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共有22个学院,招生本科专业55个;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专任教师1614人,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587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418人。三峡大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截至2023年,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5个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排名已达3.38‰。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招生本科专业55个,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 |
工程管理(含造价方向) | |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 土木工程(智慧土木方向) |
地质工程(智慧地质方向) | |
建筑学 | |
城乡规划(乡村振兴方向) | |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智能制造工程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现代智能化工、化工新材料方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低碳材料与器件、储能材料方向) | |
化学(能源、环境化学方向) | |
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力储能方向) | |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 | |
自动化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通信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数据分析方向) | |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金融学 | |
投资学 | |
供应链管理 | |
人力资源管理 | |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 | |
三峡大学健康医学院 | 中医学 |
护理学 | |
预防医学 | |
药学 | |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国学班方向) |
广播电视学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法学 |
行政管理 | |
三峡大学理学院 | 物理学(教师教育、卓越班方向)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大数据与科学计算方向)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 制药工程(中药、化学制药方向) |
生物工程(制药、食品发酵方向) | |
生物科学(生科、生态学方向) | |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 |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师教育、翻译、国际传播方向) |
法语 | |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 本科预科班 |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田家炳教育学院(高教所) | \ |
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 | \ |
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 | \ |
注:学校官网院系、专业数量不对应 | |
截至2024年12月 |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十四五”期间获批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法律、教育、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临床医学等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8年1月,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2021年11月,三峡大学“材料科学”学科新晋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成为学校继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之后,第4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学科。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位授予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获批年度 |
---|---|---|---|---|
工学 | 0815 | 水利工程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13 |
0814 | 土木工程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13 | |
0808 | 电气工程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2018 | |
管理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8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 所属学院 | 获批年度 |
---|---|---|---|---|
0859 | 土木水利 | 土木工程(085901)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21 |
水利工程(085902)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21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获批年度 |
---|---|---|---|---|
1 | 0815 | 水利工程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11 |
2 | 0801 | 力学 | 2021 | |
3 | 0814 | 土木工程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11 |
4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2011 | |
5 | 0802 | 机械工程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2011 |
6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6 | |
7 | 0703 | 化学 | 材料与化工学院 | 2011 |
8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9 | |
9 | 0808 | 电气工程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2011 |
10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18 | |
11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2011 |
12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6 | |
13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998 |
14 | 1202 | 工商管理 | 2011 | |
15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018 | |
16 | 1001 | 基础医学 | 医学院 | 2011 |
17 | 1002 | 临床医学 | 2011 | |
18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2011 |
19 | 0401 | 教育学 | 田家炳教育学院 | 2011 |
20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1 |
21 | 0301 | 法学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2016 |
22 | 0701 | 数学 | 理学院 | 2011 |
23 | 0702 | 物理学 | 2011 | |
24 | 0710 | 生物学 | 生物与制药学院 | 2011 |
25 | 0713 | 生态学 | 2011 | |
26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学院 | 2011 |
27 | 0304 | 民族学 | 民族学院 | 2018 |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代码) |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 所属学院 | 获批年度 |
---|---|---|---|---|
1 | 翻译(0551) | 英语笔译(055101) | 外国语学院 | 2010 |
2 | 工商管理(1251) | 工商管理(125100)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0 |
3 | 临床医学(1051) | 临床医学(105100) | 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 | 2014 |
4 | 中医(1057) | 中医(105700) | 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 | 2014 |
5 | 公共管理(1252) | 公共管理(125200)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2014 |
6 | 会计(1253) | 会计(125300)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4 |
7 | 药学(1055) | 药学(105500) | 医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各临床医学院 | 2016 |
8 | 法律(0351) | 法律(035100)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2018 |
9 | 教育(0451) | 教育管理(045101) | 田家炳教育学院 | 2018 |
学科教学(思政)(04510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8 | ||
学科教学(语文)(04510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2018 | ||
学科教学(英语)(045108) | 外国语学院 | 2018 | ||
10 | 体育(0452) | 体育(045200) | 体育学院 | 2018 |
11 | 汉语国际教育(0453) | 汉语国际教育(045300)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2018 |
12 | 艺术(1351) | 音乐(135101) | 艺术学院 | 2018 |
艺术设计(135108) | 艺术学院 | 2018 | ||
13 | 电子信息(0854)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1)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2019 |
计算机技术(085404)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2019 | ||
控制工程(085406)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2019 | ||
光电信息工程(085408) | 理学院 | 2019 | ||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1) | 计算机学院、理学院 | 2019 | ||
