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Wuhan Textile University),简称“纺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武汉纺织大学初建于1958年,始称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1998年经中国国家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划转为湖北省管理;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武汉纺织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阳光、南湖、东湖3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设有18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在职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组建五大学部,设置18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涵盖理、工、文、经、管、艺等6个学科门类。
学院 | 专业类 代码及名称 | 专业 | 学科 | 专业代码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16纺织类 | 纺织工程 | 工学 | 081601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081603T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0703化学类 | 应用化学 | 工学 | 070302 |
0813化工与制药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081301 |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081303T | ||
0817轻工类 | 轻化工程 | 工学 | 081701 |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 工学 | 081705T | ||
环境工程学院 | 0810土木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工学 | 081002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081003 | ||
0825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工学 | 082502 | |
环境科学 | 工学 | 082503 | ||
0830生物工程类 | 生物工程 | 工学 | 083001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04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08040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080407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080408 | ||
材料化学 | 工学 | 080403 |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0802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080202 |
智能制造工程 | 工学 | 080213T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080205 | ||
0803仪器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学 | 080301 | |
0808自动化类 | 自动化 | 工学 | 080801 | |
机器人工程 | 工学 | 080803T | ||
1207工业工程类 | 工业工程 | 工学 | 120701 | |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0806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080601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工学 | 080604T | ||
0807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080701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080702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080703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080705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080704 |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0807电子信息类 | 人工智能 | 工学 | 080717T |
0809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080901 | |
软件工程 | 工学 | 080902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080905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080910T | ||
数理科学学院 | 0701数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07010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070102 | ||
服装学院 | 0816纺织类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工学 | 081602 |
1303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130301 | ||
1305设计学类 | 艺术学 | 130505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1305设计学类 | 艺术学 | 130501 | |
艺术学 | 130502 | |||
艺术学 | 130503 | |||
艺术学 | 130504 | |||
艺术学 | 130506 | |||
艺术学 | 130507 | |||
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 | 1305设计学类 | 艺术学 | 130502 | |
艺术学 | 130503 | |||
艺术学 | 130508 | |||
传媒学院 | 0503新闻传播学类 | 广播电视学 | 文学 | 050302 |
广告学 | 文学 | 050303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学 | 050306T | ||
1304美术学类 | 艺术学 | 130404 | ||
1303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130310 | ||
1305设计学类 | 艺术学 | 130508 | ||
经济学院 | 0202财政学类 | 财政学 | 经济学 | 020201K |
税收学 | 经济学 | 020202 | ||
0203金融学类 | 金融学 | 经济学 | 020301K | |
投资学 | 经济学 | 020304 | ||
0204经济与贸易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020401 | |
管理学院 |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120102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管理学 | 120108T | ||
1202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120201K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120202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120206 | ||
120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120601 | |
1208电子商务类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120801 | |
会计学院 | 1202工商管理类 | 会计学 | 管理学 | 120203K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120204 | ||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程造价 | 管理学 | 120105 | |
外国语学院 | 0502外国语言文学类 | 英语 | 文学 | 050201 |
商务英语 | 文学 | 050262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3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1个学科入选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优势和特色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
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 现代纺织技术、时尚创意文化 |
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 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大数据与智慧管理 |
学位授予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批准时间 | 依托学院 |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0202 | 2019年 | 经济学院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2006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理学 | 数学 | 0701 | 2020年 | 数理科学学院 |
化学 | 0703 | 2006年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0802 | 2003年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 | 2011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技术研究院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 | 2006年 |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2006年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2018年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0821 | 2003年 | 技术研究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服装学院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 | 2006年 | 环境工程学院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2003年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1202 | 2006年 | 管理学院 会计学院 | |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 1301 | 2006年 | 艺术与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传媒学院 |
设计学 | 1305 | 2003年 |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 | 学科代码 | 研究领域 | 批准时间 | 依托学院 |
---|---|---|---|---|---|
1 | 金融 | 0251 | 不分设领域 | 2014年 | 经济学院 |
2 | 翻译 | 0551 | 055101英汉笔译 | 2018年 | 外国语学院 |
3 | 新闻与传播 | 0552 | 不分设领域 | 2018年 | 传媒学院 |
4 | 电子信息 | 0854 | 085402通信工程 085405软件工程 085410人工智能 | 2014年 |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5 | 机械 | 0855 | 085501机械工程 | 2010年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6 | 材料与化工 | 0856 | 085601材料工程 085604纺织工程 | 2010年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技术研究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
7 | 会计 | 1253 | 不分设领域 | 2014年 | 会计学院 |
8 | 工程管理 | 1256 | 125604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10年 | 管理学院 |
9 | 艺术 | 1351 | 135105广播电视 135108艺术设计 | 2010年 | 艺术与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传媒学院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省级各类人才260余人次。
类别 | 名单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徐卫林 |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 梅顺齐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 徐卫林 |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徐卫林、张尚勇、梅顺齐、胥朝阳、王栋、夏火松、王桦、夏东升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 | |
