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教育部将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取代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仿真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计算机类
中文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外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9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的体系。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启动了高等理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由复旦大学等九所学校组成项目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分类、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思路。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605)取代原计算机及应用(080709)、计算机软件(080710)、计算机科学教育(080714)、软件工程(080717W)、计算机器件及设备(080719W)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722W)等专业。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家又启动了35所重点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工程,力图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
2012年9月,教育部将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取代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5)和仿真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38S)两个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文理兼收,该专业设置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基础,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软件工程知识,具备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该专业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与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行业前沿技术。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或理学学士学位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二、业务方面:
2.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2.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2.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2.5、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2.6、了解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2.7、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该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体育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课程体系必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学生表述工程问题、选择恰当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能够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有效参与。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两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力学、电磁学、光学与现代物理的基本内容。
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教学内容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
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计算学科研究以及计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数字电路、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并行分布计算、智能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课程体系必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括号内数字为建议学时数)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72)、集合论与图论(48)、近世代数(32)、数理逻辑(3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电子技术基础(48)、数字逻辑设计(48)、数据结构与算法(64)、计算机组成原理(72)、软件工程(64)、数据库系统(64)、操作系统(64)、计算机网络(56)、编译原理(64)、计算机体系结构(48)。
示例二:计算概论(16)、程序设计基础(80)、集合论与数理逻辑(48)、图论与组合数学(48)、代数结构与初等数论(48)、数据结构(80)、操作系统(64)、计算机组成原理(80)、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64)、计算机网络(64)、编译原理(64)、数据库原理(64)、算法设计与分析(56)、人工智能(48)、计算机图形学(40)。
示例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数据结构与算法(64)、电路与电子技术(96)、集合论与图论(48)、代数与逻辑(48)、数字逻辑(48)、计算机组成原理(64)、操作系统原理(64)、数据库原理(56)、编译原理(56)、软件工程(40)、计算机网络(56)。
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年总的实验当量不少于2万行代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行业状况。
实验课程:包括软、硬件及系统实验。
课程设计: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
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内容不应重复;教师与学生每周进行交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控制;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应有相应的文档。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发展前景
行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需求大、薪酬待遇好、发展空间广阔、行业前景好。也即是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对于有志于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运维、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选择的专业方向。
人才需求:
据《电脑迷》2017年第3期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仍然处于一个不错的水平。预计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仍将以每年1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
在一份样本有8000人的调查问卷表明,中国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开发行业大部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网络开发和软件开发上,大约各占调查人数的32%和27%,其他还包括1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网络测试技术方向的职业,以及有大约10%的毕业生选择了网站优化和推广宣传方面的工作。
考研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工程、网络工程以及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其它所有学科和专业。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前景可观,能够在网络通信类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通信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防护、系统管理与维护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