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缩写为“CAU”),简称“中国农大”,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成员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11月,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东、西校区占地面积1227982.48平米,东、西校区校舍面积1326917.85平米,馆藏书221.6015万册;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开设81个本科专业;拥有22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2076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4679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740名;全日制研究生13446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309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137名;非全日制在籍研究生978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573名。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开设本科专业81个,学科专业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大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 农学(A+) 种子科学与工程(A+) 生物育种科学(A+) |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草坪科学与工程(A+) 园艺 园林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A+) |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资源环境科学(A+) 环境工程 应用气象学 生态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物科学(A+) |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草业科学(A+)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A+)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A+) 食品质量与安全(A+)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A+) 生物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A+) 农业工程(A+)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农业水利工程(A+)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A+) 水利水电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土木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 化学 应用化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程力学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农林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电子商务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农村区域发展(A+) 社会学 社会政策 法学 传播学和英语 |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道德教育 马克思主义原理 近现代历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土地整治工程(A+) 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
截至2024年5月,注:学校官网简介与学院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括号内为2024软科专业排名 |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7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7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053人。专任研究生导师180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34人、硕士生导师475人;拥有1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名全国杰出教学奖获得者、4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55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6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类别 | 名称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武维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石元春、戴景瑞、钟登华、康绍忠、李德发、沈建忠、张福锁、任发政、谯仕彦、孙其信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陈芳(2012年)、朱鸿亮(2016年)、杨绍青(2018年) |
“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 | 赖锦盛(2013年)、王军军(2013年)、杨富裕(2014年)、刘庆昌(2014年)、王鹏(2015年)、陈龙健(2015年)、姚颖垠(2015年)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沈建忠(2006年)、陆雅海(2006年)、谯仕彦(2006年)、郭岩(2013年)、孙传清(2013年)、杨汉春(2013年)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赖锦盛(2014年)、杨淑华(2014年)、郭岩(2014年)、李胜利(2014年)、杨汉春(2014年)、毛恩荣(2014年)、滕光辉(2014年)、叶敬忠(2014年)、王璞(2018年)、李天忠(2018年)、赵要风(2018年)、张英俊(2018年)、郭顺堂(2018年)、江正强(2018年)、杨敏丽(2018年) |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九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自主设置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22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博士、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序号 | 流动站 | 所属学院 |
---|---|---|
1 | 作物学 | 农学院 |
2 | 园艺学 | 园艺学院 |
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
4 | 植物保护 | 植物保护学院 |
理学院 | ||
5 | 畜牧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6 | 兽医学 | 动物医学院 |
7 | 草学 |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8 | 机械工程 | 工学院 |
9 | 水利工程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10 | 农业工程 | 工学院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
11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1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营养与健康系 | ||
13 | 化学 | 理学院 |
14 | 生物学 | 生物学院 |
15 | 生态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16 | 农林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17 | 公共管理 | 人文与发展学院 |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
18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19 | 社会学 | 人文与发展学院 |
2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21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营养与健康系 |
2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位授权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营养与健康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水产、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力学、土木工程、数学、大气科学、工商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域国别学、物理学、营养与健康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 |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 | 农业、兽医、土木水利、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兽医、气象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 农业、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兽医、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金融、风景园林、会计、图书情报、社会工作、气象、数字经济、法律、食品与营养 |
截至2024年11月,注:学位名单数据不全 |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 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果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业经济管理 |
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 | 农村发展管理 |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 动物学、生态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蔬菜学、土地资源管理 |
截至2024年5月,注:专业名单数据不全 |
学科评估
学校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
截至2024年12月,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15个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千分之一,农业科学总引用量保持全球前万分之一。
序号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
1 | 0828 | 农业工程 | A+ | 前2%或前2名 |
2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A+ | 前2%或前2名 |
3 | 0901 | 作物学 | A+ | 前2%或前2名 |
4 | 0905 | 畜牧学 | A+ | 前2%或前2名 |
5 | 0906 | 兽医学 | A+ | 前2%或前2名 |
6 | 0909 | 草学 | A+ | 前2%或前2名 |
7 | 0710 | 生物学 | A | 2%~5% |
8 | 090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A- | 5%~10% |
9 | 0904 | 植物保护 | A- | 5%~10% |
10 | 0713 | 生态学 | B+ | 10%~20% |
11 | 0815 | 水利工程 | B+ | 10%~20% |
12 | 0902 | 园艺学 | B+ | 10%~20% |
13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B+ | 10%~20% |
14 | 1204 | 公共管理 | B+ | 10%~20% |
15 | 0303 | 社会学 | B | 20%~30% |
16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20%~30% |
17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0%~30% |
18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30%~40% |
19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30%~40% |
20 | 0703 | 化学 | C+ | 40%~50% |
21 | 0701 | 数学 | C | 50%~60% |
22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60%~70% |
23 | 0808 | 电气工程 | C- | 60%~70% |
24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60%~70% |
