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信息工程_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专业

美考君
2024-10-05
来源:52艺考网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Smart Gri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电气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高电压技术、供配电与用电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jpg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电气类

设立时间:2010年

中文名称: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外文名称:Smart Gri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602(T)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同意设置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为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45S,首次获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华北电力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由电气信息类专业变更为电气类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080602T。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02T,属电气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90学分。

基本业务要求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电气类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电气类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5、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与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电气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基本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构建。构建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时,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达到对大部分核心内容的基本涵盖。课程名称不必与知识领域完全对应,可以将知识领域进一步划分并进行组合形成课程。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理论课程学分不高于80%,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20%。在设置必修课保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条件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物理包括牛顿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普通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生物学类基础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通过人类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在从事电气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学科基础知识

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各占总学分的20%),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下列核心知识内容中有所侧重、取舍,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图学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计算机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技术基础、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材料基础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高电压技术、供配电与用电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专业知识

专业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0%),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核心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以下为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括号内为建议学时数):

示例一:基本电路理论(64)、数字电子技术(48)、模拟电子技术(48)、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0)、电磁场(32)、信号与系统(48)、自动控制原理(32)、通信原理(48)、电气工程基础(96)、电机学(64)、电力电子技术基础(48)、数字信号处理(32)、电机控制技术(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3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32);

示例二:电路理论(96)、工程电磁场(56)、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6)、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电机学(96)、电力电子技术(48)、信号分析与处理(48)、自动控制理论(4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4)、电力系统分析基础(64)、电力系统暂态分析(3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48)、高电压技术(40);

示例三:电路原理(6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6)、自动控制理论(62)、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62)、电力电子技术(48)、供电工程(48)、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4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0)、电气测量技术(48)。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应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工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践)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电气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依赖消耗明显增强,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电网建设上,希望把本国电网建设成具有高效、清洁、安全、可靠和互动特征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电力行业的发展也给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考研方向

可报考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1  /  2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