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

双一流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北京华文教育基地;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

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1960年后,华北人民大学、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同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此后,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先后并入。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设有30个院系(中心)、2个教研部,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教职工2961人,各类学生总数27741人,全日制贯通培养生441人,专科生225人,本科生12151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30个院系(中心)、2个教研部,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

首都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系)
招生专业(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招生,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文化产业管理
戏剧影视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项目)
考古学
文化遗产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哲学
法学
社会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师范)
教育技术学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师范)
心理学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英语
英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俄语
俄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德语(师范)
德语
法语
法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日语
日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马克思主义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包含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舞蹈学(师范)
舞蹈学(师范,京籍单列)
录音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美术学类[大类招生,包含美术学(艺术市场),绘画(国画、油画)]
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数学类[大类招生,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数学类(数理实验班)[大类招生,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物理学(师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化学(师范)
应用化学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
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实验班)[大类招生,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旅游管理
地理信息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师范)
人工智能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敬修书院)(师范)
小学教育(中文师范)
小学教育(英语师范)
小学教育(德育师范)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师范)
小学教育(科学师范,伯良书院实验班)
音乐学(初等教育,师范)
美术学(初等教育,师范)
书法学(初等教育,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961人,在1670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418人,副高职称人数728人,博士1199人,硕士418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兼职):方复全匡廷云林群杨国桢张杰姚建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刘先林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专职):宫辉力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专职):宫辉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9人):方复全、刘兆理、葛根年、李海梁、任东、徐飞、马力耕、付红兵、张爱兵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9人):任东、孟繁华、吴相洲、方复全、王德胜、刘乐贤、葛根年、金寿福、夏静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院系
获评年度
1
地理学教学团队
宫辉力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08
2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徐蓝
历史学院
2008
3
文学理论教学团队
陶东风
文学院
2009
4
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
周建设
文学院
2009
5
信息工程教学团队
关永
信息工程学院
2009
6
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何书元
数学科学学院
2010
教育部创新团队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度
1
几何分析
方复全
2011
2
城市地面沉降监控技术与演化机理研究
关鸿亮
2011
3
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
任东
2011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重点学科

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学科(9个):首都基础教育创新与现代化、中外历史与文明、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 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艺术教育与艺术理论、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遗传与生物工程、城市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光物理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美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数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遗传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美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3个):宗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心理学、光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分析化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数字文献学、数学与信息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获批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列表
学科名称
所含一级学科
共建高校
教育学
教育学
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
艺术类学科群
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共建
历史学
世界史、中国史
与北京大学共建

学科排名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共有17个学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博士一级授权学科15个),其中5个学科进入中国前十,7个学科进入中国前20%,在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排名第36位,在中国地方大学和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评估验收工作中,该校8个重点(建设)学科获评“优秀”。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共有17个学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博士一级授权学科15个),其中世界史(第4名)进入参评学科的前10%;教育学(6)、中国语言文学(12)、音乐与舞蹈学(7)、美术学(5)、数学(13)、统计学(15)等6个学科进入参评学科的前20%;哲学(18)、中国史(17)、地理学(9)、生物学(26)等4个学科进入参评学科的前30%。该校进入前20%的学科数量(7个)在中国师范大学中位居第四,在地方大学(与南京大学并列)和北京市属高校中均位居第一。

