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江苏科技大学‍(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JUST”),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分别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市私立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成立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于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校曾隶属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1999年调整为中央与江苏省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同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2023年,学校综合实力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30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37位。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镇江长山、梦溪和张家港三个校区,占地3979亩;设有23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76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教职工2500余人,在校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8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4个。

江苏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B+)

海洋工程与技术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乌合作办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A)

工业设计

智能制造工程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智能感知工程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轮机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焊接技术与工程(A)

金属材料工程(B+)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功能材料(B+)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会计学

经济学

物流管理

工业工程

金融工程

工商管理(中澳合作办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建筑学

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蚕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

粮食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粮食工程

海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水声工程

通信工程

海洋信息工程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学

应用统计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外国语学院

俄语

英语

翻译

人文社科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旅游管理

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张家港校区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冶金工程

机器人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新能源汽车工程(A)

智能装备与系统(B+)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软件工程

机械工程

增材制造工程(B+)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海外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深蓝学院
-
苏州理工学院
-
截至2024年5月,括号内为2024软科专业排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7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800余人,博士1400余人。拥有海外院士、外籍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省部级重要人才240余人。

部分师资力量
类型
姓名
古巴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龙
客座教授
高震、段文洋、顾学康、王立平、张超勇、陶飞、敖志敏、童宗鹏、潘伟昌、吴登林、吴玉泉、韩军伟、范同祥、冯吉才、耿林、郭占虎、龙伟民、赵长生、舒嘉、唐加福、涂忆柳、梁会刚、高自友、王士同、徐常胜、梅国雄、郭彤、沈扬、黄勇平、李碧春、鲁成、徐永镇、朱永法、谢毅、纪红兵、陈达、蔡宗苇、毛健、吴兴龙、吴小山、李宵翔、丁煌、王永贵、张刘瑜
兼职教授
沈红斌、於东军、刑继俊、金晓剑、马网扣、郭焦锋、吴幼奇、刘建成、沈春雷、朗迪、江桂斌、张水芳、鹿茸、杨毅刚、梁吉业、肖甫、徐秀龙、李荣、徐晓春、杨开刚、韩艳、章剑华、陈进华、赵亚夫、杨剑霞、李朝胜、张纥、张汉乐、刘建峰、谢新、王琦、陈刚、金太军、严忠胜、吴耀芳、王卫军、邢继俊、白勇
注:仅列举部分能查到的信息(截至2024年8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9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畜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截至2024年8月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汇总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隶属学院(所)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海洋学院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农学
畜牧学★
蚕业研究所
生物技术学院
理学
系统科学★
自动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理学院
说明: 加★学科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截至2024年8月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汇总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隶属学院(所)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海洋学院
力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计算机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张家港校区
冶金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电气工程★
自动化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洋学院
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
能源与动力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粮食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农学
畜牧学★
蚕业研究所
生物技术学院
理学
生物学★
蚕业研究所
生物技术学院
化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科学技术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物理学★
理学院
系统科学★
自动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理学院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 加★学科具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截至2024年8月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汇总表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所属学院
机械
机械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土木水利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电子信息
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海洋学院
材料与化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张家港校区冶金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
能源与动力学院
工程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硕士
生物技术学院、蚕业研究所
工商管理硕士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硕士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
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金融
经济管理学院
应用统计
理学院
生物与医药
生物技术学院、蚕业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截至2024年8月
省级重点学科
类别
名称
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
船舶设计与制造、轮机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舰船动力、军用关键材料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项目的重点序列学科
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畜牧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源化学工程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截至2024年8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通过国际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4个,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4项。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领军型人才团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有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质量工程
类型
名称
省级精品课程
船舶结构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生产运作管理、材料连接原理、大学体育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船舶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轮机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金属材料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海洋工程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生物技术、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应用物理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力学、通信工程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截至2024年8月)
教学示范中心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省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1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船舶轮机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基础实验示范中心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力学实验中心
船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船舶机械装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
截至2024年8月
省级及以上优势专业
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自动化特色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船舶与海洋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软件工程
省级品牌专业(一期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焊接技术与工程
省级品牌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
土木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省级重点专业(材料类)
焊接技术与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自动化类)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土木类)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环境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与技术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截至2024年8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7项。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获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性奖项150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7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1项、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1项,3次捧得全国“优胜杯”。

