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AVCEIT”),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高水平大学和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81年的安徽省电子工业学校和1982年创建的蚌埠市工业学校;2001年,安徽省电子工业学校、蚌埠市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849亩,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办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和32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万余人,专兼职教师900多人。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办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和32个专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
现代通信技术 | |
应用电子技术 | |
集成电路技术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
光伏工程技术 |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数控技术 |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
工业互联网应用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 |
大数据与会计 | |
市场营销 | |
现代物流管理 | |
跨境电子商务 |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 | 动漫制作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室内艺术设计 | |
数字媒体技术 | |
软件技术 | |
大数据技术 |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
云计算技术应用 |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
工业互联网技术 |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专兼职教师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占56%以上。拥有教学名师16人、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1人、专业带头人6人、教坛新秀26人。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 | 夏克付 |
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 | 软件技术教学团队 |
省级示范教学团队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省模范教师 | 王韦伟 |
省优秀教师 | 金敦水 |
省级大师工作室 | 夏克付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郭志勇大师工作室、魏树峰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李苗苗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施艳昭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梦想启航工作室 |
省级教学团队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等 |
市级大师工作室 | 金敦水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查正卫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市级大师工作室,有100个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118个校外实践基地,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24个省级及以上实训基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6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立项安徽省精品课程53项,建成41门,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16个省级重点专业;有1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11个省级实训中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个、安徽省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4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软件技术 |
国家级重点专业 | 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 |
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 计算机应用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电子信息实训基地 |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践基地 |
省级特色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 |
省级重点专业 |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 软件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
省级精品课程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会计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Python 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二维动画制作等 |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 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实训中心 |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 机电工程实训中心、财税一体化实训中心 |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 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科大讯飞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机器人创新实践教育基地、高职物流储配实践教育基地、芯片级测试与维修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等 |
安徽省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
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 数控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示范中心 |
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 | 大学生软件技术创客中心、移动互联技术开发与应用创客实验室 |
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软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十四五”以来,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80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41项。2024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40项,A类赛项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7项;B类赛项一等奖47项,二、三等奖182项。
2023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08项,A类赛项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17项;B类赛项一等奖23项,二、三等奖165项。
获奖项目 | 获奖类别 |
---|---|
“双主体—准员工”校企联合办学—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聚主线、双奔赴、深融合”,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2023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项目名称(全称) | 项目类别 | 级别 | 获奖等级 |
---|---|---|---|
第14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安徽省赛 | 科技文化作品 | 省级 | 二等奖 |
2022年安徽省大学生企业管理技能大赛 | 技能大赛 | 省级 | 二等奖 |
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现代物流服务师赛项 | 技能大赛 | 省级 | 二等奖 |
2022年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技能大赛 | 省级 | 二等奖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专项赛区域选拔赛 | 技能大赛 | 国家级 | 一等奖 |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先后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声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中国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徽协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强化校企深度协同育人,与蚌埠凯盛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凯盛﹒强技”班和“华苏﹒拓技”班。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全国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全国新型玻璃制造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链主”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四个产业学院。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4个校级研究中心。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校级研究中心 |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
绿色能源研究中心 | |
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 |
机电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
2023年,学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92.94万元,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6000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21万元;知识产权15项,其中专利授权11项,发明专利1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0.1万元。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各类文献约44万余册,各类专业期刊500余种;,购买了电子图书资源,存储量可达4T。
学术期刊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季刊,期刊ISSN号1671-802X,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省电子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主要面对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研究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学科和技术实践的文章。
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 2010年安徽省经信委系统“先进单位” |
2016年安徽省经信委系统“先进单位” | 2015年安徽省经信委系统“先进单位” |
2017年安徽省经信委系统“先进单位” | 2019年安徽省经信厅“先进单位” |
2020年安徽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2020年安徽省节水型高校 |
2022年安徽省经信系统“先进单位” | 2020年安徽省经信系统“先进单位” |
2023年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优秀会员单位 | 2023年安徽省工信系统“先进单位” |
安徽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 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