14 | 机械(0855) | 机械(0855)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2019 |
15 | 材料与化工(0856) | 材料与化工(0856) | 材料与化工学院 | 2019 |
16 | 能源动力(0858) | 电气工程(085801)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2019 |
动力工程(085802)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2019 | ||
17 | 土木水利(0859) | 土木工程(085901)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19 |
水利工程(085902)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19 | ||
18 | 生物与医药(0860) | 生物技术与工程(086001) | 生物与制药学院 | 2019 |
19 | 工程管理(1256) | 工程管理(125600)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19 |
20 | 资源与环境(0857) | 环境工程(085701)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20 |
地质工程(085703)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20 | ||
21 | 新闻与传播(0552) | 新闻与传播(055200)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2021 |
22 | 护理(1054) | 护理(105400) | 2021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
1 | 0815 | 水利工程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 | 0814 | 土木工程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3 | 0808 | 电气工程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所属学院 |
---|---|---|---|
1 | 水利工程 | 0815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 | 土木工程 | 0814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所属学院 |
---|---|---|---|
1 | 电气工程 | 0808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2 |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3 | 基础医学 | 1001 | 医学院 |
4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5 | 生态学 | 0713 | 生物与制药学院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所属学院 |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2 | 机械工程 | 0802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3 | 物理学 | 0702 | 理学院 |
4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外国语学院 |
序号 | 学科群名称 | 主干学科名称 | 支撑学科名称 |
---|---|---|---|
1 | 水科学与工程 | 水利工程 | 土木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2 | 电力与新能源 | 电气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序号 | 学科群名称 | 主干学科名称 | 支撑学科名称 |
---|---|---|---|
1 | 大健康与医药 | 临床医学 | 基础医学 |
中医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2 | 新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 |
物理学 | |||
机械工程 | |||
3 | 资源生态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应用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
中国语言文学 | |||
4 | 特色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 | 生物学 | 生态学 |
药学 | |||
生物工程 |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614人,其中教授284人,副教授6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45人;有博士生导师251人,硕士生导师2106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40余人,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340余人。学校还聘请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科战略科学家。学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
类别 | 名称 |
---|---|
湖北省“百人计划” | 孙成华、杨先一、陈鸿钧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胡亚安、李焯芬 |
教学团队级别 | 团队名称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 |
省级教学团队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 |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9) | |
医学专业形态学教学团队(2008) |
名称 | 来源 | 立项时间 |
---|---|---|
基于变形分析的稳定分析原理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03 |
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04 |
三峡库区水环境与生态恢复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07 |
复杂动力系统的行为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08 |
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10 |
可靠和稳定的网络模型与控制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11 |
肿瘤分子生物学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12 |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体系研究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13 |
高稳定性微网关键技术研究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13 |
复杂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05 |
高混凝土拱坝施工优化与实时控制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06 |
三峡区域药用植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07 |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09 |
混凝土坝功能退化与寿命预测的风险决策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10 |
功能导向孔性晶态材料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11 |
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监测系统优化及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2012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三峡大学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建有25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医学教育、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9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1项,省级试点学院2个,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省级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套),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3个。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水利水电工程、医学影像学、工程管理 |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水利水电工程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水利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输电线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三峡大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水利水电工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生物工程/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三峡文化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 书法基础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三峡文化 |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经管类)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土木工程、临床医学、通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品牌专业 | 土木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医学影像学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英语语言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 三峡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实习实训基地、三峡大学电气工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电气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旅游管理 |
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 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医药类专业群、临床医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经济学、大学物理实验、大学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古代汉语、水利工程施工、医学免疫学、电力系统分析、分析化学及实验、三峡文化、混凝土结构学、电子技术基础、电路、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数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水工建筑物 |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 三峡文化、书法基础、胡适的人生与风范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三峡文化、经济学 |
