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四大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设有37个学院(部),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拥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有教职工6034人,全日制本科生27881人,硕士生14870人,博士生2019人,留学生1064人。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37个学院(部),开设13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等十三大学科门类。
学院(部) | 院系专业名单 |
---|---|
苏州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省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汉语国际教育 |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 |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 历史学(师范)、社会学、档案学、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与资源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哲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第二学士学位) |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英语(师范)、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翻译、俄语、法语 |
苏州大学商学院 | 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金融+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会计学(会计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生物制药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第二学士学位) |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 |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 |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物理学(师范) |
苏州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测控工程 |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办学) |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化学类:化学、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类:化学(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 | 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轻化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 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 | 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护理学、生物制药、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医学)、儿科学、药学(省拔尖学生教育基地) |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 |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 | 大学外语系、大学数学系、大学计算机系、大学物理系、公共化学系、公共体育系 |
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 | - |
苏州大学师范学院 | - |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 |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注:学校官网学院专业数量不对应(截至2024年5月) |
类别 | 书院名称 |
---|---|
书院 |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苏州大学紫卿书院 |
独立学院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境外合办大学 | 老挝苏州大学 |
(截至2024年5月) |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类别 | 学科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药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工商管理、教育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
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 高等教育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
专业学位博士点 | 临床医学博士(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领域: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教育硕士(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心理硕士、体育硕士(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领域: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艺术硕士(领域:艺术设计;美术;音乐)、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农业硕士(领域:养殖、渔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旅游管理、图书情报 |
(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 | 评估低等级 |
---|---|
软件工程、设计学 | A- |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药学 | B+ |
政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 | B |
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美术学 | B- |
心理学、中国史、风景园林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 | C+ |
社会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C |
电子科学与技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C- |
类别 | 学科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 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学) |
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 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血液重点实验室、神经外科、临床药学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三期项目立项学科名单 | 软件工程、设计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
“十四五”省重点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 |
(截至2024年5月) |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6034 人,专任教师3518 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13位发达国家院士,3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350人次。
类别 | 名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阮长耿、詹启敏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志新、李述汤、柴之芳、李永舫、沈之荃、吴培亨、芮筱亭、马余强 |
外籍院士 | 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国科学院院士)、凌晓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晓东(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郎建平(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欧洲科学院院士)、迟力峰(欧洲科学院院士)、孙立宁(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路建美(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廖良生(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学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长海博文(俄罗斯工程院院士)、Sajeev John(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学校首位讲席教授,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游宏 |
江苏省教学名师 | 谢惠民、王家宏、李超德、朱巧明、朱栋霖、陈国强、孙倚娜、晏世雷 |
苏州大学教学名师 | 马华芳、陈立虎、徐汀荣、张日、古桂雄、陈忠、戴洁、刘芬菊、乔桂明、张照余、郭旭红、汪一鸣、胡玉鸿、陈卫昌、刘电芝、冯星、赵爱国、方建兴、李晓明、张焕相、刘学观、吴莹 |
注:部分展示(截至2024年5月) |
类别 | 名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阮长耿、潘君骅、詹启敏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志新、李述汤、柴之芳、刘忠范、李永舫、迟力峰 |
