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广州市,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
学校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现名;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大学城和三元里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5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18个独立科研机构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设有2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530人,全日制学生19427人,其中本科生12240人、研究生5991人,港澳台842,外国留学生354人。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教职工13530人,其中校本部1358人,附属医院12172人,其中高级职称2260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76人、省级人才279人,其中全职院士1人、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特岗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万人领军1人、岐黄学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青2人、海外优青1人、青年岐黄学者6人,省珠江学者12人、省特支计划14人、省名中医96人。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
类别 | 名单 |
---|---|
国医大师 | 邓铁涛、禤国维、周岱翰、林毅 |
国家教学名师 | 陈群 |
全国模范教师 | 徐鸿华、李赛美 |
广东省教学名师 | 罗颂平、区永欣 |
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 | 李素荷 |
终身教授 | |
首席教授 | 王宁生、陈蔚文、李国桥、陈纪藩、陈镜合、靳瑞、赖世隆、李锐、连至诚、梁颂名、刘茂才、罗荣敬、彭胜权、区永欣、王培训、熊曼琪、徐鸿华、禤国维、袁浩、周岱翰、丘和明 |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 冼绍祥、黄慧玲 |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18个独立科研机构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设有24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 专业设置 |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中医学(九年制)、中医学(“5+3”一体化)下、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中医骨伤科临床方向) |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制药 |
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保险学、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 |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 、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 |
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2002年、2008 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2012 年 12 月学校中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是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特色专业 | 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护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中医养生学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中医学 |
国家精品课程 | 温病学、伤寒论、中医妇科学 |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中医学基础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教学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获评时间 |
---|---|---|
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林培政 | 2008 |
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 | 罗颂平 | 2010 |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2年获国家首批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试点工作。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该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2009年学科评估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五。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中医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6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疫病防治与应急管理学),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学生的专业29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类别 | 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中医学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中医学 |
省攀峰重点学科 | 中医学 |
省优势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中医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哲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中医、中药、护理 |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与省内外15个地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省指导建立了50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学校率先研制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复方及疟疾防治方案,应用于科摩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0余国家,大幅减少了疟疾发病与死亡,学校还整建制派出医疗队赴非执行援外任务,先后在科摩罗、圣普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建立传统医药研究中心。在欧洲和非洲等地建立7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共建3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与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多间常春藤大学开展远程课程、交换生项目。牵头成立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等6个专业联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建设教育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3个传承工作站。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000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
第一附属医院 | 第二附属医院 |
第三附属医院 | 附属粤海医院 |
附属深圳中医院 | 附属中山中医院 |
附属广州中医院 | 附属佛山中医院 |
附属广东第二中医院 | 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
附属东莞中医院 | 附属茂名中医院 |
附属湛江第一中医院 | 附属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附属新会中医院 | 附属台山中医院 |
附属湛江第二中医院 | 附属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 |
附属顺德中医院 | 附属汕头中医院 |
附属海南中医院 | 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 |
附属清远中医院 | 附属三亚中医院 |
附属宝安中医院 | 附属陕西安康中医院 |
附属海口中医院 | 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
附属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 附属内蒙古中医院 |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症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拥有“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药防治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广东省方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防治肿瘤转化药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1个。
类别 | 名称 |
---|---|
科技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新药(中药)安全评价(GLP)研究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 | 中药种质优化与产业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 |
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技术平台 | 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平台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现代中成药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 中药药理(消化)实验室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医疑难病症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近五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2332项,获得纵向经费10.8亿元,承担国家级项目514项,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9项。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
奖项 | 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 | 许能贵 |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青蒿素复方的研发与应用 | 李国桥 |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 | 王建华 |
负责人 | 成果名称 | 奖项 | 等级 | 授奖单位 | 年度 |
---|---|---|---|---|---|
赖新生 | 经穴效应特异性循证评价及生物学基础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2 |
陈纪藩 | 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0 |
冼绍祥 |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 | 一等奖 | 教育部 | 2014 |
陈蔚文 | 南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系列研究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 | 一等奖 | 教育部 | 2011 |
刘凤斌 |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及其应用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 | 二等奖 | 教育部 | |
王宁生 | “引经报使”药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中药冰片的研究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 | 一等奖 | 教育部 | 2010 |
庄俊华 | 临床常规化学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5 |
张敏州 |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药干预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陈秀华 | 陈全新学术思想、针法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方永奇 | 石菖蒲及其成分开窍护脑的作用机理及开发利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冼绍祥 |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 -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2015 |
吕玉波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4 |
赖小平 | 岭南地产药材抗流感病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郭姣 | 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方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3 |
冼绍祥 |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詹若挺 | 中药破壁饮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林爱华 | 甘草酸表面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肝细胞靶向性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潘华峰 | 健脾化瘀解毒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2 |
杨霓芝 | 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刘波 | 静息态脑功能神经网络成像技术初步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1 |
刘亚敏 | 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陶莉莉 | 疏肝泻火中药对肝经郁火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林昌松 | 《金匮要略》理论指导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
王宁生 | “引经报使”药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中药冰片的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0 |
张敏州 |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药干预研究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2015 |
黄燕 |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评价及推广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
蔡业峰 | 实用中风手册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 科普奖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
曾星 | 猪苓渗湿利尿功效在卡介苗抗大鼠膀胱癌中的减毒增效机制研究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2014 |
范瑞强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系列研究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2010 |
阮岩 |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基础和临床研究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2015 |
卢传坚 |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挖掘、整理和推广的模式研究及应用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2014 |
黄宏兴 | 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2010 |
周岱翰 | 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和生存期的系列研究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
李顺民 | 健脾益肾法(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营养不良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72万余册,电子图书614万册,电子资源库74个,自建7个中医药特色资源库,馆藏线装古籍3290部23038册 ,三级以上(含三级)132部,1301册。
图书馆同时是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馆、广东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医学中心和华南地区中心成员馆、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组发起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心(CASHL)成员馆。
博物馆
据2021年12月学校博物馆官网信息显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室内展厅8000平方米,另有室外中草药种植园区5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万余件,5931件文物收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药标本2000多种1万多瓶(份),室外药圃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开辟有医史展区、中药展区、大型液浸标本展区等室内展区和科普互动区;室外除"药王山"、"时珍山"等中草药种植园区外,还有中医药文化广场、岭南名医壁、医圣张仲景雕塑等景点。
学术期刊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出版有《新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个中文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其中:
《新中医》杂志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被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医药学文摘杂志列为重点收录刊物;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库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评定,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列为“双效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入选检索系统/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以及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NKI)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还是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荣获2000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奖及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奖,2007年“以岭杯”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奖,2008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三等奖,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12年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4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来源期刊。
第一附属医院 | 第二附属医院 |
第三附属医院 | 附属粤海医院 |
附属深圳中医院 | 附属中山中医院 |
附属广州中医院 | 附属佛山中医院 |
附属广东第二中医院 | 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
附属东莞中医院 | 附属茂名中医院 |
附属湛江第一中医院 | 附属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附属新会中医院 | 附属台山中医院 |
附属湛江第二中医院 | 附属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 |
附属顺德中医院 | 附属汕头中医院 |
附属海南中医院 | 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 |
附属清远中医院 | 附属三亚中医院 |
附属宝安中医院 | 附属陕西安康中医院 |
附属海口中医院 | 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
附属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 附属内蒙古中医院 |
2022年2月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