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_111计划

美考君
2020-10-10
来源:52艺考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111计划一般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该项目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抓住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历史机遇,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以下简称“111计划)。

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111计划


111计划建设原则


按照“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原则进行:

1、分步实施:“111计划”是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的布局采取分批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

2、动态调整:2006-2008年“111计划”布局工作完成后,工作重心由基地的选择过渡到水平的提升。创新引智基地将实行“总量控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对已设立的创新引智基地运行2年后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3、滚动支持:对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将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合作成效好、水平提升快、协调组织得力的创新引智基地将加大支持力度;在资助期结束后对工作特别优秀的,将适当给予奖励。


111计划遴选条件


1、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先导,逐步拓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拟申报的创新引智基地应结合本校学科发展,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具有广泛深厚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且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

3.1、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

3.2、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4、创新引智基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4.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研究基础。

4.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或所在国家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3、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造诣高深,提出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4.4、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

4.5、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个月。

4.6、国内科研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111计划实施管理


1、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制定“111计划”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2、“111计划”以项目形式实施,每年第二季度根据本规划发布下一年度实施方案,采取“统筹规划、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

3、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成立“111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各主管部门部级领导和相关司级领导组成,负责计划的宏观指导和决策;管理办公室由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司相关业务处人员组成,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4、高等学校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应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科技处、外事处、人事处共同参与的“111计划”校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本校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应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引智基地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负责与其相关的协调、实施和管理工作。

5、领导小组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负责创新引智基地的评审、评估和监督工作。

6、领导小组根据专家委员会评审结果审核确定创新引智基地名单和资助经费。

7、各创新引智基地根据计划,瞄准学科前沿,自主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国内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积极争取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力争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8、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为5年,运行2年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研究进展等进行中期评估。对评估结果好的,给予滚动支持;对明显未达到计划要求、难以完成预期目标的,将停止或暂缓资助。在总数不变的原则下,有进有出,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入创新引智基地行列。

9、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建设进行综合验收,并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创新引智基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10、项目执行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及成果报道等,均须标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Supported bytheProgramme of Introducing Talents of Discipline to Universities)中英文字样和项目编号。


111计划经费来


1、“111计划”专项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及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在年度预算计划中单列。其中列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的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共同筹措,未列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的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十一五”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投入不少于3亿元,教育部和其他高等学校主管部门投入不少于3亿元。

2、创新引智基地经费,根据引进人才的需要和绩效评估结果,分年度报送预算审核拨付。

3、经费主要用途:

3.1、聘请海外人才的国际旅费、津贴、住房、医疗等开支;

3.2、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原则上不用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3、创新引智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3.4、其他与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4、“111计划”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并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解释权:本规划及“111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解释。


解析111计划


111计划高校名单


985高校、211高校名单取消后,教育部新推出“111计划”大学名单,全国共有169所大学入选,其中143所艺术类院校,26所非艺术类院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

北京市(26所):

艺术类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非艺术类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11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江苏省(14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浙江省7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湖北省(9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陕西省(7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川省(6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山东省(9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山西省(2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河南省(3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吉林省(5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1所)广西医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广东省(7所)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辽宁省(5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天津市(5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黑龙江省(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湖南省(3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

重庆市(3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安徽省(3所)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江西省(1所)东华理工大学

福建省(3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云南省(1所)云南大学

贵州省(2所)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甘肃省(2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省(1所):青海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宁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1所):内蒙古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所):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非艺术类院校)

西藏自治区(1所):西藏大学

在入选该计划的88所高校中,共有37所原985工程高校入选(其中有2所高校未入选),39所原211工程高校入选(其中有34所高校未入选)。另外 ,入选“111计划”的高校中,还包含11所非985、非211高校。


名额分配


2006年

2006年度首批启动高校名单及分配名额,共23所高校

学校名单
分配名额
学校名单
分配名额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
1
山东大学
1
中南大学
南京大学
2
厦门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重庆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
-

