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

双一流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简称“外院”,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曾培养出戴秉国厉声教姜瑜张璐等杰出校友。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校名恢复为外交学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共建外交学院。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展览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面积 35.2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总量182.01万册;设有9个教学单位,11个本科专业;有29个研究中心: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教职工总数440人;学生总数2244人,其中本科生1369人,硕士生673人, 博士生95人 ,留学生167人。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外交学院有教职工481人,其中专任教师223人,外聘教师61人。折合教师总数约为254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27: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2.1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5.1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21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6.86%。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团队3个。

北京市教学名师(9人):赵怀普、江国青、王春英、孙吉胜、熊志勇、衡孝军、朱立群、秦亚青、谭继军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石毅、樊超

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级别
外交外事翻译教学团队
范守义
国家级、北京市级
当代国际关系教学团队
王帆
北京市级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和11个本科专业。


院系专业
教学系部
专业名称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外交学
英语系
英语、翻译
外语系
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国际法系
法学
国际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基础教学部
-
研究生部
-
国际教育学院
-
国际关系研究所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外交学院官网)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4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2个,全国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5门,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英语、外交学

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2个):英语、外交学

全国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际法系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当代中国外交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美欧关系研究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5门):当代中国外交、近现代中国外交史、英语泛读、外交学概论、战后国际关系史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外交外事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外交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教改成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信息,学院的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战后国际关系史”进行的“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改革获得北京市级教改立项;院级一类精品课程“英语精读”进行的“任务型精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推出“外交学院资料库”、“外交学院教学资源平台”,建立了外交学院网络多媒体数字化平台;《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外交口译》、《口译学习与实践》、《翻译的要素》等教材获得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奖。在2010年教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中,学院取得两个首席和一个次席。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政治学(自定)

国家重点学科(2个):外交学、国际关系

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政治学、英语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政治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国家安全学(目录外自设)

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法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目录外自设)、国际安全(目录外自设)

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翻译硕士、法律硕士、金融硕士

合作交流

据2022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外交学院与国(境)外76个国家(地区)的152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其中开展实质性合作的院校84所。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013年1月,学院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1位。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50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5年3月外交学院科研处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一级学会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NACT中国”国家协调单位1个,北京市市级研究基地1个,其它研究中心11个。

国家一级学会(2个):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

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

“NACT中国”国家协调单位(1个):亚洲研究所

北京市市级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其它研究中心(11个):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社会文化中心、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联合国研究中心、东方外交中心

科研成果

成果概况

根据2015年3月外交学院科研处官网显示,学院2012年度科研成果统计总体情况:完成总数459项,其中论文308项,文章66项,综述4项,书评2项,译文8项,专著28项,教材13项,编著13项,译著11项,工具书1项,其他5项。

获奖项目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学科青年项目:《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文化”的实证研究及理论阐释》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项目:《国家层面外事口译对MTI教学要求之调查》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欧的法律文明:斯堪的纳维亚法系研究》

2013年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征文三等奖:《新中国民间外交事业的历史使命》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外交评论》创办于198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外交学院主办,双月刊;以“外交和国际关系”为特色,主要刊发有关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设“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经济语与国际法”、“书评”等栏目;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来源期刊。

馆藏资源

外交学院图书馆是在原人民大学外交系资料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外交、国际关系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外交、国际关系专业文献收藏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外交文件、条约汇编、专业学术著作等收藏较为齐备。如:全套的《申报》,1925年至今的《Foreign Affairs》,1860年至今的《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1500多册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1947年至今的《Treaty Series of United Nations》等。截至2014年4月,学院图书馆有藏书4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9万册,电子图书13万种。另有网络数据库7个,订有中文报刊944份,外文报刊74份。

图书馆附设有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和欧盟资料中心,定期获得联合国和欧盟出版物,包括正式出版物和各种会议文献,联合国和欧盟资料较为丰富。


创办时间
1955年9月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语言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
提档线
-
院校代码
10040
学校特色
双一流
学校官网
http://www.cfau.edu.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外交学院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