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直属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也一直是国家和军队重点建设的院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是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主席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据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6个门类,开设61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为“一校七地”多校区办学,本部设在长沙,在武汉、南京、合肥、西安以及北京、昆明分布校区、训练科研机构。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两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52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周兴铭、于起峰、杨学军、邓小刚、李崇银、王怀民、李东旭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郭桂蓉、高伯龙、赵伊君、卢锡城、宋君强、廖湘科、刘泽金、王振国、凌永顺、姚富强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温熙森、李圣怡、黄柯棣、毛钧杰、郭桂蓉、姚德淼、沙基昌、王永仲、周兴铭、陈火旺、陈福接、金士尧、吴泉源、王兵山、刘凤歧、王志英、张晨曦、卢锡城、王鸿谷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杨学军、庄钊文、李效东、袁建民、袁乃昌、张晨曦、张育林、钟辉煌、王志英、郁文贤、王正明、张民选、胡德文、王振国、廖湘科、黎湘、王怀民、徐炜遐、戴一帆、刘卫东、卢凯、李清廉、王宏强、窦强、陈金宝(截至2015年)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邹逢兴、李承祖、吴孟达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 | 杨学军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 卢锡城、庄钊文、陈火旺、周兴铭、赵伊君、曹鹤荪 |
全国优秀教师 | 王兵山、卢厚明、邹鹏、沙基昌、徐仲坤、朱健民、殷建平、李秋菊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高伯龙、杨学军、毛钧杰、邓小刚、李东旭、卢芳云、张维明、钟辉煌、唐国金、周智敏、廖湘科、刘光明、刘泽金、王振国、胡德文、黎湘、龙兴武、王飞雪(名单截至2016年) |
国家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 | 庄钊文、杨学军、龙兴武、宋君强、王振国、刘泽金、黎湘、廖湘科、徐炜遐、王飞雪、卢凯、陈金宝、吴庆波、王宏强、肖立权、窦强、陈小前、王雪松(名单截至2017年) |
吴孟达、王怀民、卢凯、刘戟锋、殷建平、胡德文、廖湘科、曾华锋(截至2016年) |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 罗亚中、李东升、王刚、周朴、戴佳钰、刘永祥、郭得科、孔明波、吕欣、余同普、曾令李(截至2017年)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杨学军、庄钊文、袁建民、邓小刚、胡德文、王怀民、王戟、肖侬、黎湘、窦勇、王雪松、陈小前(截至2017年) |
院系专业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辖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开办61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
2022年国防科技大学原“文理学院”调整为“理学院”;原“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已调整为“军政教育基础学院”;原文理学院“力学”专业已调整至空天科学学院“力学”专业招生,原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已调整至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招生,研究方向、导师均不发生变化。
专业名称(招考方向) | 专业类别 | 学制 | 学历 | 外语语种 |
---|---|---|---|---|
外交学(军事外交) | 指挥 | 四年 | 本科 | 英语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军事外交) | ||||
阿拉伯语(军事外交) | ||||
英语(军事翻译) | 非指 | |||
法语(军事翻译) | ||||
越南语(军事外交) | 指挥 | |||
印地语(军事外交) | ||||
数学类(效果评估) | 非指 | |||
物理学(试验评估技术) | ||||
量子信息科学(相关技术指挥与管理) | ||||
大气科学(气象海洋预报) | 指挥(理工类、选考物理) 非指(文史类、选考历史) | |||
气象技术与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与管理) | 非指 | |||
海洋技术(海洋调查技术与保障) | 指挥 | |||
军事海洋学(气象海洋预报) | 指挥(理工类、选考物理) 非指(文史类、选考历史) | |||
应用统计学(试验评估技术) | 非指 | |||
理论与应用力学(相关技术指挥与管理) | ||||
机械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
测控技术与仪器(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技术与管理) | ||||
纳米材料与技术(相关专业指挥与管理) | ||||
电子信息工程(通用技术与指挥) | 指挥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技术与指挥) | 非指 | |||
通信工程(通用技术与指挥) | 指挥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与指挥) | 非指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对抗技术与指挥) | 指挥 | |||
信息工程(电子对抗技术与指挥) | 指挥(理工类、选考物理) 非指(文史类、选考历史) | |||
信息工程(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 指挥 | |||
信息工程(相关专业与指挥管理) | 非指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专业技术与指挥) | ||||
海洋信息工程(海洋调查技术与保障)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情报分析整编) | 非指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挥信息系统与应用保障) | 指挥 | |||
软件工程(指挥信息系统与应用保障) | 指挥 | |||
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与指挥管理) | 非指 | |||
网络工程(网络信息防御) | 指挥 | |||
信息安全(网络信息防御) | ||||
物联网工程(指挥信息系统与保障) | 指挥、非指挥 | |||
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信息防御) | 指挥 | |||
导航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非指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非指 | |||
武器系统与工程(试验评估技术) | 指挥 | |||
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对抗技术与指挥) | 指挥、非指挥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保障) | 非指 | |||
侦察情报(情报分析整编) | 指挥 | |||
侦察情报(图像判读) | ||||
侦察情报(网电情报分析) | 非指 | |||
智能飞行器技术(相关专业技术与管理) | 非指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
飞行器动力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与指挥) | ||||
运筹与任务规划(任务规划) | 非指 | |||
目标工程(效果评估) | ||||
网电指挥与工程(网络安全与指挥) | 指挥 | |||
无人系统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非指 | |||
大数据工程(数据保障) | ||||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指挥信息系统与应用保障) | 指挥 | |||
雷达工程(电子对抗技术与指挥) | ||||
导弹工程(装备仿真技术) | 非指 | |||
导弹工程(航天测发技术与指挥) | ||||
无人装备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 | 非指 | |||
仿真工程(任务规划)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指挥勤务与保障)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保障) |
招生专业 | 计划类型 | 学制 | 科类 | 计划性质 |
---|---|---|---|---|
计算机类 | 普通类 | 四年 | 理工类(普通高考非改革省份) 物理类(普通高考改革省份) 综合改革(山东省) | 非定向 |
电子信息类 | ||||
航空航天类 | ||||
自动化类 | ||||
大气科学类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河拔尖班) | ||||
理论与应用力学(航天力学拔尖班) | ||||
国防科技大学在辽宁、山东、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和江西等7省份招收无军籍本科学员。学校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安排在各省本科一批次(批次合并的省份,按照各省相关规定执行),考生可在本科一批院校志愿中填报。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计划不分男、女。 |
学科建设
