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2011计划;传统“文理八校”成员。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1924年,孙中山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如今该校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由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设有70个学院(系、部),有14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专业学位类别43种;有在校学生66179人,普通本科生33116人,硕士22716人,博士9693人,留学生654人;专任教师4801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山大学学部制改革正式启动,现有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接下来还将陆续在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和信息等学科组建学部。

中山大学的学部
学部名称
所含学院
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中山大学商学院
中山大学医学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山大学药学院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中山大学医学院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广州校区有33个学院(系、部),珠海校区有20个学院(系),深圳校区有17个学院,有10家附属医院,开设141个本科专业。

中山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系)
招生专业
所属校区(园)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
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
中山大学哲学系
哲学类(哲学、逻辑学)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德语、法语、日语)
中山大学法学院
法学
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传播学)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学类(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类(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城乡规划)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保密学院)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保密管理)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八年制)
广州北校园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法医学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5+3一体化)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中山大学药学院
药学
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
广州北校园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汉语言文学
珠海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
历史学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哲学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物理学类(物理学、天文学)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海洋科学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海洋工程与技术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普通班、中法合作办学)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中山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深圳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预防医学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
药学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智能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
中山大学农学院
农学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
生态学
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
机械工程
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
中山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
工商管理
中山大学理学院
物理学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艺术类)
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队)
广州南校园

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5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有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2017年9月,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 [23] ,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包括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物理学、基础医学、化学、数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经济学、口腔医学、药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大气科学、心理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世界史、考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民族学、法学、地质学、特种医学、地球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天文学、力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核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植物保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天文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医学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艺术学理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体育学、艺术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资源与环境博士、生物与医药博士、电子信息博士、材料与化工博士、能源动力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能源动力硕士、土木水利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硕士、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哲学
工商管理
数学
化学
生物学
生态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
类别
名称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行政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
(攀峰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
(优势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世界史、基础心理学(二级学科)、海洋科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截至2020年7月,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的统计,在ESI数据库全部22个学科中,中山大学有2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入选学科数目并列全国高校第3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

ESI世界前1%学科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工程学
生物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与遗传学
植物与动物学
计算机科学
环境与生态学
微生物学
农业科学
免疫学
临床医学
药理学与毒理学
神经与行为科学
材料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地球科学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经济与商业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按学科水平计算,中山大学有16个学科进入前5,32个学科进入前10。参评学科分数及排名如下:

学科名称
评估得分
全国排名
学科名称
评估得分
全国排名
生态学
86
1
考古学
76
7
工商管理
87
2
世界史
75
12
哲学
87
3
化学
82
10
临床医学
85
4
地理学
79
8
社会学
82
4
大气科学
69
6
中国史
84
5
护理学
76
8
物理学
79
6
外国语言文学
75
17
海洋科学
74
4
统计学
74
15
基础医学
82
5
心理学
71
15
口腔医学
75
5
地质学
69
1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83
5
药学
76
10
公共管理
83
5
数学
76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
79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5
17
中国语言文学
84
7
环境科学与工程
74
21
生物学
82
8
软件工程
72
23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76
5
法学
74
17
理论经济学
79
9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48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51人、副高职称2215人,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2496人,专业技术人员(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系列)964人;有院士(含双聘)2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姓名
学术专长
当选时间
所属学部
备注
陈新滋
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
2001年
化学部
-
计亮年
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
2003年
化学部
-
高松
主要从事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
2007年
化学部
陈小明
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与晶体工程研究
2009年
化学部
-
罗俊
主要从事引力实验的精密测量物理研究
2009年
数学物理学部
-
张培震
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和新生代地质研究
2013年
地学部
-
高锐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
2015年
地学部
-
成秋明
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数学地质研究
2019年
地学部
-
戴永久
主要从事陆面过程机理与模式研究、陆面模式与气象/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及其应用研究
2019年
地学部
-
宋尔卫
主要从事乳腺肿瘤的临床治疗及其应用基础和转化研究
2019年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徐至展
主要从事光学光子学、激光、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研究
1991年
数学物理学部
双聘
徐冠华
主要从事资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1992年
地学部
双聘
陈霖
主要从事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研究
2003年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双聘
曾益新
主要从事肿瘤学研究
2005年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双聘
许宁生
主要从事真空微纳电子学研究
2009年
信息技术科学部
双聘
吕达仁
主要从事大气物理学研究
2005年
地学部
双聘
陈大可
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
2015年
地学部
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姓名
学术专长
当选时间
所属学部
备注
林浩然
主要从事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的研究
1997年
农业学部
-
林东昕
主要从事肿瘤遗传研究
2013年
医药卫生学部
-
王复明
主要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
2015年
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
-
谢立信
主要从事眼前节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2001年
医药卫生学部
双聘
吴伟仁
主要从事航天遥测、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等领域研究
2015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双聘