外籍院士 | 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国科学院院士)、凌晓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晓东(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郎建平(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欧洲科学院院士)、迟力峰(欧洲科学院院士)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学校首位讲席教授,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4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类别 | 简介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纺织与服装虚拟仿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护理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数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语言文学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数学 |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苏州大学) |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 | 江南丝竹 |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纺织工程、体育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临床医学、药学、汉语言文学、档案学、教育学、法学、英语、建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美术学、放射医学、法医学、护理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日语、风景园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运动康复、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哲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轻化工程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档案学、物理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放射医学 |
省级品牌专业(含建设点) | 法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临床医学、历史学、化学、金融学、艺术设计(建设点) |
省级特色专业(含建设点) | 会计学、档案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放射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点)、护理学、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点) |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电磁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 昆曲艺术、英语经典美文:从培根到伍尔芙、苏州诗咏与吴文化、吴文化史专题、纤维皇后—丝绸文化与产品、纳米新纪元 |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一览表 |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篮球、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通物理学、数学分析与习题课、中文信息处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篮球、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理学、数学分析与习题课、普通物理学、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中文信息处理 |
注:名单不全(截至2024年5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
奖项 | 成果名称 | 时间 |
---|---|---|
国家级一等奖 | 创新治理 促进交叉 深耕内涵——地方综合性大学课程重构与改革的苏大实践 | 2022年 |
国家级二等奖 | 优化素养 强化实践 深化研学:综合性大学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2022年 |
国家级二等奖 | 3.3.3科学教育新模式——科学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探索二十年 | 2022年 |
省级二等奖 | 五+”合力 协同创新:构建高质量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 2021年 |
省级特等奖 | 协同创新视域下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构建与实践 | 2020年 |
省级特等奖 | 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专业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2017年 |
市级一等奖 | 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2016年 |
市级一等奖 | 学研相长、学科融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 2016年 |
注:仅列举部分(截至2024年5月) |
苏州大学按照“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把教育国际化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内涵同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与国内外众多学校进行合作交流。
2025年4月15日,兵科院宁波分院相关人员到苏州大学进行项目合作洽谈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地区 | 国家 | 学校 |
---|---|---|
亚洲 | 新加坡 |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义安理工学院、亚洲管理学院、新跃社科大学 |
土耳其 | 安卡拉大学 | |
日本 | 日本江苏总商会常务理事恒产集团、千叶大学、关西学院大学、金泽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广岛市立大学、京都产业大学、福井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花园大学、帝冢山学院大学、兵库县立大学、和洋女子大学、中京大学、奈良女子大学、北陆大学、群马县立女子大学、宫崎公立大学、日本大学、群马大学、工学院大学、湖山医疗集团、佐贺大学、中央大学、电气通讯大学、奈良先端科技研究院、明治大学、上智大学、信州大学、神户国际大学、神户亲和女子大学、国士馆大学、姬路工业大学、金泽星稜大学(金泽经济大学)、天理大学、关东国际高等学校、广岛大学、大阪府教职员会、桥学馆大学(开智国际大学)、丽泽大学、国立放射科学研究所、室兰工业大学、大阪明净大学、兴南学园 | |
韩国 | 朝鲜大学、国立首尔大学、建国大学、汉阳大学、淑明女子大学、中央大学、祥明大学、蔚山大学、全北大学、大邱大学、清州大学、大真大学、又松大学、庆南大学、韩瑞大学、仁济大学、东州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成均馆大学、仁荷大学 | |
马来西亚 | 马来亚大学、一带一路国际教学科研合作中心、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 |
泰国 | 诗纳卡宁威洛大学 | |
老挝 | 老挝教育部、老挝国立大学、老挝科技部 | |
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吴拉姆 伊沙克 汗工程科技学院 | |
欧洲 | 法国 | 图卢兹饶勒斯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高等农学院、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SKEMA国际商学院、雷恩高等商学院、国立高等纺织工业学院、鲁贝国立高等纺织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大学、图卢兹大学、拉罗谢尔大学、圣-太田让•莫奈大学、蒙贝利埃MERCURE ACADEMY商学院、皮埃尔-梦戴斯大学、法国蒙特利尔商学院、蒙贝利埃医院、蒙贝利埃医学院、国立理工学院、萨克雷-凡尔赛大学、布列塔尼布莱斯特大学 |
意大利 | 威尼斯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米兰大学、罗马大学、米兰多莫斯设计学院、威尼斯建筑大学、罗马第二大学 | |
德国 | 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威尔茨堡大学 、帕绍大学、罗森海姆大学、欧姆-纽伦堡技术学院、福特王恩应用科技大学、莱比锡科技、经济和文化大学、比勒费尔德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图宾根大学 | |
英国 | 思克莱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萨塞克斯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利兹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莱斯特大学、卡迪夫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普利茅斯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利物浦大学、约克大学、约克圣约翰大学、斯旺西大学、威康信托桑格研究所、坎布里亚大学、阿伯丁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 |
西班牙 |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阿尔卡拉大学、莱里达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 | |
芬兰 | 坦佩雷大学 | |
比利时 | 根特大学、鲁汶大学 | |
爱尔兰 | 圣三一学院、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 | |
捷克 | 马萨里克大学、奥斯特拉发大学、奥斯特拉发科技大学、帕拉斯基大学 | |
葡萄牙 | 埃武拉大学、科英布拉大学、葡语高校 | |
波黑 | 巴尼亚卢卡大学、东萨拉热窝大学、萨拉热窝大学 | |
波兰 | 波兰科学院 | |
斯洛文尼亚 | 马里博尔大学 | |
俄罗斯 | 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圣光机大学、莫斯科州国立社会人文学院、萨拉托夫国立大学 | |
白俄罗斯 | 国立医科大学、维捷布斯克国立工艺大学 |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麦考瑞大学、悉尼大学、西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蒙纳士大学、迪金大学、邦德大学、拉丘伯大学、堪培拉大学、西悉尼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奥克兰大学 |
新西兰 | 怀卡特大学 | |
非洲 | 南非 | 金山大学 |
尼日利亚 | 拉各斯大学 | |
摩洛哥 | 默罕默德五世大学 | |