综述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以及20个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17位,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数学、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系统科学 |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哲学 |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系统科学、化学、应用统计、外国语言文学、应用心理、战术学、海洋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飞行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军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
学科排名
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B类学科数各8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A档3个,A-档1个;B+档6个、B档2个。A+档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11位。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一级学科名称 | 第一轮排名 2002-2004 | 第二轮排名 2006-2008 | 第三轮排名 2012 |
---|---|---|---|
软件工程 | --- | --- | 1/10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1 | 2/70 | 2/12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22 | 3/41 | 4/74 |
系统科学 | 5/8 | 4/9 | 3/7 |
光学工程 | 7/19 | 4/26 | 4/3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7/34 | 4/52 | 2/102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3/7 | 5/13 | 2/11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均由教学名师负责,95%以上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均由教授、副教授讲授,并开办拔尖创新人才拓展班;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钱班&卓班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是学校培养卓越指挥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完善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办法,是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强化培养学员领导管理能力、信息素质和国际视野,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全面、实践创新能力过硬、能够快速适应岗位任职需要、具有成为驾驭未来战争军事家发展潜质的卓越军事指挥员。通过笔试、面试和测试,综合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基础、身体心理素质、军事基本技能、智商情商、表达能力和军人气质作风等,每年从合训类新生中遴选40名左右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员进入“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学习。
“钱学森创新拓展班”
“钱学森创新拓展班”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军事基础素质良好、理论基础厚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具有明显专长,具备国际视野,具有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通过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试,综合考虑献身国防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潜能、数理基础与人文素质、思想方法与思维发展等因素,每年从工程技术类新生中遴选30名左右优秀学员进入“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学习。
国防科技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31位。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国防科技大学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理工类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军事文献为特色,理、工、军、文、管、经、哲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有印刷型文献33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3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400多种;建成了包括98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60余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CPCI-S(原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与中国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学术期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是自然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航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有创新性的论文,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评述等,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数据库、刊物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国际宇航文摘》(IAA)、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
获奖情况: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2006年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教育部第3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12年教育部第4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总政治部首届解放军出版奖期刊奖。
《模糊系统与数学》
《模糊系统与数学》内容涉及模糊拓扑、模糊代数、模糊分析、模糊测度与积分、模糊逻辑、模糊决策、模糊规划、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模糊可靠性、模糊图像处理等领域,是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核心引用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版)数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已经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签署了全文转载协议;2009年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另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及大英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了该刊。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是计算机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73年创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主办。现为月刊,每月25号出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的办刊宗旨是为计算机界同行发表有创见的学术论文,介绍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探讨有新意的学术观点提供理想园地;活跃计算机界学术气氛,扩大国内外交流,为发展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本刊强调学术性、及时性和普及性。
《国防科技》
《国防科技》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2015年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辟有科技前沿、装备动态、安全观察、战略论坛、将军论坛、院士评论、外军瞭望、历史钩沉、学术争鸣、作战训练、科苑感言等栏目;2016年,重点关注控脑技术、4D打印、量子通信技术、无人装备、军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
交流合作
与国境外多所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往来,每年请进境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派遣教员学员赴国境外参加顶尖国际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赴国外联合培养、参加剑桥大学暑期学校,资助优秀硕士研究生赴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积极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训任务,举办和参加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派遣学员赴国外进行对口军事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员科技活动周,美国西点军校等外军代表团应邀来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