学校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级别
课题名称
负责人及参与人员
获奖等级
国家级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
王充德
国家优秀奖
省级
工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黄国建、虞平良、李彦、何祖军、张健
三等奖
省级
建设实习基地,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实习效果
王利、邹炜泉、陶永宏、孙培林、葛世伦
三等奖
省级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目标化实习法
潘宝俊、张胜文、景旭文、吴佳常
二等奖
省级
会计专业特色培养——会计电算化
葛世伦、苏翔、吴君民、江金祥、代逸生
二等奖
省级
焊接生产实习改革实践
刘孝曾、于治水、沈巧玲、蒋瑞珊、王宇
三等奖
省级
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王令坤
三等奖
省级
普通院校热工学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姚寿广、朱德书、周根明、彭东升
三等奖
省级
《结构力学》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
吴剑国、俞铭华、张家新、王林、杨晓丹
一等奖
省级
分流实习、目标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姚慧丽、陈琪、钱中平、顾平
二等奖
省级
一般工科院校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黄国建、赵涌法、段先华、潘宝俊、张枚欣
二等奖
省级
会计专业学生开发、应用能力培养
张佳春、吴君民、葛世伦、沈志蓉、张学军
二等奖
省级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尹群、马晓平、王林、姚震球、朱骏
一等奖
省级
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
葛世伦、韩文民、代逸生、潘燕华、任南
一等奖
省级
高等工科院校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科建设研究
钱志发、陶海洋、邓周平
二等奖
省级
机械制造技术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任家隆、佘建国、张冰蔚、王波、卢道华
二等奖
省级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及实践
姚寿广、陆金铭、路诗奎、马哲树、陈宁
二等奖
省级
船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探索
马晓平、蒋志勇、朱安庆、周卫鹏、王炬成
二等奖
省级
面向制造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韩文民、葛世伦、吴君民、田能瑾、代逸生
一等奖
省级
构“多元型”校企合作平台,强“一体化”工程实践能力,育造船业创新应用人才
王自力、蒋志勇、尹群、王志东、杨松林、马晓平、杨永祥、管义锋、嵇春艳、朱安庆
一等奖
省级
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吴君民、葛世伦、沈志蓉、王秀萍、施金龙、魏晓卓、苏翔、狄为、李文昌、汪炜
一等奖
省级
面向船舶行业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景旭文、李滨城、周宏根、唐文献、徐超、张胜文
二等奖
省级
立足船舶特色的材料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芦笙、吴铭方、王加友、邹家生、高延敏、王宇、郭伟杰、李惠、施一丰、李洋
二等奖
省级
科教结合,学科交叉,构建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袁爱华、郭文录、王俊、陆鸿飞、陈传祥、陈立庄、汪芳明
二等奖
省级
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三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济干、汤建、周春燕、姚允柱、薛泉祥、郭昭昭、刘占超、朱伟俊、周远全、程荣晖、崔祥民、周志辉、王蓓
一等奖
省级
“Chem+”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袁爱华、许俊华、王俊、陈立庄、唐玉斌、周虎、王新刚、戴俊、高延敏、冯国增
一等奖
省级
船舶与海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动态优化调整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戴跃伟、嵇春艳、周宏、程康、唐玉斌、尹群、蒋志勇、杨松林、王树利
二等奖
省级
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自动化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朱志宇、张永林、姜文刚、田雨波、陈迅、陈红卫、周志辉、方臣富、陈书锦、曾庆军、杨官校
二等奖
省级
基于“双结合”教学生态系统的信管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苏翔、王念新、葛世伦、潘燕华、尹隽、任南
二等奖
截至2024年8月

