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1958年10月,在原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基础上成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林业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重大公益性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中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国林科院聚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关键科学问题,突破系列人工林培育与森林经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

据2023年2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全院设有18个独立法人研究所、中心,14个非独立法人机构,27个共建机构,60余个业务挂靠机构,分布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组织体系


机构概览

据2023年2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全院设有18个独立法人研究所、中心,14个非独立法人机构,27个共建机构,60余个业务挂靠机构,分布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所属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联合共建分院:黑龙江分院、内蒙分院、新疆分院、湖南分院、海西分院、湖北分院

联合共建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非职能部门: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后勤管理处)、研究生部

职能部门:院办公室、科技管理处、产业发展处、国际合作处、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资源管护处、党群工作部

人员编制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职职工32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3人,硕士生导师206人,科技人员200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务院参事2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享受政府特贴19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林业局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45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蒋有绪、唐守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宋湛谦、王涛(已故)、张守攻、]蒋剑春

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专职):房桂干、傅峰、吕建雄、蒋剑春、储富祥、江泽慧、贺近恪、王定选、陈绪和

国务院参事:唐守正、杨忠岐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鞠洪波、费本华、吕建雄、张建国、卢孟柱、周旭东、杨忠岐、王正、卢琦、张德强、丛日春

国家林业局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饶小平、段爱国、吴明、曾炳山、雷相东、王兵、郭文静、贾志清、张会儒、张星耀等

国际交流

1952-1966年,以发展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作为重点,有选择地引进西方国家的技术,合作的内容主要有聘请专家、出访考察、引进设备、交换种子和资料等;60年代后,在对外林业科技交流的同时,逐步把重点转向对第三世界国家,如越南、柬埔寨、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等的技术援助方面。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科院与世界上58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国际专家有11人获得了“国家友谊奖”,有2人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中国林科院先后有55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拥有4个实验中心,4个研究中心,12个联合共建研究中心、基地、实验室;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建立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从国家层面组建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设立8个专业实验室。

所属实验中心: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所属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

联合共建单位:浙江林业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生态林业研究中心、榛子研究中心、北京湿地中心、小陇山科技合作试验基地、西峡科技兴林示范基地、汪清试验示范基地、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广元油橄榄品种试验园、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实验室、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实验室、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种质创新与利用实验室、繁育与栽培实验室、技术装备实验室、加工利用实验室、油茶种质创新实验室、南缘地区种质创新及茶油加工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腾冲红花油茶科学实验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1958-1966年,全院共开展了800项林业研究课题,平均每年100项,提出研究报告600多篇。国家科委在“科学技术成果”公报上发表的中国林科院成果有88项。

1978-1980年间,年平均开展课题研究110项,三年共鉴定成果63项。

1978-1980年间,年平均开展课题研究110项,三年共鉴定成果63项。1981-1985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全院面向林业生产实际,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等重点课题任务,取得研究成果178项。许多科技人员参与了《中国树木志》《中国森林》《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林业卷》的编写。

“七五”期间,全院承担重点科研课题351项,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专题60项,林业部重点课题63项。取得科技成果306项,获得各种奖励137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八五”、“九五”期间,全院平均每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0项。其中承担和参加“八五”科技攻关专题46项,占林业系统30%,“九五”科技攻关专题35项,占林业系统39%。1991-2000年共鉴定科技成果545项。成果质量有大的提高,累计取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50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l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

“十五”期间,全院共获得纵向国家科研计划项目890项,获准课题合同经费近4.86亿元,科研总经费比“九五”增加55%。在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领域承担攻关计划34项专题以上课题。获准8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五”期间,全院共有370项科研课题通过验收,190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有2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十一五”以来,到200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承担国家纵向科研计划项目509项,获准课题合同经费6.23亿元;承担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专题)有61项,占林业行业总课题数的一半以上;共获准8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年3年间验收科研课题386项,87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有13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十二五”以来,至2016年6月,新增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600多项,总经费11.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项,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获授权专利501项;鉴定(认定)科技成果163项;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195种;制修订国家标准128项、行业标准278项,地方标准16项;出版科技专译著134部;发表科技论文4647篇。

