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工程(Marine Engineer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交通运输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位。
轮机工程主要研究的就是船舶上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如何制造、运营、维护和检修。该专业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海上轮机的管理,主要是船舶平常的维护和检修;二是船舶制造,主要是进行造船机舱的设计等。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交通运输类
中文名称:轮机工程
外文名称:Marine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804(K)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从船舶技术的发展历史看,作为船舶心脏的轮机已经历了几代演革。从船舶蒸汽动力到内燃机与涡轮机,以及与信息、环境、自动控制技术高度结合,不仅推动了世界航运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更促进了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二级学科轮机工程的发展。
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教育部共同修订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轮机管理为工学运输类,专业编码为011309。
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二司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简介》,轮机管理驶为工学运输类,专业编码1802。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和调整,原轮机管理(专业代码:081705)更名为轮机工程(专业代码: 081206)。
2012年9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轮机工程专业编号更改为081804K。
2020年2月2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轮机工程为工学专业,属交通运输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
培养目标
轮机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轮机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轮机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运行管理、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各自的定位、办学条件、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各自相关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轮机工程行业特点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办学定位,以适应轮机工程行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定期对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培养规格
学制、学位与总学时
基本学制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轮机工程专业总学分一般要求为140-180学分,其中实践性教学学分一般不低于总学分的25%。各高校可根据具体办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
1、系统掌握轮机工程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轮机工程工程实验及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3、了解轮机工程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轮机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安全、信息、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5、初步掌握轮机工程工程某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6、具有高度的协调配合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
8、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
9、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能撰写专业论文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性交流。
各高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各高校可结合行业特色需要,在体育技能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特殊方面的能力要求。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轮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通识类、学科基础类、专业类三类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外的学科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40%。课程的具体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等教学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同时可设置体现学校、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选修课程。
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2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所获成果可折算为实践课程学分。
应构建轮机工程专业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学时应不低于总实验学时的40%。
除完成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外,可建设特色实验项目,以满足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轮机工程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实习(实训)、创新训练体系,确定相关内容和要求,多途径、多形式完成相关教学内容。载运工具运用和交通设备应用类专业应适当提高实习(实训)的学时比例,并加强工程训练的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轮机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原则上为1个学期。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适当扩大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选修课程占总课程比例一般不低于15%。各高校可依据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设定。
在培养计划执行期内,针对轮机工程系统的发展变化,可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但应保证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建议每4年修订一次培养计划,每年课程更新率不应超过总课程数量的10%。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学科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以及轮机工程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测量、机械基础、传热学基础、工程材料、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及自动化控制、通信导航、运筹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等知识领域。
专业知识
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须覆盖相应的核心知识领域,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轮机工程系统实践中的能力。
轮机工程专业核心知识领域主要包括船舶动力装置及系统、船舶辅助设备、轮机测试与维修技术、船舶管理体系及防污染技术、船舶电子与电气技术、轮机监测与自动控制、轮机英语等。
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补充课程,传授国际化和前沿性的学科知识。同时根据学科、行业、地域特色及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议多采用工程实践案例教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构建更加合理和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形成各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核心课程