25 | 1205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C- | 60%~70%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3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校内可参评专业的90%,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拥有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学和化学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24年入选全国农学领域唯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4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33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 | 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资源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土地资源管理、金融学、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村区域发展 |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 | 动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类、化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生物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 植物生产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农业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 | 兽医免疫学、普通昆虫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草地学、家畜繁殖学、兽医外科学、土壤学、兽医寄生虫学、农业推广学、植物生物学、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中兽医学、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 | 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计算机图形学、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信息安全概论、食品营养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 | 植物生物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草地学、动物解剖学、家畜繁殖学、动物遗传学、普通遗传学、普通昆虫学、作物育种学、农业经济学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 | 食品与健康(1~4讲) |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 机械与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水利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0个) | 农学、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业建筑与能源工程、动物医学、农业水利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园艺 |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 | 植物保护、动物医学 |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 | 土地利用规划、流体力学、普通化学及实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昆虫学、家畜繁殖学、植物营养学、设施园艺学、食品化学、农业微生物、管理学、农业项目投资评估、土壤学、作物育种学、农业推广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生物学、发酵工程、动物系统解剖学、植物生物学、机械制造工程学、农业经济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 |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0个) | 生物化学、植物学A、大学物理实验、设施园艺学、程序设计、动物解剖学、微观经济学、植物育种原理、高等数学(A)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注:参考资料来源(名单不全)(截至2024年5月) |
教学成果
自“十一五”以来,学校139项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项、先进集体1项,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9项。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86项。
2020至2021学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教师主持建设的国家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7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2020年,学校获得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特等奖。2018年,康绍忠主持完成的《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王涛主持完成的《农业现代化创新领军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均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奖项 |
---|---|---|---|
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现 | 张福锁、张宏彦、王冲、张卫峰、陈范骏、张朝春、焦小、黄成东、候勇、程凌云、江荣风、李晓林、崔振岭、申撻波、米国华等 | 中国农业大学 | 特等奖(2022年) |
成功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奖项 |
---|---|---|---|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杀的“中农方章” | 孙其信、王海、林万龙、谭豫之、张晖、曾志军、何志巍、崔情情、张银、金帷、周志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等奖(2022年) |
二元触合、五维拓展”的单越畜牧人才实碳数育模式创新与推广 | 曹志军、郭晓旭、刘剑蜂、衰避敏、张微、俞英、苏华维、张帅、李菁菁 | 中国农业大学 | 二等奖(2022年) |
螺旋递进、多维联动、能力为重一食品保藏课程群20年教学改革与实践 | 罗自生、叶兴乾、郭慈城、陈芳、郑晓冬、任发政、李莉、徐艳群、傅达守、陈士国、叶尊忠、李阳、茅林奈、曹避康、徐怎荣 | 中国农业大学 | 二等奖(2022年) |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亚、非、拉、欧、美各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罗大学成立了“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持续推进建设“A5+N”体系。学校在联盟机制下建立了近20个教育科研合作项目,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学院是我国与拉美国家建立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美国康奈尔大学“可持续农业食物体系”国际实践、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现代农业跨学科”暑期研学等合作项目在持续拓展中。学校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落实国家“一带一路” 倡议。积极参与中哈、中阿、中巴等区域的农业合作平台建设。学校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共建“中哈旱区高水效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列入中哈两国元首会晤成果清单。中巴共建家庭农业机械化联合实验室列入元首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学校引领中非农业合作。入选“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牵头单位和 “中非大学联盟”成员,两个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协议入选14项中非教育合作重大项目。“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校园”计划项目清单。建设2个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与培训联合中心、7个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2项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协议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签署。学校面向国际前沿,建设高端智库和跨学科合作平台,成立了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启动了国家级农业科研创新和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学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重要组织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开展政策对话、智库研究和国际发展项目等合作。学校长期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一批友好院校开展内容丰富的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学术竞赛,夏令营等各类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萨里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东京农业大学、坦桑尼亚苏库因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以及意大利圣心大学等。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3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1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2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
科研基地名称 | 建设时间 | 批准部门 | 级别 | 依托学院 | 负责人 |
---|---|---|---|---|---|
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05.24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生物学院 | 赵要风 |
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生物学院 | 杨淑华 |
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动物医学院 | 沈建忠 |
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农学院 | 赖锦盛 |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康绍忠 |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张福锁 |
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呙于明 |
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工学院 | 宋正河 |
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2.11.3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工学院 | 韩鲁佳 |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 | 2019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 | 生物学院、动科学院、信电学院 | 张树川 |
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 2008.11.27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级实验室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杨宁 |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05.12.20 | 科技部 | 国家级野外站 |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王堃 |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0.06.20 | 科技部 | 国家级中心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谯仕彦 |
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01.07 | 科技部 | 国家级中心 |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胡小松 |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 2011.09.28 | 国家能源局 | 国家级中心 | 农学院 | 王涛 |
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16.12 | 科技部 |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工学院 | 董仁杰 |
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20.12.28 | 科技部 | 国家级野外站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康绍忠 |
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20.12.28 | 科技部 | 国家级野外站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张福锁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 | 2022.1.15 | 科技部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营养与健康系 | 任发政 |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华北插花盐碱地分中心 | 2024.7.29 | 科技部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崔振岭 |
