能源装备技术 | 三年 | |
光伏工程技术 | 三年 | |
车辆工程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三年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三年 |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三年 | |
人文与艺术设计系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三年 |
建筑室内设计 | 三年 | |
广告艺术设计 | 三年 | |
材料工程系 | 智能焊接技术 | 三年 |
稀土材料技术 | 三年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三年 | |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 三年 | |
经济贸易管理系 | 大数据与会计 | 三年 |
旅游管理 | 三年 | |
跨境电子商务 | 三年 | |
民航运输服务 | 三年 |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三年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三年 | |
大数据技术 | 三年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三年 |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三年 | |
数控技术系 | 数控技术 | 三年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三年 | |
国际教育系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 三年 |
早期教育 | 三年 | |
护理 | 三年 | |
民族预科 | 稀土材料技术 | 三年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三年 | |
智能焊接技术 | 三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749人,其中专任教师60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7.3%,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为74.54%,拥有博士19人、在读博士49人,正高级职称教师50人(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7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新秀26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内蒙古自治区最美教师1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4人,北疆工匠1人,鹿城英才13人,包头工匠1人,市级以上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9人(国家级2人),市级以上技术能手34人(国家级4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大师、名师工作室8个(国家级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团队1个、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类别 | 名称 |
---|---|
全国技术能手 | 王文山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王文山等 |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 | 李现友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稀土合金材料智能焊接教师团队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王文山 |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王文山技能大师工作室 |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智能焊接技术教师团队 |
内蒙古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 | 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教学团队、冷冲压模具设计教学团队、焊接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团队、金属材料焊接工艺制定教学团队、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教学团队、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团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等 |
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 乌日根巴乙拉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国家级骨干(重点)专业6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4个,自治区品牌专业17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2个,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建设试点专业3个;建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4门,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业 | 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 智能焊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建设试点专业 | 智能焊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自治区职业院校特色专业 | 新能源装备技术、智能焊接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广告艺术设计、数控技术 |
自治区品牌专业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广告艺术设计、智能焊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 |
类别 | 名称 |
---|---|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 焊接机器人操作基础、EDA技术、创新创业基础、特种焊接技术、机械技术应用基础、冷冲压模具设计 |
内蒙古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冷冲压模具设计、焊接机器人操作基础、特种焊接技术等 |
内蒙古自治区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 | 动态网页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EDA技术、焊接机器人操作基础、继电保护技术、冷冲压模具设计、汽车材料、特种焊接技术等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学校教师共编写教材348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2部,经自治区教育厅评选推荐参评国家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就有10部,教师主编出版教材143部,学校教师主编教材获奖15部,《特种焊接技术》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023年,学院学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获自治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项;获自治区“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特等奖2项。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视觉系统应用”赛项比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1项。
截至2024年2月,学校2部教材获评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12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教材入选省级规划教材。近三年获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近五年,学生累计获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19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奖项232项。
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
以兵工精神为引领 全程联动 全链改革 全域培育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2022年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构铸校企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创新汽车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 2022年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高职院校以歌词为载体的“美育5+”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22年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成包头市光伏能源产教联盟1个,与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科佳兴康养有限公司、内蒙古通航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了美科硅能源、协鑫科技(内蒙古)光伏、天津圣纳新能源汽车、中汽数据汽车技术、中科佳兴康养、内蒙古通航航空6个产业学院,6个专业群成立校企合作联盟,13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8个专业开展“1+X”证书试点,5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部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与中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共建产学研用创新中心,引进建设“3S”和“北斗+5G”2个院士工作站。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马来西亚蓝梦国际教育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与马来西亚成功大学签订《中马“一带一路”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合作协议》,与蒙古新时代职业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协议》,两位教师参加“一带一路”国家院校中方理事会主办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师提升研修班,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国际焊接工程师(IWE)21人、国际焊接技师(IWS)140人;为北京汲知教科公司开展ISW培训78人,为苏丹、埃及培训HSK6 课程15人,承担国家人社部“中华技能走出去”培训项目,录制对外培训高质量课程视频18个。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设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校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4个、科研创新团队6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自动化焊接及特种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院士工作站 | 3S院士工作站、北斗+5G院士工作站 |
科研成果
2022年,学院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2项,完成横向课题18项,获知识产权57项,获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院近五年立项各级各类项目380项,其中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数232项,到账总经费2011.06万元;获批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开展技术服务72项,科技成果转化462.82万元。
类别 | 项目名称 |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黄芪多糖对绒山羊围产期母羊免疫与抗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 |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珍稀濒危植物脱皮榆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 |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均衡发展视角下城镇开发边界演化与扩展模拟研究-以包头市为例 |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5B70稀土铝合金锻造成形的组织演变机理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低速半直驱风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铝钢异种金属电弧增材技术的研制 |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0年,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第一批A类学术期刊,并先后获内蒙古高校特色学报、内蒙古高校优秀学报等殊荣,学报常设栏目主要有“技术开发与应用”“教育与管理”“创新创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出版与图书”“工匠文化”“校友论坛”“卫生与健康”等。
《鹿城学刊》是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综合类学术期刊,学刊前身是《职大学报》,创刊于1989年,2022年初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鹿城学刊》。学刊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鹿城学刊》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季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收录,2022年开设楚辞研究、墨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荣誉称号
时间 | 荣誉名称 | 授予部门 |
---|---|---|
2010年5月 | 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
2014年8月 | 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2018年1月 |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20年12月 | 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
2021年5月 | 全国机械工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 | 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