中国林科院开展我国五大主要造林树种和三大经济林树种的新品种良种创新研究,在世界上率先绘制出落叶松、核桃、油茶和杜仲等树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挖掘出调控木材形成及油脂、淀粉和杜仲胶等合成的关键基因,研发出云杉、楸树等高效体胚繁育技术,育成了杨树、桉树、核桃、油茶、杜仲等主要林木全国同期60%的重大新品种,涵盖90%以上百万亩推广品种。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林草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资源13.7万份。自主选育出世界第一大人工林树种杨树新品种50余个,并创制出世界首例转多基因杨树“多抗杨”等抗逆新品种,成果在20个省(区、市)推广应用2000余万亩,使得杨树在干旱盐碱等困难立地条件下的造林保存率提高20%以上。

资源条件

馆藏资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图书馆

图书馆属于林业专业图书馆,以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资源管理、生物学、生态学、木材加工利用、林产化工、资源昆虫、园林花卉、林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等专业领域的文献为收藏重点;截至2008年9月,图书馆与中国150个单位、世界上37个国家或地区145个科研单位、林业院校建立并保持文献交换关系,共有馆藏文献4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约2700种(8万余册);中外文图书216219册;中外文科技资料105489册;藏有民国时期的林业文献,中国林科院研究报告1-10号,陈嵘先生私家藏书等,有些文献已是孤本。图书馆建成了文献资料全文的数字化流水线加工系统,实现了部分林业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和上网发布,建成了林业学科信息门户和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引进了20多个国内外数据库,其中全文数据库17个,文摘库3个,文献形式涉及图书、期刊、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工具书以及视频,数据库资源累计信息量达400GB。

中国林业数字图书馆

依托中国林业信息网,截至2008年9月,建成了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博硕士论文、书生电子图书、万方博硕士论文、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年鉴全文数据库和NSTL外文文献数据库6个镜像站点。购买了Blackwell农业学术期刊全文库(157种)、ScienceDirect农业与生物学学术期刊全文库(210种)、ProQuest农业与生物科学2个全文库(480种)、ProQuest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3.5万篇)、OVID平台上的CABI、AGRIS、AGRICOLA三大农林数据库网络版的使用权。中国林业信息网网上拥有各类数字化的中文林业科技文献全文2500多万篇,外文文摘数据库2000多万条,网络版学术期刊800多种。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含竹藤花卉)平台(简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是包含林木、竹藤、花卉等多年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服务体系。据2016年10月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官网显示,资源平台共录入71816种种质资源。

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据2016年10月林业科学数据中心官网显示,林业科学数据中心拥有的数据库有:国家级森林资源数据库、省级森林资源数据库、重点市(地区)级森林资源数据库、县(林业局、林场)级森林资源数据库、森林调查数据库、林相图数据库、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规划)数据库、林业数学模型与数表数据、陕西省安康地区特产统计数据等。

学术期刊、著作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拥有18种学术期刊、29项学术著作。

学术期刊
中国林业产业
世界竹藤通讯
中国绿色画报
国际木业
林业科技通讯
桉树科技
竹子研究汇刊
木材加工机械
林业劳动安全
中国人造板
湿地科学与管理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生物质化学工程
世界林业研究
中国城市林业
木材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业科学研究
学术著作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长江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与景观恢复研究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生态学研究
油茶资源与科学利用研究
杨树基因工程育种
海南岛热带天然林主要功能群保护与恢复的生态学基础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营造林模式及典型案例
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管理系统
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
中国黑龙江野生花卉
图说油茶高效生态栽培
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4)
寄生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
红豆杉药用林高效栽培实用技术
中国观赏蝴蝶
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
拉丁美洲热带木材
林业生物安全总论
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杉木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湿地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油桐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森林与湿地资源综合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
结构化森林经营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
石斛兰:资源·生产·应用
非洲热带木材
卡特兰

