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简称“新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发起高校。
新疆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新疆大学正式成立。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同年,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截至2025年2月,新疆大学有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兼、专任教师3417人;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977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050人,硕士研究生15013人,博士研究生1493人,留学生218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党群机构10个,行政机构14个,教学研究机构38个,公共服务及附属机构12个,现有87个本科专业,2024年实际招生本科专业80个,其中73个单一专业,3个大类专业(覆盖7个单一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测绘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 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工程 |
工程师学院 | /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态与环境学院 | 生态学、环境科学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社会学、国际政治、劳动与社会保障 |
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历史学院 | 历史学、考古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中国学生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生汉语言 |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 2018年后已停止招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纺织与服装学院 | 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纺织品设计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国家数学理科基地班)、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化学学院 | 化学、材料化学 |
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汉语言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新媒体方向和视觉传播方向)、广告学 |
商学院 | /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药学院 | 制药工程 |
美育(艺术)教学研究部 | / |
体育教学研究部 |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学校官网院系专业数量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30日,新疆大学有专任教师2102人,外聘教师(含硕博导师)1323人,本科生生师比为8.8:1。高级职称以上专任教师10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275人。师资队伍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0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入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项目486人,自治区天山领军人才5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人;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6人;自治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后备人选13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05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自治区教学能手20人。
截至2024年9月30日,新疆大学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71人,比去年增长4.27个百分点。其中,高级职称44人,所占比例为25.7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43人,所占比例为83.63%。45岁以下132人,占比77.19%。
截至2024年9月30日,学校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9个。
2024年,新疆大学有1人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58人,其中A类博士101人,占比显著提升,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60%;招收29名博士后,较2023年同期全职博士后增长300%。
类别 | 名单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吾守尔·斯拉木 [141](中国第一个维吾尔族院士)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黄玉代、刘浪等 |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思想宣传文化青年英才) | 邹赞 |
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于炯、刘浪、张允、叶萍等 |
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 白京兰等 |
博士生导师 | 秦放鸣、李金叶、邓峰、赵军、何伦志、李中耀、吕雁琴、孙慧、马晓钰、徐晓莉、高志刚、刘以雷、赵晓琴、朱俏俏、李清、钱娟等 |
自治区教学能手 | 陈旭、杨蓉、汪烈军、高雅古丽•卡德尔、乌日开西•艾依提、田生伟、王敏、 胡申华、祖力亚提•司马义、张琳琳、李新梅、郑炅、陈洁、夏迪娅、樊永红、刘淑娴、秦继伟、魏莉等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且只展示部分师资情况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新疆大学有3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数量的77%;有10个国家重点特色专业,1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3个自治区重点产业人才紧缺专业,44个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相关专业。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自治区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广告学、英语、统计学、旅游管理、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学、纺织工程、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历史学、生物科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生态学、交通工程、国际政治、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乡规划、采矿工程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应用化学研究所教师团队 |
多模态信息监测与智能处理教师团队 | |
国家特色专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纺织工程 |
自治区重点专业 | 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生物工程、俄语、软件工程、新闻学、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
自治区重点产业人才紧缺专业 | 建筑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语文·听说、创客行、双语实践润疆兴疆、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A)、形势与政策、计算机网络、大学物理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机械设计基础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走进乡村、社会调查A、纺纱学、程序设计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A、实践项目设计、建筑物理(A)、传播学概论、数理统计、生物化学、大学基础英语、大学文科数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预备级)(B)、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初级维吾尔语精读、基础俄语、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化工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低碳钢的拉伸和冲击韧性力学仿真实验、农用无人机动力系统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
自治区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大学物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6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新疆大学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2024年,新疆大学立项教材23部,已出版10部;另有12部已签订出版合同,其中9部将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教材19本,被11所高校选用。
2024年,新疆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152项(含1项重点领域项目)、自治区级项目201项、校级项目150项。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
2024年,新疆大学本科生团队首获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52人次、省部级奖项3284人次,其中文艺和体育类竞赛国家级奖项123人次、省部级奖项149人次。
2024年,新疆大学本科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78.33%,年终落实率87.63%,就业满意度90%以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及时、有效。通过“新大·枫桥”解决学生各类困难诉求1315条,学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等级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多民族软件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新疆地方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 |
践行胡杨精神 聚焦服务需求—新疆高校化学学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 |
基于课程结构及形态创新的KAPIV一体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
自治区教学成果奖 | 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研究 | |
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大类专创融合双螺旋“MP&MS”模式探索 | |
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简明新疆地方史》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研究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且只展示部分教学成果 |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受理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孔子学院奖学金和新疆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签署了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协议(备忘录)。在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设立3所孔子学院。建有新疆大学俄语中心和俄罗斯对外俄语等级考试考点,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多所大学设有实习基地。
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在教育部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成员的15所高校对口支援组团式包建新疆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新疆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