全国优秀教师 | 李琼瑛、常沛 | |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 徐卫林 |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徐卫林、王栋 |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 姜明华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 李静 | |
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 | 李琼英 | |
钱之光教育奖 | 梅顺齐、杨卫丰、孙菊香 | |
纺织之光教师奖 | 李建强、权衡、钟安华、尹敏、吴晓光、傅欣、胡新荣、吴世林、李万军、叶洪光、陶咏真、张如全、陈益人、张智明、袁大鹏、姜会钰、齐志家、刘凡、陶辉、生鸿飞、钟蔚、刘延波、邹汉涛、王运利、江学为、杨红军 | |
中国政府友谊奖 | Kuzmichev Victor、Guryev Alexey | |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 黄皆明、黄李勇、孙菊香、乔丹、余倩 |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 第一层次 | 徐卫林 |
第二层次 | 梅顺齐、程建政 | |
优秀青年骨干人才 | 王栋、孙利 | |
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 王栋、刘侃 | |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梅顺齐、邓中民、龚文邦、夏火松、易长海、夏东升、王栋、傅欣、张如全 | |
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 田辉玉、徐卫林、杨锋、刘慧宏、傅欣、吴济宏、刘侃、朱丽霞 | |
楚天园丁奖 | 傅欣 | |
湖北省教学名师 | 夏火松、李建强、胡新荣、陶辉、金艳 | |
湖北省“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 夏火松、李建强、胡新荣、陶辉、金艳 | |
湖北省产业教授 | 赵付平、曾承、蔡明文、孙菊香、夏东升、张军、黄丛、游锡火、纪华、周丰、李立军 | |
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 | 钟安华 | |
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 | 胡新荣、刘侃、权衡 | |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 徐卫林、孙菊香、凡蓉蓉、钟安华 | |
湖北省政府编钟奖 | Kuzmichev Victor、Guryev Alexey、Lygdenov Burial | |
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 | 夏东升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特色专业 | 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湖北省品牌专业 | 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会计学 |
国际级一流本科课程 | 纺织材料学(线下一流课程)、完美着装(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完美着装(线上一流课程) |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 纺织•文化•传播、完美着装——走进服饰艺术、服装结构设计、纺织材料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线性代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 |
---|---|---|
1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2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3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5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7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9 | 纺织工程 | 纺织类 |
10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纺织类 |
11 | 轻化工程 | 轻工类 |
12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1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14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15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16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 |
17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设计学类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 |
---|---|---|
1 | 财政学 | 财政学类 |
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3 | 广告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5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6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7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8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9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纺织类 |
10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11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12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13 | 表演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14 | 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学类 |
15 | 数字媒体艺术 | 设计学类 |
16 | 公共艺术 | 设计学类 |
示范中心名称 | 等级 | 获批年度 |
---|---|---|
纺织创意产品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15年 |
纺织印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2013年 |
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 | 2013年 |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 省级 | 2011年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10年 |
艺术与服装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9年 |
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8年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8年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7年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年来,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31项。
年度 | 获奖等级 | 成果名称 |
2009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14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纺织行业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2022 | 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面向纺织强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2009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创意产业背景下“艺,工,贸”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09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13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适应纺织产业转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与实践 |
2013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嵌入产业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13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性代数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2018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人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2018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职业能力社会化认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8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适应纺织经济新常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践 |
2022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美在纺大——专业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
2022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一链·三阶·五维”国际化创意设计人才培 养路径改革与实践 |
2022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面向先进制造的“三融四阶五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施 |
2022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
2022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三并重,三融合,三协同”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2021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纺织材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践 |
2021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纺织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实践 |
2021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新文科背景下“工经融合”纺织外贸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21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基于“文化传承,多元协同”的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施 |
2021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基于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非织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学校近3年来,学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赛事中曾获国家级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800余项,其中包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特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大赛全国总冠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
序号 | 赛事名称 | 赛事等级 |
1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国家特等奖 |
2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3 | “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大赛全国总决赛 | 全国总冠军 |
