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主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晋中、太原两个校区,占地979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38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0.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设有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开设21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全日制在校生9632人,其中研究生903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开设2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药茶学院) |
山西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部 | - |
学院 | 专业名称 |
---|---|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 中医学、中医学(医学英语方向) |
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英语方向) |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 |
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
山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 中药学、中药分析方向(2016年停招)、临床中药学方向、药学、药物分析、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工程(2018年停招)、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方向 |
附属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附属针灸推拿医院(山西省针灸医院) |
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附属晋中医院(晋中市中医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
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青山
国家级教学名师:李晶
国医大师:吕景山、王世民
全国名中医:贾六金、陈家礼
山西省教学名师:冀来喜、裴妙荣、马存根、师建梅、马彦平、门九章、秦艳虹、孙建萍、李晶、张晓雪、田岳凤、李俊、李俊莲、李琳荣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一流课程20门。学校为国家首批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
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中医学等
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方剂学、有机化学等
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分析实验室、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负责人:赵莉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负责人:张俊龙)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40个,包括分子中医药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药微乳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平台;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中医药基因表达调节实验室、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针灸针法实验室、中医肠疗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等9个部级平台及27个省级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中医临床基础实验室、中医药基因表达调节技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针灸针法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多发性硬化益气活血重点研究室(立项)
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医学基础实验室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针灸学实验室
省级重点协同创新基地:山西省现代中药&药食两用中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傅山文化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站:脑病学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横向项目1775项,科技经费总量达3.69亿元,2022年科技经费总量1.33亿元;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1项,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71项,出版学术专著81部;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末,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0.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纸质文献中,最珍贵的是清嘉庆19年(1814年)朝鲜完营重刊本《东医宝鉴》,极具研究价值,这已成为镇馆之宝。最具特色的是山西地方中医药文献,有三个版本的《傅山男科》,为傅山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藏有民国时期刊行时间最长的山西《医学杂志》(1921-1936)包括创刊号在内的期刊86册,是中国收藏数量最全的单位之一。
学术期刊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被收录数据库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检索刊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书生数字化期刊、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等收录;辟有中医药学文献研究、中医药学前沿问题、生物医学、临床研究、临证报道、中医护理、实验中医药学、科研报告、中药药理、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教学改革、专家笔谈、学者风采、中医药管理、中医药知识产权论坛、中医药产业化论坛、文献综述等20多个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日益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84名。连续20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