2007年

2007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59项

序号
项目编号
所属部门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706001
教育部
北京大学
逆境生态下植物胁迫激素乙烯的调控机理研究
郭红卫
40
2
706002
发展和优化高通量筛选钾离子通道靶点的原子吸收Rb+流出测定技术
王克威
3
706003
清华大学
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小分子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胡跃飞
4
706004
对地观测高分辨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孙卫东
5
706005
北京交通大学
可信移动互联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研究
张宏科
6
706006
中国农业大学
棉铃虫抗药性相关P450基因表达与调控
高希武
30
7
706007
北京林业大学
灌木能源林树种选育与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马履一
8
706008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创新药物“清脑宣窍滴丸”研究
石任兵
40
9
706009
北京师范大学
仿生纳米给药系统制备关键技术及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研究
龚兵
30
10
7060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复杂介质中地震信号正演模拟实验及特征分析
王尚旭
11
7060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生态脆弱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的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机理与优化模式
白中科
40
12
706012
天津大学
膜技术用于中药成分分离纯化的研究
姜忠义
30
13
706013
天津市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治疗糖耐量低减优化设计及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高秀梅
40
14
706014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大学
核糖核酸干扰在马铃薯抗病毒中的研究和应用
张若芳
15
706015
教育部
大连理工大学
传感器网络及其与EPA控制网络集成技术研究
仲崇权
30
16
706016
东北大学
面向智能化装备的嵌入式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
王国仁
30
17
706017
吉林大学
集成电路电光采样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孙洪波
40
18
706018
吉林省
吉林农业大学
用植物反应器高效表达的系列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创新药物研究
李校堃
30
19
706019
黑龙江省
东北农业大学
肽介导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致病机制与复合多肽活菌免疫机理研究
李一经
40
20
706020
教育部
复旦大学
全集成硅基生物探测系统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刘 冉
30
21
706021
上海交通大学
微生物药物广适性生产宿主及结构创新关键性技术的发展
邓子新
22
706022
基于超复小波变换的图像高分辨率融合方法研究
陈文
23
706023
华东理工大学
针对生物过程中二硫键形成机制的创新药物和技术研究
杨弋
24
706024
东华大学
电子信息纤维材料及其智能服装的工程化研究
丁永生
25
706025
上海市
上海中医药大学
基于青娥丸组效解析的复方中药研究创新体系的构建
王峥涛
40
26
706026
教育部
南京大学
选择性抑制活化T细胞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基础研究
徐强
27
706027
高纯低氧三甲基镓的产业化
潘毅
30
28
706028
东南大学
基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电组合定位
吴乐南
29
706029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瓦斯突出预测信息的实时获取和处理
童敏明
40
30
706030
中国药科大学
糖原代谢异常相关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
孙宏斌
30
31
706031
国防科工委
南京理工大学
脂肪代谢基因mClps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诱导物的筛选
张建法
40
32
706032
江苏省
扬州大学
新城疫病毒跨种间传染、传播机制及免疫机理研究
焦新安
33
706033
教育部
浙江大学
结合空间知识和交互手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
庄越挺
30
34
706034
蚜虫的虫霉流行病随寄主迁飞的传播模式研究
冯明光
35
706035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癌症的透皮和靶向药物输运系统研究
温龙平
36
706036
教育部
厦门大学
以核受体TR3为分子靶向设计合成诱导细胞凋亡的抗肿瘤新药
吴乔
40
37
706037
福建省
福州大学
面向数字城市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汪小钦
30
38
706038
教育部
中国海洋大学
典型热带海洋环境药用生物资源中化学防御物质及其环境效应
王长云
39
706039
山东省
山东农业大学
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基因激发奶牛乳房抗感染免疫作用研究
赵宏坤
40
706040
教育部
武汉大学
以核酸为靶目标的抗肿瘤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周翔
41
706041
华中科技大学
中药一类新药浙贝乙素胆酸盐的研究
张勇慧
42
706042
华中农业大学
猪链球菌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分子致病机理的研究
周锐
40
43
706043
湖南大学
高分辨率InSAR雷达三维成像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新技术及其应用
王耀南
44
706044
湖南省
湘潭大学
无铅铁电薄膜及存储器的制备和失效行为
周益春
45
706045
教育部
中山大学
基于图形理解的高精度三维图形信息处理与传输方法研究
罗笑南
46
706046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siRNA干扰的整合子耐药基因沉默研究
石磊
30
47
706047
广东省
南方医科大学
多酚类小分子化合物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研究
刘叔文
48
706048
教育部
重庆大学
六维F-P型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王代华
49
706049
西南大学
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降水资源化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机理研究
魏朝富
50
706050
四川省
四川农业大学
鸭瘟病毒重要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解析和应用研究
程安春
20
51
706051
贵州省
贵州大学
抗烟草花叶病毒创制新农药环境行为与作用机理研究
杨松
30
52
706052
云南省
云南大学
基于天然产物的抗肿瘤药物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张洪彬
53
706053
教育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分辨信息感知、获取、处理和传输技术研究
焦李成
40
54
70605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与优化模式
廖允成
30
55
706055
国防科工委
西北工业大学
微型自适应光学系统基础技术研究
苑伟政
56
706056
甘肃省
西北师范大学
利用马铃薯茎叶废弃物生产高纯度茄尼醇的技术研究
张继
57
706057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大学
牛结核病病原分子生物学及耐药机制研究
王玉炯
58
7060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医科大学
爱康胶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的开发研究
哈木拉提.吾甫尔
40
59
706059
西藏自治区
西藏大学
藏文文字识别技术研究及其实现
欧珠

