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

双一流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UCAS),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是由国家举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该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亦是首批20所经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学位自主审核单位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1963年开始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7年正式成立,次年首批研究生入学。1982年之后,中国科学院批准同时使用校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核准校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加入中欧商校联盟。2015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7年加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019年签约加入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京外五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13个培养单位组成,其中校区总占地面积3348075.65平方米。学校现设有教学科研单位65个,研究所112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9个,本科专业1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6937人;专任教师3311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3186人(博士生导师84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培养单位组成。学校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75个,其中院系46个,其他各类科教机构29个。

院系专业
院系
类别
本科专业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院
物理学类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量子信息科学
工程科学学院
工科试验班
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类
化学
材料类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直属)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空间科学与技术行星科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工程类
工程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物理学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
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试验班(数量金融与智能决策创新班)
金融学(数量金融)、工商管理(科技创新与管理)、管理科学(智能决策)
理科试验班类(统计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班)
统计学(统计与大数据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微电子学院
注:与学校最新官网信息不一致
截至2024年0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专任教师3311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1318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4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

两院院士名单
类别
名单
两院院士
安芷生、艾国祥、包信和、白以龙、白春礼、陈立东、陈春英、曹臻、陈建生、陈润生、褚君浩、陈创天、成会明、陈旭、陈翰馥、崔向群、曹晓风、陈良惠、陈佳洱、陈发虎、柴之芳、陈桂林、陈凯先、陈庆云、陈勇、曹文宣、蔡荣根、陈霖、崔俊芝、陈晓亚、常文瑞、陈志明、陈星旦、程国栋、崔鹏、陈立泉、陈和生、池志强、丁德文、丁仲礼、丁林、底青云、、段树民、丁健、丁伟岳、丁传贤、丁夏畦、丁奎岭、董韫美、戴汝为、丁赤飚、戴立信、方小敏、冯起、范海福、傅伯杰、方荣祥、封锡盛、方忠、方家熊、范滇元、符淙斌、冯宗炜、樊邦奎、方精云、傅家谟、高福、桂建芳、龚惠兴、干福熹、郭景坤、郭正堂、顾国彪、顾逸东、郭华东、郭爱克、郭雷、郭尚平、高鸿钧、葛修润、何宏平、何祖华、贺泓、韩占文、胡壮麒、侯保荣、洪国藩、胡敦欣、黄荣辉、黄志镗、胡文瑞、洪孟民、侯朝焕、洪朝生、侯洵、韩斌、黄民强、何国威、洪德元、黄润乾、胡瑞忠、韩布兴、何国钟、洪茂椿、金奎娟、江东亮、姜中宏、焦念志、江龙、蒋锡夔、姜文汉、姜景山、江桂斌、金红光、蒋华良、金国章、江雷、康乐、匡廷云、柯伟、匡定波、刘丛强、林惠民、林群、刘新垣、陆汝钤、刘源张、刘瑞玉、吕达仁、李洪钟、梁骏吾、李振声、李依依、李惕碚、李灿、林励吾、刘昌明、刘买利、李劲松、刘中民、李文华、刘建康、李启虎、林鸿宣、刘以训、刘文清、刘云圻、李方华、林其谁、刘光鼎、刘明、刘维民、陆大道、林尊琪、陆熙炎、陆埮、刘振兴、林国强、李国杰、卢柯、李家洋、梁敬魁、梁栋材、李玉良、刘嘉麒、李小文、李儒新、李静海、李邦河、李树深、李永舫、赖远明、李家春、刘兴土、李林、马志明、穆穆、马余刚、马光辉、倪四道、倪嘉缵、欧阳钟灿、欧阳自远、裴钢、彭平安、潘永信、蒲慕明、卿凤翎、邱占祥、戚正武、秦大河、曲久辉、乔红、饶子和、孙胜利、孙航、沈树忠、孙铁珩、苏肇冰、苏锵、桑凤亭、沈允钢、石玉麟、孙鸿烈、沈善炯、沈文庆、沈保根、孙枢、孙汉董、施雅风、沈学础、石钟慈、山仑、石广玉、石耀霖、沙国河、孙九林、唐智勇、田野、田波、唐希灿、滕吉文、谭铁牛、汤鸿霄、唐勇、童庆禧、佟振合、王赤、王岩飞、万哲先、王守觉、王天然、汪正平、王恩多、王会军、魏辅文、武向平、王曦、吴一戎、王自强、王佛松、王之江、王立军、汪集暘、吴德馨、王启明、王如松、万卫星、王思敬、万立骏、汪卫华、王鼎盛、汪景琇、王育竹、汪承灏、王贻芳、吴骊珠、王中林、王家骐、王志珍、魏奉思、吴国雄、吴岳良、魏江春、吴承康、王文采、吴文俊、吴新涛、王大成、王圩、王恩哥、吴福元、魏宝文、王玉鹏、王震西、汪尔康、吴以成、王建宇、王占国、徐星、许厚泽、徐义刚、薛群基、徐建中、谢毓元、徐涛、夏佳文、谢心澄、徐至展、徐扬生、向涛、徐国良、解思深、许祖彦、夏建白、冼鼎昌、徐元森、薛永祺、熊大闰、席南华、夏培肃、于海斌、游书力、杨胜利、袁承业、杨福愉、岳建民、詹文龙、严加安、叶朝辉、印象初、姚建年、杨维才、翟明国、叶叔华、严东生、杨乐、杨国桢、俞鸿儒、于渌、袁权、印遇龙、曾庆存、俞飚、于贵瑞、严陆光、叶恒强、姚檀栋、叶大年、尹文英、杨学明、衣宝廉、阎锡蕴、姚振兴、袁亚湘、朱教君、张学军、朱俊强、郑海荣、张宏、赵刚、周俊、张杰、张仁和、种康、邹世昌、周向宇、周忠和、朱兆良、章综、郑厚植、张存浩、朱能鸿、赵宇亮、郑婉华、张友尚、周成虎、张涛、张景中、张广学、庄文颖、赵进才、张平、张亚平、张殿琳、郑哲敏、钟大赉、邹才能、张弥曼、朱作言、周琪、张宏福、张偲、郑度、周远、张东辉、张旭、张懿、周巢尘、张肇西、张玉奎、朱道本、朱日祥、朱敏、张人禾、赵进东、郑守仪、赵忠贤、赵尔宓、赵其国、张锁江、郑儒永、张永莲、朱起鹤、张新时、张洪杰、邹冰松、周卫健、赵国屏、祝宁华
截至2024年8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此外,国科大还拥有16类专业学位授权点。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在2023年3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32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生物与生化、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22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学科建设
类型
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心理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作物学、畜牧学、林学、中药学、工商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金融、应用统计、应用心理、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半导体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天文学、化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南京土壤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
A类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药学
进入ESI前万分之一学科
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
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学科
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生物与生化、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
注:截至2024年8月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7个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获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在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兰州都分布有教育基地。