2024年,新疆大学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地区及俄罗斯高校的交流合作,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打造国际交流、中外人文交流新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与中亚和香港11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16份;成立“中哈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新疆大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加入“中俄语言教育大学联盟”;举办或承办“中哈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会”等高质量国际学术会议9场;积极组织师生申报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暑期学校”项目。
学术交流
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应邀为新疆大学师生做题为“石油工业上游的成就与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讲座。
2020年7月,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教授以《复杂系统的可靠性、病毒传播与统计物理——国家需求视野下基础研究举例》为题,与新疆大学师生展开学术交流。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教授以《黑洞、引力波和宇宙学》为题,为新疆大学师生介绍了黑洞、引力波的发展和研究史,以及宇宙学的基本问题。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研究员到新疆大学做题为《认识宇宙》的报告。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研究员到新疆大学做题为《我们所处的宇宙》的报告。
2023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以“中国的火箭与航天”为主题,为新疆大学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2023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侯保荣一行到新疆大学座谈交流并作专题报告。2023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周志成、王国庆在新疆大学作学术报告。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有理工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团队)68个,其中,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3个;鹏城实验室新疆网络节点1个。现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天山英才-科技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16个。
学校现有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6个。其中,国家四部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批准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级别 | 名称 |
---|---|
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 | 新疆煤炭转化与化工过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安全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新疆煤炭清洁转化与化工过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疆特种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疆骆驼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新疆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新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新疆环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新疆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新疆精河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且只展示部分科研平台 |
研究成果
2019年至2021年,新疆大学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0项,年度科研经费5.1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34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项。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14项成果入选“2023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展”。
近三年,新疆大学科研经费近15亿元,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9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研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项。
2024年,新疆大学获各类科研项目1487项,较2023年增长18%,科研经费总额7.38亿元,较2023年增长10%。获批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课题)50项,项目经费2.35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批19项、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获批35项。荣获首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7项,出版专著25部,发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428篇、理工科高水平科研论文1498篇。
2024年,新疆大学大力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组建“富油煤资源化学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怀柔国家实验室新疆基地和新疆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发建设天山实验室;获批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参与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社会服务不断拓展,签订各类横向项目854项,总经费2.56亿元,与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份,获得软件著作权546项,授权专利525项;加大科技成果宣传和推介力度,组织参加成果展10余场次,以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收入1049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97%。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王维庆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 王维庆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 新型葡萄保鲜产品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
城市群空间多尺度集约利用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 | |
全国创新争先奖 | 方创琳 |
“2023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展”入选成果 | 大倾角薄层顶板回采巷道围岩结构失稳效应及控制技术 |
大型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集成开发 | |
电解水制氢自支撑催化剂材料制备技术 | |
风化煤、褐煤基腐植酸绿色生产工艺及新材料开发 | |
宫颈癌联合治疗策略研究 | |
管道全位置GMAW双焊矩自动焊机 | |
拉唑类药物的简洁合成工艺 | |
轮式边防巡逻机器人 | |
纳米生物传感器构建在食品快检领域的应用 | |
难切削材料短电弧高效加工技术及装备 | |
新疆特色果蔬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 |
新疆特色酵素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
膳食鹰嘴豆黄酮提取物辅助降血糖的潜在靶向途径 | |
新型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电解液优化技术 | |
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 | 方创琳 |
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 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同步控制研究 |
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机理与性能改善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 |
低能耗电解铝液制备高性能泡沫铝合金及延伸的降噪/防爆工程成套技术研究 | |
多语言舆情信息监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 |
塔克拉玛干沙漠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及其机制 | |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
大型装备全尺寸动态应变检测技术及装置开发 | |
艾比湖流域荒漠植物-土壤分布格局及耦合关系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且只展示部分研究成果 |
学术资源
图书馆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2月,新疆大学图书馆有馆舍三个,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于三个校区,红湖校区馆舍约4万平米,主要存放人文社科类资源,2004年投入使用;友好校区馆舍约2000平方米,199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博达校区馆舍6万平方米,存放各类理工科文献资源,于2022年投入使用,大楼近80%的空间向读者开放,可收藏231万册藏书,设置各类阅览席位近8500个。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新疆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站(理工类)、TISC(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运行机构、自治区专利信息中心,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现有电子、纸质文献资源总量335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09万册、电子图书899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871万册、电子期刊277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资源近64种,其中,电子期刊277万册,网络包库可使用电子图书899万册。
学术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新疆大学主办的双月刊,主要栏目有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西域史专题、文学研究、中亚·南亚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等。曾用刊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该刊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4年5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再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是由新疆大学主办的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生态·资源·环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精粹、化学与化工、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曾用刊名: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1年,该刊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4年5月,《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再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学校荣誉
时间 | 奖项 |
---|---|
2019年8月 | 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
2021年12月 | 第二批自治区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
2022年2月 | “见义勇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2022年3月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
2022年8月 | 国家级文艺评论基地 |
2022年9月 | 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
2022年12月 | 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
注:此表只列出新疆大学所获的部分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