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

双一流、211工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简称北科大,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5.01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总数3290人,专任教师1997人;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3675人,各类研究生12894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研究生院等机构,开办56个本科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科类
学制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四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四年
安全工程
工学
四年
采矿工程
工学
四年
矿物加工工程
工学
四年
矿物资源工程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材料物理
工学
四年
材料化学
工学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学
四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四年
纳米材料与技术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工学
四年
车辆工程
工学
四年
物流工程
工学
四年
工业设计
工学
四年
艺术学
四年
机器人工程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四年
环境科学
工学
四年
环境工程
工学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工学
四年
智能科学与技术
工学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四年
人工智能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四年
信息安全
工学
四年
物联网工程
工学
四年
通信工程
工学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四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四年
应用物理学
理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理学
四年
生物技术
理学
四年
生态学
理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
管理学
四年
社会工作
法学
四年
法学
法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学
四年
日语
文学
四年
德语
文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四年
会计学
管理学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四年
金融工程
经济学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四年
工程管理
管理学
四年
工业工程
工学
四年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工学
四年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机械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自动化(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冶金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矿物资源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学科建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世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所在学院
流动站名称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科学技术史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位点
学位点项目
专业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学技术史、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力学、统计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等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MBA(含EMBA)、MPA、法律、会计、翻译、社会、文物与博物馆、工程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岩土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学科评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位
0712
科学技术史
A+
前2%或前2名
0806
冶金工程
A+
前2%或前2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A
2%~5%
0802
机械工程
B+
10%~20%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10%~20%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10%~20%
0819
矿业工程
B+
10%~20%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B+
10%~20%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B+
10%~20%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20%~30%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B
20%~30%
0703
化学
B
20%~30%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B
20%~30%
0814
土木工程
B
20%~30%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20%~30%
1202
工商管理
B
20%~30%
0701
数学
B-
30%~40%
0702
物理学
B-
30%~40%
0801
力学
B-
30%~40%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C+
40%~50%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C+
40%~50%
1204
公共管理
C+
40%~50%
0202
应用经济学
C
50%~60%
0714
统计学
C-
60%~70%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C-
60%~70%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329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66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8人,其中专任教师1997人(含自主招收博士后),在站博士后41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双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双聘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6人、青年拔尖人才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9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103人。

师资力量
类别
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国治葛昌纯张跃陈难先(双聘)、李应红(双聘)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正寰蔡美峰谢建新毛新平王一德(双聘)、王海舟(双聘)、岳清瑞沈政昌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谢建新、林均品、张欣欣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孙冬柏、周国治、傅杰、杨天钧、高征铠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乔利杰、何学秋、曲选辉、谢建新、郭占成、张跃、吴爱祥、
姜建壮、邢献然、乔红、王沿东、隆克平、吕昭平、李正平、
姜勇、王守国、张立峰、焦树强、陈骏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姜建壮、吕昭平、万向元、郭宏、刘雪峰、李从举、邢奕、
罗海文、张立峰、秦明礼、刘新华、焦树强、尹升华、贺威
国家级教学名师
余永宁、蔡美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曲选辉、王戈、姜建壮、毛卫民、谢建新、孙冬柏、王成彦等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董超芳、焦树强、陈骏、冯妍卉、吴渊、侯新梅、贺威、查俊伟、
夏志国、尹升华、廖庆亮、从道永、王飞、杨树峰、张海君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吕昭平、张立峰、刘雪峰、邢奕、李从举、罗海文、焦树强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白洋、陈骏、吴渊、陈坤龙
国家级教学团队
材料学教学团队
机械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太原钢铁集团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纳米材料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矿物资源工程(采矿工程方向)、冶金工程(钢铁冶金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压力加工方向)、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冶金机械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 [25]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通用学术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虚金属矿绿色开采膏体充填虚拟仿真实验》《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无人驾驶车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钢铁冶金学》《微积分A》《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技术实习》《大学生社会实践》
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属申报
获批年份
负责人
机械原理双语教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
2010年
韩建友
环境化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
2010年
弓爱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
彭庆红
地质学与矿物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年
谢玉玲
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年
郗安民
冶金物理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年
周国治、郭汉杰
传热传质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
张欣欣
岩石力学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3年
李长洪
大学英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8年
张敬源
生产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
张群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
余永宁
数字电子技术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7年
穆志纯
管理学原理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6年
高俊山
固体电解质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9年
赵海雷
传热传质学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6年
张欣欣
大学物理实验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5年
吴平
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高学东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余永宁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刘向军
管理学原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高俊山
大学物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马星桥
传热传质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张欣欣
机械设计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李威
生产管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张群
钢铁冶金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王新华
经济与管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戴淑芬
大学英语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8年
张敬源
矿床开采工程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8年
杨鹏
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李威
基础英语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彭漪
机械设计制图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尹常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彭庆红
冶金工程实验技术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
陈伟庆
当代语言学导论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
何伟
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
郗安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3年
李长洪

