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2002年8月,原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原锡山职教中心合并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953年4月17日,苏南无锡工人技术学校于无锡蠡桥成立。1960年,学校更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学校。学校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1997年,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成立。2002年8月,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2022年11月4日,无锡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成立,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理事长单位。2023年4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青年创客联盟成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藕塘和东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5亩,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2亿多元;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有高职招生专业38个;有注册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工682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有高职招生专业38个。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产品开发 |
智能工程学院 |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 |
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智能技术 |
物联网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学院) | 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 |
商学院 | 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金融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智能化工程技术 |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产品艺术设计 |
士官学院 | 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继续教育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682人,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最美职工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获得者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第六期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3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博士”5人,其他省级荣誉获得者53人;入选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电子信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电子信息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担任学校战略发展顾问,聘请了800多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类别 | 名单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陆锦军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陆锦军 |
省级教学名师 | 陆锦军 |
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陆锦军 |
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 陆锦军 |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 居水荣、邓小龙、季云峰、华驰 |
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人才 | 邓小龙 |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邓小龙 |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 张克纯 |
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 | 席海涛、孙萍、陈芸、华驰 |
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徐振邦、季云峰、陆渊章、吴铭峰 |
省优秀教学团队 |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陆锦军 |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 孙萍、商敏红、过正达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骨干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3个,高职本科贯通培养“4+0”“3+2”专业11个,士官生培养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课程64门;主持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制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个。
类别 | 名称 |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 |
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 | 微电子技术专业群]、物联网技术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 |
省品牌专业 | 微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
省特色专业 | 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市重点建设群专业 | 现代物流管理与商贸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 |
市示范专业 | 微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市品牌专业 | 软件技术 |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群 | 现代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专业群、会计与金融服务专业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 |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 应用电子技术、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 |
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 物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 物联网综合实训基地、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
省级实训基地 | 软件实训基地 |
省精品课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精密冲压模具设计、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 |
市精品课程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精密冲压模具设计、机械制图、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规划与建设、国际贸易实务、JAVA语言程序设计、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仓储与配送管理、网络营销实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服装工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基础、造型基础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成精品教材51部,其中包括“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7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8项、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获奖4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23项,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获奖31项。
交流合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中兴通讯、华虹微电子、华润微电子、北京精雕、海克斯康、福建三锋(福耀集团)、保时捷中国、东风雷诺、联想集团、北京新大陆、神州数码、海澜集团等618家中国国内外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共建苏信•海澜学院等12个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20个产教融合基地及产学研创合作中心、3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442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个“苏信•中兴文化园”梦想舍区,吸引合作单位投入项目、设备等各类支持过亿元;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2万多人次,学校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自考助学(专接本)教育,畅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老挝文化与旅游部、琅南塔省教育厅、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设立“老挝赛色塔苏信郑和学院”“老挝旅游与文化部苏信培训中心”“琅南塔省汉语培训中心”,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招收来自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加纳、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印度、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每年派出教学与管理骨干、优秀学生赴中国国境外研修与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1所市级研究院、1所校级研究所、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有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
类别 | 名称 |
---|---|
市级研究院 | 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 |
校级研究所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研究所 |
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季云峰 |
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 “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设计及应用开发”团队,带头人:居水荣 |
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 居水荣 |
研究成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完成院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10余项;获得院级及以上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0余项;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学院教师参与研发的课题、横向项目、社会培训等金额近200万元,创收80余万元。在2013年获省科技厅产学研面上项目一项,资金50万元。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项目2项、无锡市物联网扶持资金项目1项,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5件。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每年承担企业横向项目150余项,完成各类知识产权近300项;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10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81万余册,拥有数字资源包括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百度文库等12种订购数据库及7种试用数据库;已加入高校文献共享平台CALIS和JALIS。
学校荣誉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先后获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无锡市软件与信息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无锡太湖保护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0年11月 | 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
2021年12月24日 | 被拟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并予以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