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Gansu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GNCN),简称“甘肃民院”,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创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5月,确定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单位。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4万册;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开办本科专业(方向)55个;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63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有教学院系(部)16个,开办本科专业(方向)55个。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别 |
---|---|---|
汉语系 | 汉语言文学 | 师范 |
文化产业管理、应用语言学(藏汉双语) | 非师范 |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师范 |
金融数学 | 非师范 | |
藏语系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 | 师范 |
戏剧影视文学(藏语)、应用语言学(汉藏翻译)、应用语言学(英藏翻译) | 非师范 | |
历史文化系 | 历史学、历史学(藏汉双语)、地理科学 | 师范 |
酒店管理、酒店管理(藏汉双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 | 非师范 | |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 化学、生物科学 | 师范 |
动植物检疫、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非师范 |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师范 |
体育教育(球类)、体育教育(体操)、体育教育(田径) | 师范/非师范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藏汉双语) | 师范 |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 财务管理、社会工作、电子商务、法学、法学(藏汉双语) | 非师范 |
物理与水电工程系 | 物理学 | 师范 |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非师范 | |
外语系 | 英语 | 师范 |
英语(旅游英语方向)、俄语 | 非师范 | |
美术系 | 美术学、书法学 | 师范 |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民族工艺、唐卡方向) | 非师范 | |
藏汉双语理科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物理学(藏汉双语) | 师范 |
教育科学系 |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藏汉双语)、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小学教育(科学与数学)、小学教育(小学全科型教师)、小学教育(小学全科型教师) | 师范 |
计算机科学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藏汉双语) | 师范 |
网络工程(云计算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开发)、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非师范 | |
音乐舞蹈系 | 音乐学、舞蹈学 | 师范 |
音乐表演 | 非师范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18人,其中专任教师56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3%;教授50人,副教授17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8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2020至2021学年,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5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1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全国模范教师:张筱兑
省级教学名师:赛仓、龙布杰
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赛仓·罗桑华丹等
省“园丁奖”获得者:樊正恩、乔令先、贡巴扎西等
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桑吉克等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张俊宗、道周
省级教学团队:藏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设计学、数学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藏学(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
省级重点学科: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9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历史学、艺术设计学
省级特色专业: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学前教育(藏汉双语)
省级精品课程:《文学概论》《藏族历史》《心理学理论与实务(藏汉双语)》《数学分析(藏汉双语)》《藏族文学史》《经典诵读指导》等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学分析(藏汉双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第十届“爱我祖国兴我中华”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1项、三等奖1人;在2019年度甘肃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获奖3人;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作品获奖11件,其中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6项;在第五届甘肃省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1项、优秀个人奖1人。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教师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构建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为民族地区培养适切性人才 | 省级一等 | 2009年 |
民族院校“援教顶岗”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09年 |
创新活动课程模式,构建“两个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 省级二等 | 2011年 |
面向民族聚居区培养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1年 |
“藏汉双语”师资培训“课例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1年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6年 |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搭建“三三五”的联合培养平台 | 教育厅级 | 2016年 |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2个等14个研究机构。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河洮岷文化研究基地、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9月,“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期刊收录100余篇,授权专利121项,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
课题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时间 |
---|---|---|
俄·洛丹西绕《定量论释》研究 | 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21年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马补充机制及其困境 | 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21年 |
同修民族情 共谱团结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于民族聚居地在校生民族团结意识的调研报告 | 2020年度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 2021年 |
甘青川交汇区乡村振兴的法治路径 | 2021年度甘肃省法学研究课题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优秀奖 | 2022年 |
同修民族情共谱团结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于民族聚居地在校生民族团结意识的调研报告 | 2021年度甘肃省法学研究课题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优秀奖 | 2022年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印刷型文献近62万余册,电子型文献260余万种(册),另有CNKI(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电子期刊近1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
学术期刊
《甘南民族文化研究》(藏文、季刊)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重点反映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藏文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设有“甘南社会历史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民族民俗研究”“藏学研究”“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双语教育研究”“甘南农牧经济发展研究”等栏目。
《甘肃民族教育研究》(汉文版、藏文版),学报设置“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藏汉双语教育研究”“理科教育教学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安多藏文化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等栏目。
《甘肃高师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期刊的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美学研究、中外文学研究、经济研究、语言与逻辑、历史学、民俗研究。期刊是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