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传统“C9联盟”、“工科七子”成员。电气二龙四虎其四虎之一。特色专业有建筑学、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偏理科型专业;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电气“二龙四虎”其四虎之一。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根据2023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校园面积460.19公顷,建筑面积325.76万平方米,馆藏总量578.61万册;设有21个学院、59个教学系,开设8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21个学院,59个系,开设88个本科专业。

清华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本科专业
学院(系)
建筑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环境工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全球环境国际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先书院
机械工程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班)
微机电系统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车身方向)
工业工程
统计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工程力学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学员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互联网国际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人工智能
工程物理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
核工程与核技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为先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清华大学理学院数学科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清华大学致理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英才计划)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军计划)本博贯通
数理基础科学
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化学
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药学方向)
清华大学探微书院
生物科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行政管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与金融
会计学
工商管理
金融学
经济学(学堂班)
经济学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
心理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哲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日新书院
历史学
汉语言文学
科学史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英语
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
日语
法学
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学(国际班)
新闻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日新书院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艺术设计学
公共艺术
工艺美术
艺术与科技
陶瓷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
药学
清华大学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清华大学医学院、为先书院
临床医学(八年制)
清华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理论与应用力学(钱学森力学班)
清华大学行健书院
双学士学位及交叉培养项目
项目名称
学院(系)
计算机与金融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经济管理学院
数理基础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清华大学未央书院
数理基础科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环境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机械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
数理基础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工业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数理基础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工程物理
数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软件工程
化学生物学+环境工程
清华大学探微书院
化学生物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化学生物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生医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清华大学行健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车辆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烽火班)
理论与应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航天)
中外文化综合班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16485人,其中教师3837人,职工9810人,博士后283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287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王小云、王光谦、王志新、王晓东、王梅祥、王崇愚、丘成桐、邝宇平、过增元、朱邦芬、朱静、李亚栋、李蓬、李衍达、李家明、李惕碚、李景虹、杨卫、杨振宁、杨万泰、邱勇、张希、张钹、张洪杰、吴良镛、张楚汉、陆建华、陈难先、陈晔光、欧阳明高、周炳琨、郑泉水、赵玉芬、柳百新、施一公、孟安明、段文晖、范守善、南策文、饶子和、费维扬、姜培学、薛其坤、程津培、姚期智、谢道昕、隋森芳、顾秉林、雒建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金涌、尤政、曲久辉、金国藩、朱永贝睿、庄惟敏、范维澄、罗毅、周济、郑纬民、郝吉明、江亿、安继刚、柳百成、贺克斌、孙家广、聂建国、李龙土、李克强、倪维斗、韩英铎、程京、吴良镛、吴建平、董家鸿、吴澄、张建民、陈丙珍、钱易、张尧学、张亚勤、岳光溪、李骏、戴琼海

国家级教学名师:范钦珊、师丽、陈信义、钱易、袁驷、孙宏斌、吴庆余、胡洪营、李砚祖、李俊峰、李艳梅、华成英、郝吉明、柳冠中、申永胜、傅水根

国际知名学者加盟清华

考切尔·比尔卡尔:菲尔兹奖获得者,2021年6月正式受聘于清华。考切尔·比尔卡尔生于伊朗,是英籍数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教授。加盟清华后,在求真书院任教,并参与推动“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奥马尔·亚吉(Prof. Omar M. Yaghi):2022年1月14日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1965年生于约旦首都安曼。美籍约旦裔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James and Neeltje Tretter化学讲席教授。

学科体系

一、授权学科·截至2019年5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中国史、物理学、世界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哲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建筑学、法学、土木工程、政治学、水利工程、社会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教育学、核科学与技术、体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医学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城乡规划学、新闻传播学、风景园林学、中国史、软件工程、世界史、安全科学与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商管理、生物学、公共管理、生态学、基础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力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机械工程、中西医结合、光学工程、药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医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护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艺术学理论、电气工程、美术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设计学、心理学、天文学

仅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的博士硕士点·1个:天体物理

仅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心理学、大气科学、科学技术史、交通运输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仅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的硕士点·1个: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教育、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二、重点学科·截至2018年3月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数量经济学、设计艺术学、专门史、分析化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环境工程、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骨外科、胸心外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物理化学、外科学(普外科)

三、学科排名

清华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4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7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21个学科获得A+评价,A+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人才培养

