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为WUT),简称武汉理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起源于1898年的张之洞创建的湖北工艺学堂,于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武汉工业大学起源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1958年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多次合并调整,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起源于1946年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1993年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隶属原交通部。武汉汽车工业大学起源于1958年的武汉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隶属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16万余册;有26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02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个;有教职工5000余人,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来华留学生全年总规模1200余人。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设有26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02个,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 | 本科专业 | 专业类别 |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
材料物理 | 材料类 | |
材料化学 | 材料类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A+) | 材料类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
复合材料与工程(A) | 材料类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料与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土木类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类 | |
交通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
油气储运工程 | 矿业类 |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
物流工程(A+)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水利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类 | |
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 | 能源动力类 | |
轮机工程(烟草公司) | 交通运输类 |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机械类 |
汽车服务工程(A+) | 机械类 | |
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 | 能源动力类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机械类 |
工业工程 | 工业工程类 | |
机械工程 | 机械类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 | |
包装工程 | 轻工类 | |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土木工程(烟草公司) | 土木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土木类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 |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
建筑学 | 建筑类 | |
城乡规划 | 建筑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
采矿工程 | 矿业类 | |
矿物加工工程 | 矿业类 |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
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电子信息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烟草公司) | 计算机类 |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类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
机器人工程 | 自动化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 导航工程 | 测绘类 |
航海技术(A+) | 交通运输类 | |
海事管理(A+) | 公共管理类 | |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
统计学 | 统计学类 | |
工程力学 | 力学类 | |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类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
制药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
生物制药 | 生物工程类 | |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 |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动画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设计学类 | |
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学类 |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 | |
产品设计(A+) | 设计学类 | |
工业设计 | 机械类 | |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法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 法学 | 法学类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类 |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类 |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
广告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
编辑出版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传播学类 | |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
应急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
公共事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 | 创业管理(A+) | 工商管理类 |
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车辆工程 | 机械类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
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 制药工程(H) | 化工与制药类 |
生物技术(H) | 生物科学类 | |
武汉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 | - | |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 运动训练 | |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
截至2024年9月;括号内为2024软科专业排名;土木工程、轮机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适用于烟草公司 |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 | 流动站名称 | 设站时间 |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989年 |
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995年 |
3 | 力学 | 1999年 |
4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001年 |
5 | 机械工程 | 2003年 |
6 | 土木工程 | 2003年 |
7 | 交通运输工程 | 2003年 |
8 | 矿业工程 | 2007年 |
9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07年 |
10 | 设计学 | 2007年 |
1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09年 |
1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9年 |
13 | 工商管理 | 2009年 |
14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2年 |
15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012年 |
16 | 艺术学 | 2012年 |
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4年 |
18 | 应用经济学 | 2023年 |
19 | 数学 | 2023年 |
20 | 物理学 | 2023年 |
21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023年 |
截至2023年11月 |
学位授权点名单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艺术学、设计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哲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地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药学、公共管理学 [36]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交通运输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体育、国际中文教育、翻译(英语笔译)、翻译(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建筑、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药学、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美术与书法、设计 |
(截至2023年9月) 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数据不一致 |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类别 | 名称 |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 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水声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湖北省重点学科 |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
学科评估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机械工程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B+ |
设计学 | B+ |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130余人,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560余人。
