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设有37个学院(部),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6034人,专任教师3518人;全日制本科生27876人,硕士生14183人,博士生1958人,留学生1271人。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37个学院(部),开设13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等十三大学科门类。
学院(部) | 本科专业(类) |
---|---|
苏州大学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基地)、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 |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 历史学(师范)、社会学、旅游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哲学、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英语(师范)、日语、朝鲜语、德语、西班牙语、翻译、俄语、法语 |
苏州大学商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金融+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应用心理学 |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 |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 |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 |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物理学(师范) |
苏州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办学) |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化学类:化学、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类(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类(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 |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 | 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轻化工程、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 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苏州大学医学院 | 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护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医学)、儿科学 |
苏州大学巴斯德学院 | - |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 | - |
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 | - |
苏州大学师范学院 | - |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 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 |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 |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书院: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苏州大学紫卿书院
独立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境外合办大学:老挝苏州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医学部共有19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实习点100多个;生物类校外实习基地18个。
苏州大学医学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 |
苏州大学附属高邮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呼伦贝尔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青海省人民医院等附属医院 |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共18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类别 | 学科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药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工商管理、教育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
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 高等教育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
专业学位博士点 | 临床医学博士(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领域: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教育硕士(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心理硕士、体育硕士(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领域: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艺术硕士(领域:艺术设计;美术;音乐)、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农业硕士(领域:养殖、渔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旅游管理、图书情报 |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学科 | 评估低等级 |
---|---|
软件工程、设计学 | A- |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药学 | B+ |
政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 | B |
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美术学 | B- |
心理学、中国史、风景园林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 | C+ |
社会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C |
电子科学与技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C- |
类别 | 学科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质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 |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 | 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 政治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
“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教育学(培育)、畜牧学(培育) |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生态型区域(苏南)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弱者权益保护、现代光学与技术、生物导向的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学、现代蚕桑丝绸工程、现代数学及其在通信编码、生物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功能性软物质及纳米材料、血栓与止血的基础和临床建设、微创脊柱功能重建与骨组织工程;电离辐射效应、损伤救治和防护的机理与应用 |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6034人,专任教师3518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13位发达国家院士,3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350人次。
类别 | 名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阮长耿、潘君骅、詹启敏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志新、李述汤、柴之芳、刘忠范、李永舫、迟力峰 |
外籍院士 | 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国科学院院士)、凌晓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晓东(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郎建平(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欧洲科学院院士)、迟力峰(欧洲科学院院士)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学校首位讲席教授,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类别 | 简介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护理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数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语言文学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数学 |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苏州大学) |
国家试点学院 |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 | 江南丝竹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际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导师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工结合模式培养化学化工科技创业人才实验基地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 面向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IT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基于后工业时代的纺织类复合型本科专业人才链的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 通信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体育教育、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法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工程、建筑学、放射医学、法医学、护理学、档案学、美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行政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放射医学 |
专业建设点名称 | 学院(部) | 负责人 | 年份 |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刘锋杰 | 2007年 |
纺织工程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白伦 | 2008年 |
档案学 | 社会学院 | 张照余 | |
物理学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晏世雷 | 2009年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朱艳琴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黄毅生 | 2010年 |
放射医学 | 医学部 | 曹健 |
专业(建设点)名称 | 学院(部) | 负责人 | 年份 |
---|---|---|---|
法学 | 王健法学院 | 方新军 | 2006年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王家宏 |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刘锋杰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唐忠明 | |
物理学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晏世雷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杨季文 | |
纺织工程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白伦 | |
临床医学 | 医学部 | 阮长耿 | |
历史学 | 社会学院 | 王卫平 | |
化学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郎建平 | |
金融学 | 东吴商学院 | 万解秋 | 2008年 |
艺术设计(建设点) | 艺术学院 | 李超德 | 2010年 |
专业(建设点)名称 | 学院(部) | 负责人 | 年份 |
---|---|---|---|
会计学 | 东吴商学院 | 王则斌 | 2006年 |
档案学 | 体育学院 | 张照余 | |
生物技术 | 医学部 | 张学光 |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学院 | 赵鹤鸣 | |
放射医学 | 医学部 | 樊赛军 | |
运动人体科学 | 体育学院 | 张林 |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王腊宝 | |
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点)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朱秀林 | 2008年 |