2008年

2008年度“111计划”立项项目名单,共40批

序号
学校
数量
序号
学校
数量
1
北京大学
1
21
华东理工大学
1
2
北京交通大学
22
华东师范大学
3
北京化工大学
23
南京大学
4
北京邮电大学
24
东南大学
5
北京林业大学
25
南京农业大学
6
北京中医药大学
26
浙江大学
7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7
厦门大学
8
北京师范大学
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
华中科技大学
1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1
南开大学
31
武汉理工大学
12
天津大学
32
华中农业大学
13
华北电力大学
33
华中师范大学
14
大连理工大学
34
中南大学
15
东北大学
35
中山大学
16
东北林业大学
36
重庆大学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37
四川大学
18
复旦大学
3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
同济大学
39
长安大学
20
上海交通大学
40
西北工业大学

2008年度“111计划”共建项目名单,共10项

序号
依托学校
41
中国人民大学
42
中国传媒大学
43
北京理工大学
44
中央民族大学
45
北京体育大学
46
大连海事大学
47
哈尔滨工业大学
48
哈尔滨工程大学
49
河海大学
50
中国海洋大学

2011年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35项

序号
基地编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B12001
细胞应激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厦门大学
2
B12002
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
兰州大学
3
B12003
华南地区高发肿瘤与热带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中山大学
4
B12004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对策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
5
B12005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农业大学
6
B12006
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大学
7
B12007
旱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
B12008
动物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及遗传修饰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9
B12009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生物学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10
B12010
生命分析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大学
11
B12011
高压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吉林大学
12
B12012
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13
B12013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
14
B12014
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中南大学
15
B12015
先进能源材料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南开大学
16
B12016
微纳制造与纳米测试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17
B12017
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
18
B12018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
江南大学
19
B12019
现代测试技术与精密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
20
B12020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
21
B12021
高性能压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2
B12022
新能源车辆及运用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
23
B12023
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创新引智基地
山东大学
24
B12024
精密光谱与量子调控研究平台创新引智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25
B12025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
B12026
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7
B12027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28
B12028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
29
B12029
天空地一体化地球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创新引智基地
武汉大学
30
B12030
煤炭提质与减排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
31
B12031
有机资源生物能源转化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
B12032
海岸带滩涂资源开发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河海大学
33
B12033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4
B12034
煤的清洁转创新化与高效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
35
B12035
生态环境材料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工业大学

2013年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45项

序号
基地编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B13001
先进燃烧能源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
2
B13002
风敏感基础设施抗风减灾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
3
B13003
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B13004
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5
B13005
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
6
B13006
作物病害控制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7
B13007
树木发育及逆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林业大学
8
B13008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9
B13009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
10
B13010
油气地球物理探测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
B13011
低碳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
天津大学
12
B13012
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污染预防与控制创新引智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
13
B13013
微纳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
14
B13014
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B13015
面向工程应用的微结构功能光纤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
16
B13016
人类遗传创新引智基地
复旦大学
17
B13017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创新引智基地
同济大学
18
B13018
热力系统及能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
19
B13019
可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20
B13020
先进过程装备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华东理工大学
21
B13021
华南地质演化与矿产资源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大学
22
B13022
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
23
B13023
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开发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
24
B13024
堤坝工程安全与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河海大学
25
B13025
功能分子、聚集体及器件创制创新引智基地
江南大学
26
B13026
细胞-微环境互作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大学
27
B13027
新型能源材料的量子设计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8
B13028
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创新引智基地
厦门大学
29
B13029
自旋电子物理、材料与器件创新引智基地
山东大学
30
B13030
海洋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海洋大学
31
B13031
非常规石油资源高效加工与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2
B13032
微生物代谢与药物发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武汉大学
33
B13033
脉冲强磁场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
34
B13034
果树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农业大学
35
B13035
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
36
B13036
神经变性机制创新引智基地
中南大学
37
B13037
基础医学与药物发现创新引智基地
中山大学
38
B13038
中药创新药物发现与中药现代化创新引智基地
暨南大学
39
B13039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其组织修复创新引智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
40
B13040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四川大学
41
B13041
低碳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创新引智基地
重庆大学
42
B13042
微波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43
B13043
机器视觉与认知计算技术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44
B13044
航空宇航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
45
B13045
半干旱气候变化创新引智基地
兰州大学