美洲 | 美国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理工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杜兰大学、康乃狄格大学、阿肯色大学、新墨西哥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俄勒冈州希斯特思市中小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佛罗里达理工学院、阿克隆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巴德学院、波特兰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特洛伊大学、匹兹堡州立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圣约翰大学、辛西纳提大学、德州大学阿林顿分校、陶森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洪堡州立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美国湖畔国际语言学校、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爱诺华医疗系统基金会、威廉帕特森大学、代顿大学、克里斯托夫纽波特大学、韦恩州立大学 |
加拿大 | 滑铁卢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多伦多大学、拉萨尔学院、渥太华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温莎大学、菲莎河谷大学 | |
哥斯达黎加 | 联合国和平大学 | |
(截至2024年5月) |
老挝苏州大学 | 苏州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
国内交流
同时,苏州大学与国内其它高校、企业、机构也进行了众多的合作交流,具体如下:
时间 | 活动 |
---|---|
2022年 |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来校考察交流 |
苏州大学侨联与苏州安防、三意集团举行共建合作签约仪式暨座谈交流活动 | |
宿迁市考察团来校交流 | |
2023年 |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聂祚仁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扬州市科技局局长王友芳一行来校商学院调研交流 | |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骏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与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生交流活动 | |
太仓市招生办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继军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姚振标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
2024年 | 省高教学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一行来校交流调研 |
苏州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双边交流会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 |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一行来苏州大学调研交流 | |
(截至2024年5月) |
截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13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实习点100多个;生物类校外实习基地24个。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 | - |
(截至2024年5月) |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名称 | 平台 | |
---|---|---|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国家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基因组资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 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 | 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 |
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
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 ||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机废水吸附治理及其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 ||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颗粒技术工程实验室 | ||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导向生物医用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 ||
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环境保护水体有机污染物树脂吸附法治理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丝绸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水处理新材料与污水资源化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 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装备实验室 | 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老年病预防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大数据智能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研究重点 | |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 -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 |
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 |
苏南发展研究院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 | |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当代作家研究基地 | |
苏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 江苏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优秀创新团队 | |
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 | 江苏省国际能源法研究中心 | |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 | 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
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中心 | 苏南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 | |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 - | |
省级知识产权研究院 | 江苏省知识产权(苏州大学)研究院 | |
省部级工程中心 | 江苏省纺织印染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 | 江苏省数码激光图像与新型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工程研究中心 | 血液和血管系统疾病诊疗药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纳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
永鼎股份先进光通信协同创新中心 | - | |
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 | 江苏省苏州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苏州丝绸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苏州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公共服务中心 | 江苏省节能环保材料测试与技术服务中心 | |
江苏省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平台提升项目 |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升项目 | |
江苏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江苏省动力电池及材料创新平台服务项目 | |
江苏省中小企业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高效树脂吸附材料治理环境及资源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
工业废金属离子污染物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
(截至2024年5月) |
2022年度,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9项;其中,艺术学项目5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名;后期资助项目17项,位居全国第5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11名、全省第1名。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校。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1项(含优青(海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3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202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2022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4位、全国高校第14位;26人次入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2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605篇,其中SCIE收录423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授权知识产权1583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994项、国际专利授权6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
