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Mining Engineering)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工学学士。
采矿工程主要研究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等,多从事于采矿领域。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规划,矿井的设计开采,塌方等矿井灾害的预防、矿井内的通风与安全技术等。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矿业类
中文名称:采矿工程
外文名称:Mining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5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解析
采矿工程就是从地面开凿一系列井巷通达地壳中的矿床,然后用现代化的技术把含有矿物的矿石挖掘出来,并把他们运送到地面,或用化学方法把有用矿物分离出来的过程。
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有用矿物开采的理论、方法、工艺及管理,应用工程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对矿区进行规划、设计、开掘和回采,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研究和解决有关采矿方面的工程问题。从矿产开采到巷道支护到煤炭运输以及安全开采,都与采矿工程专业密切相关。
课程设置
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现代地质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基础、信号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矿山机械液压传动与电液控制、测量与导航定位等学科基础核心课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力学与工程、爆破与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矿业系统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程。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矿业类企业:矿区开发、矿井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巷道开拓、矿山测量、矿井设计、矿山灾害预防、工程技术、监察管理。
就业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在以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产开采为主的矿业集团工作;可从事水利、机械、铁道、隧道、地下工程、军事工程、环保部门及科研院所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就业区域广泛,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有相关企业或单位招聘,并且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关企业就职,毕业学位得到国际认可。同时,采矿工程专业面向优秀本科生提供直博、硕博、保研、考研等多种升学方式,为其能够继续深造提供了多条路径。
考研方向
采矿工程、矿业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岩土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开设院校
院校名称 | 推荐指数 | 专业满意度 | |||
---|---|---|---|---|---|
综合情况 | 办学条件 | 教学质量 | 就业 |
北京科技大学 | - | 4.3 (96人) | 4.3 (97人) | 4.4 (91人) | 3.9 (79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4.6 (494人) | 4.4 (242人) | 4.5 (244人) | 4.4 (237人) | 4.2 (234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4.5 (205人) | 4.5 (84人) | 4.3 (85人) | 4.3 (74人) | 4.2 (69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 | 1.0 (1人) | 2.0 (1人) | 2.0 (1人) | 2.0 (1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4.6 (447人) | 4.3 (486人) | 4.3 (483人) | 4.4 (467人) | 4.3 (455人) |
山西大同大学 | 4.5 (338人) | 4.5 (340人) | 4.4 (342人) | 4.5 (326人) | 4.4 (320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4.6 (393人) | 4.5 (178人) | 4.5 (185人) | 4.5 (174人) | 4.4 (172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4.7 (81人) | 4.2 (181人) | 4.3 (184人) | 4.2 (170人) | 3.7 (168人) |
东北大学 | 4.5 (192人) | 4.6 (481人) | 4.6 (481人) | 4.6 (474人) | 4.5 (467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4.6 (97人) | 4.4 (133人) | 4.3 (138人) | 4.4 (129人) | 4.3 (124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4.8 (704人) | 4.7 (291人) | 4.6 (287人) | 4.6 (273人) | 4.5 (266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 | 3.8 (16人) | 3.9 (20人) | 4.1 (16人) | 3.3 (14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4.8 (563人) | 4.5 (408人) | 4.4 (402人) | 4.5 (390人) | 4.5 (378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4.7 (987人) | 4.5 (278人) | 4.8 (281人) | 4.6 (267人) | 4.2 (256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4.7 (724人) | 4.2 (364人) | 4.3 (361人) | 4.3 (349人) | 4.0 (341人) |
福州大学 | - | 3.6 (108人) | 3.7 (122人) | 3.5 (104人) | 3.6 (101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 | 3.4 (14人) | 2.7 (14人) | 2.7 (13人) | 2.8 (13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4.6 (458人) | 4.3 (347人) | 4.3 (350人) | 4.3 (335人) | 4.3 (317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4.7 (965人) | 4.4 (666人) | 4.5 (673人) | 4.4 (647人) | 4.2 (632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4.7 (117人) | 4.1 (181人) | 4.1 (185人) | 4.1 (179人) | 4.0 (170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4.7 (1310人) | 4.3 (818人) | 4.4 (831人) | 4.3 (787人) | 4.0 (754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4.3 (137人) | 3.8 (85人) | 3.8 (90人) | 4.1 (85人) | 3.8 (84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4.7 (48人) | 3.7 (39人) | 3.5 (41人) | 3.8 (38人) | 3.4 (35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 4.0 (81人) | 3.9 (82人) | 3.9 (78人) | 3.9 (81人) |
湘潭大学 | - | 4.3 (89人) | 4.2 (90人) | 4.3 (86人) | 4.2 (83人) |
中南大学 | 4.7 (217人) | 4.2 (233人) | 4.3 (237人) | 4.4 (226人) | 3.9 (220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4.6 (474人) | 4.3 (301人) | 4.2 (298人) | 4.2 (292人) | 4.1 (288人) |
重庆大学 | 4.6 (135人) | 4.5 (258人) | 4.5 (262人) | 4.5 (256人) | 4.3 (252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4.4 (253人) | 4.3 (187人) | 4.3 (189人) | 4.3 (180人) | 4.1 (177人) |
宜宾学院 | - | 3.6 (20人) | 3.8 (21人) | 3.7 (19人) | 3.3 (19人) |
贵州大学 | 4.6 (226人) | 4.0 (290人) | 4.0 (293人) | 4.0 (286人) | 3.8 (274人)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4.5 (95人) | 4.3 (100人) | 4.2 (107人) | 4.2 (96人) | 3.8 (91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4.4 (216人) | 4.2 (135人) | 4.2 (138人) | 4.1 (134人) | 4.3 (134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 - | - | - | - |
西安科技大学 | 4.6 (840人) | 4.3 (672人) | 4.3 (682人) | 4.4 (657人) | 4.1 (642人) |
陇东学院 | - | 3.5 (17人) | 3.1 (22人) | 3.6 (16人) | 3.3 (15人) |
新疆大学 | - | 3.6 (89人) | 3.6 (100人) | 3.6 (90人) | 3.5 (84人) |
吕梁学院 | 4.6 (70人) | 4.2 (92人) | 4.1 (99人) | 4.1 (79人) | 4.0 (59人) |
呼伦贝尔学院 | 4.4 (160人) | 4.2 (179人) | 4.0 (178人) | 4.1 (172人) | 3.9 (169人)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4.4 (102人) | 4.2 (83人) | 3.9 (83人) | 4.0 (78人) | 3.7 (6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