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沈音(SYCM)”,经国家批准,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中俄音乐联盟成员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1949年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2016年,学院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学院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13所重点支持高校之一。2023年10月,成为东北亚国际艺术教育联盟成员。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三好校区、长青校区、桃仙校区、大连校区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0.1万平方米(约合751.3亩),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9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8.7平方米;生师比8.0:1;专任教师1199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5%,具有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6%。设有本科专业 17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示范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优势特色专业14个。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院下设18个教学单位,拥有艺术学门类中的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本科专业 17个。
教学单位 | 专业 |
---|---|
作曲系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指挥、视唱练耳 |
民族器乐系 | 二胡、板胡、琵琶、古筝、箜篌、柳琴、中阮、扬琴、古琴、大提琴、竹笛、唢呐、笙、管子、民族打击乐、低音提琴 |
声乐歌剧系 | 声乐演唱、声乐艺术指导 |
民族声乐系 | 民族声乐演唱 |
管弦系 |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古典萨克斯、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打击乐、古典吉他 |
钢琴系 | 钢琴、手风琴演奏与教学 |
音乐学系 | 音乐学、艺术史论 |
音乐科技系 | 键盘乐器修造、弦乐器制作、管乐器调修、乐音与健康 |
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 |
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 中国舞表演、芭蕾舞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国际标准舞表演 |
音乐教育学院 | 音乐学(音乐教育) |
现代音乐学院 | 电子管风琴演奏、流行音乐演唱、流行萨克斯、电吉他、电贝司、流行打击乐、爵士钢琴与合成器演奏 |
戏剧影视学院 | 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创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编导 |
大连分院 | 声乐、钢琴、管弦、民乐、舞蹈、音乐教育 |
公共基础部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 管弦、民乐、理论、键盘、演唱 |
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中心 | - |
截至2024年(名单不全)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省优秀教师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2016年,学院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为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 | 音乐与舞蹈学 |
艺术学理论 | |
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 音乐与舞蹈学 |
截至2024年3月 |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示范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优势特色专业14个。
类型 | 专业名称 |
---|---|
国家特色专业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民族声乐演唱)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音乐表演(民族声乐演唱) |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舞蹈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 |
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 | 音乐表演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舞蹈表演 |
截至2024年3月(名单不全) |
合作交流
沈阳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管理涉外及港澳台事务,执行外交政策,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留学生招收与管理,并负责因公出国、学生交流、专家接待、国际会议等合作交流的归口管理与服务。2023年,沈阳音乐学院成立东北亚国际艺术教育联盟,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6个国家的7所院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交流会。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音乐舞蹈研究所等艺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
学术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共获批各类各级课题 76 项,经费合计146.7 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1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 项;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33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5 项;全省党建研究课题10项;法治社会建设提质增效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项目1 项;沈阳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课题7项;沈阳音乐学院横向科研项目7项;东北亚音乐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6项。
2022-2023学年,办理各类各级结项109项。其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4项;辽宁省统战课题2项;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4项;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立项课题2项;沈阳音乐学院科研项目94项。2022-2023学年,教师总计发表论文173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教师科研获省级奖项5项。2022年教师出版专著32部。
艺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纸本藏书74余万册(张)。其中三好校区馆藏乐谱近10万册;音乐理论书4.5万册;社科及其它书籍近5万册;音像5.4万余张(盘);中外文期刊330余种,3万余册;古籍及线装书1.2万余册;民国文献1万余册。
2010年启动大规模古籍整理与保护工程,整理古籍及线装书11417册;2018年,参加“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中《中华古籍总目·辽宁卷》编纂工作,经统计,收藏于1912年以前成书的古籍文献有649种、3737册,经、史、子、集、类丛五大部类均有涉及,其中,明刻本8种(58册),其余多为清刻本和抄本。同年,启动民国文献整理与保护工作,整理民国期刊283种,2287册,民国图书8682册。
学术期刊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创刊于1983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与舞蹈理论学术季刊。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收录期刊、博看网收录期刊。本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全国核心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核心扩展期刊(AMI)等。
所获荣誉
时间 | 荣誉 |
---|---|
2016年 | 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
2019年 |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13所重点支持高校之一 |
2021年 | 活力团支部;获“全省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2022年 | 沈阳市十佳社团;沈阳市百强社团 |
2023年 | 辽宁省先进团委 |
- | 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辽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实践创新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