2014年

2014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44项

序号
基地编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B14001
区域生态与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大学
2
B14002
农业高效用水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3
B14003
功能性纳器件基础与应用引智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4
B14004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绿色制造引智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
5
B14005
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
6
B14006
“地下清洁能源开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7
B14007
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
8
B14008
能源与环境系统分析及工程应用创新引智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
9
B14009
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B14010
新体制雷达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
11
B14011
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创新引智基地
南开大学
12
B14012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天津大学
13
B14013
橡塑制品成型数值模拟与优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
14
B14014
国际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B14015
功能纳米材料系统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复旦大学
16
B14016
植物生殖发育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
17
B14017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引智基地
同济大学
18
B14018
生物材料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19
B14019
统计应用与理论研究创新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20
B1402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引智基地
南京大学
21
B14021
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
22
B14022
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河海大学
23
B14023
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营养学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24
B14024
微纳米材料与装备引智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
25
B14025
老人福祉信息科技创新引智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
26
B14026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7
B14027
作物适应土壤逆境分子生理机制及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大学
28
B14028
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海洋大学
29
B14029
岩土多场广义耦合理论与应用引智基地
武汉大学
30
B14030
精密测量物理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
31
B14031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富集机理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2
B14032
作物健康生产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农业大学
33
B14033
化学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大学
34
B14034
复杂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南大学
35
B14035
肿瘤个体化诊治的基础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中山大学
36
B14036
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创新引智基地
暨南大学
37
B14037
脊椎动物器官发育与再生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大学
38
B14038
口腔医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四川大学
39
B14039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40
B14040
多功能铁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41
B14041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陕西师范大学
42
B14042
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3
B14043
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长安大学
44
B14044
复杂环境下介质与结构的非线性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兰州大学

2015年

2015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47项

序号
基地编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B16001
超低功耗自旋存储与计算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B16002
信息与交通运筹学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
3
B16003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
4
B16004
理论及计算光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5
B16005
心血管疾病预警预测及早期干预的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协和医学院
6
B16006
无线网络融合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邮电大学
7
B16007
先进材料基因组表征与调控创新引智基地
重庆大学
8
B16008
精细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
9
B16009
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创新引智基地
东北大学
10
B16010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东北林业大学
11
B16011
草地动植物关系及生态系统功能创新引智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
12
B16012
当代城乡环境整合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东南大学
13
B16013
脑发育与重塑创新引智基地
复旦大学
14
B16014
网络化动态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B16015
汽车轻量化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大学
16
B16016
新型太阳电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
17
B16017
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华东理工大学
18
B16018
脑计算和认知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19
B16019
智能制造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
20
B16020
工程仿生技术与高端装备创新引智基地
吉林大学
21
B16021
免疫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暨南大学
22
B16022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创新引智基地
兰州大学
23
B16023
功能配位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大学
24
B16024
可持续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
B16025
智能弹药系统理论及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
26
B16026
作物生产精确管理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27
B16027
新一代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南开大学
28
B16028
纳米科学与催化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
29
B16029
柔性物质研究及应用创新引智基地
厦门大学
30
B16030
微生物基因组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山东大学
31
B16031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智库建设创新引智基地
陕西师范大学
32
B16032
先进轻金属材料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
33
B16033
组织再生性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四川大学
34
B16034
复杂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天津大学
35
B16035
未来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
同济大学
36
B16036
脂质代谢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武汉大学
37
B16037
移动互联网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8
B16038
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39
B16039
无人航行实时智能感知与计算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
40
B16040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财经大学
41
B16041
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
42
B16042
材料微结构与性能调控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大学
43
B16043
可拓展量子信息处理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4
B16044
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45
B16045
致密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6
B16046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的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药科大学
47
B16047
重大疾病新靶点与药物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中山大学

2016年

2016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15项

序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光功能纳米材料创新引智基地
苏州大学
2
集成计算材料与材料基因组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大学
3
京津冀区域污染环境控制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工业大学
4
光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华南师范大学
5
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创新引智基地
福州大学
6
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河南大学
7
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工业大学
8
激光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工业大学
9
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
青岛大学
10
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引智基地
宁波大学
11
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
12
眼科精准医疗创新引智基地
温州医科大学
13
亚热带作物害虫生物防控创新引智基地
福建农林大学
14
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青岛理工大学
15
母胎医学创新引智基地
重庆医科大学