学位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历史学、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哲学
0101
哲学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0601
考古学
0602
中国史
0603
世界史
理学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5
地理学
0710
生物学
0713
生态学
0714
统计学
艺术学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1304
美术学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
0451
教育
045171
学校课程与教学
045172
学生发展与教育
045173
教育领导与管理
045174
汉语国际教育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哲学
0101
哲学
法学
0301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0601
考古学
0602
中国史
0603
世界史
理学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5
地理学
0710
生物学
0712
科学技术史
0713
生态学
0714
统计学
工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5
软件工程
管理学
1204
公共管理
艺术学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1304
美术学
1305
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
0252
应用统计
-
0254
国际商务
0351
法律
035101
法律(非法学)
035102
法律(法学)
0352
社会工作
-
-
0451
教育
045101
教育管理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045111
学科教学(音乐)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045113
学科教学(美术)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045115
小学教育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045117
科学与技术教育
045118
学前教育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
-
0454
应用心理
-
-
0551
翻译
055101
英语笔译
0651
文物与博物馆
-
0854
电子信息
0856
材料与化工
0857
资源与环境
0859
土木水利
1252
公共管理
1254
旅游管理
1351
艺术
135101
音乐
135107
美术
135108
艺术设计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1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3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7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西班牙语、俄语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世界历史、英语语言文学、心理学、俄语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教育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语种实验教学中心、美术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范燕宁)、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杨青)、历史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刘新成)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孟繁华)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教师教育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语言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不全):历史学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凯思昊鹏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海幼儿园、芳庄三幼、安华二幼、首都师大幼教中心、青苗幼儿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钢琴、代数学、音乐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地理信息系统、世界近现代史、文学理论、美学、电路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研究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细胞生物学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音乐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电路分析、教育研究概论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儿童发展、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书法技能培养、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师职业道德

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美术教育学新编》、《微分几何(第四版)》、《近世代数初步(第2版)》、《编排设计基础》、《新编书法教程》

国防教育:2019年8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聚焦四个着力 驱动国防教育创新》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教学成果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96项;获得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情与理的交锋——英国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陈志坚)、《天道人妖:中古<五行志>的怪异世界》(游自勇)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获奖年度
1
高德伟
高师开设性健康课的探索与实践
1997
2
刘新成
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
2009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学联盟学校。学校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4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留学生培养本硕博全覆盖,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并成立4所孔子学院、2所独立孔子课堂与1个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州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836名教育硕士。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排名第85位,“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75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北京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实验室

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民政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实验室(1个):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检测成像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高可靠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1个)
序号
名称
获批年份
1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2
2
太赫兹波普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2
3
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2
4
学习与认知实验室
2002
5
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1
6
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1
7
植物基因资源与低碳环境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1
8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3
9
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4
10
轻型工业机器人与安全验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5
11
光场成像与数字几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6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9月,“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0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6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1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