类别 | 名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清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欧洲科学院院士 | 苏宝连 |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 程一兵 |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 Tatsuki Ohji |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周祖德 |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 张清杰、赵修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傅正义、赵修建、华林、曹学强、孙涛垒、麦立强、刘军、王发洲、杨明红 |
国家教学名师 | 刘泉、张联盟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傅正义、张联盟、杨宗凯、胡曙光、赵修建、华林、陈文、官建国、孙涛垒、麦立强、沈强 |
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 刘 泉、刘敬贤、华 林、余家国、张高科 李文锋、周瑞平、唐新峰、徐良杰、熊盛武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张联盟,2007年立项) |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立项) | |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立项)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立项) | |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10年立项) | |
湖北省教学团队 |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立项) |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立项) | |
国家工科基础化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郭丽萍,2008年立项) | |
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立项) | |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09年立项)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江征风,2009年立项) | |
爆破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王玉杰,2010年立项) | |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夏江敬,2010年立项) | |
经济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传生,2010年立项)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团队(赵春霞,2019年立项) | |
电路信号处理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刘泉,2019年立项) | |
航海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徐言民,2019年立项)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陈先锋,2019年立项) | |
动画专业教学团队(朱明健,2019年立项) |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赵北平,2019年立项) | |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朱喆,2019年立项)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团队(董丽杰,2020年立项) | |
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刘介明,2020年立项) | |
自动化类专业课程建设团队(李向舜,2020年立项) | |
矿床露天开采课程群教学团队(叶海旺,2020年立项) | |
武汉理工大学特色专业责任教授 | 黄学辉、袁艳斌、王玉杰、吴传生、钱作勤、甘文平、周静、冯仲仁、熊盛武、徐言民、张国方、赵章焰、杨应平、顾少轩、高惠民、李牧、罗亚波、袁景凌、侯献军、杨家其、徐海星、胡志坚、赵春霞、刘志平、李孟、任志刚、陈先锋、吕杰锋、王长琼、徐良杰、胡业发、李曦 、刘明菲、方兴、贺玉海、杨杰、王双全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环境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制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动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安全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工程力学、生物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学、日语、社会工作、广告学 (截至2023年11月) |
国家特色专业 |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画、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截至2011年3月)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事管理、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截至2023年11月) |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水陆运输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截至2022年11月) |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 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截至2019年2月) |
国际化示范学院 | 材料与微电子学院 (截至2024年6月) |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基于科技文化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截至2009年12月) |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截至2022年11月) |
教学措施及成果
序号 | 牵头学院 | 依托企业 | 基地级别 | 批准时间 |
---|---|---|---|---|
1 | 材料学院 |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1 |
2 | 交通学院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 | 国家级 | 2012 |
3 | 机电学院 |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4 | 机电学院 |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5 | 能动学院 | 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6 | 土建学院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7 | 汽车学院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1 |
8 | 信息学院 |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9 | 计算机学院 |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10 | 物流学院 | 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1 |
11 | 物流学院 |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12 | 化工学院 |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13 | 化工学院 |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 | 2012 |
14 | 汽车学院 | 东风汽车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示范 | 2012 |
15 | 机电学院 | 华新水泥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示范 | 2013 |
16 | 土建学院 | 中交第二航局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示范 | 2014 |
17 | 自动化学院 | 同力机电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示范 | 2015 |
18 | 汽车学院 | 三环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示范 | 2016 |
19 | 信息学院 | 中国移动湖北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 | 2012 |
20 | 资环学院 | 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 省级 | 2016 |
截至2017年10月 |
精品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批准时间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截至2010年7月) | 无机化学 | 2010年 |
金属工艺学 | 2009年 | |
设计美学 | 2009年 | |
知识产权法学 | 2009年 | |
材料工程基础 | 2008年 | |
英语语言学 | 2008年 | |
测试技术 | 2008年 | |
数字信号处理 | 2008年 | |
船舶建造工艺学 | 2008年 | |
爆破工程 | 2008年 | |
船舶辅机 | 2007年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 2006年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2006年 | |
经济数学 | 2006年 | |
信号与系统 | 2006年 | |
材料科学基础 | 2005年 | |
设计概论 | 2005年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截至2016年2月) | 数字信号处理 | 2013 |
爆破工程 | 2013 | |
信号与系统 | 2013 | |
材料工程基础 | 2013 | |
材料科学基础 | 2013 | |
测试技术 | 2013 | |
船舶辅机 | 2013 | |
船舶建造工艺学 | 2013 | |
金属工艺学 | 2013 | |
经济数学 | 2013 | |
毛概 | 2013 | |
设计概论 | 2013 | |
设计美学导论 | 2013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 2013 | |
无机化学 | 2013 | |
英语语言学 | 2013 | |
知识产权法 | 2013 |
项目名称 | 获奖级别 | 时间 |
---|---|---|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9 |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9 |
经济数学课程体系革新与立体化教材建设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9 |
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9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9 |
面向行业的物流工程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4 |
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4 |
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 |
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三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 |
基于多元协同的汽车行业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 |
赋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核双擎三融通”体系创新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 |
