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

双一流、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88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100余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500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88个本科专业。

西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所属院系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西北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
四年
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艺术学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艺术学
国际政治
四年
法学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世界史
四年
历史学
考古学
四年
历史学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
四年
历史学
文物保护技术
四年
历史学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统计学
四年
经济学
财政学
四年
经济学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金融工程
四年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管理科学
四年
管理学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学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四年
管理学
图书馆学
四年
管理学
档案学
四年
管理学
英语
四年
文学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俄语
四年
文学
日语
四年
文学
法学
四年
法学
西北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
哲学
四年
哲学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
四年
文学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四年
文学
四年
文学
四年
艺术学
四年
艺术学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四年
艺术学
四年
艺术学
四年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
金融数学
四年
经济学
西北大学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应用统计学
四年
理学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
材料物理
四年
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理学
化学
四年
理学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化学生物学
四年
理学
材料化学
四年
理学
地质学
四年
理学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地质工程
四年
工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资源勘查工程
四年
工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理学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四年
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理学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环境科学
四年
理学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药学
四年
理学
中药学
四年
理学
生物医学科学
四年
理学
西北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五年
医学
口腔医学
五年
医学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类别
姓名
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国伟、舒德干、张宏福、赵国春、刘买利
双聘院士
武强、陈颙、张生勇、翟明国、张殿琳、殷鸿福、任纪舜、刘昌明、侯洵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曲安京
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赖绍聪、耿国华
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范代娣、张志飞、 吴彪、马晓轩
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任保平、 段清波、韩志斌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刘建妮、 韩英锋、蒋真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任保平、段清波、韩志斌、卢山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吴汉宁、 张宏福、王宁练、 屈长征、张兴亮、 董云鹏、吴彪、 杨文力、张志飞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栾新军、建妮、管子玉、 龙晓平、海华、 齐晓光、关正辉、 韩英锋、刘小川
国家级教学名师
史启祯、耿国华、唐宗薰、赖绍聪
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刘池阳、 董云鹏、阎宏涛、马晓轩、张文鹏、王震亮、吴汉宁、任保平、周立发、吴彪、范代娣、 张兴亮、韩志斌、郑晓晖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刘建妮、 栾新军、吴彪、 马晓轩、张志飞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王尧宇、赖绍聪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浩、王永强、屈长征、宋进喜、 张兴亮、张志飞、华洪、马海霞、任保平、 戴鹏高、袁洪林、刘建妮、卫引茂、韩志斌、黄琳娟、赵英永、张昕、 郭晓辉、吕兴强、陈富林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审批时间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课教学团队
史启祯
2007
古生物地层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张云翔
2008
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耿国华
2008
地质学系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赖绍聪
2009
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白永秀
2010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地质学
考古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含5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政治经济学、专门史、植物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科学技术史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学
化学
地质学
中国史
理论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科学技术史
生物学
应用经济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商管理
地理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世界史
考古学
统计学
生态学
软件工程
中药学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中国语言文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生态学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软件工程
中药学
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生态学
统计学
光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
软件工程
中药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艺术学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应用心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化工过程机械
油气田开发工程
食品科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学校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
经济学基地班
历史学基地班
物理学基地班
化学基地班
地质学基地班
生物科学基地班
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西北大学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
地质学
化学
经济学
资源勘查工程
历史学
物理学
中药学
汉语言文学
考古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过程装备与控制
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地质学
化学
经济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物联网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年度
课程名称
2003
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
2004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
中级无机化学
2005
科技考古学概论
2006
政治经济学、数据结构、岩浆岩岩石学
2007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史前考古学
2008
西方经济学、植物学
20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01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2012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学、中级无机化学、史前考古学、数据结构、构造地质学、西方经济学、计算机基础、植物学、科技考古学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013
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基础、科技考古学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西方经济学、岩浆岩岩石学、植物学、中国传统文化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省级特色专业
地质学、化学、经济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中药学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材料化学
省级名牌专业
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考古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物保护技术、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
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文物保护技术、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工商管理、世界史、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哲学
省级精品课程
年度
课程名称
2003
中国通史、构造地质学、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学、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广告学、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
2004
地理信息系统、中级无机化学、史前考古学、科技考古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人文地理学、科学史、动物生物学、综合英语
2005
植物学、数学建模、商法学、行政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有机化学
2006
大学英语、化工原理、西方经济学、岩浆岩岩石学、周秦汉唐文明史
2007
财务管理、离散数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微生物学、文学概论
2008
古生物学、基础物理实验、国际金融学、古代汉语
20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综合化学实验、测量学、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中国历史文选
2010
组织行为学、地球生物学、常微分方程、电影作品读解、基础化学实验
2011
动物生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大学语文、金融法、管理运筹学、波谱原理及应用
2012
计算机基础与C语言程序设计、矿物学、汉唐考古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民法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等奖励。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完成人
级别
基于经典细读与方法引导的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
李浩、段建军、张文利、李芳民、成明明、田苗、杨新平、杨遇青、邱晓、赵阳阳
二等
注重基础 强化实践 以国际化视野构建矿物岩石学434教学新体系
赖绍聪、刘养杰、刘林玉、陈丹玲、康磊
二等
“五位一体”大学生信息设计创新能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耿国华、董卫军、李剑利、彭进业、李康、张志勇、屈健、张蕾、刘晓宁、冯筠、赵武、王小凤
二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54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重点科研基地(部分)
基地类别
数量
基地名称
负责人
成立时间
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勇
2005年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超
2002年
全国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韦苇
2000年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省部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赵桂仿
2005年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尧宇
2007年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7
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贾敬芬
1995年
陕西省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孙勇
1995年
陕西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侯洵
1995年
陕西省现代分离科学重点实验室
耿信笃
1995年
陕西省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高鸿
1998年
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王尧宇
2000年
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孙文基
2000年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稳宏
2002年
陕西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周明全
1998年
陕西省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孙文基
2004年
陕西省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超
2007年
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白晋涛
2007年
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范代娣
2007年
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5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王铁铮
2005年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张岂之
2005年
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
白永秀
2005年
西北大学文化遗址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王建新
2005年
汉唐文化与陕西文学发展研究中心
李浩
2009年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1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卢山冰
2013年


