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_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美考君
2024-10-21
来源:52艺考网

物联网工程(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物联网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物联网技术几乎覆盖了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旅游、智能农业、智慧校园、智能安防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各种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物联网知识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型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

该专业要求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Q浏览器截图20241021133357.jpg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计算机类

中文名称:物联网工程

外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905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物联网工程专业出现在《201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专业代码为080640S。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原物联网工程专业(080640S)和传感网技术专业(080641S)合并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080905,属计算机类专业。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0905,属计算机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结构化程序设计等。

专业核心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移动APP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等。

专业选修课:verilog入门、移动应用开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网页设计基础、RFID原理及应用、Soc设计、FPGA综合项目设计等。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二、业务方面

2.1)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2.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2.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2.5)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2.6)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2.7)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该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体育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学生表述工程问题、选择恰当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能够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有效参与。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两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力学、电磁学、光学与现代物理的基本内容。

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教学内容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

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电路与电子技术、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以下为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括号内数字为建议学时数):

示例一:离散数学(64)、程序设计(72)、数据结构(72)、计算机组成(64)、计算机网络(64)、操作系统(56)、数据库系统(56)、物联网通信技术(56)、RFID原理及应用(56)、传感器原理及应用(56)、物联网中间件设计(40)、嵌入式系统与设计(56)、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56);

示例二:离散数学(64)、程序设计(72)、数据结构(72)、计算机组成(64)、计算机网络(64)、操作系统(56)、数据库系统(56)、物联网通信技术(56)、RFID原理及应用(40)、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0)、物联网控制(40)、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48)、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48)。

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年总的实验当量不少于2万行代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本行业状况。

实验课程:包括软、硬件及系统实验。

课程设计: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内容不应重复;教师与学生每周进行交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控制;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应有相应的文档。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物联网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

考研方向:

可报考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

就业方向: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将面对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工作机会,如智能家居与建筑、医疗健康和交通与物流等行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如物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工业物联网工程师、物联网技术支持工程师、云解决方案架构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岗位。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核心证书:

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程序员等证书。


1  /  2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相关推荐
1  /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