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由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靖江王城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及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是一所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溯源至1928年创办的省立广西大学和1932年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6年省立师专并入,1939年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1941年重建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1953年原广西大学停办,以其文教学院、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馆藏纸质图书377.93万册,电子图书267.38万册;设有教学学院(部)21个,开设本科专业75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有教职工4000多人,各类学生50000多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教学学院(部)21个,开设本科专业7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12大门类。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教育、绘画、书法 |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健康服务与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 |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科学教育、测控技术与仪器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 化学(独秀人才试验班)、·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 |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 |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中英)、英语(中英)、英语(中美)、英语(中加)、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中英)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各类教职工4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专任教师2000多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4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90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70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70人。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60多人次;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40多人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
专家/学者类别 | 姓名 |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梁宏、陈振锋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邓荫伟、罗星凯、梁宏、唐凌、杨善朝、张利群、谭培文、胡大雷、钟瑞添、蒋治良、王枬、曾明华、陈振锋、赵书林、刘祥学 |
广西优秀专家 | 邓荫伟、梁宏、唐凌、杨善朝、罗星凯、张利群、钟瑞添、张师超、麦永雄、赵书林、王枬、曾明华 |
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 梁宏、邓荫伟 |
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 胡大雷、黄振南、杨永栩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梁宏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梁宏、陈振锋 |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梁宏 |
国家教学名师 | 罗星凯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 | 陈振锋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 陈振锋、覃德清、李先贤、曾明华、陈自卢、孙杰远、黄松、沈星灿 |
广西八桂学者 | 陈振锋、李先贤、张师超、孙杰远、周祖平、曾明华、钟瑞添、赵书林、孙宏斌 |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梁宏、张师超、邓荫伟、唐凌、周世中、黄振南、梁士楚、杨善朝、罗晓署、陈振锋、苏桂发、蒋治良、曾明华、覃德清、廖国一、王恒山、秦永松、李先贤、沈星灿、黄松、刘祥学、王红强、周劲波、靳书君、王宁、陈洪波、潘英明 |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类别 |
---|---|---|
1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2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3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4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5 | 哲学教研室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6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7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8 | 文艺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9 | 法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10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1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2 | 设计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一流课程2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优势特色专业15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7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精品课程27门,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1个,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广西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广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2022年,获批设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022年6月,学校新增2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学前教育 |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 化学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部分) | 荒蛮对文明的诗意奉献—广西与唐代诗人 |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 | 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教育心理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教育学、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 电子商务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3个) | 经济学、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学前教育、历史学、软件工程、行政管理、科学教育、音乐学、统计学、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教育技术学、环境设计 |
广西一流本科专业(18个) | 产品设计、绘画、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翻译、朝鲜语、动画、运动训练、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生物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汉语国际教育、美术学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级别 | 批准时间 |
---|---|---|---|---|
1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第二类特色专业 | 2007年 |
2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第一类特色专业 | 2008年 |
3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4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5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6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7 | 法学院 | 法学 | 第六批特色专业 | 2010年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专业类别 |
---|---|---|---|---|---|
1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王德明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2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3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谭培文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4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 | 刘绍忠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5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罗知颂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6 | 法学院 | 法学 | 周世中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7 | 政行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黄瑞雄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8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字 | 王德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9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李晓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0 | 文旅学院 | 历史学 | 唐凌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1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2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秦新民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3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吴佃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杨永栩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5 | 法学院 | 社会学 | 李文华 | 2007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级别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