教学建设

培养目标

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以“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为本科教育观念,以“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坚持以提高质量、服务需求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推动硕博贯通培养,实施“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推动课程训练和科研训练结合,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创新性研究,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养学术人才;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行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领袖人才。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4;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3个专业已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3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116门;建设国家级虚拟教研室4个,建有在线开放课程208门次,其中51门首批入选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40门课程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

国家级教学团队
负责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
负责人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团队
黎孟枫
国际金融课程群教学团队
陈平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吴承学
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团队
王庭槐
中国近现代史本科教学团队
桑兵
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赵虎
化学教学团队
陈小明
行政管理教学团队
马骏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
王金发
外科学教学团队
梁力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
李萍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
哲学
人类学
化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行政管理
工商管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
网络工程
临床医学
会计学
预防医学
微电子学
生物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软件工程
生物技术
-
-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基地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中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哲学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中山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
法学
信息技术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公共卫生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数学分析
生理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现代生命科学
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
领导科学
人体寄生虫学
无机化学
法医病理学
细胞与遗传学实验
思想道德修养
行政管理
史学概论
放射诊断学
政府绩效评估
细胞生物学
基础会计
综合化学实验
医学统计学
实验生理科学
植物学
药理学
中国古代史
旅游地理学
牙体牙髓病学
有机化学
中国近代史
病理生理学
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
外科学
中国古代文学
人体解剖学
电动力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
大学英语
国际金融
公共关系学
信息资源共享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在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5;2022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本校教师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的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另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各1项。

社会评价

2017年10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山大学位列中国第八。

2020年9月,位列泰晤士2021世界大学排名第251-300名,内地并列第8-9(区间)。

2020年,位列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18位。

2021年8月,位列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世界第233位。

2022年8月15日 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山大学跻身前百强。

QS世界大学排名
年份
世界排名
2012
451-500
2014
384
2015
321
2016
307
2017
297
2018
319
2019
295
2020
287
2021
263
2022
260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研究机构3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235个,地方研究院10家,重大平台10个。

中山大学拥有1个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国家汉办重点基地,建设有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

中山大学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是中山大学跨学科实体学术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984年
2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1991年
3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防治中心
2005年
4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眼科中心
2006年
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肿瘤防治中心
2001年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山医学院
2013年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长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
孙逸仙纪念医院
2016年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学院
2010年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
数学学院
2020年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21年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生命科学学院
2021年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海洋科学学院
2002年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
2
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2011年
3
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建)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1年
4
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建)
海洋科学学院
2011年
5
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2年
6
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评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药学院
2013年
7
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附属第一医院
2015年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RFID与物联网标签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
2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山医学院
2018年
国家工程实验室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
2
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智能工程学院
2016年
国家原子能机构研发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
中山医学院
2020年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天琴前沿科学中心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20年
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20年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中心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20年
国家高端智库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
2015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哲学系
2000年
2
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哲学系
2000年
3
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
2000年
4
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001年
5
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历史学系
2004年
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文学系
2004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中山大学大数据管理行为与决策实验室
管理学院
2021年

省部级科研机构(部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
1999年
2
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0年
3
眼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眼科中心
2002年
4
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肿瘤防治中心
2002年
5
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医学院
2003年
6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
2005年
7
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2006年
8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医学院
2007年
9
信息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
10
天琴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16年
11
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气科学学院
2019年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1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1年
2
基因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附属第三医院
2006年
3
数字家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学院
2009年
4
超算工程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学院
2013年
5
生物医学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山医学院
2019年
6
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附属第一医院
2022年


科研成果


2019年共获得35.59亿元科研经费。“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3项,居全国高校前6位;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十三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44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当前,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其中,“天琴计划”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2018年国防科工局批准“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立项,国拨经费5000万元;珠海市政府投资超6亿元支持“天琴计划”载荷研究基地、上山道路及山顶激光测距台站的建设;激光测距台站已建成,将进行首次地月测距工作;深圳市政府已批复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立项,总投资超过12亿元。南海研究院以整合学校海洋多学科群研究力量、支撑海洋学科群发展、促进海洋多学科交叉为目标,并以此为核心联合多方力量建设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珠海)于2018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由珠海市政府6年投资60亿元建设,力争建成为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成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

