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国际关系学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国际关系学院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辖5个学院,开办11个本科专业;图书馆藏书37万册;截止2019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数2922人,其中本科生人数2246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国际关系学院设有9个教学机构,截至2024年4月12日,开设13个本科专业。

院系专业
专业名称
所属院系
国际政治
国家安全学院
国际政治系
海外利益安全
传播学
文化与传播系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系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英语(B+)
外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B+)
日语系
法语(B+)
法语系
经济金融学院
法学(B+)
法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人工智能(B+)
-
国家安全教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美育教研室
-
心理研究服务中心
截至2024年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31日,国际关系学院具有专任教师193人,拥有高级职称10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1人。截至2022年5月,学校研究生导师中,具有“全国优秀教师”1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0人、国家安全领域省部级优秀教师12人、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和科技新星各1人,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科研团队5个。

师资力量
类别
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
刘跃进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高红玲 、李文良、吴慧 、陶坚 、林利民、周琳娜
周琳娜
北京市“四个一批”专家人才
李文良
北京市教学名师
李文良 、高红玲、吴慧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国家安全育人团队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安全法学育人团队
截至2024年6月,注:数据不完整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教育涵盖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和交叉学科等5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涉及11个专业领域。

学科建设
类别
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点
政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政治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安全学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公共采购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信息内容安全、应用化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
翻译、电子信息、法律、警务
硕士专业学位专业领域
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警务管理、警务科技、警务心理、警务研究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北京市“双一流”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安全学
截至2022年5月10日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国际关系学院具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42095.57平方米,其中包括具有智能分析、交互联动功能的智慧教室2间以及VR虚拟仿真实验室1间。实习实训基地方面,学校与中国招标采购研究所等三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文化与传播系与新华社广告中心等五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法学院与海淀区法院等十六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与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于2023年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网络与空间安全学院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三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外语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具有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截至2024年6月,具有三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教学建设
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国际政治、日语、英语、法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传播学、行政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法学、传播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安全学
国家级一流课程
国家安全教育、解码国家安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国家安全法学
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翻译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
国家安全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史
截至2024年6月,注:数据不完整

学生成

2022-2023学年,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275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奖项134项,省部级奖项138项;文艺、体育竞赛获奖45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7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6篇;全学年本科生参加国际会议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5人,到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人数3人。学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在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营销业经营模拟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流通业经营模拟竞赛、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北京市2023年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省部级特等奖,学校代表队在中国大学生长短兵及太极推手锦标赛、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全国冠军等。

合作交流

合作办学

截至2024年6月,国际关系学院坚持开放办学,致力于与国外高层次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举办教育培训项目和科研项目。学校与美国、丹麦、法国、日本、以色列、南非、葡萄牙等国家的16所海外院校和教育机构保持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师生交换交流项目。主要包括丹麦奥尔堡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图卢兹第二大学、图卢兹政治学院、儒勒•凡尔纳大学、美国玛瑞埃塔大学、麻省大学(波士顿校区)、日本广岛大学、广岛市立大学、茨城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以色列嘉利利管理学院、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等。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国际关系学院促进师生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联系与教育合作,搭建多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校推进教职工赴海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每年组织、资助或协助专任教师赴美国、丹麦、德国、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学、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主办的“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赴海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培训;组织教学与管理骨干赴海外进行培训学习。学校与合作院校联合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学术期刊,主持召开“共享安全: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与玛瑞埃塔大学举办两届“夏宫论坛”,与丹麦奥尔堡大学合作建立“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联合发行学术出版物;邀请诺贝尔和平奖共同获奖人Woodrow Clark先生等知名学者为学校师生开设前沿讲座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2021年,国际关系学院陆续成立了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安全研究中心和战略传播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并列入部级重点研究中心建设计划。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国核心智库
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
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
部级重点研究中心建设计平台
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安全研究中心和战略传播研究中心
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
注:数据不完整,截至2024年6月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国际关系学院校获得“前沿科技专项”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项,出版资助项目2项,主管部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得经费共1088万:签订横向项目合同15项,获得经费98.16万。2021年,国际关系学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科技创新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经费达到2393万元,成为学院第二次牵头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2021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以上纵向和横向项目14项,设立国家安全高精尖专项10项,其他科研项目34项。2022-2023学年学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部,学术编著4部,学术译著2部,教材1部,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144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8月,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925平方米,馆藏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光盘、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在资源建设方面,馆藏书总量达到56万册,2023年订阅纸质期刊432种、463份。保有电子图书1869003册、电子期刊158520种。数据库65个,包括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人大复印资料报刊全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各国国家安全相关电子期刊库、宝船外国国家安全数字图书馆等。总经费818万元(电子资源611万元,纸质207万元),生均纸质图书196册。

学术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杂志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自2013年起更名为《国际安全研究》。它是中国第一本以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学术期刊。其以国际问题研究为主旨,以安全研究为特色,以理论、议题、战略为主线,涵盖当代安全理论、战略与政策问题,重视多维度的安全问题,主要设有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区域与国别安全、安全理论、安全战略、安全议题、安全思想及热点聚焦等栏目。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13年5月23日
2012年海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7月8日
2014年度海淀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6月6日
北京市健康示范单位
2018年3月22日
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



创办时间
1949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政法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普通本科
提档线
-
院校代码
10042
优势专业
网络空间安全/法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日语/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工智能
学校特色
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uir.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猜你喜欢
1  /  11
国际关系学院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简章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