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双一流、211工程、111计划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缩写为NNU),简称“南师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主管部门为江苏省。

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学校的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前身为1913年创办的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的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私立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27767.91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类)57个,涵盖81个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77人,专任教师2191人;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21305人,在校研究生16095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生20786人。学校另设有独立学院2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类)57个,涵盖81个专业,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和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
开设专业
学制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
-
4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4
历史学(师范)
4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4
英语(师范)
4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4
物理学(师范)
4
化学(师范)
4
生物科学(师范)
4
地理科学(师范)
4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4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
英语
4
英语(中美合作办学)
4
会计学
4
财务管理
4
劳动与社会保障
4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哲学
4
行政管理
4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工商管理
4
经济学
4
金融学
4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4
法学(卓越法治本科人才)
4
法学(1+3转专业)
/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4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师范)
4
小学教育(师范)
4
学前教育(师范)
4
教育技术学(师范)
4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
4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文科基地)
4
汉语言文学
4
汉语言
4
古典文献学
4
秘书学
4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汉语言文学(师范)
4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英法双语)
5
英语(英+X语种)
5
法语(法英双语)
5
德语(德英双语)
5
俄语(俄英双语)
5
西班牙语(西英双语)
5
意大利语(意英双语)
5
朝鲜语(朝英双语)
5
日语(日英双语)
5
英语(师范)
5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4
广播电视学
4
广播电视编导
4
广告学
4
网络与新媒体
4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
历史学
4
历史学(师范)
4
史政专业(师范)
4
文物与博物馆学
4
社会学类
4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班)
4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统计学
4
金融数学
4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
物理学(双学科硕士层次师资培养实验班)
4
物理学
4
物理学(师范)
4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化学(师范)
4
化学
4
应用化学
4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4
地理信息科学
4
测绘工程
4
地理科学(师范)
4
地理科学(英才班)
4
旅游管理
4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
4
生物科学(师范)
4
生物技术
4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4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4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自动化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
3+1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电子信息工程
/
软件工程
4
人工智能
4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4
环境科学
/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
4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4
生物工程
4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4
舞蹈学(师范)
4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4
中国画(师范)
4
产品设计(综合材料)
4
绘画(西画)
4
绘画(雕塑)
4
视觉传达设计
4
环境设计
4
产品设计(陶艺)
4
截至2025年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77人,专任教师219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97人,副高级职称773人。拥有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全职在岗国家级人才130余人次。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两院院士、海外院士1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师资队伍
类别
名单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周开亚、鲁洁、李吉均、何永康、陈凌孚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宋永忠、闾国年、刘昌、夏锦文、计翔、郑洪波、田立新
教育部创新团队
东亚季风区重大环境事件、气候突变过程与现代环境生态效应(主持人:汪永进)
国家教学名师
朱晓进、夏锦文、汤国安、董志翘
表中内容不全,截至2013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8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2个;1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学科建设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国家“双一流”学科
地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学、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设计学、物理学、体育学、哲学、政治学、化学、中国史、考古学、音乐与舞蹈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设计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物理电子学
博士专业学位
教育、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水产、药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
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博物馆、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文物
(截至2024年2月28日,表格内仅展示部分内容)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9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1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

教学建设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地理信息科学、动画、生物科学、法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地方高师本硕贯通教师教育模式探索”、“鹤琴之旅——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汉语言文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学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理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地理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心理学史、古代汉语、高等几何、遥感地学分析、教育社会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大学英语、民事诉讼法、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地图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先秦诸子精华、西方伦理思想漫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中国家训思想精华、生活中的公共行政、自我探索与职业发展、儿童艺术与儿童成长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高等几何、地理信息系统、现代自然地理学、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心理学史、遥感地学分析、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大学英语、地图学、民事诉讼法学
表中内容不全,截至2025年2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6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项,基础教育类13项,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奖年份
成果名称
成果获奖等级
2014
观念引领,机制创新,以点促面-地方高水平大学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
2014
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一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等
2014
推进新时期教师教育高端化、实体化、一体化改革,打造教育家成长摇篮
二等
2014
外语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二等
2014
中学教育与高师教育良性互动的地理教学协同创新实践
二等
2009
以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为目标的教育硕士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二等
2009
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等
2009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二等
2009
把握新兴学科特点,推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系列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
二等
2005
以学习需求为本,构建高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
2001
地方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
二等
1997
《体育理论》课程改革与建设
二等
1993
优化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施
二等
1989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
优秀
1989
根据师范特点、改革古代汉语教学,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优秀
1989
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变电所的建设与开发
特等
(截至2024年3月7日,表格内仅展示部分内容)

