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Zheji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本科高校,是国家“双高计划”A档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院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高职重点建设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杭州工人技术学校,1953年更名为杭州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浙江机械专科学校。1960年与浙江大学冶金系和煤炭系、浙江电力专科学校、浙江纺织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杭州工学院,1961年并入浙江大学。1964年重新组建浙江工业学校,1975年更名为浙江机械工业学校,1997年浙江机电职工大学划归浙江机械工业学校。2002年成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5月31日,升格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7月3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揭牌仪式举行。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滨江和海宁两个校区,下设11个二级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724人。首批设置6个职业本科专业,开设28个专科专业。其中,教育部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7个。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7月,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部),开办6个职业本科专业,开设28个专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本科) |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
数控技术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本科) |
智能控制技术(本科)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应用电子技术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智能控制技术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增材制造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 |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慧交通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本科)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
汽车智能技术 |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
云计算技术应用 | |
大数据技术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数字商贸学院 | 跨境电子商务 |
大数据与会计 | |
电子商务 | |
市场营销 | |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 影视多媒体技术 |
工业设计 | |
艺术设计 | |
产品艺术设计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澳合作) |
工业设计(中英合作) | |
跨境电子商务(中英合作) |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中英合作) |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中英合作)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公共基础教学部 |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创业学院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750余人,专任教师604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28人,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154人,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技术能手5名,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名。
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邱葭菲、金文兵 |
全国优秀教师 | 张耀、邱葭菲 |
省级教学名师 | 邱葭菲、金文兵、葛惠民、戴一平、杜红文、丁明军 |
全国技术能手 | 陈建军、叶俊、韩权 |
省级首席技师 | 陈建军 |
序号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获批年份 | 级别 |
1 |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 | 张耀 | / | 国家级 |
2 |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团队 | 管平 | 2008 | 省级 |
3 |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来建良 | 2009 | 省级 |
4 | 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 | 倪勇 | 2009 | 省级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7个,省优势特色专业12个,省名专业4个;建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建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及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生产型实训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应用中心”“‘浙江智造’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有6个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和3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一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 |
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省级重点专业 | 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市场营销 |
省级优势专业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 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
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 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实训基地、模具技术实训基地、机电技术类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年份 | 课程负责人 |
---|---|---|---|
1 | 自动生产线综合实训 | 2010年 | 戴一平 |
2 | 变频器应用与维修 | 2009年 | 葛惠民 |
3 | 软件项目开发与实施 | 2009年 | 戴坚锋 |
4 | 数控切削加工 | 2008年 | 来建良 |
5 | 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应用 | 2008年 | 金文兵 |
6 |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 2007年 | 张 耀 |
7 | 冲压工艺模具及设备 | 2007年 | 范建蓓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年份 | 课程负责人 |
---|---|---|---|
1 | 零件三维建模与制造 | 2010年 | 杜红文 |
2 | CPLD/FPGA应用 | 2010年 | 王 芳 |
3 | B/S系统设计与开发 | 2010年 | 徐 芳 |
4 | 工艺现场技术项目课程 | 2010年 | 姚荣庆 |
5 | 自动控制综合实训 | 2010年 | 汤皎平 |
6 | 金属切削刀具结构与应用 | 2010年 | 娄岳海 |
7 | 进出口实务 | 2010年 | 郑荷芬 |
8 | 典型机电控制系统 | 2009年 | 宋 丹 |
9 | 机械基础综合实训 | 2009年 | 陈长生 |
10 | 塑料成型模具及设备 | 2009年 | 徐志扬 |
11 | 软件项目开发与实施 | 2009年 | 戴坚锋 |
12 | 机械CAD综合实训 | 2008年 | 邓劲莲 |
13 | 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应用 | 2008年 | 金文兵 |
14 | 变频器原理与应用 | 2008年 | 葛惠民 |
15 | 数控机床及维修 | 2008年 | 沈军达 |
16 | 机械创新设计 | 2008年 | 胡家秀 |
17 | 艺术教育与欣赏 | 2007年 | 左家奇 |
18 | 软件测试 | 2007年 | 戴坚锋 |
19 | 机械加工工艺及实施 | 2007年 | 陈晓英 |
20 | 电子技术基础 / 电子电路分析、制作、调试 | 2007年 | 陈梓城 |
21 | 冲压工艺模具及设备 | 2006年 | 范建蓓 |
22 |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 - | - |
23 | 数控加工实训 | - | - |
24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 | - |
25 | 夹具应用技术 | - |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
对外交流
据2016年2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学校每年派出3至4个骨干教师培训团、专业带头人培训团、专业管理干部培训团等赴中国境外进修、访问,共计超过300人次,专任教师中已经有45名教师具有三个月以上的留学、访学经历,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新加坡、乌克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学校以中美、中澳、中德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基础,每年邀请超过10人次的外国专家到校任教,接待10余组中国国(境)外院校来校访问考察。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1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交通运输部“国家级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中心”。
类别 | 名称 |
---|---|
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浙江省技术应用中心 | 浙江省中小企业机电技术应用中心 |
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浙江省滑动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近五年,学校授权专利1202件,其中发明专利228件。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及其相关工艺》等一批产业化项目,与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多腔注塑模热流道技术及应用研究”获200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4年,学校共签订“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应用系统”、“贵金属投资行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企业提高核心客户满意度咨询服务”等服务项目50余项,科研到款经费501万元,授权专利217项。成功立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省社科联项目2项、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项目4项;向企业转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7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近150万册。
学术期刊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报》是一份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主要报道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新产品开发、基础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新科技发展综述等方面内容。
所获荣誉
时间 | 荣誉 |
---|---|
2021年7月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
2021年9月 | 首批新华网产教融合高质量高规范新媒体教育示范基地 |
2022年2月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工、车工、铣工,入选首批浙江省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及开展职业(工种)名单 |
2023年7月 | 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2024年1月15日 | 获得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2024年1月15日 | 获得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贡献奖(单位)。 |
校区情况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有杭州滨江和嘉兴海宁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3.68万平方米,下设11个二级学院(部),截至2024年1月,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724人,有教职工750余人,专任教师604人。
滨江校区
该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滨文路528号。
海宁校区
该校区位于浙江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999号,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于2015年秋季投入使用。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数字商贸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为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