省级试点学院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 |
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 | 电气英才”拨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
截至2024年10月,三峡大学先后获得“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20年突出贡献奖”“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先后有6个建设成果入选国家、湖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2021至2024年,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512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494项;在文化艺术、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或表彰中获国家级奖励52项、省部级奖励80项。
获奖年度 | 成果名称 | 成果等次 | 完成人 | 所在学院 |
---|---|---|---|---|
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2013年) | 地方综合性大学经济学课程群建设与大学生经济学素质培养 | 省一等奖 | 何伟军、郑浩昊、曾宇平、田野、覃朝晖、林青、谭本艳、吴拯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校企“一体化·四共同”培养生物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邹坤、龚大春、陈芳清、陈发菊、刘士平、罗华军、龚美珍、李知洪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建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李建林、刘章军、张国栋、雷进生、张京穗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
突出行业需求多层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 | 省一等奖 | 胡翔勇、李咸善、孟遂民、肖建修、刘会家、李文武、杨盛、黄景光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水利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田斌、周宜红、董晓华、赵春菊、姚惠芹、郭红民、黄耀英、都春屏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
依托“宜昌化工现象”,构建应用拓展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 | 省二等奖 | 黄应平、郑泽俊、杨昌英、李瑞萍、刘立明、代忠旭、但飞君、李德江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
能力为重的医学影像学人才校院联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赵云、王艳林、蔡三金、谭光喜、胡兵、韩莉、付承英、刘爱华 | 医学院 | |
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罗从文、于林、王卫东、杜廷松、余波、王高峡、张小华、江明辉 | 理学院 | |
校企共建、目标导向的地方高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夏平、周学君、龚国强、刘军清、覃琴、唐庭龙、孙水发、万钧力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
主动适应行业需求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教材体系研究与建设(教材) | 省三等奖 | 孟遂民、唐波、江全才、高虹亮、李光辉、陈祥和、高广德、罗朝祥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
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夏青、陈启湖、杨玲、张岚、刘喜山、吴志勇、王潇、黄传勇 | 体育学院 | |
具有系统视野的自动化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黄悦华、郭贵莲、刘平、王仁明、吴正平、张秀芝、孙坚、蒋冰华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
省第六届教学成果奖 (2009年) | 地方综合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冯笙琴、朱世坤、辛旭平、聂宜珍、陈德彝 | 理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电特色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李咸善、刘会家、黄景光、胡汉梅、袁兆强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
输电线路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孟遂民、高虹亮、江全才、陈祥和、李光辉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张芹、金林、郭辉、杨尚聘、杨旦修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省属综合性大学跨门类(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李齐放、王小宁、郑浩昊、戴发山、马克雄 | 理学院 | |
省属综合性大学机械类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曾孟雄、李力、郑晓玲、朱大林、王盈 | 机械与材料学院 | |
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杨绍珍、李雪莉、高学农、宋兴福、肖长义 | 医学院 |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王炳华、杨玲、吴志勇、任丽萍、王志刚 | 体育学院 | |
基于学科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田斌、周宜红、刘依松、彭辉、吴海林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
地方综合性大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王作新、罗凌、袁金平、柯移顺、谭晓平 | 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 |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及实践 | 省三等奖 | 郑泽俊、张亚雄、颜克美、黄应平、刘海波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王高峡、王浚岭、宋来忠、郭祖胜、刘红美 | 理学院 | |
工程图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王静、任德记、许南宁、张兰华、胡坚 | 机械与材料学院 | |
地方文化与审美创造:推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彭红卫、王作新、吴卫华、赵琦、刘月新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构建免疫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 省三等奖 | 韩莉、张昌菊、宋利琼、朱平、吴红艳 | 医学院 | |
省第五届教学成果奖 (2005年) | 水电站仿真培训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李咸善、吴成明、邓长虹、胡翔勇、刘淑军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高校产学研模式构建 | 省一等奖 | 蔡德所、王德广、刘秀珍、蔡顺德、罗先启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
三峡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吴卫华、胡绍华、金林、王作新、赵琳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谭德福、汪鋆植、卢训丛、张长城、周平 | 医学院 | |
高校写作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三峡大学、湖北大学为试点 | 省一等奖 | 桑大鹏、梁艳萍、金道行、刘月新、闵泽平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周学君、钟阿林、韩芳、王斌、向学军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
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 | 省二等奖 | 任丽萍、王志刚、杨宇飞、刘东、田颖华 | 体育学院 | |
地方性综合大学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三等奖 | 石亚飞、张朔、罗筱端、黄晨章 | 理学院 | |
生物工程设计性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新模式研究 | 省三等奖 | 张亚雄、周媛、龚美珍、程凡、胡滨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 省三等奖 | 欧阳庆芳、李敏昌、刘学著、董伟 | 政法学院 |
截至2024年10月,三峡大学是“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中国湖北—南亚大学联盟”主要发起单位,加入“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招收留学生人数、专业设置和英语授课规模最大的高校,2023年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400余人;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CSC)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1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
学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建立的尼泊尔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备案中心。承办了教育部“留动中国”、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中国湖北——南亚高校校长论坛”“首届三峡开放合作论坛”“感动中国”系列活动、“桃花文化节”等大型活动。
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三峡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型石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微电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建有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肿瘤微循环与免疫治疗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水电站仿真和岩土工程研究中心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湖北省发改委储能新材料工程实验室、智慧能源技术湖北工程研究中心、石墨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水泥基生态修复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地质灾害防治、建筑质量检测装备、微电网、输电线路、弱磁探测、农田环境监测、生物酵素、特色植物繁育、食品胶体、类固醇药物及衍生物清洁生产等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三峡智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有新型石墨材料、柑橘生物保鲜与防治、有机缓释肥、微电机、智能气泡水位计等12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近年来,学校与企业共建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生物技术中心、宜昌区域非金属功能材料研发及综合服务中心等160多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评估甲级资质,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及城乡规划编制丙级资质。