4 |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5 |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6 |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7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8 |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9 |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0 |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1 |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2 |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3 |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4 |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5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6 |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7 |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8 |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19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20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21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22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国家级铜奖 |
截至2022年12月,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全国美展艺术作品5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负责人) | 项目等级 |
---|---|---|---|
1 |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 | 徐卫林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 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化粉体加工技术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 | 徐卫林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3 | 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 | ----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4 | 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成套技术及其应用 | 夏明桂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5 | 聚苯硫醚(PPS)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 王桦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6 | 基于ASP/SaaS的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平台 | ----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7 | 高性能工业丝线节能加捻制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 | 梅顺齐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8 | 成纱三角区中纤维的分层集聚调控及高性能纱线与织物的产业化生产 | 徐卫林、夏治刚、刘可帅、倪俊龙、张慧霞、张弘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9 | 纯天然纤维单向导汗纺织面料加工技术及其先进测试技术 | 徐卫林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10 | 印染废水光化学褪色技术及设备 | ----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11 | 纳米纤维材料及纳米功能纺织品开发 | ---- | 山东省科技一进步奖 |
12 | 高效节能型自动丝网印花装备关键技术 | 梅顺齐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13 | 纤维材料表面物化性能的调控及其产业化应用 | 徐卫林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14 | 海藻纤维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 | ----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5 | 聚合物纳米纤维及其梯度过滤材料制造关键技术 | 王栋、刘轲、李沐芳、赵青华、范明、郭启浩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16 | 织物基柔性可穿戴传感材料与器件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 | 徐卫林、王栋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点专项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重点研究基地和一批新型校地校企研发机构。
序号 | 名称 | 批准部门 |
---|---|---|
1 | 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2 | 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3 | 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4 |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传承基地 | 教育部 |
6 | 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科技部 教育部 |
7 | 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8 | 湖北省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9 |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10 | 湖北省智能纺织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省科技厅 |
11 | 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12 | 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13 | 湖北省服装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14 | 湖北省功能纤维加工及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15 | 湖北省高端纺织装备关键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省科技厅 |
16 | 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 | 省科技厅 |
17 | 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 | 省发改委 |
18 | 三维纺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19 | 工业雷管智能装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20 | 生物基纺织材料清洁生产与高值利用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省发改委 |
21 | 湖北省智能微纳医学检验装备及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22 | 产业用纤维制备与应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23 | 纺织服装智能化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24 | 纺织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省教育厅 |
25 | 生态苎麻产业关键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省教育厅 |
26 | 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 |
27 | 企业决策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 |
28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鄂东民间挑补绣传习基地 | 省文化厅 |
29 | 武汉市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技局 |
30 | 武汉市大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技局 |
31 | 武汉市生态染整及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技局 |
32 | 武汉服饰创意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技局 |
33 | 武汉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技局 |
馆藏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现设阳光校区图书馆、南湖校区图书馆两个馆区,馆舍总面积44335.6平方米。其中阳光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06年,面积33683平方米;南湖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01年,面积10652平方米。图书馆长期坚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文献资源配置,已经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为特色,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科为主体,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藏书体系。全馆藏有纸质文献20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各类数据库229个,其中拥有各类特色文献近10万册和一个特藏艺术阅览室,建有纺织服装专题图书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等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采用全开放式管理模式,书刊全开架服务,书库藏、借、阅、参、研、休闲合一。阅览座位达5500个,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电脑以及讨论间,免费开放。良好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研究的理想场所。
学术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曾用名《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和《武汉科技学院学报》,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本刊为双月刊。《武汉纺织大学学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强调纺织特色,开辟有:纺织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工程研究、纺织机械研究、纺织经济研究、数理科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物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等栏目。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强调服装艺术特色,开辟有:服装理论研究、服饰文化研究、艺术与设计研究、广告与传媒研究、哲学与美学研究、地方经济研究等栏目。
《纺织工程学报》经学校申请,2023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已正式批复《服饰导刊》更名为《纺织工程学报》。《服饰导刊》创刊于2012年,是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长江文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是服饰学术界的重要刊物。更名后的《纺织工程学报》将由武汉纺织大学和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重点关注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智能纺织与功能器件等领域热点、难点问题。
《对外经贸实务》杂志(月刊)是一本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服务各级各类涉外经贸企业、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图书情报部门和外经贸院校的学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期刊。该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曾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财经类、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自1999年起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博看网、思博网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等国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长期承办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商务部主办的国际研修班,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