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于2007年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原煤炭部直属院校;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4年,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03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有24个教学单位,开设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有教职工16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4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60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化工与印染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心) | 河南工程学院理学院(公共数理教学中心) |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商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会计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 |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政法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中心) | 河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 |
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 |
河南工程学院知行书院 | 河南工程学院力行书院 |
本科专业 | 科类 |
---|---|
金融工程 | 文史 |
理工 | |
经济学 | 文史 |
理工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史 |
理工 | |
知识产权 | 文史 |
理工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史 |
英语 | 文史 |
理工 | |
翻译 | 文史 |
理工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车辆工程 | 理工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工 |
功能材料 | 理工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通信工程 | 理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土木工程 | 理工 |
土木工程(装配式建筑方向) | 理工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理工 |
测绘工程 | 理工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工程造价 | 理工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理工 |
资源勘查工程 | 理工 |
智能采矿工程 | 理工 |
纺织工程 | 理工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理工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理工 |
轻化工程 | 理工 |
印刷工程(图像新媒体印刷方向) | 理工 |
环境工程 | 理工 |
资源安全科学 | 理工 |
安全工程 | 理工 |
市场营销 | 文史 |
理工 | |
会计学 | 文史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 理工 |
财务管理 | 理工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史 |
理工 | |
审计学 | 文史 |
行政管理 | 文史 |
理工 | |
物流管理 | 文史 |
理工 | |
工业工程 | 理工 |
质量管理工程 | 理工 |
电子商务 | 理工 |
表演 | 艺术(文) |
艺术(理) | |
艺术(文) | |
艺术(文) | |
艺术(理) | |
艺术(文) | |
艺术(文) | |
艺术(文) | |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办) | 艺术(文) |
人工智能 | 理工 |
机器人工程 | 理工 |
软件工程 | 理工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软件工程(数字化设计及制造) | 理工 |
软件工程(智能电网) | 理工 |
软件工程(智能物联) | 理工 |
软件工程(智能制造信息化) | 理工 |
师资力量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河南工程学院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600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5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00余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类别名称 | 教师姓名 |
---|---|
国家“万人计划” | 高丹盈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高丹盈、卢奎、刘文锴 |
中原学者 | 高丹盈 |
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 | 许瑞超、卢奎、段文平 |
河南省优秀教师 | 卢奎、李晓春、王宏、王延伟、张海霞、段文平等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刘文锴、卢奎、方建印、张海霞、郝好山 |
河南省教学名师 | 卢奎 |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 卢奎 |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 | 卢奎、方建印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 王非、黄全振、张海霞、刘文锴、李红艳、张松顷等 |
河南省教学团队 | 纺织化学 、市场营销 |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张季超(特聘教授) |
学校荣誉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2015年1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
2020年1月,河南工程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1年2月19日,入选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学科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重点学科4个、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
河南省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学科
联合培养硕士点:运筹学与控制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省级规划教材12门、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
项目类别 | 项目名单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安全工程 |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土木工程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河南省特色专业 | 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 |
环境工程 、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采矿工程、工业工程 |
资源勘查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土木工程 | |
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
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 | |
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中心 | |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机械制图 |
河南省精品课程 | 针织工程 、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 |
教学成果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1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类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
省级科研平台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纺织新产品开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微生物治理瓦斯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服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市(厅)级科研平台 |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轻化工程实验室 |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 ||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 河南省高校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 纺织新材料新产品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 |
郑州市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实验室 |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 | 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与郑州大学联合申报) | |
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 | 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 | 纺织工业企业碳核算系统 |
新型面料纺织品研发 |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服装与家用纺织新产品 | |
纳米纺织新产品 | ||
矿山安全与绿色开采 | ||
互联网+智能制造 | ||
校级科研平台 | 研究中心 | 数字印刷和纺织品印花色彩控制研究中心 |
能源资源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 ||
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研究中心 | ||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 ||
环境监测与修复研究中心 |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煤矿清洁开发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轻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机械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研究所 | 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 |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
程序交易研究所 | ||
纺织科技与标准应用研究所 | ||
系统工程研究所 | ||
纺织企业低碳经济研究所 |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会计研究中心 | |
企业经营与决策研究中心 | ||
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 | ||
实验室 | 纺织材料实验室 | |
煤矿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 ||
轻化工实验室 | ||
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室 |
科研成果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70余项。
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4月,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万㎡,由龙湖校区西区图书馆、南区图书馆、桐柏路校区图书馆组成,有纸质文献235万余册,古籍图书309册,期刊1098种,电子图书77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40个,图书收藏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术刊物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主要栏目有:经济管理,财会、金融与审计,哲学,法律,语言、文学与艺术等。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主要栏目有:工程技术研究、材料与化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
合作交流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2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