学术交流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林科院派出专业考察团(组)进修和实习人员、访问学者、参加国际会议的科研人员平均每年20-40人,80年代末,平均每年80人左右,90年代开始平均每年达150人左右,2000年开始平均每年达250-280人。从1981-2008年先后开展了309个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5236.1296万美元和50亿日元的外资和大量的仪器设备,还培训了大量的科研和管理人员。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科院先后与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委员会有关研发机构或大学以及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和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国际组织签署了62个科技合作协议,先后授予54名国际知名学者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和客座研究员称号;近10年来,每年直接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人数达500人(次),中国林科院亦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派出专业考察团(组)进修和实习人员、访问学者、参加国际会议达4229人次,还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上千人次,组织国际会议、研讨和培训班105次。


人才培养


院士专家

张守攻,男,1957年7月出生,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团队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有国际合作创新团队21个。

2014年,创新团队共发表SCI论文68篇、EI论文9篇、ISTP论文2篇;获专利21项、行业标准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20名。

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名称
主要负责人
获批年份
昆虫分子生态与进化
陈晓鸣、Kirst King-Jones
2014
桉树商品林健康
陈帅飞、Jolanda Roux
2010
松脂化学利用
商士斌、宋杰
2010
花卉分子设计与育种
李纪元、刘重持
2010
林业生态工程
唐木奎、王高峰
2010
桉树育种
谢耀坚、吴夏明
2009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
蒋剑春、杨卫红
2009
生物质基高分子复合材料学
储富祥、唐传兵
2009
森林重大真菌病原物的分子生态
张新耀、Cony Decock
2009
热带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
仲崇禄、Didier Bogusz、Khongsak Pinyopusarerk
2009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
李意德、何芳良
2009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姜景民、吴夏明
2009
分子遗传学、基因克隆与构建
齐力旺、李新民
2009
全球变化与荒漠生态系统
卢琦、林光辉
2008
环境友善清洁制浆技术
房桂干、许超
2008
木质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的增值技术
傅峰、王喜平
2008
木材品质特性及其生物形成基础
吕建雄、戴春平
2008
森林三维结构参数遥感
李增元、孙国清
2008
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刘世荣、王景欣
2008
森林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
周本智、顾连宏
2008
树木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分子育种
卢孟柱、卫海荣
2008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截至2016年6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另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林业工程、林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林业工程、林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森林生态学 (自主设置)、荒漠生态学 (自主设置)、湿地生态学 (自主设置)、昆虫生态学 (自主设置)、动物生态学 (自主设置)、生态工程与技术 (自主设置)、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自主设置)、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自主设置)、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经济林学 (自主设置)、城市林业 (自主设置)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林业工程、林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森林生态学 (自主设置)、荒漠生态学 (自主设置)、湿地生态学 (自主设置)、昆虫生态学 (自主设置)、动物生态学 (自主设置)、生态工程与技术 (自主设置)、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自主设置)、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自主设置)、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经济林学 (自主设置)、城市林业 (自主设置)、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制浆造纸工程、环境科学、园林与景观设计(自主设置)、风景园林植物应用(自主设置)、地景与生态规划(自主设置)、土壤学、林业经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自主设置)

硕士专业学位点:农业推广、风景园林

国家林业局一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林业工程、林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国家林业局二级重点学科:植物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环境科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业经济管理

北京市重点学科:森林培育


科学普及


科普活动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中国林科院对外开放、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及林业科技服务和科普惠民等林业科普活动,研发了一批具有林业特色的科普著作、视频、展示等科普作品,组建了一支知识渊博、热心公益的科普讲座专家、咨询专家以及科普志愿者组成的科普工作团队。

获得荣誉

据2016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连续多年被授予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先后荣获北京科技周活动优秀组织奖、第四届梁希科普活动奖、海淀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优秀科普社区等多项荣誉。


获得荣誉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2021年6月25日,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表彰林科院京区党委、林科院研究生部党委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进基层党组织。


创办时间
1958年10月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单位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研究生院
提档线
-
院校代码
82201
优势专业
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城市林业/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生态学/荒漠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等
学校特色
-
学校官网
http://www.caf.ac.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香山路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