理工科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1993-2014)
序号
获奖成果
姓名
奖项
年份
1
有限群及模表示轮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3
2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3
3
非晶态合金铁磁性、亚铁磁性及能带结构的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4
4
模拟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及前药设计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4
5
Kac-Moody代数及有限维可解李代数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5
6
北京山区地域系统及其优化开发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6
7
北京地区物候观测与基础物候学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7
8
激光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7
9
数字血管减影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7
10
非线性发展方程行波解及平衡解的稳定性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9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9
12
应用费曼路径积分及超对称性量子力学方法研究AB散射,聚合物缠绕及含时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9
13
齐性Siegel域与蛋型拟凸域的研究
殷慰萍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0
14
《高等代数》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二单位)
2000
15
侏罗纪喜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
任东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
16
高维气体动力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
李杰权、张朋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4
17
有限群表示论
鲁自群 、朱一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
18
真三维虚拟旅游与景区规划设计系统
宫辉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
19
首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
宫辉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6
20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何奕騉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第二单位)
2008
21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晏月明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
22
临界点理论中的流不变集与椭圆型方程的解
刘兆理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8
23
苛刻环境下高速高可靠串行通信总线
关永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
24
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宫辉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9
25
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
宫辉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
26
图的对称性
杜少飞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9
27
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控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宫辉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
28
新型嵌入式三模冗余容错计算机
张伟功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1
29
SpaceWire形式化验证和SpaceFibre的样机研制
关永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2
33
地面移动激光集成关键技术方法、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示范
宫辉力
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
30
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
宫辉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2
31
中国中生代晚期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研究
任东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2
32
太赫兹波谱与成像理论及功能器件基础研究
张存林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第二单位)
2013
33
多渠道农业信息获取系统及应用
张树东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
34
中远距离三维激光扫描与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爱武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
35
几何拓扑
方复全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4
2001年至2014年文科科研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获奖作者
年份
等级
奖励名称
中国诗歌通史(十一卷本)
赵敏俐
2014
特等奖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自由摹状词理论研究
冯艳
2014
一等奖
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
石鸥
2014
一等奖
甲骨拼合续集
黄天树
2014
二等奖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
陶东风
2014
二等奖
北京审美文化史
邹华
2014
二等奖
北魏政治史(全九册)
张金龙
2014
二等奖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
刘城
2014
二等奖
汉代监狱制度研究
宋杰
2014
二等奖
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
袁广阔
2014
二等奖
Neural correlates of binding features within- or cross-dimensions in visual conjunction search: An fMRI study
魏萍
2014
二等奖
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的专业
宁虹
2014
二等奖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理与策略——义务教育生产函数分析
薛海平
2014
二等奖
学校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微观政治社会学为理论视角的研究
田国秀
2014
二等奖
甲骨拼合集
黄天树
2013
二等奖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北京美术史(上、下)
李福顺
2013
二等奖
“乡绅入侵”:英国都铎王朝议会选举中的异常现象
刘新成
2013
三等奖
公立学校200 年:问题与变革
劳凯声
2013
三等奖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赵敏俐
2013
三等奖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
谢继胜、主编
2013
三等奖
宋本《切韵指掌图》研究
李红
2012
一等奖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说理
陈嘉映
2012
二等奖
复归与重构--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
朱晓宏
2012
二等奖
知识.权力.课程--政策视野中的课程研究
蒋建华
2012
二等奖
Effects of encoding and retrieval on the mechanism of item +context binding
肖鑫
2012
二等奖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薛海平
2012
二等奖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
梁景和
2012
二等奖
宋教仁思想研究
迟云飞
2012
二等奖
中世纪英国财政史研究
施诚
2012
二等奖
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
张松建
2012
二等奖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洪波
2012
二等奖
新乐府辞研究
张煜
2012
二等奖
阳关、生命和雕塑的乐土:中外雕塑公园研究
陶宇
2012
二等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
刘新成
2011
二等奖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与跟踪测评
蓝维
2011
二等奖
学校变革中的校长领导力
张爽
2011
二等奖
重新理解教育——来自教师发展学校的报告
宁虹
2011
三等奖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897-1949)及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949-2009)
石鸥
2011
三等奖
儿童的成长:另一种记忆——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
朱晓宏
2011
三等奖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Children catch it from classmates of different ages
王异芳
2011
三等奖