类别 | 名称 |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名称 | 批准部门 | 依托学院 | 批准立项时间 |
---|---|---|---|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科技部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06年11月评估认证 |
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 科技部 | 科技处 | 2014年 |
名称 | 批准部门 | 依托学院 | 批准立项时间 |
---|---|---|---|
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03年12月 |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05年7月 |
防灾减灾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2001年12月 |
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2008年12月 |
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2012年11月 |
水电站仿真实验室 | 原电力工业部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1996年9月 |
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生物与制药学院 | 2005年7月 |
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2013年12月 |
肿瘤微遁环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医学院 | 2014年12月 |
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009年10月评估认证 |
名称 | 批准部门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
湖北省土家族医药研究所 | 省民宗委 | 生物与制药学院 | 2011年6月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商用软件工程研发推广中心 | 省经委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2006年6月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省文化厅、省教育厅 | 民族学院 | 2013年10月 |
中国五人制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足球协会 | 体育学院 | 2012年12月 |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心 | 水利部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2013年12月 |
名称 | 批准部门 | 依托单位 | 批准立项时间 |
---|---|---|---|
新型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 2009年 |
湖北省校企共建微电机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宜昌飞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2012年11月 |
智能气泡水位计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湖北亿立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2012年11月 |
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银花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神农架绿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2012年11月 |
新型石墨材料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中科恒达石墨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2013年10月 |
头孢类药物中间体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湖北楚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2013年10月 |
光电检测技术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宜昌市博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 2013年10月 |
紫外线吸收剂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宜昌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 2013年10月 |
柑橘生物保鲜与防治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宜昌市晓羲红果业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2013年10月 |
溅射靶材与玻璃镀膜技术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当阳峡光特种玻璃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 2014年1月 |
名称 | 依托学院 | 名称 | 依托学院 |
---|---|---|---|
三峡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三峡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三峡大学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所 | 三峡大学政治学与基层政治文明研究中心 | ||
三峡大学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所 | 三峡大学廉政文化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清洁生产研究所 | 三峡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三峡大学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 |
三峡大学工程结构研究院 | 三峡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人居环境研究所 | 三峡大学近代城市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土木工程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 三峡大学三峡流域社会治理研究院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
三峡大学边坡生态防护研究中心 | 三峡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 | ||
三峡大学现代建筑创作研究所 | 三峡大学能源法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三峡大学法律服务中心 | |
三峡大学新能源车辆研究所 | 三峡大学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 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 | 艺术学院 | |
三峡大学动力装备研究所 | 三峡大学设计艺术研究所 | ||
三峡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 材料与化工学院 | 三峡大学民族艺术研究中心 | |
三峡大学矿产资源开发与材料研究所 | 中国五人制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 体育学院 | |
三峡大学新型石墨材料研发中心 | 三峡大学翻译研究中心 | 外国语学院 | |
三峡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 材料与化工学院 | 三峡大学全球英语研究中心 | |
三峡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 | 三峡大学欧美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水电站仿真技术研究所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三峡大学三峡文化研究中心 | 民族学院 |
三峡大学输电线路研究所 | 长江三峡发展研究中心 | ||
三峡大学电力科技研究院 | 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所 | ||
三峡大学风电与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所 | 三峡大学土家族研究所 | ||
三峡大学网络与智能控制研究所 | 三峡大学跨文化及劳动关系研究所 | 国际合作与 交流学院 | |
三峡大学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三峡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三峡大学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 | 三峡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物联网技术研究所 | 三峡大学脊柱医学与创伤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建筑工程超声检测技术研究院 | 三峡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 | 三峡大学儿科研究所 | ||
三峡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三峡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 三峡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
三峡大学移民研究所 | 三峡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三峡经济研究中心 | 三峡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人民医院 | |
三峡大学金融研究所 | 三峡大学病理学研究所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医学院 | |
三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 医学院 | 三峡大学脊柱外科研究所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三峡大学中草药资源研究与开发研究所 | 三峡大学生殖医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肝病研究所 | 三峡大学眼科研究所 | ||
三峡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三峡大学妇科肿瘤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发展战略研究所 | 三峡大学创伤外科研究所 | ||