一流材料类专业“三卓越”“三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 |
面向海洋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8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举办全球首次“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圆满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柔道赛事,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理工类大学联盟。
教学交流
年份 | 项目名称 |
---|---|
2023年 | 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武汉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
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 |
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讲座)主题 | 主讲人 | 主讲人头衔 | 时间 |
---|---|---|---|
定义欧拉数 | 田刚 |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 2023-02-21 |
现代新材料创新技术发展战略 | 干勇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 2023-04-19 |
荧光显微镜中的分子尺度分辨率和动力学 | 斯特凡·赫尔 |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2023-10-13 |
探讨什么是科学、如何做科学研究、如何写科学论文 | 胡国华 | 法国洛林大学特级教授、法兰西大学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 2023-10-24 |
Bioceramic Hydroxyapatite Processed by Spark Plasma Sinttering and Flash Sintering | Young-Hwan Han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教授 | 2023-11-04 |
注:名录不全 |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建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11个。学校先后建立了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级别 | 科研平台 | |
---|---|---|
国家科研基地 | 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 |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高温轻合金及应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科研基地 |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交通信息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交通运输部科研基地 |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研基地 | 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 |
协同创新平台 | 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
其它科研基地 | 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湖北省委统战部) | 空军武汉理工大学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空军后勤部) | |
湖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 |
新材料研究所 | 城镇供水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 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
硅酸盐工程中心 | 高机动特种车辆技术研究中心 |
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 科技文化研究中心 |
摩擦学研究所 |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
汽车研究所 | 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
材料保护研究所 |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软科学研究中心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 | 工业遗产与文化研究中心 |
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 | 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
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 射频与微波技术研究中心 |
电动汽车研究院 |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
物流工程研究中心 | 体育科学研究所 |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 高温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
数字城市研究中心 | 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力学研究中心 |
国际玻璃研究中心 | 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港口机械检测实验室 | 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数字制造研究中心 | 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
船舶动力运用技术实验室 | 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
教育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 | 创新设计中心 |
微系统研究中心 |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中心 |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 长江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武汉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研究发展中心 | 先进材料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院 |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印刷光电子“产学研”研究中心 |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 |
汽车创新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 重大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 |
汽车服务工程研究中心 | 海绵城市研究中心 |
科教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造船史研究中心 | 纳微结构研究中心 |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 交通大数据研究院 |
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 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
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检测实验室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
内河航运技术研究中心 | 邮轮游艇设计研究院 |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精细化工研究中心 |
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
高性能舰船技术研究中心 | 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 |
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 |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 |
电子商务与智能服务研究中心 |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 |
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 | 法国研究中心 |
国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 | 教育立法研究中心 |
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 无障碍标准化立法研究与服务中心 |
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 | 先进材料与器件飞秒光制造中心 |
建模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 - |
类型 | 名称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功能复合材料新结构创制与制备科学基础 |
湖北省创新群体 | 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特性的研究 |
多层次复合结构形成原理与制备新技术 | |
重大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劣化机理及其耐久性设计 | |
高性能绿色氧化锡陶瓷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 |
多元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 |
纳米光催化新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在环境和能源中的应用 | |
基于光催化和多相催化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 |
高性能轴承环轧制微观组织演化与控制研究 | |
基于船岸信息一体化的船舶动力系统故障预测与能效提升的理... | |
玻璃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基础研究 | |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材料 | |
超宽频吸波超材料和柔性光子链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 |
面向氢能源安全的光电敏感材料和新型光纤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 |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 |
柔性、灵敏、智能电子皮肤的构筑与性能 | |
有色金属尾矿资源化利用及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 |
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 |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 |
智能终端基础软件老化测试与重生关键技术 |
截至2024年5月,五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3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5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830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5篇、Nature发表论文6篇。
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磁致增强热电性能新方法与热电磁耦合新效应 | 赵文俞 |
2023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 | 潘牧 |