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4.12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植物保护学院 | 刘俊 |
小麦玉米周年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4.12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农学院 | 倪中福 |
截至2024年12月 |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50.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5%。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977篇,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6%,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省部级奖励173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授权专利1900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40%;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截至2024年12月,“十四五”以来,学校累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7项;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产出,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s12i、Cas12j等基因编辑器,培育了“沃德188”白羽肉鸡新品种,开启我国肉鸡产业种源自主的新时代;累计获授权专利1732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22项;发表SCI、SSCI、EI等国际论文共计8050篇,先后在《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3篇。
截至2024年12月,近五年来,学校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249篇,参与申请获批专利114项、软件著作权14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533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94项,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41项;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18项。
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可转移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发现及其传播机制研究 | 沈建忠 |
2023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创建及规模化应用 | 陈绍江 |
2020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水稻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 孙传清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小麦耐热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及育种利用 | 孙其信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 | 田见晖 |
202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的创制与应用 | 肖希龙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 | 谯仕彦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 | 杨富裕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 李道亮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 | 李洪文 |
2018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 | 高俊平 |
2018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 | 江正强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彭彦昆 |
2017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福军 |
2016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 | 李建生 |
2016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张勤 |
201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小麦抗病、优质多样化基因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 | 孙其信 |
201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生物靶标导向的农药高效减量使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 高希武 |
201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钝化降解关键技术及在畜禽饲料中的高效利用 | 谯仕彦 |
201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 杨宁 |
2014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技术创建与应用 | 李胜利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 任发政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 康绍忠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保护性耕作技术 | 李洪文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基于胺鲜酯的玉米大豆新调节剂研制与应用 | 段留生 |
2012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苹果矮化砧木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及砧木铁高效机理研究 | 韩振海 |
2011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肉鸡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 | 呙于明 |
2011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李里特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牛和猪体细胞克隆研究及应用 | 李宁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 杨培岭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主要作物种子健康保护及良种包衣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刘西莉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的研制与应用 | 王琦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 任发政 |
2009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鸡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育种应用 | 李宁 |
2009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 | 李洪文 |
2008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猪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 李德发 |
2008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协调作物高产和环境保护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张福锁 |
2006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 | 宋同明 |
2006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 | 李里特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及化学污染物检测关键技术与试剂盒产业化 | 沈建忠 |
200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优良玉米自交系综3和综31的选育与利用 | 戴景瑞 |
200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新型秸秆揉切机系列产品研制与开发 | 韩鲁佳 |
2003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 郝晋珉 |
2002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农大108的选育与推广 | 许启凤 |
2002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 | 高焕文 |
2002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 李德发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 | 吴常信 |
注:只统计第一完成单位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近220万册;订购纸本中文期刊1400多种,外文期刊280余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90余个。
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学报主要常设发展转型、乡土社会、经济管理、随笔书评等栏目,不定期开设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农村教育、农村扶贫等专栏。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设有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栏目。学报被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期刊等收录。
《植物保护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核心期刊。主要有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简报等栏目。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技术文摘CABI、美国农业文献索引AGRICOL、《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植物病理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办,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学术期刊。学报设有特邀专栏、专题评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实验方法等栏目。学报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英国农业与生物技术文摘(CAB)、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等收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共同主办,是一份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服务的科学期刊。学报设有专家论谈、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快讯与简报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被CA化学文摘(美)(2014)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还设有《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中国葡萄酒》《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Phytopathology Research》《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等期刊。
姓名 | 简介 |
---|---|
戴景瑞 | 玉米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 |
顾慰连 | 农学家、农业教育家 |
胡子昂 | 中国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爱国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 |
贾慎修 | 地貌学及草原分类学家、农业教育家 中国草地资源全面考察和系统(1912-1988) 研究的先导与奠基人之一 |
李先闻 | 细胞遗传学家、作物育种学家 |
彭克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家、农业教育家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学科的奠基(1905-1990) 人之一 |
注:排名不分先后,只是部分列举 |
时间 | 荣誉奖项 |
---|---|
2023年 | “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
2021年 | “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先进集体” |
2020年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
2024年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