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Women's Studie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社会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研究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现象及其规律,以了解女性学专业概况、掌握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扩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培养男女平等的价值观为主要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实践性、质疑和创新精神、本土性。
专业门类:法学
专业类别:社会学类
中文名称:女性学
外文名称:Women's Studies
专业代码:030304(030304T)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形成背景
女性学又称妇女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形成来自于两股力量,一股是女性主义思潮,另一股是妇女运动。女性主义思潮是女性学的思想之源,妇女运动是女性学产生的坚实的社会基础。正是在这两股力量及其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女性学逐渐走上了学科建设之路。
中国女性学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期间,改革开放带来了许多新的妇女问题——在就业、婚姻家庭、参政、教育等方面,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明显的障碍。这促使大批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妇女问题,女性学专业由此逐渐发展起来。
建设历程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地区不少高校开设了女性与性别研究的通识课、选修课和必修课,女性学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形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女性学学科稳步发展。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把女性学作为高考及研究生招生新增专业,率先在中华女子学院招收了15名本科生。同年,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为女性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课。女性理论研究的推进和女性与性别研究课程的开设,凝聚了师资队伍,壮大了研究力量,为中国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和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开设女性学专业和课程,培养女性学的专业人才。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中女性学专业代码由030304T更改为030305S。
截至2023年,全国共计有3所高校设置了女性学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女性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各高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女性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领城,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企业等组织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运用女性学专业知识独立创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专业基本学制为全日制4年本科。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制年限,总学分为150学分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休学或保留学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毕业所授学位为法学学士。
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2)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3)具备良好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5)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6)关心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7)具有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知识与能力;
(8)具有对多元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沟通的知识与能力;
(9)开展社会服务,具有促进社会政策完善与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能力。
知识要求
(1)掌握扎实的中文,良好的外文,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
(2)具备一定的心理学、 民族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3)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等知识;
(4)熟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方面国情,了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国家和社会状况;
(5)掌握女性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学科发展,分支学科与主要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
(2)熟练掌握女性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女性学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4)具备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研究与咨询、社会咨询与规划、政策研究与评估、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以及运用女性学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
(5)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工作和研究的项目、内容与方案的能力;
(6)掌握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认知和适应,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和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该专业分为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四类课程。女性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类课程应不少于10门,其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不少于4门,专业核心特色课程不少于6门。
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
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生命科学(或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
公共基础类课程
主要包括世界(近代)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法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伦理学概论、逻辑学概论、民族学概论、统计学等。高校专业可选择其中部分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
专业必须从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文化(社会)人类学概论、女性学概论中至少选择3门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必须从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中至少选择1门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专业类课程
专业课程可包括女性学理论、中国妇女史、中外妇女运动史、妇女工作、性别与公共政策、妇女人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性别社会学、性别与发展、女性学研究方法。
实践教学
女性学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等内容。
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课外社会实践、课外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各种学科竞赛等。专业可选择其中部分课程和环节。
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包括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创业实习、课程论文、学年(期)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策划等。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社会统计软件应用实验课、电话访问调查实验课、行为科学实验课、社会个案工作实验课、小组工作实验课、创新创业实践课等。
专业类实习:包括社会调查实习、田野调查实习、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女性学专业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国际组织、社区和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妇女工作、性别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际推动、性别与政策分析、性别与文化传播、女性学教学工作。同时,考研和进一步出国深造,将来加入国际妇女学的研究队伍也是毕业生的选择之一。
相近专业
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家政学、老年学、社会政策
开设院校
院校名称 | 推荐指数 | 专业满意度 | |||
---|---|---|---|---|---|
综合情况 | 办学条件 | 教学质量 | 就业 |
中华女子学院 | 4.5 (142人) | 3.8 (16人) | 3.7 (18人) | 3.9 (16人) | 2.4 (16人) |
湖南女子学院 | 4.4 (67人) | 4.1 (10人) | 3.9 (14人) | 4.0 (10人) | 3.5 (11人) |
山东女子学院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