202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铁相抗蚀胶凝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严苛环境工程应用开发 | 王发洲 |
202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深水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功能材料制备与工程应用成套技术 | 胡曙光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高性能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科学和输运调控机制 | 麦立强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大容量低损耗阵列光纤光栅动态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 姜德生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高精度高强度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 | 华林 |
201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严新平 |
2014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高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与微结构调控 | 余家国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高性能热电材料快速制备与高效器件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 | 张清杰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大跨度漂浮型铁路斜拉桥列车制动响应智能控制新技术 | 瞿伟廉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宽温、宽频高模量压电阻尼复合材料成套制备技术及其典型工程应用 | 张联盟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结构/功能复合化新型导电陶瓷的设计、成套制备技术与应用 | 傅正义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 严新平 |
2011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可控制备新技术及其在动高压领域的应用 | 张联盟 |
2011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 | 胡曙光 |
201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 | 华林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骨外科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商品化开发应用 | 李世普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制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应用 | 胡曙光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造船重大装备机械手肋骨冷弯机的创新与应用 | 王呈方 |
2005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 | 华林 |
2004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姜德生 |
2002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 姜德生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开发 | 胡曙光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获奖年度 | 负责单位 | 奖励名称 | 项目名称 | 等级 |
---|---|---|---|---|
2022 | 硅酸盐中心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 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 | 一等奖 |
2022 | 资环学院 |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 现代种养业废弃物无害化及生物有机肥创制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 二等奖 |
2022 | 材料学院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海工混凝土性能跨尺度高效传递理论和智能设计方法 | 一等奖 |
2022 | 交通物流学院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海上风电场建造核心装备关键制造技术与工程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汽车学院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复杂零件高精度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光纤中心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面向石化恶劣工况智能制造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关键技术与应用 | 二等奖 |
2022 | 交通物流学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 复杂条件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结构成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自动化学院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新能源车辆混合动力系统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2022 | 新材所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高效热电材料和器件的燃烧合成-3D打印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机电学院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大型旋转机械运行状态分布式光纤智能监测技术 | 二等奖 |
2022 | 资环学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高硅铝固废基胶凝材料低碳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一等奖 |
2022 | 船海能动学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新型换热器绿色增效设计及关键部件制造技术与产业化 | 一等奖 |
2022 | 交通中心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功能保证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三等奖 |
2022 | 土建学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装配式混凝土高层建筑绿色高效建造新技术与应用 | 二等奖 |
2022 | 新材所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磁致增强热电性能新方法与热电磁耦合新效应 | 一等奖 |
2022 | 安全应急学院 | 湖北发展研究奖(2020-202) | 关于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供需发展规律、提高我省金融支持精准供给的建议 | 三等奖 |
2022 | 管理学院 | 湖北发展研究奖(2020-202) | 湖北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创湖北基础设施新优势 | 二等奖 |
2022 | 新材所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先进航空发动机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汽车学院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中低速磁浮交通接触轨系统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 | 三等奖 |
2022 | 新材所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先进聚合物发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一等奖 |
2022 | 汽车学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东风中重型商用车绿色智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一等奖 |
2022 | 汽车学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一体化线控纯电动底盘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三等奖 |
2022 | 其他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湖库污染修复智慧管控关键装备及技术工艺 | 三等奖 |
2022 | 化生学院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甘氨酸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二等奖 |
2022 | 计算机智能学院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云计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2022 | 硅酸盐中心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绿色氢能电化学获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性能调控机制 | 三等奖 |
2022 | 资环学院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基于矿物禀赋的功能化设计与性能调控研究 | 三等奖 |
20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道家哲学研究 | 三等奖 |
2022 | 法学社会学院 |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研究(系列论文) | 三等奖 |
2022 | 管理学院 |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系列论文) | 三等奖 |
2022 | 经济学院 |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研究(系列论文) | 三等奖 |
2022 | 计算机智能学院 | 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 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硅酸盐中心 |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 | 沥青路面损伤智能识别与主动养 护决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二等奖 |
2022 | 船海能动学院 |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 山区大跨悬索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三等奖 |
2022 | 机电学院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气溶胶微喷射柔性电路智能共形三维打印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一等奖 |
2022 | 交通物流学院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基于自主创新理论与技术的面向青少年的智能科技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 | 二等奖 |
2022 | 航运学院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面向航海实践融合机器学习的船舶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船海能动学院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超大跨距薄壁型船舶创新开发与建造示范 | 二等奖 |