一、本科生教育

1、综述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构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建设优质的课程,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2、质量工程截至2018年3月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
清华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计算机软件(设5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化学、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英语、物理学、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生物科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力学教学团队、理工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先进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90门
建筑设计
建筑环境学
材料科学基础
电子显微分析
结构力学
混凝土结构
微积分
代数与几何
土力学
水力学
数学实验
大学物理
水工建筑学
水文学原理与应用
量子力学
基础物理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有机化学及实验
仪器分析
环境监测
环境工程原理
计量经济学
金融工程
工程材料
材料加工
创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经济学原理
现代生物学导论
机械原理
制造工程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机械制图
工程热力学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
传热学
燃烧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汽车理论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西文化关系史
电路原理
电力系统分析
国际关系分析
英语写作(1~4级水平)
高电压工程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
综合造型基础
传统陶艺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外国工艺美术史
动画设计
计算机系统结构
电子技术基础
室内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
模式识别基础
自动控制理论
大学体育
民事诉讼法
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
刑法学
机械制造实习
弹性力学
流体力学
实验室科研探究
软件工程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化工热力学
电子商务概论
土木工程CAD
中国新闻传播史
传统染织艺术
水处理工程
通信电路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民法学
-
-
3、实践教学

清华大学在本科生中实施的SRT计划(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每年均有60%以上的本科生参加到学校支持的1000多个项目中;实施的海外研修计划、国际SRT、交换学习等系列项目,依托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进入国外一流教育、研究、公共机构的学习机会。

清华大学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建设,构建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科赛事体系,每年都有6000余人次学生参与百余项各级各类赛事。

X-Lab、创客空间等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平台,创客日、创意咖啡、创新课程、创业讲座、创客竞赛以及校友导师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中培养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领导力、商业技巧和社会责任。 清华大学坚持“走出去”实践模式,本科生每年都有4000多人次分赴全国各地300余个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暑期教学活动。

2022年1月8日消息,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神农架国家公园颁发“2021-2022学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地学系一星级基地”证书。

神农架国家公园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地学系基地,让社会实践成为清华大学与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

4、国家级教学成果

自198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设立起,清华大学共获得126项奖励。近三届获奖情况为: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2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7项,含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5、特色项目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2009年,“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将各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均已开班,并入驻清华学堂。2017年,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加入“学堂计划”,学校尝试在文科领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5月,人工智能班加入“学堂计划”。截至2019年5月,学堂计划共计8个班,每年约200人。

新雅书院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书院秉承渊博雅正、器识为先、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 以通专融合、学科交叉为导向,探索“文理、古今、中外会通”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满足单一学科培养并具有较大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文理通识教育和富有弹性的、跨学科的专业教育;培养文理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突出、在各行各业能够发挥先导作用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新雅书院文理兼收,通专并举,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第一年以在书院的“教育特区”里接受优质的小班通识教育为主,一年后根据个人能力和志趣,从容、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身潜能的专业。

二、研究生教育

自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至2018年10月,清华大学已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107936人,其中博士学位19673人、硕士学位88263人。此外,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清华大学授予27人名誉博士学位。

1、博士教育

清华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结合清华大学具体情况制定了《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基金管理规定》。

其中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基金分为:博士生出席国际会议基金、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基金。

1999年至2013年,清华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共115篇。

2、硕士教育

清华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清华大学具体情况制定了《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清华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 2022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30人。

3、国际化培养

多层次多模式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2018年,清华大学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联合培养博士生294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7名,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面向中外研究生开设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46项和英文学位项目25项。

英文课程建设

2017-2018学年,清华大学共有37个院(系、所)开设502门英文研究生课程,比2016-2017学年增加80门。其中,联合培养项目和英文学位项目开设课近380门,约390名教师参与授课。

三、国际学生培养

1950年12月,清华大学接收首批外国留学生14名,这也是新中国接收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截至2017年,清华大学累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3万余人。

截至2018年3月,来自120多个国家的2800多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大学攻读学位,包括1200余名本科生,1600多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此外,每年有近千位国际交换、访问学生来校进行课程学习与合作研究。2018-2019学年度,清华大学将有15个本科大类、超过100个硕士专业和80个博士专业招收国际学生,其中18个硕士项目与7个博士项目为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

四、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清华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并统筹管理全校的继续教育工作。2002年初,学校进行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定位于非学历非学位,成立了继续教育处,负责对全校非学历非学位继续教育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继续教育学院改制成为二级实体学院,专门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是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理事长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的继续工程教育教席设在清华大学。