三峡大学茶叶研究中心 | 医学院、生物 与制药学院 | 三峡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 |
三峡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 | 理学院 | 三峡大学介入治疗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 | 三峡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
三峡大学磁电子与纳磁探测研究所 | 三峡大学骨病与创伤医学研究所 | 人民医院 | |
三峡大学生物质能研究所 | 生物与制药学院 | 三峡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三峡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再生能源研究所 | 三峡大学急诊医学研究所 | ||
三峡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三峡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 | |
三峡大学水文化研究所 | 三峡大学肛肠病诊疗研究所 | 第二人民医院 | |
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 三峡大学腔镜微创医疗研究所 | ||
三峡大学品牌传播研究中心 | 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 | ||
三峡大学美学与当代文化研究所 | 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研究所 | 中医临床医学院 | |
三峡大学围产医学研究所 | 妇女儿童 临床医学院 | 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所 | |
------------- | ------------- | 三峡大学针灸研究所 |
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3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7项;获国家级社会科学奖励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累计近15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900余部,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950余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
成果名称 | 奖种 | 等级 |
---|---|---|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机理及防控技术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300m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 | 科技进步奖 | 特等奖 |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水利血防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水利水电工程岩体开挖卸荷效应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特大顺层岩质水库滑坡机理及预测评价-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 | 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高性能AZO溅射靶材及其连接关键技术在新型TCO玻璃生产开发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YZB4030型液压开铁口机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空间信息技术在农情与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K3501C系列高效节能直捻机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膦亚胺叶立德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三峡区域典型民间药用植物的开发应用研究 | 发明奖 | 二等奖 |
基因工程制备的钙网蛋白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中药组分QHF配方的筛选及治疗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骨关节炎疾病中细胞因子IL-17协同TNF-α调节iNOS的表达机制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因子-1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关系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水利工程地质体和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处理技术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经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UAE术在终止出血性宫颈妊娠的临床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HMGB1介导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机制及防治策略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特大型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塔柱高精度施工及设备安装技术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大型地下水电站混凝土高效施工技术与装备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乡村人类学 | 广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王朝国家的模仿与隐喻:武陵山土司与中央王朝关系研究 |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 |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保护与传承研究 |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近代武汉城市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研究 |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府行为模式转换及其行政法规制 |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三峡大学图书馆中外文纸质文献总量达到295万册(件);中外文纸质期刊6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50万余册,电子期刊9万种。订购有Wiley Online Library、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Elsevier ScienceDirect、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 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中外文数据库。建设有“三峡水电特色文献资源中心”;建有三峡大学文库、水利水电文献资源库、工程移民数据库等6个特色资源库。
学术期刊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和201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8年、2011年、2013年连续3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三峡文化研究”栏目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14年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专门设置"三峡历史文化研究”、“巴族、土家族文化研究”、“屈原研究”、“昭君研究”、“三国研究”、“武陵民族走廊”等专题。据2018年6月学报官网显示,约有50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报刊、文摘刊物复印、转载或摘录。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CA化学文摘(美)(2014)、SA科学文摘(英)(2011)、Pж(AJ)文摘杂志(俄)(2014)等收录。
《三峡论坛》
《三峡论坛》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MARC数据、DC数据等收录,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主要有水电论坛、三峡研究(三峡文化研究;三峡名人研究;历史研究;旅游研究;生态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研究;岩画研究)、区域经济研究、文化教育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书评等栏目。
《巴楚医学》
2017年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巴楚医学》正式创刊。办刊宗旨为:立足宜昌,面向全国,反映巴楚地区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医学科技的传播与交流,服务中西部人民健康,提升中西部医疗技术水平。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是“联合国学术影响力”(UNAI)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
2011年获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13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港澳台办对香港免试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资格,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6年学校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本项目”;2017年入选教育部“丝路奖学金”项目,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现有在校来华留学生1365人。同时,每年均派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及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究或学习。
学校成功承办了教育部“留动中国”、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等大型活动。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评估甲级资质,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及城乡规划编制丙级资质。
2021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6319号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三峡大学星”(英文名:San Xia),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21年9月在《小天体命名公报》中正式发布。三峡大学于2018年6月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交申请,同年9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推荐,三峡大学终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