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简称“广药大”(GDP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建设高校。
广东药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命名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易名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2022年6月,学校附一院联合援鄂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广州(大学城、宝岗、赤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开设4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9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6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7万人。建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开设49个本科专业。
学院 [13] | 本科专业 |
---|---|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 药学类(含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
药学(国际班) | |
临床药学 | |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 中药学类(含中药学、中药制药) |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院 |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广东药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临床医学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 生物信息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
数字媒体技术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智能医学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服务外包特色班) | |
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 生命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生物工程类(含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 |
海洋药学 | |
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 | 康复治疗学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
广东药科大学中医学院 | 中医学 |
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方向) | |
广东药科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化工学院 | 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 | 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药事管理 | |
电子商务 | |
物流管理 | |
公共事业管理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经济学 | |
广东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药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 |
广东药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广东药科大学体育部 | / |
广东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 / |
广东药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 |
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现代产业学院 | / |
注:截至2023年12月 |
学科建设
广东药科大学学科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医、理、工、管、经、文、法等7个学科门类。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类别 | 学科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中西医结合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西医结合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药学、中药、公共卫生、临床医学、护理、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中药分析 |
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 |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 药学、中药学、药剂学 |
广东省培育重点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ESI全球前1%学科 | 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
注:截至2023年12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有教职工19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6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90.9%(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超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2.1%,共有研究生导师1173人(其中校内导师415人,外聘导师245人,合作导师513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6个。
类别 | 名称 |
---|---|
全国模范教师 | 张德志 |
全国优秀教师 | 吕志、毋福海、张居永、梁生旺 |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郭姣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郭姣、朱家勇、朱盛山、杨湘宁、罗季儿、罗集鹏、黄小玲、陈一岳、王启华、居绍敬、李玉冰、谢苑灵、黄少平、陆也民、梁仁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荣向路 |
广东省教学名师 | 毋福海、赵越、黄树林 |
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 郭姣 |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 郭姣 |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 王丽京、毋福海、何兴祥、杨帆、沈志滨、张荣、王秀芳、臧林泉、刘云军、杨全、严春艳、李国营、黄宏靓、荣向路、曹华、田勇、毛建文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负责人(带头人) | 郭姣、陈思东、陈燕忠、黄树林、梁生旺、朱家勇、朱盛山、王淑美 |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 陈思东、黄树林、邹宇华、杨翌、杨帆、龚长华、文建传、沈雪梅、黄雪薇、洪铭范、吕竹芬、董艳芬、刘靖、黄泽波、李映红、张黎 |
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 陈志强、梁本恒、文建传、陈志澄、赖慕贤、梁仁、焦静贤、宋士德、房志坚、张德志、吕志、毋福海、朱永缃、周怡、刘基柱 |
(截至2023年12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等43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预防医学、生物技术、中药制药、卫生检验与检疫、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制药工程、药物化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 |
广东省特色专业 | 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技术、护理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内科护理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中药学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学概论、药物分析、流行病学、卫生化学 |
注:截至2023年12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于2017年、2019年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多元整合的“大药学、大健康”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药医工融合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理工医融合的生物医药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基于全产业链的中药学实践创新人才“五能四维”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医工结合,产教融合,医药信息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开放、协同、互通、合作”促进省域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1-3-5-N”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知行合一,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与攀越 | 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截至2023年12月) |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先后与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包括俄罗斯、印度、南非等20多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开设药学专业国际班。进行了中美产学研合作:在美国建立了AUSTARPHARMA联合学生培训基地,每年选派药剂学、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采用“2+1”或“3+1”赴美一年培训;同时进行产品技术合作及冠名监制等。
联盟及会议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牵头成立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打造粤港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主办2023首届粤港澳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先试先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持续开展高质量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19年年会暨中俄国际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峰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会议、“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活动、5届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29场,其中牵头举办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议等8场中俄合作抗疫学术活动,成果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方工作汇报,登载于科技部《中俄科技创新年工作简报》2020年第5期头条,打造了中俄合作抗疫学术交流品牌,为抗疫国际合作贡献了广药大力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推进“亚洲校园”项目,开展教育部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及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
校地校企等合作