1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9年 |
2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年 |
3 |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16年 |
4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 |
5 |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6年 |
6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8年 |
7 |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8 | 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 自治区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8年 |
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09年 |
10 | 体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体育学院 | 2009年 |
11 | 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中心 | 自治区级 | 音乐学院 | 2009年 |
序号 | 实验区名称 | 建设级别 | 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
1 | 西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钟瑞添 | 校办 | 2008年 |
2 | 应用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周世中 | 法学院 | 2008 |
3 |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罗晓曙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9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级别/类别 | 所属学院 |
---|---|---|---|
1 | 教育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无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中国古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5 | 中国近代史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6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7 | 文学概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中文系(文学院) |
8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9 | 综合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0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11 | 有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2 | 普通动物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3 | 大学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4 | 法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法学院 |
15 | 教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16 | 植物生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7 | 田径运动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体育学院 |
1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19 | 心理卫生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0 | 化学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1 | 教育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3 | 教育心理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4 | 学前课程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5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26 |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27 | 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28 |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优秀奖1项。
奖项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
队伍建设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跻身全国前40%,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B+档。在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等5个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物理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项目;在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A类建设,软件工程、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B类建设。化学、工程学两个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世界史、物理学 |
专业博士点 | 教育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
ESI全球前1%学科 | 化学、工程学 |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 中,广西师范大学23个学科参评,有6个学科进入B类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6个一级学科排名广西高校第一名,学科上榜数量居广西第二。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广西第一) | 外国语言文学 | C+(广西第二) |
教育学 | B(广西第一) | 物理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中国语言文学 | B(广西第一) | 应用经济学 | C-(广西第一) |
美术学 | B-(广西第二) | 法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软件工程 | B-(广西第一) | 世界史 | C-(广西第一) |
化学 | B-(广西第一)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广西第三) |
体育学 | C+(广西第一) | 统计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广西第二) | 音乐与舞蹈学 | C-(广西第二)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中国高校之窗、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
1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博一 |
2 | 教育学 | 0401 | 教育学 | 博一 |
3 | 教育学 | 0403 | 体育学 | 博一 |
4 | 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博一 |
5 | 历史学 | 0603 | 世界史 | 博一 |
6 | 理学 | 0702 | 物理学 | 博一 |
7 | 理学 | 0703 | 化学 | 博一 |
8 | 工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博一 |
备注:博一指的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
1 | 教育学 | 0451b | 教育 | 博士 |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
1 | 哲学 | 0101 | 哲学 | 硕一 |
2 | 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硕一 |
3 |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硕一 |
4 | 法学 | 0301 | 法学 | 硕一 |
5 | 法学 | 0302 | 政治学 | 硕一 |
6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博一,硕一 |
7 | 教育学 | 0401 | 教育学 | 博一,硕一 |
8 | 教育学 | 0402 | 心理学 | 硕一 |
9 | 教育学 | 0403 | 体育学 | 博一,硕一 |
10 | 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博一,硕一 |
11 |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硕一 |
12 | 历史学 | 0602 | 中国史 | 硕一 |
13 | 历史学 | 0603 | 世界史 | 博一,硕一 |
14 | 理学 | 0701 | 数学 | 硕一 |
15 | 理学 | 0702 | 物理学 | 博一,硕一 |
16 | 理学 | 0703 | 化学 | 博一,硕一 |
17 | 理学 | 0710 | 生物学 | 硕一 |
18 | 理学 | 0711 | 系统科学 | 硕一 |
19 | 理学 | 0713 | 生态学 | 硕一 |
20 | 理学 | 0714 | 统计学 | 硕一 |
21 | 工学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硕一 |
22 | 工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硕一 |
23 | 工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硕一 |
24 | 工学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一 |
25 | 工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博一,硕一 |
26 | 管理学 | 1202 | 工商管理 | 硕一 |
27 | 管理学 | 1204 | 公共管理 | 硕一 |
28 | 艺术学 | 1302 | 音乐与舞蹈学 | 硕一 |
29 | 艺术学 | 1304 | 美术学 | 硕一 |
30 | 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硕一 |
备注:博一指的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一指的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
1 | 经济学 | 0251 | 金融 | 硕士 |
2 | 经济学 | 0252 | 应用统计 | 硕士 |
3 | 法学 | 0351 | 法律 | 硕士 |
4 | 法学 | 0352 | 社会工作 | 硕士 |
5 | 教育学 | 0451 | 教育 | 硕士 |
6 | 教育学 | 0452 | 体育 | 硕士 |
7 | 教育学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 | 硕士 |
8 | 教育学 | 0454 | 应用心理 | 硕士 |
9 | 文学 | 0551 | 翻译 | 硕士 |
10 | 文学 | 0553 | 出版 | 硕士 |
11 | 历史学 | 0651 | 文物与博物馆 | 硕士 |
12 | 工学 | 0854 | 电子信息 | 硕士 |
13 | 工学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硕士 |