2021年5月1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主办,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论坛上举行了“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西安)”揭牌仪式。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据2000、2001、2002年统计,该校被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分别名列第5和第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获3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承担国家科技部首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502.9万元资金资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获准资助额度18万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西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2022年11月,西北大学牵头申请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苏尔汉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与环境联合研究”项目、“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专项“考古有机残留物生物来源精细鉴别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绿色生物制造”专项“医用蛋白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项目立项。

学术交流

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理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学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接待来访学者、专家5000余人;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2000人;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达1000人。

友好学校

西北大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截至2013年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日本
京都大学,同志社大学,香川大学,广岛大学等
韩国
建国大学等
泰国
易三仓大学等
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大学等
美国
美国西北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等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等
法国
法国高等商学院,波尔多第一大学,波尔多第二大学等
英国
拉夫堡大学,伦敦大学等
德国
曼海姆大学等
比利时
ESHAL(艾斯)商学院,安特卫普大学等
以色列
本·古里安大学等
塞尔维亚
贝尔格莱德大学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西北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324万余册,电子图书277万余册,电子期刊82万余种,数据库258个,电子学位论文808万余册,音视频6万小时。现已建成了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文摘索引、光盘、多媒体、视频等电子资源相互并存、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特色馆藏中尤以16万册线装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收藏范围除中国各朝代刻本、印本外,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内容包括敦煌佛经写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确认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属馆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馆还有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报纸,以及种类齐全的陕西地方志和大量台湾版的地方志。

学术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地球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等栏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主要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守正创新,服务科研,传播学术,有补于世”为办刊宗旨,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学术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


所获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该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2年4月,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办时间
1902年
所属地区
陕西省
学校类别
综合类院校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697
优势专业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学校特色
双一流/211/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nwu.edu.cn
学校地址
太白校区: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  长安校区: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桃园校区:西安市莲湖区高新四路15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西北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