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 | 沈振亚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多元催化剂嵌入法富集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及应用 | 路建美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异常诊疗新策略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 吴德沛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面向柔性光电子的微纳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 陈林森 |
201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杨惠林 |
201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恶性血液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 吴德沛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可控结构吸附材料构建及控制油类污染物的关键技术 | 路建美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丝胶回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陈国强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 | 肖长发 |
201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幅面微纳图形制造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陈林森 |
200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李金宝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学院 | 项目名称 | 成果 |
---|---|---|
体育学院 | 运动对铁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公务员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 | |
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 | |
苏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全民健身体系构建 | 国家社科基金 | |
都市体育圈的理论与实践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
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 国家社科基金 | |
中国体育简明通史 | 国家社科基金 | |
光电工程与工程学院 | 大尺寸电容触控屏及交互终端开发 | 标志性成果 |
微结构图形的高效制造方法与应用 | 2008年教育部 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 | |
大口径空间非球面反射镜加工与检测技术 | 2008年教育部 科技进步二等奖 | |
大幅面微纳图形化装备实现整机出口 | 国内唯一,国际领先 | |
卷对卷微纳压印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
注:仅列举部分(截至2024年5月) |
馆藏资源
苏州大学图书馆现由4座独立馆舍组成,包括坐落于天赐庄校区的本部馆、敬文馆,坐落于独墅湖校区的炳麟馆以及坐落于阳澄湖校区的阳澄湖馆,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3700多个。截至2022年底,已有中外文纸质图书420余万册、纸质期刊38万余册。此外,图书馆馆藏古籍以历代人物图像、家谱族谱、吴门医派、吴文化与地方文献等为主要特色,共有线装古籍15万余册,含善本900多种8000余册,其中不乏明版及清前期本、精刻本、明清稿抄本、名家批校本、域外汉籍等;特藏东吴大学外文原版图书以及东吴大学、私立江南大学、无锡国专、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等民国图书4万余册、大型古籍丛书及港台版文史类丛书3万余册、获教育部赠送《中华再造善本》第一期、第二期近2万册。
电子资源
截至2022年底,苏州大学可提供利用的电子全文包括:中外文图书23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9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160个(包含子库)。作为CALIS示范馆、JALIS核心成员以及苏州高校图协主任委员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将以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为支撑,以高质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为保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在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征程中贡献力量、展现作为。
学术期刊
苏州大学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06年,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本学报。逾百年以来,学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追踪理论前沿,聚焦学术热点,刊发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既有问题意识又有理论深度的最新优秀科研成果,现已发展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期刊,荣获江苏省出版政府奖,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社科理论优秀期刊。专栏化和专题化办刊,深度策划,刊发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是《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设了“哲学与时代问题”“人文经济学研究”“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研究”“社会保障专题研究”“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经济提质与管理创新”“明清近代诗文研究”“数字传播与媒介文化”“历史学研究”等专栏和诸多学术热点专题。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是由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科学学术期刊,季刊。创刊于2013年12月,以“慎思教育历史,创新教育理论,繁荣教育科学,助力教育实践”为宗旨,“开放、创新、特色”为理念,志在打造成一份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发表新理论、新思想、新成果的学术园地与高端平台。开设的栏目包括“学术关注”“学术访谈”“理论前沿”“实证研究”“史海钩沉”“域外比较”等,主要刊发教育科学各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史、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学、教育神经科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历史、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研究论文和实证研究报告。现已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最受欢迎期刊。刊物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学术期刊资助,“理论前沿”栏目被评为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省直社科理论期刊优秀栏目。历年二次文献转载率超过40%,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Law Edition)(国内刊号CN32-1846/D)于2014年2月正式创刊,它是《东吴法学》的继承与延展。自创刊以来,本刊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以学思之纯正、为文之旨趣为取向,注重法理,恪守学术,主要刊载法学理论研究成果,重大热点、前沿问题思考探讨,域外经典文章和判例译作等,努力打造切磋法学思想、交流学术成果的对话平台,实现海内外法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合作与共享,与作者和读者一道为法治理论研究的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代数集刊(Algebra Colloquium)》是创刊于1994年的一份国际数学刊物,最初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2004年起改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与苏州大学合办,每年1卷4期(3月、6月、9月、12月)用英文出版。代数集刊的办刊宗旨是刊登代数学及相关领域高水平的创造性论文,确保学术质量,把办成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作为奋斗目标。
《语言与符号学研究(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是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12月批准设立、苏州大学主办的全英文学术期刊(ISSN: 2096—031X; CN:32—1859/H),该刊的办刊宗旨是:立足本土,关注国际语言与符号学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积极介入国际学术交流,努力构建一个高水平和国际化的跨学科学术平台,大力推动我国与国际学术的高水平对接、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国学术走出去战略。2015年春季,首期开始出版发行。
时间 | 荣誉 |
---|---|
2020年 | 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
2021年 | 荣获2021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
荣获“2021智慧高校综合实力卓越奖” | |
荣获2020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 |
2022年 | 荣获2022年“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称号 |
苏州大学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称号” | |
2023年 | 苏州大学荣获2022年“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称号 |
连续四年荣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A等第一 | |
荣获江苏省涉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 |
荣获2023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人气奖” | |
注:仅列举部分(截至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