2017年

2017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名单

序号
基地编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B17001
高可信软件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大学
2
B17002
空天先进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B17003
材料基因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4
B17004
安全与防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
5
B17005
多尺度生态模拟与安全调控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6
B17006
炎症与重大疾病基础与干预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协和医学院
7
B17007
信息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邮电大学
8
B17008
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9
B17009
深部工程岩体力学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东北大学
10
B17010
当代青少年德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
11
B17011
器官芯片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东南大学
12
B17012
持续性感染与疾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复旦大学
13
B17013
毫米波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B17014
复杂产品制造过程优化与决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
15
B17015
河网水动力系统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河海大学
16
B17016
智能电网优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大学
17
B17017
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华东理工大学
18
B17018
食品营养与健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
19
B17019
绿色农药与合成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
20
B17020
多孔功能材料分子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吉林大学
21
B17021
纺织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江南大学
22
B17022
季风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大学
23
B17023
先进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
24
B17024
农村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25
B17025
新型污染物环境过程与风险评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开大学
26
B17026
“生物制造与体外生命系统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
27
B17027
能源材料化学中纳米表界面和团簇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厦门大学
28
B17028
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财经大学
29
B17029
转化医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
30
B17030
绿色化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四川大学
31
B17031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天津大学
32
B17032
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同济大学
33
B17033
现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武汉大学
34
B17034
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
35
B17035
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6
B17036
电工材料与电力装备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
37
B17037
飞行器复杂流动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
38
B17038
特殊区域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长安大学
39
B17039
作物品质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大学
40
B17040
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1
B17041
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
42
B17042
“煤型稀有金属矿床”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43
B17043
园艺作物发育生理与品质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44
B17044
社会经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
45
B17045
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基础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6
B17046
海洋油气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7
B17047
抗肿瘤与抗感染药物发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药科大学
48
B17048
制造过程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南大学
49
B17049
东亚和东南亚季风区天气气候变化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山大学
50
B17050
保险风险分析与决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中央财经大学

2017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名单

序号
项目编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1
D17001
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济南大学
2
D17002
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大学
3
D17003
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天津理工大学
4
D17004
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青岛科技大学
5
D17005
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福州大学
6
D17006
质谱科学与仪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东华理工大学
7
D17007
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河南师范大学
8
D17008
含氟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
9
D17009
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湖北工业大学
10
D17010
包虫病防诊治一体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新疆医科大学
11
D17011
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广西医科大学
12
D17012
绿色制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工业大学
13
D17013
早期生命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北大学
14
D17014
菌类作物优质高产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及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吉林农业大学
15
D17015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四川农业大学
16
D17016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贵州师范大学
17
D17017
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长春理工大学
18
D17018
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京邮电大学
19
D17019
信息物理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
D1702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离散制造智能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广东工业大学
21
D17021
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8年

2018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名单

2018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名单
项目
编号
基地名称
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
D1800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贾锁堂
山西大学
D18002
面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地理系统综合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朱阿兴
南京师范大学
D18003
复杂网络化系统智能测控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费敏锐
上海大学
D18004
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温睿
西北大学
D18005
肾脏损伤与修复的机制及临床诊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侯凡凡
南方医科大学
D18006
作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黄玉碧
四川农业大学
D18007
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焦新安
扬州大学
D18008
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周国模
浙江农林大学
D18009
生物材料与临床转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瞿佳
温州医科大学
D18010
天然免疫机理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焦仁杰
广州医科大学
D18011
免疫皮肤病学创新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高兴华
中国医科大学
D18012
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李东浩
延边大学
D18013
三江源生态演变与修复保护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李希来
青海大学
D18014
太赫兹精准生物医学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朱亦鸣
上海理工大学
D18015
先进显微学与跨尺度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韩晓东
北京工业大学
D18016
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
D18017
现代建筑工程装备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吴玉厚
沈阳建筑大学
D18018
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吴开明
武汉科技大学
D18019
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
D18020
光化学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李和兴
上海师范大学
D18021
分离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李建新
天津工业大学
D18022
煤炭清洁转化与煤基碳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贾殿赠
新疆大学
D18023
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申长雨
郑州大学
D18024
分子与纳米探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唐波
山东师范大学
D18025
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王贤保
湖北大学
阅读3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相关推荐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