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为云南大学。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7亩,校舍建筑面积133余万平方米,馆藏书400万余册;设有28个学院,本科专业84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教职员工3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28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开设本科专业84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 |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 |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制药工程 |
化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
网络空间安全 | |
人工智能 | |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 | |
旅游管理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物流管理 | |
会计学 | |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 | |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态学 |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统计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法语 |
日语 | |
英语 | |
泰语 | |
越南语 | |
缅甸语 | |
印地语 | |
马来语 | |
僧伽罗语 | |
孟加拉语 | |
柬埔寨语 | |
老挝语 | |
尼泊尔语 | |
云南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学 | |
数理基础科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天文学 |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新闻学 |
广播电视学 | |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物联网工程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云南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哲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
行政管理 | |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民族学 |
社会工作 | |
社会学 | |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 历史学 |
档案学 | |
信息资源管理 | |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 | |
经济学 | |
财政学 | |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 城乡规划 |
建筑学 | |
土木工程 |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大气科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
地球物理学 | |
地理科学 | |
地质学 | |
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 |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近130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近1500人,有院士12人(含双聘),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近8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类别 | 名称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景(专职)、朱有勇(双聘)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方精云(专职)、张克勤(专职)、张亚平(双聘)、周俊(双聘)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吕正红(专职) |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 Gehan Amaratunga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方精云 |
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 Francois Maria L. Peeters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张虎才 |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 喻辉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陈景、于黎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张洪彬、郑洪波、崔运武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张洪彬、张力、郑洪波、张建、杨崇林、刘晓为、唐年胜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张洪、郑洪波、刘稚、于黎、杨崇林、唐年胜 |
全国教学名师 | 田卫民、崔运武、段昌群、周平 |
类别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基础平台课程研究型教学团队 | 周平、崔运武 |
宏观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肖蘅 | |
化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李霁良 | |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田卫民 | |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 |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及教学平台建设团队 | 李霁良、曹秋娥 |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 田卫民 | |
CDIO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李彤 |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 张力 | |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杜靖川 |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 李建平 | |
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团队 | 单晓红 | |
注:资料不齐,故列举部分。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新闻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材料科学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制药工程、城乡规划、金融学、社会工作、网络空间安全、生物技术、体育教育、日语、印地语、天文学、广播电视学、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绘画、环境设计。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英语、民族学、金融学、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学、制药工程 |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 旅游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软件工程、化学、新闻学、工商管理、法学 |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教学中心 |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然资源化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服务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复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精品课程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普通生态学、人文科学概论、民族政治学、动物生物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旅游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旅游、软件工程 |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离散数学、管理沟通、材料化学、网络协议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个案工作、数学分析(1)、自然地理学、应用回归分析、城市经济学、国学与现代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 | 高级J2EE应用开发 |
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 | 软件工程 |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 中国民族史、植物生物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普通生态学、动物生物学、人文科学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民族政治学、软件工程、旅游学概论、遗传学、有机化学、信号与系统、数学分析、旅游经济学、中国儒学导论、食品化学、应用电视学、人类生态学、动力气象学、生态旅游、计算机网络原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大学体育、语言学概论、传播学引论、细胞生物学、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科技档案管理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概论 |
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及应用、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 、基于Java的XML技术运用 |
教学成果
1989年-2014年,云南大学连续七届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学校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CDIO改革实践与创新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 |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特色鲜明的开放式生物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和教学改革 |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推行微型化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 |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0个,含自主设置22个),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学位授权220个,含自主设置40个),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学、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民族学、生态学 |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 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
云南省级重点学科 | 生态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经济史、工商管理、植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数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关系、民族法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遗传学、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微生物学、化学、专门史、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艺学、公共管理、理论物理、气象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生物学、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
云南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 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民族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天文学 |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 资源与环境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药学、天文学、地质学、网络空间安全 |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
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学校荣誉
2022年11月,云南大学团委入选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表彰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拥有实验动物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电镜中心、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平台。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光电子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微生物与线虫互作机制创新团队(邹成钢) |
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 | 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创新团队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产物转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繁殖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态修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喀斯特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稀贵矿产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云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工程实验室) | 云南省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铜基及特种先进导电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云无线接入与异构网络工程实验室 |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高校人类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谱传感与边疆无线电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云南省高校化学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云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周边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基地 |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 | 沿边开放与经济发展智库、西南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智库、边疆民族问题智库、民族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智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库、法治云南研究中心智库 |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 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非线性分析和优化科技创新团队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 西部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团队、云南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团队、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团队、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团队、云南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研究团队、云南对外开放与周边安全研究团队、当代缅甸与滇缅关系研究团队、能源安全研究团队、云南旅游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团队、云南城镇化与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团队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0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
学校承担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缅甸、老挝等五国语言的翻译、出版、推广工作;“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报告、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南海古地图研究”为中国南海主权争端提供实物依据;“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数字云南”研究、滇池流域“湖泊——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核心技术体系”等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 | 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 |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高原高山峡谷区大型梯级开发的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 |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华民族发展史》(三卷本)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尤中文集》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论东亚人类学共同体的建构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中国石油安全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底,云南大学图书馆馆纸质文献总量为3790953册(其中古籍17万册),电子图书1579834册,电子期刊320987册,中外文数据库123个(中文数据库69个、外文数据库54个),并有多个自建数据库,在生物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地方民族文献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馆藏特色。由日本科学协会捐赠的20万册日文图书是馆藏的重要特色之一。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图书有107种古籍图书定为珍善本,大部分为明中叶嘉靖、万历时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递刻本、海内外孤本、名人学者题跋本及稿、抄本,彩绘本等。明刻本有内府本、国子监本、藩府本、书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东陆校区设有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被《CA》收录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P)收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曾获全国社科学报百强、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四届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荣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台湾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曾获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奖、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编辑质量奖等荣誉。
《思想战线》入选《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以及“全国百强学报”、“全国双十佳学报”等奖项,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列为重要上架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学校与国际上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其中与剑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耶鲁大学等29所一流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合作开展科研,与东京大学、温莎大学等33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留学生生源国数量达7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是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构建有10个非通用语种和国际中文为基础的“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作为永久秘书长单位发起成立涵盖16个南亚东南亚国家120余所高校的“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孟加拉达卡大学孔子学院 | 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 |
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 | 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