合作交流

2019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111引智基地”揭牌,5位国外院士参与签约。

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编号216446号小行星获命名“南师大星”。

2024年8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实验学校揭牌成立。8月30日,南京师范大学繁昌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揭牌成立。9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姜堰第二中学揭牌成立。

2025年4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基础教育领域合作项目签约。4月18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共促学术成果出版传播。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吴仲华班”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4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立忠共同签署《南京师范大学与南通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教育事业、科技产业、人才引培、平台共建、战略决策咨询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校地双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截至2025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4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近年来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每年在校国际学生千余名。

2025年6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大会召开,同时举行南京师范大学麦考瑞大学联合学院成立仪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8个、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理论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4个、首批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首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重点建设)1个;江苏省基础科学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1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5个。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
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规模复杂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
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气电互联综合能源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空间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石斛兰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特色水产育种与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土壤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声子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立德树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管理信息化工程中心
南京市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4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8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4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学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教师历时十六年点校的《五礼通考》是记录中华礼仪制度的宝藏,被誉为“一份礼仪之邦的文献证明”,荣获第十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特别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教师文学评论专著《批评的返场》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
奖项
项目
第一完成人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二十万年来轨道至年际尺度东亚季风气候变率与驱动机制
汪永进
(表格内仅展示部分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2.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2016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南京师范大学获三项项目资助,排名全国第13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达33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316万册,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6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3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866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403万册,各类数据库资源192个。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上海图书馆馆藏、CA化学文摘(美)、维普收录(中)、数学文摘、万方收录(中)、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剑桥科学文摘、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Pж(AJ)文摘杂志(俄)、等。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

校友情况

知名校友
姓名
经历
事迹
郭秉文
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中国近代教育家。1896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年赴美国留学,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1915年起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江谦
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代表作:《绕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今《南京大学校歌》)。
李瑞清
任教
近代知名教育家、书法家、美术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厉麟似
任教(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
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蒋介石外交顾问、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陶行知
任教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
张大千
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徐悲鸿
任教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陈之佛
任教
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
吴宓
任教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知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诗人,知名西洋文学家,国学研究大家。
陈鹤琴
任教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91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陈邦杰
任教
世界知名苔藓植物学家,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中国藓类植物属志》。李旭旦中国地理学家。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
高觉敷
任教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史讲义》、《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名人传》、《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心之发展》、《格式塔心理学》、《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中国心理学史》、《高觉敷心理学论文选》、《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罗炳之
任教
现代教育家。1931年获硕士学位后,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返国任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翌年升为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包括附中、附小)校长。1933年改任湖北教育学院院长。
谢剑平
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院长。
杨金龙
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李剑阁
1981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洪银兴
1976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
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博士,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刘明康
外国语学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987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张近东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
朱成山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兼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会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史学会、台湾问题研究会等学会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荣誉。
孟非
1992年9月就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
江苏卫视知名主持人,主持过节目《南京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后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第三中学、南京市第七中学、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专业(研究生)。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2007、2008、2009年,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彭佩云
金大外文系1946级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郑小瑛
金女大1947级
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获奖名称
2013年
学校教师主持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2019年8月5日
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4月15日
2019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4年1月
2023年度“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2024年12月
2024年度“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3日


创办时间
1902年
所属地区
江苏省
学校类别
师范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319
优势专业
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新闻学/美术学/音乐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等
学校特色
双一流/211
学校官网
http://www.njnu.edu.cn
学校地址
仙林校区:栖霞区文苑路1号  随园校区:鼓楼区宁海路122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猜你喜欢
南京师范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