14 | 工学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硕士 |
15 | 工学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硕士 |
16 | 农学 | 0954 | 林业 | 硕士 |
17 | 管理学 | 1251 | 工商管理 | 硕士 |
18 | 管理学 | 1252 | 公共管理 | 硕士 |
19 | 管理学 | 1254 | 旅游管理 | 硕士 |
20 | 管理学 | 1255 | 图书情报 | 硕士 |
21 | 艺术学 | 1351 | 艺术 | 硕士 |
入选学科 | 类型 | 学科代码 |
---|---|---|
教育学 | A类 | 04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类 | 0305 |
化学 | A类 | 0703 |
软件工程 | B类 | 0835 |
物理学 | B类 | 0702 |
中国语言文学 | B类 | 0501 |
序号 | 重点学科名称 | 学科类别 |
---|---|---|
1 | 无机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 | 应用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3 | 理论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4 | 基础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5 | 生态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6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广西重点学科 |
7 | 中国近现代史 | 广西重点学科 |
8 | 中国古代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9 | 文艺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重点学科 |
11 | 教育学原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1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3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4 | 英语语言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5 | 教育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6 | 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7 | 生态与环境保护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8 | 文化与文化产业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9 | 化学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20 | 应用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1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2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3 | 软件工程 | 广西重点学科 |
24 | 电路与系统 | 广西重点学科 |
25 | 动物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6 | 药物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官网首页、科技处官网。名单数量不全。)
国际合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已与世界 35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海外设有3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也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人才培养单位。近十年共接收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6000名。2018年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学校王城和育才校区曾是越南学校的办学点,从这里走出了10多位越南国家领导人,40多位越南省部级领导,是目前国内接收和培养越南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在越南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致力建设国际化特色平台,2018年成立了越南研究院,2022年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批准成立“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成立广西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创新合作。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广西师范大学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校现有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广西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应用数学中心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个,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心理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点智库1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7个,广西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1个,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1个,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5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广西卓越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4个。
平台级别/类别 | 名称 |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民族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重点实验室 | 广西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珍惜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统计模型重点实验室、低碳能源电化学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命过程与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电路与光通信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野生动物生态学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生物无机与配位化学实验室、信息智能和数据处理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 | 西南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 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 | 桂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 |
广西“人文强桂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 |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基地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官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2016年至今,学校科研立项数和科研经费均获得大幅增长,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67项,科研经费(R&D经费)总计约9.03亿元。截至目前,科研成果获中国专利奖2项,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41项,获专利授权2100多件。2020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是1995年该奖项评选以来我校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立项数在全国排列第70名,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列第14名。2021年,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是学校连续第4次获得该奖项,获奖数在全国125家获奖单位中位列第32名,在全区位居首位。在2016-2022年的四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项221项,其中一等奖18项,获奖总数连续两届均在全区排名首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数连续12年均跻身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入围全国高校30强,国家社科基金年立项总数首次突破40大关,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立项总数达到44项,取得我校历史立项数最好成绩。2016-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2.21%,并获得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首次突破50项,2021年立项数达到57项,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具有“学科专业涵盖面广、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并存、多媒体与大型数据库齐备”的资源特色。截至2016年9月,该馆纸本图书总量达323.6720万册,电子图书226.2653万册,各类数据库8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
学术期刊
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涉及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体育等学科领域,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和第五版。
2.《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等。1991年,学报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1999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4年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学术交流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第十七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大会卫星会议—国际药物无机化学研讨会”“第九届国际前沿算法大会”“北京谱仪III国际合作组2012年冬季会议”“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药物化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第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14)”“第三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等在中国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1年8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拟确定广西师范大学为第十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拟推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