护理学 | 医学部 | 薛小玲 | |
行政管理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钱振明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点)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顾济华 | 2010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点) | 机电工程学院 | 冯志华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年度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年度 |
---|---|---|---|---|---|
中文信息处理 | 朱巧明 | 2010年 | 普通物理学 | 晏世雷 | 2008年 |
医学免疫学 | 张学光 | ||||
细胞生物学 | 张焕相 | 2009 | 篮球 | 王家宏 | 2007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朱栋霖 | ||||
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 | 孙倚娜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任平 | ||
数学分析与习题课 | 钱定边 | 2008年 | ELECTROMAGNETISM | 李成金 | |
法理学 | 周永坤 | - | - | -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年度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年度 |
---|---|---|---|---|---|
无机化学 | 戴洁 | 2010年 | 服装结构设计 | 许星 | 2010年 |
基础会计学 | 王则斌 | 工程制图 | 郭旭红 | 2008年 | |
纺织品整理工艺学 | 陈国强 | 中国古代史 | 晁福林 | ||
面向对象与C++程序设计 | 杨季文 | 田径 | 邰崇禧 | ||
抽象代数 | 唐忠明 | 普通物理实验 | 方建兴 | ||
运动生理学 | 张林 | 生理学 | 蒋星红 | ||
综合英语 | 王腊宝 | - | - | - |
所获奖项
截至2019年3月,2018年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2013年学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2018年,学校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2金2铜优异成绩。在近四届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和周春秀四位同学共获得了“五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数据显示,在全球具有创新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苏州大学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1位,中国高校排名第3,世界高校排名第173位。根据一流期刊论文数据统计高校排名的《Nature Index》报告,将苏州大学评为近年来“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
截至2019年7月,苏州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6名;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世界排名151-200区间,中国内地高校第29位;
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1位。
在《武书连202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于全国第22名,江苏省第3名。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亚洲大学排名》中,位于亚洲第106名。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发布2020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501-600 名区间,国内排名第22名。
在《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世界排名第388名,内地高校排名第21名。
在《QS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于第651-700名区间。
在《CWUR2020-2021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排名第306名,国内排名第29名。
学校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实验室 (研究中心) |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 |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
环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各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基因组资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 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 | 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
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 ||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机废水吸附治理及其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 ||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颗粒技术工程实验室 | ||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导向生物医用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 ||
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环境保护水体有机污染物树脂吸附法治理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丝绸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水处理新材料与污水资源化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 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装备实验室 | 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老年病预防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大数据智能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研究重点 | |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 -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 |
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 |
苏南发展研究院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 | |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当代作家研究基地 | |
苏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 江苏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优秀创新团队 | |
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 | 江苏省国际能源法研究中心 | |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 | 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
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中心 | 苏南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 | |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 - | |
省级知识产权研究院 | 江苏省知识产权(苏州大学)研究院 | |
省部级工程中心 | 江苏省纺织印染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 | 江苏省数码激光图像与新型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工程研究中心 | 血液和血管系统疾病诊疗药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纳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
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 | 江苏省苏州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苏州丝绸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苏州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公共服务中心 | 江苏省节能环保材料测试与技术服务中心 | |
江苏省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平台提升项目 |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升项目 | |
江苏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江苏省动力电池及材料创新平台服务项目 | |
江苏省中小企业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高效树脂吸附材料治理环境及资源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
工业废金属离子污染物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国际骨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韦仕敦大学同步辐射联合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丝绸科学研究院、唐仲英医学研究院、中核总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骨科研究所、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地方政府研究所、化工创新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能量转换材料与物理研究中心、蚕学研究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苏州大学分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院、艺术研究院、东吴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数学研究所、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东吴哲学研究所、东吴智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中心、英语语言学研究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究院、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农业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院、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又松软件外包开发中心、儿科临床研究院等校级主要科研机构150余个。(学校各类科研机构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
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其前身为1906年创刊的《学桴》,从2011年,学报进行改版,依托校内优势学科,开设特色专栏和专题,实行栏目或专题特约主持人制度,在原有“明清近代诗文研究”、“吴文化研究”和“城镇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又新增设了“哲学与时代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法治与社会发展”和“汉语言文字研究”等专栏及“社会保障专题研究”和“学术关注”等系列专题。 2014年1月,《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2月,开设的主要栏目包括 “高端访谈” “理论前沿” “实证研究” “史海钩沉”“域外比较”“政策分析”“学术争鸣”“热点评论”“经典译介”等。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Law Edition)是由苏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法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2014年初。开设的主要栏目包括:“本期聚焦”、“学术专论”、“域外译文”、“东吴法学先贤文录”、“学术争鸣”、“经典判例”,主要刊载法学理论研究成果,重大热点思考探讨,中外法律著作赏析和案例评析等。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6月,苏州大学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6月22日,苏州大学党委被中共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8月26日,苏州大学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2021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拟表彰名单。
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苏州大学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称号”。
2022年5月,苏州大学“惠寒”研究生支教团荣获首届“苏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