轮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工程力学(72)、 工程流体力学(36)、 轮机工程材料(36)、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54)、 船舶柴油机(90)、船舶辅机(90)、 轮机自动化基础(36)、 轮机自动化(54)、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72)、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90)、 轮机维护与修理(54)、 船舶防污染技术(36)、 轮机英语(54) 。
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专业类实验、实习、设计等,根据专业需要可进行必要的专业实训。
实验
包括学科门类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个层次及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两个方面。实验主要类型包括演示性、综合性、设计性。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
要求具备完整的实验大纲、指导书、任务书,学生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置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
实习
包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习。
(1)认识实习:目的是建立轮机工程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轮机工程系统的构成要素、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生产特点和运行特点。重点了解某一种或儿种运输方式的设施设备、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规范、运营管理内容以及施工、运输现场技术发展趋势等。
(2)生产实习:深人轮机工程企业、规划设计咨询单位、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施工建设企业等进行,目的是使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开展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维修和运营管理等能力的锻炼。
(3)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内容要求,了解轮机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收集资料、准备数据和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研究等。
各实习环节要求具备完整的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学生按规范填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为保证实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
设计
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应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课程设计:针对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知识点,开展综合性设计,以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应密切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要求具备完整的设计指导书、任务书,学生按规范完成设计内容,并具有规范化的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内容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坚持一人一题,工作量和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选题、调研、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制订计划以及研究、设计、撰写等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专业能力训练。指导的学生数量应适当,并保证达到规定的指导次数和指导时间。要求具备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按程序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并具有标准化的评分标准。
实训
需要有实训的专业,相关高等学校必须建有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内容和时间应依据行业标准设定,并注重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指导教师的资质必须符合相关行业要求,指导实训的学生人数应适当。要求具备完整的实训大纲、实训记录和各阶段考核标准,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训质量监控方案。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教学和科研资源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支持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进出口贸易与日俱增,因此对高级海员的需求量增加。
就业方向
轮机工程就业方向主要是海上方向轮机的检测、维修及控制和陆地船舶设计制造,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机械、重工、制造、海洋、进出口贸易、环保、建筑、军事等领域。就业单位主要有海事局、研究所、造船厂、船舶主机厂、海洋运输集团。
考研方向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动力工程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开设院校
院校名称 | 推荐指数 | 专业满意度 | |||
---|---|---|---|---|---|
综合情况 | 办学条件 | 教学质量 | 就业 |
天津理工大学 | 4.5 (93人) | 4.0 (171人) | 3.8 (177人) | 3.8 (163人) | 3.9 (162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4.7 (857人) | 4.3 (685人) | 4.4 (723人) | 4.3 (629人) | 4.2 (523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4.5 (120人) | 3.9 (70人) | 3.3 (76人) | 3.5 (66人) | 4.1 (59人) |
渤海大学 | - | - | - | - |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4.8 (152人) | 4.5 (191人) | 4.5 (193人) | 4.4 (186人) | 4.5 (183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4.5 (372人) | 4.3 (541人) | 4.5 (561人) | 4.3 (532人) | 4.4 (515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4.7 (163人) | 4.2 (25人) | 4.3 (36人) | 4.1 (21人) | 4.5 (20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4.7 (156人) | 4.3 (211人) | 4.1 (214人) | 4.2 (207人) | 4.2 (202人) |
集美大学 | 4.7 (578人) | 4.0 (486人) | 4.0 (517人) | 4.1 (463人) | 4.1 (449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4.7 (48人) | 4.1 (94人) | 3.9 (99人) | 3.9 (89人) | 4.0 (86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4.6 (11人) | 4.5 (15人) | 4.5 (14人) | 4.5 (13人) | 4.7 (13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 4.1 (32人) | 3.8 (32人) | 3.8 (29人) | 3.9 (28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4.6 (684人) | 4.5 (633人) | 4.5 (635人) | 4.4 (603人) | 4.6 (602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4.4 (239人) | 3.8 (302人) | 3.5 (318人) | 3.5 (285人) | 3.9 (276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4.3 (80人) | 3.8 (151人) | 3.6 (158人) | 3.7 (145人) | 3.7 (141人) |
烟台大学 | 4.6 (133人) | 4.3 (176人) | 4.1 (186人) | 4.2 (164人) | 4.3 (163人) |
广州航海学院 | 4.2 (90人) | 3.9 (152人) | 3.7 (182人) | 3.8 (144人) | 3.8 (134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4.6 (110人) | 3.7 (66人) | 3.7 (82人) | 3.7 (59人) | 3.9 (54人) |
北部湾大学 | 4.7 (58人) | 4.0 (43人) | 3.8 (57人) | 3.5 (41人) | 4.1 (38人) |
宁波大学 | 4.8 (57人) | 4.2 (146人) | 4.1 (151人) | 4.1 (141人) | 4.1 (142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