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
薛海平
2011
三等奖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实还是理想?
陈正华
2011
三等奖
生命德育论
刘慧
2011
三等奖
Distinct Neural Mechanisms for Repetition Effects of Visual Objects
郭春彦
2010
一等奖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
陶东风
2010
一等奖
北京美术史(上、下)
李福顺
2010
一等奖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
陈新夏
2010
二等奖
先秦哲学沉思录
白 奚
2010
二等奖
儿童的成长:另一种记忆——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
朱晓宏
2010
二等奖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丁邦平
2010
二等奖
论宪法修改程序
杜强强
2010
二等奖
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
何平
2010
二等奖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宋杰
2010
二等奖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上、下)
陈英杰
2010
二等奖
佩雷克研究
龚觅
2010
二等奖
中国共产党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及经验研究
李松林
2010
二等奖
资本效率理论与产业增长
孙咏梅
2009
三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荷马社会研究
晏绍祥
2009
三等奖
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
吴明娣
2009
三等奖
礼乐文化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
夏静
2009
三等奖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赵敏俐
2009
三等奖
中古时期社邑研究
郝春文
2008
一等奖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汉赋研究史论
踪训国
2008
一等奖
赵孟頫书法艺术
解小青
2008
二等奖
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总报告
徐玉珍
2008
二等奖
台湾教育改革纵论
崔萍
2008
二等奖
数学的观念、思想和方法
郜舒竹
2008
二等奖
荷马社会研究
晏绍祥
2008
二等奖
史学理论研讨讲义
宁可
2008
二等奖
中唐文人之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
马自力
2008
二等奖
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陶东风
2008
二等奖
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
吴相洲、冯蒸
2008
二等奖
黄天树古文字论集
黄天树
2008
二等奖
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
邱远猷
2007
三等奖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20世纪的历史巨变
齐世荣、徐蓝
2006
一等奖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_从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赵敏俐
2006
一等奖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对策研究
王安国
2006
二等奖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雷雳
2006
二等奖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forming memories for faces, names, and face-name associations
郭春彦
2006
二等奖
敬天与崇道
刘屹
2006
二等奖
解读德里达的
杨生平
2006
二等奖
信用伦理研究
王淑芹
2006
二等奖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
张桃洲
2006
二等奖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刘航
2006
二等奖
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
乔际平
2006
三等奖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儿童心理综合量表
方平、王建平、罗峥、蔡红
2006
三等奖
性伦理学新论
安云凤、吴来苏、王淑芹
2006
二等奖
中国师范教育史
马啸风、曹运耕、曹薇
2006
三等奖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王光明
2004
二等奖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教育管理决策新论
孟繁华
2004
二等奖
现象学教育探析
宁虹
2004
二等奖
道教与唐代社会
王永平
2004
二等奖
南北朝八书二史疑年录
许福谦
2004
二等奖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
聂月岩
2004
二等奖
民族主义的意义与悖论
林精华
2004
二等奖
青少年心理发展
雷雳
2004
二等奖
六朝书法与文化
王元军
2004
二等奖
司空图年普汇考
陶礼天
2004
二等奖
周汉诗歌综论
赵敏俐
2004
二等奖
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
白奚
2003/7/3
一等奖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比较教育理论建设的研究
王长纯
2003/7/3
三等奖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王瑞荪
2002
一等奖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探微
程恭让
2002
一等奖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多卷本)
张燕瑾
2002
一等奖
东亚联盟论研究
史桂芳
2002
二等奖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
徐玉珍
2002
二等奖
教育管理决策功能模型
孟繁华
2002
二等奖
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
宁虹
2002
二等奖
雷神.龙神思想和信仰——中日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
李均洋
2002
二等奖
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
丁锦红
2002
二等奖
中国美术史
李福顺
2002
二等奖
书法与中国文化
欧阳中石
2002
二等奖
20世纪后期的俄语学研究及发展趋势
杜桂枝
2002
二等奖
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
邹兆辰
2002
二等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左东岭
2002
二等奖
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现时代
叶险明
2002
二等奖
新时期中国发展观--兼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比较研究
范燕宁
2002
优秀奖
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郝春文
2002
三等奖
郭沫若中国历史奖
传统的批判——从传统看精神文明建设
吴相洲
2001
-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于1954年建立,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000万余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98万余册,电子图书679万余册,电子期刊20万余册;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88个,自建数据库40个。图书馆形成了以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等学科文献为代表的重点学科资源体系。该馆通过参加CALIS、BALIS和主持“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项目建设等,通过开通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可获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单位的文献。

学术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双月刊,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栏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史学、哲学、法律、教育等领域,辟有“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世界历史研究”、 “社会复杂性问题研究”、“专家访谈”、“博士论坛”、“百年文学透视”、“比较教育”等专栏。该刊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收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科技类双月刊,1976年创刊,1980年定为半年刊,1986年改为季刊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其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被《数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2月14日,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创办时间
1954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师范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028
优势专业
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俄语/世界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美术学等
学校特色
双一流
学校官网
http://www.cnu.edu.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首都师范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简章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