校地合作方面:截至2019年8月,与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共建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与中山市政府共建华南现代中药城、与连南县政府共建广东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与南海西樵镇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试验区、与福建省连城县政府全面战略合作等。
校企合作方面:截至2019年8月,与广药集团、康美药业、香雪制药、无限极、澳雪、味奇生物等医药企业共建校企产学研基地,开展全面校企合作,与康美药业共建现代中药工程研究院、与无限极共建活性肽研发中心、与先强药业共建新药研究院等研发实体平台。
其他合作:截至2019年8月,与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进行了合作。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拥有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
名称 | 简介 |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85] | 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广州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转制成为广东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是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秉承“崇德 仁爱 博学 至臻”的院训,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集临床医疗、临床教学和临床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甲”精品医院。 |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 [86] | 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云浮县中医院,2014年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017年9月,云浮市人民政府将医院整体移交给广东药科大学,建设成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单位。 |
注:截至2024年3月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建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其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基地,4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平台级别(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脂代谢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实验室(三级)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警戒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基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 |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 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先导化合物发现与新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局部精准递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精准医学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天然产物与新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南药规范化种植与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垂体疾病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分子探针与生物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药3D打印机及个性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护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精准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微生态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 广东省高校药物缓控释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基于云计算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广东省普通高校新药发现与成药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天然产物与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模式动物与糖脂代谢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医药信息真实世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临床精准用药重点实验室 |
注:截至2023年12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等一批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优势突出,已形成多学科综合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病诊疗新模式,制定首个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国际规范并在第5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发布,研制了FTZ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获国家、PCT、欧美发明专利授权共538项;成功申报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1.1类创新药“脑脉通颗粒”临床实验批件;制定橘核盐橘核,炒茺蔚子国家药典标准并纳入2020版中国药典。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奖、吴阶平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中药复方防治高脂血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波兰常用草药图谱》 | “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二等奖 |
白细胞介素IL-33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数字化技术在中药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基于云技术省县镇医联体创新与应用 |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注:截至2023年12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现拥有大学城校区主馆、中山校区、云浮校区和赤岗校区分馆四处馆舍,总建筑面积82641平方米,读者座位合计6460个;有馆藏纸质图书232.2633万册,电子图书758768万册。其中,纸质医药类图书近70万册;馆藏文献中,药学类检索工具齐全,其中美国《化学文摘(CA)》收藏最早年限自1937年起,是广东收藏该著名检索工具历史最久远、最齐全的图书馆之一。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9个,自建数据库23个,外文电子期刊达到16000种,中文电子期刊达到14000种,数据库资源实现了学校全学科覆盖;电子图书达到339万种(本地+远程)。
学术期刊
1.《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是国内三家药学院校学报之一,原名《广东药学院学报》,2017年改为现刊名。2008-2012年连续三届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9-2015年先后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1、2015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本刊入选“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2017年本刊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2018、2020年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21年荣获“第七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
2.《整合药学杂志》
《整合药学杂志》英文刊(Journal of Holistic Integrative Pharmacy,JHIP)(ISSN 2707-3688)是由广东药科大学、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首种整合药学英文学术期刊。于2020年9月出版第1期,现为季刊。 本刊旨在发表国内外整合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际整合药学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主要刊载药学与传统医药、药学与现代医学、药学与现代新兴技术、药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药学与人文相结合等融汇药学各相关学科方法与知识的论文。
知名校友
2023年11月18日,广东药科大学召开校友会筹备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校友会会员大会,大会审议了校友会章程、广东省广东药科大学校友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办法。广东药科大学校友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校友智慧和力量,团结凝聚广大校友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拓展合作渠道,努力为校友在持续发展中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始终如一地履行好校友会章程,健全校友会组织机构,促进校友会的规范化管理和有序化运行。
姓名 | 备注 |
---|---|
林春燕 | 1991届公卫学院校友,海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疫情防控专家组副组长、海南省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黄春垒 | 1994届预防医学专业校友,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副主任医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叶荣科 | 1982届药学专业校友,高级制药工程师、曾任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副总经理,广州天心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
陈爱贞 | 1991届卫生检验专业校友,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佛山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佛山市委会副主委 |
杜琳 | 1982届预防医学专业校友,广东省抗非典一等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抗非典先进个人、广州抗击非典模范、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次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获得两项广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
陈矛 | 1985届校友,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药经济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 |
王烁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2011届校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烈士 |
注:排名不分先后(截至2024年5月) |
所获荣誉
时间 | 获奖名称 |
2015年12月 | 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优秀单位 |
2016年1月 | 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
2021年9月 | 学校民盟总支部荣获“民盟广东省优秀基层组织”荣誉称号 |
2024年4月 | 学校农工党总支被授予“优秀基层组织”荣誉称号 |
注:截至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