2022 | 交通物流学院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成套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 | 一等奖 |
2022 | 硅酸盐中心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 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 | 三等奖 |
2022 | 材料学院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 高品质机制砂绿色制备及其在重大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图书馆有纸本文献417万册、电子期刊3.2683万种、电子图书210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205万篇,还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等其他各类文献。
学术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创刊于1979年,其刊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6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汽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作为源头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INSPE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文摘(RSC)、荷兰Elsevier(Scopus)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
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刊载材料科学(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的学术论文。重点发表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及工程、生物材料、复合材料新技术等学科且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五年规划纲要项目资助的论文。收录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光盘版》、Springer、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日本JICST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科学文摘》S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原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9年。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及技术领域里的创造性科研成果,兼顾其他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有关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轮机工程、航运技术、物流工程、载运工具、航空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收录于Elsevier Scopus 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 INSPEC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CSA )、中国期刊网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 PD )、万方数据 - 数字化期刊群、英国 BMT、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安全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曾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机械行业优秀期刊三等奖和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进入湖北省期刊方阵;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英国《科学文摘(INSPEC)》(S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办于1988年,原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化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加入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高校信息网、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OSID开放科学计划,台湾华艺数位艺术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数据库入库期刊,并进入了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数据库(CSA:SSD)。
《交通信息与安全》
1983年创刊,双月刊 ,曾用刊名为《交通与计算机》。刊物报道交通运输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的优秀科研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和新装备等)。收录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网(CNKI)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收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
《交通科技》
为双月刊,是全国综合报道交通全行业的科技技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交通科技》的主要栏目是:道路工程、桥隧工程、智能运输与交通工程、材料与实验、养护与环保、工程管理、船舶海事、港航工程、铁路工程、物流工程与综合运输等。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网等收录。
《船海工程》
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为武汉造船工程学会的会刊,由湖北省科协主管,武汉造船工程学会和武汉理工大学主办,双月刊。主要发表有较高水平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论文,常设栏目为船舶工程、轮机工程、海洋工程、舰船技术、港航技术等。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3)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建材世界》
创刊于1980年,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砖瓦等)、新型建材、胶凝材料与制品、复合材料、有机材料、非金属矿采选及深加工、建材机械与建材工业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同时报道国内外有关建材工业方面的最新科技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方向的科技文章。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
《交通企业管理》
创刊于1986年,为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会刊,是全国交通行业、交通企业管理与经营、改革与发展的权威综合指导性月刊,由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
《高教发展与评估》
创刊时间为1993年为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主办,双月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海市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和台湾华艺科学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
《设计艺术研究》
为双月刊,2011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一份以设计艺术学科为主体、涵盖交叉性设计学科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国内外设计艺术理论及设计艺术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传播设计艺术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资讯,推介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并以国际设计的新视角,促进中外设计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爆破》
为季刊,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爆破领域专业技术期刊,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爆破》紧密关注中国重大建设工程和爆破界前沿课题,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有机结合。连续5届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矿业工程类),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入选期刊。
《港口装卸》
为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口机械分会联合主办。办刊方针是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海河港口、大中小港口兼顾,面向生产实际,致力于港口的技术进步,促进货物装卸的现代化,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曾获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
《数字制造科学》
创刊于2003年,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季刊。荣获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核心期刊、湖北省一级期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等荣誉。
《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
《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交叉学科材料)》是由Wiley出版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开放获取式高水平学术期刊。主编为张清杰院士和傅正义院士。期刊是国际上聚焦材料与其它学科交叉前沿发起出版的首本“交叉学科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旨在发表材料学科与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生物、能源、环境、信息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1年5月28日 | 武汉理工大学派驻安康市石泉县帮扶工作组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
2021年11月11日 |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科学总论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 |
2022年9月29日 | 第十六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斩获全国特等奖3项、全国一等奖2项和全国二等奖3项获高校团体年度总冠军 |
2023年1月 | 2022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典范奖” |
2023年3月 | 2022年平安校园建设成绩突出集体 |
2023年7月 | 上榜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学术机构500强 |
2024年9月 | 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