截至2022年12月,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207832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授予1713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培养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1978年建校以来,所培养的学生有161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教学建设(部分)
获批级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天文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网络空间安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普通物理-力学、进化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注:截至2024年8月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年份
教学成果名称
奖项
2021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数学课程设计及教学组织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
数学课程设计及教学组织
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特别奖
国科大本科生教材《力学讲义》
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生物信息学的学科创建、发展和教学实践
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化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气候变化科学概论》教程实践与创新
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电子电气与通信学科科教融合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截至2024年8月

合作交流

作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高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副会长单位及中澳一流大学合作机制首批加盟大学之一,学校设有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等中外合作机构,并在斯里兰卡、缅甸、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国科大海外联合科教中心,通过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等项目,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以及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美国科学院等国际知名科教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现有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丹麦、巴基斯坦、肯尼亚等9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国科大实施本科生公派赴境外学习交流项目和博士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近年来,国科大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人数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分布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众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

科研平台
国家研究中心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营养与代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轻型动力实验室、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储能研发中心、传热传质研究中心等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注:截至2024年8月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两项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8项;两次被四部委联合表彰“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36人次获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多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国科大图书馆以雁栖图书馆为主、玉泉图书馆为辅,使用面积合计近2万平方米。该馆在架中文图书38万余册,其中以学术图书为主,包括Elsevier、Wiley等国际一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近2万册;陈列四库全书等古籍类丛书、中外文工具书和百科全书等共4000多册;雁栖图书馆陈列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期刊文献等共5218册,雁栖馆一层第二书库、第三书库有备用图书,早期图书,藏书约25万册;成思危捐赠阅览室藏书近2万册;玉泉图书馆存有100余位院士捐赠的4000余册。陈列637种期刊,以及部分硕博论文等。

2023年12月,国科大图书馆正式启动了“马克思主义专区”图书建设,图书馆雁栖馆与玉泉馆均设置有马克思主义专区,其中雁栖馆的马克思主义专区部分位于图书馆二层南侧马克思主义专区书库(紧邻校史馆处);玉泉馆的马克思主义专区位于二层服务台后方。截至2023年底,两馆马克思主义专区共有在架图书近3万册。

电子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国科大图书馆现有中文期刊数据库3个、中文图书数据库2个、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2个。通过参团订购及全院开通,可即查即得期刊21819种(西文期刊7843种、中文期刊13972种,日文期刊4种)。参团采购的数据库可以访问的有154种,其中全文数据库124种,二次文献库15种,工具事实型数据库10个、数值型数据库4个,多媒体数据库1个。此外,该校自主订购了超星、万方、SIAM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13个。自主订购数据库,可访问约170万种图书,7.5万种电子期刊以及1737.8万篇期刊会议及法律条文等文献。 图书馆在服务区放置有触摸屏电子阅报刊系统,包括150种报纸、200多种期刊,均为当月现刊,可以实时阅读报纸期刊。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主办的刊物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管理评论》和《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共4种。


校友情况


知名校友(部分)
类型
姓名
院士
朱教君(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 刚(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学军 ( 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游书力 (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勇平 (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明岗 ( 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智勇 (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家
楼宇庆、欧阳钟灿、石雷、张立波、张磊、 焦斌斌
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冯康、王应睐、陈景润
注: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全
截至2024年8月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部分)
时间
名称
2017年9月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4月
获评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2022年1月
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2022年2月14日
被教育部评选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创办时间
1978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综合类院校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普通本科
提档线
-
院校代码
14430
优势专业
-
学校特色
双一流
学校官网
http://www.ucas.ac.cn
学校地址
中国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猜你喜欢
1  /  10
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简章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