合作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2004年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原中文译名为“拉筹伯大学”)合作,专业为工商管理(专业组代码140207),学制四年
2012年
中乌合作办学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专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组代码140207),学制四年,培养模式为4+0双学位
2019年
中俄合作办学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奥加辽夫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俄项目采取“1+1+0.5”全日制培养模式,标准学制为2.5年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60余所高校积极开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学分衔接、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0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3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有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27个。

科研平台(部分)
类别
名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家蚕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及以上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省级及以上科研中心
农业部国家蚕桑育种中心
江苏省海洋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促进中心
农业部蚕桑产品及食用昆虫风险评估实验室
江苏省船舶测控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传动装置减振降噪工程技术中心
中—乌(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
江苏科技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种质镇江桑树资源圃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截至2024年8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以第一单位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牵头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牵头承担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14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

科研成果(部分)
类别
获奖等级
获奖项目名称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风险预警和监测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高效能复合式物理处理船舶压载水处理装备
中国造船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港作拖轮智能集成系统研发与应用
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教职工节约创效“金点子”
一等奖
泵在线能效检测及空化预警技术
教育部科技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高效能复合式物理式处理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研发与产业化
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教职工节约创效“金点子”
一等奖
高效低成本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远洋LNG-柴油双燃料化学品运输船设计建造关键技术
镇江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深水作业全回转动力定位综合舵桨(Z型)推进系统研究
泰州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维修母船海况自适应沉浮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C919飞机发动机短舱-吊挂区域高温引气导管集成设计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高效节能电力驱动石油平台支持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
优秀奖
深水作业全回转动力定位综合舵桨(Z型)推进系统研究
东台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全回转可调距螺旋桨
中国船舶中国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艇体结构声学设计规范研究
镇江市产学研合作奖
二等奖
高端大功率风机系列弹性支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奖
三等奖
基于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的舰船结构声学设计技术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长山校区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约259万册,中外文期刊292种;建有中外文检索数据库平台35个,可提供155万余册的电子图书和59万册电子期刊的阅览服务。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理工类学术期刊,1986年创刊。学报主要刊登反映当前学术、科研、技术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依托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保持船舶行业特色的前提下,主要刊载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与焊接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管理工程、数学、物理、生物与化学工程,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特色栏目是船舶工程。本刊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科技大学主办。2001年创刊,季刊,每年4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常设哲学、史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栏目。2006年、2010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7年在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中被评为“一级期刊”;2018年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版。论文信息被多种数据库收录,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外船舶科技》

《中外船舶科技》,1984年创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新进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等,介绍国内外造船领域前沿的一些研究热点和关键性技术,以及一些重要科技项目的研究状况和实施情况;面向国内外船舶行业的研究所、公司、工厂、大专院校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广大师生和相关人士。

《蚕业科学》

《蚕业科学》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蚕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唯一的学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时,郭沫若先生亲自为本刊题写刊名。 20世纪90年代即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引文数据库》(CSTA)、 《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中外重要检索刊物及光盘数据库的入选期刊。《蚕业科学》2次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江苏省优秀期刊三等奖,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中国蚕业》

《中国蚕业》是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业副产物综合利用、野蚕业及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其内容丰富翔实,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一体。 辟有综述、研究简报、技术应用、知识广角、改革探索、蚕丝文化、园区建设、科技博览、环球蚕业等栏目。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13年
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20年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2021年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
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
江苏省园林式单位
江苏高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军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军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
2024年
获全国“节水型学校”称号
截至2024年8月


创办时间
1933年
所属地区
江苏省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普通本科
提档线
-
院校代码
10289
优势专业
焊接技术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增材制造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功能材料/金属材料工程
学校特色
-
学校官网
http://www.just.edu.cn
学校地址
长山校区: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   梦溪校区: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张家港校区:江苏省张家港市长兴中路8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猜你喜欢
1  /  14
江苏科技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