截止2018年底,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突出贡献奖共3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0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项。

截至2019年底,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学校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7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9项,“广东珠江人才计划”团队项目27项;共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63人次,农业部“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负责人2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32人次。 [25] 出版了《全元戏曲》、《全粤诗》、《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清水江文书》和《历史·田野》等丛书和著作。同时在《Nature》、《Science》、《Cell》、《The Lancet》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

2022年,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牵头,中山大学等国内外23家科研单位合作完成, 发现了β衰变中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达953万余册(件),其中古籍35万余册,碑帖3.8万余件,徽州民间历史文献39万余件,民国时期文献约14万册。数字资源收藏丰富,居于国内高校前列。其中网络数据库1084个,电子图书254.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4.7万种,音视频资源15.4万小时。

中山大学图书馆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会员机构,环太平洋学术图书馆联盟(PRRLA)成员馆,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南区域中心,广东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单位。

学术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备注
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0529-6579
CN44-1241/N
-
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0-9639
CN44-1158/C
CSSCI来源期刊
3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ISSN1672-3554
CN44-1575/R
-
4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ISSN1001-7098
CN44-1391/R
-
5
现代临床护理
ISSN1671-0275
CN44-1570/R
-
6
新医学
ISSN0253-9802
CN44-1211/R
-
7
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ISSN1002-0152
CN44-1488/R
-
8
Cancer Communications
ISSN1007-1793
CN44-1195/R
SCI收录,IF 3.822
9
眼科学报
ISSN1000-4432
CN44-1119/R
-
10
器官移植
ISSN1674-7445
CN44-1665/R
-
11
南方人口
ISSN1004-1613
CN44-1114/C
CSSCI扩展来源期刊
12
文化遗产
ISSN1674-0890
CN44-1649/G0
CSSCI来源期刊
13
南方经济
ISSN1000-6249
CN44-1068/F
CSSCI来源期刊
14
逻辑学研究
ISSN1674-3202
CN44-1649/C
CSSCI来源期刊
15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ISSN1001-2036
CN44-1206/R
-
16
公共行政评论
ISSN1674-2486
CN44-1648/D
CSSCI来源期刊
17
现代哲学
ISSN1000-7660
CN44-1071/B
CSSCI来源期刊
18
中华肾脏病杂志
ISSN1005-8001
CN44-1217/R
-
19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ISSN1009-976X
CN44-1510/R
-
20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ISSN1671-301X
CN44-1539/R
-
21
热带医学杂志
ISSN1672-3619
CN44-1503/R
-
22
解剖学研究
ISSN1671-0770
CN44-1485/R
-
2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ISSN1671-8283
CN44-1530/R
-
24
现代计算机
ISSN1007-1423
CN44-1415/TP
-
25
家庭医生杂志
ISSN1004-6348
CN44-1121/R
-
26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
-
SCI收录,IF 2.688
27
艺术史研究
-
-
CSSCI集刊
28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
-
CSSCI集刊
29
管理学季刊
-
-
CSSCI集刊
30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
CSSCI集刊
31
当代港澳研究
-
-
CSSCI集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已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与高水平大学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学校与2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例如:化学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杰-马里·莱恩)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物理与天文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合作体开展战略协作等。

学校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本科国际化办学空间。

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年,学院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标志着学院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法国及欧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

中山大学共设立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111基地”8个,地理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学校在海外建有三所孔子学院。

中山大学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千人。学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其中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更是香港首个获得卓越计划资助的人文社科项目。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邀请三地共计28所精英高校入盟,搭建粤港澳高层次科研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台,为国家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校际合作发展长效机制;此外学校与港澳台高校积极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每年邀请港澳台师生近千人次到学校参与交流学习活动。

2022年1月5日,中山大学与广汽集团在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计划5至10年内将该院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中山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28日,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称号。

2022年2月14日,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校园环境

中山大学共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总面积达9.15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广州、珠海以及深圳。广州校区南校园占地1.239平方公里,广州校区北校园占地0.208平方公里,广州校区东校园占地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571平方公里,深圳校区占地3.143平方公里(选址红线面积)。


创办时间
1924年(甲子年)
所属地区
广东省
学校类别
综合类院校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400-500分
院校代码
10558
优势专业
哲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历史学等
学校特色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sysu.edu.cn
学校地址
南校区: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北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074号 东校区:广州市番禺区外环东路132号 珠海校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 深圳校区:深圳市光明区东新路南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中山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