学院建设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社会评价

2020年6月3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一。

2020年6月10日,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世界排名第15名。

2020年8月,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44名。

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20名。

2020年10月,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28名。

2020年,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1名。

2021年6月,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17名。

2021年8月,2021年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76名。

2021年10月,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26名。

2022年10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世界排名第16名,亚洲排名第1名。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4月23日,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30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71个,自主设立的科研机构共135个,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24个。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部分)
级别
科研平台
国家研究中心(1)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
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
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8)
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
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体系结构全国重点实验室
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时空信息精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5)
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国家原子能机构先进核反应堆技术创新中心(1)
国家原子能机构先进核反应堆技术创新中心
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1)
城市安全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6)
新能源与环境国际研发中心
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
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美清洁汽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俄航天航空创新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合作基地)(2)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
国家产教融合平台(1)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
中国-印尼高温气冷堆“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中国-意大利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
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智肝胆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1)
先进核能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前沿科学中心(1)
量子信息前沿科学中心(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3)
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燃气轮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
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
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清洁能源化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核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稀土新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
北方缺水地区典型下垫面生态水文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东亚迁徙鸟类与栖息地生态学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3)
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1)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
北京实验室(3)
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
脑与认知智能北京实验室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9)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膜材料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精细陶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网络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微量分析测试方法与仪器研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核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区域空间发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放射性废物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工业大数据系统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慢性疾病的免疫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1个
主任:吕舟

科研成就

一、科研项目承担

1、综述

科研项目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清华大学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4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基础研究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立项604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项目201项,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基金项目87项,全年合同额近35亿元。文科院系新增课题812项,到款经费超过3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4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2、新立重大项目

2018年,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有10项,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有15项。

3、重点推广项目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汇集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年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由该刊发布的科技成果着眼于公共安全、能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学校向地方、企业重点推广的项目,从而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持续研究。

二、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

1、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底,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2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87项。

2017年度,清华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

2、专利技术

2017年,清华大学国内申请总数2636项,国外申请总数492项;国内授权总数2019项,国外授权总数380项;有效维持专利管理约9200件,对专利申请前,申请中、授权后、维持中、运营中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及归档保存;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

2016年,清华大学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5位。

3、论文著作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清华大学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起,已经连续24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截至2017年9月,清华大学2007-2016年被SCI收录的论文共有35960篇,计517103次被引用。2016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5023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5160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的论文1764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清华大学第一发文单位论文270篇;被人文与艺术引文索引(A&HCI)收录的第一发文单位论文17篇。

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11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89部。

2022年10月,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带领的自动化系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提出突破光学像差世界难题新路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上。

4、标准

2022年8月,清华大学等33家单位编制的《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效果综合评价指南》发布。

学术资源

一、学术期刊

1、《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Ei、CA、MR、РЖ、INSPEC、Zbl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中国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2015年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IF达到1.063,被 Engineering index (Ei,USA)、INSPEC、SA、Cambridge Abstract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为“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2、《世界建筑》

《世界建筑》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3、《装饰》

《装饰》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核心期刊、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全国百家重点图书室推荐期刊,连续三届(首届、第二届、第三届)获“国家期刊奖”。

4、《清华法学》

《清华法学》为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CLSCI十六种法学核心期刊之一。

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

二、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止到2018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525.5万册(件),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9.2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739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6.2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683个;电子期刊14.2万种;电子图书2126.4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497.1万篇。

档案馆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始于1905年,包括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各主要历史时期的文书档案;清华建校以来的学生学籍注册卡、成绩卡;科研、工程项目档案;历年获奖教材;学校各建筑物基建档案、图纸;纸质、电子版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及著名校友实物档案,大量声像档案等等。截至2014年3月,案卷总数达14万余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总数约38万件,总排架长度3344米。

学术交流

一、会议论坛

1、清华论坛

清华论坛主题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止到2018年11月22日共举办85讲。

2、国际学术会议

2017年,清华大学共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百次,部分重要学术会议包括“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暨2017国际积极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亚洲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峰会”、“生物大分子:结构、催化和调控国际会议”、“第16届国际传热大会”、“2017IEEE图象处理国际会议”、“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等。

二、科研合作

1、部委合作

清华大学先后与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环保部、工信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其中清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开展的战略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在与国家各部委合作的过程中,一般包括专项技术联合攻关、设立科研基金 、合作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高技术装备应用、共建科研中心等多种形式。

2、地方合作

清华大学校地合作的具体模式为:以项目为龙头,带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设立校地科技合作基金;与重点地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3、校企合作

清华大学在1995年成立了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简称“企合委”),1996年成立企合委海外部,自1995年成立起,已有中国海内外成员单位190家。

4、海外合作

清华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框架合作、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设立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技术许可与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形象标识

一、校徽&校名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于清华学校兵操训练营的军旗。

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标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字样,已成为清华的一种特殊标志,极有代表性。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二、校旗

校旗为学校标准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标志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左右标准组合。

三、校色&校花

校色为紫、白两色。 校花为紫荆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e Var.alba)。

四、注册商标

清华大学注册商标主要包括: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校徽”、“清华钟型图案”、“清华大学二校门图案”、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标志”图案。


创办时间
1911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综合类院校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400-500分
院校代码
10003
优势专业
建筑学/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
学校特色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tsinghua.edu.cn
学校地址
主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清华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简章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