注:质量工程名单不全。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
全国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立体化建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建与推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

学生成绩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等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奖,MEI机器人团队、智能车队先后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原创校史话剧《绽放》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2008年,学校体育馆团队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8月,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传统金属工艺。

2021年4月27日,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21年4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数学教研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2021年9月30日,被列入“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首批挂牌组建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北京大学生艺术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

2022年4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4月,北京科技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8月9日,2021—2022年度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发布,北京科技大学位列第8。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6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学校作为首个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建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学校设有融合创新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沿海协同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科研平台
类别
基地名称
管理部门
国家科学中心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发改委
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国家专业实验室
固体电解质冶金测试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发改委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科技部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
科技部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
国家级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
材料服役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科技部
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国
际合作司
教育部科学中心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教育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流体与材料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冶金工业安全风险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应急管理部
北京实验室
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分子与微结构可控高分子材料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磁光电复合材料与界面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
北京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弱磁检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交通与能源用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高等学校学科
创新引智基地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功能性纳器件基础与应用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材料基因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人文社科基地
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国家文物局
北京企业低碳运营战略研究基地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办
农业部农药登记
残留试验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
农业部
省部级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
材料服役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国际高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城市和生活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赛博(网电空间)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弱磁检测及应用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先进粉体材料研发与应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先进绿色微纳能源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高等学校
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市新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市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申请专利11889项,授权专利8808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82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获奖项目(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年份
类型
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主持
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主持
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参与
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
主持
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
主持
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8年
主持
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年
参与
基于M3组织调控的钢铁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性能钢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8年
参与
超大型水电站用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开发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
参与
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
参与
大型水电站用高强度易焊接厚板与配套焊材焊接技术开发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年
参与
基于准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柔性光电探测器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
参与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建设多灾害防御技术与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
参与
面向异构通信环境的云计算资源管理关键技术及IaaS系统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7年
主持
烧结高温烟气循环提质节能减排新工艺与工业化应用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7年
主持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实体馆藏文献总量252.8万册(件),订有数字资源108种、270个数据库,形成具有冶金、材料特色,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机构库、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摇篮书苑讲坛等数据库;与近80余家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关系,定期出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期刊名称
期刊介绍
工程科学学报
于1955年创刊,月刊,主要刊载工学学科的研究成果,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Ei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于1985年创刊,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科学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于1994年创刊,月刊,主要刊载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是SCIE、Ei、CA、CSA等中国国内外检索系统或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
思想教育研究
于1985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名家访谈、学科建设、理论探讨、社会思潮研究、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观察与思考、高校党建、借鉴研究、调查研究、博士生园地等。2008年、201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物流技术与应用
于1996年创刊,月刊,主要栏目有焦点报道、特别策划、本期专题、权威论坛和物流资讯。
金属世界
于1986年创刊,双月刊,报道中国冶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普及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科学知识,展示和推动金属领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介绍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经验。主要栏目有热点聚焦、成果展示、工艺装备、企业访谈、管理与文化、权威论坛、业内信息和金属漫谈等。
粉末冶金技术
于1982年创刊,双月刊,报道与专业有关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经验、材料制品的应用、检测与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标准化、国内外发展动向的综述和评论、学术活动和工业生产信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与开发、材料制品应用、工艺与设备、文献综述、四海文苑、粉末冶金产业动态等。是冶金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底,学校与中国国内19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2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


创办时间
1952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008
优势专业
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校特色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s://www.ustb.edu.cn
学校地址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管庄校区: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北一里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北京科技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简章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