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Road, Bridge, and River-Crossing Engineering)是一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土木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学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岩土工程等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该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结构分析与设计以及工程材料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与勘察、工程试验与检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土木类
中文名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外文名称:Road, Bridge, and River-Crossing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006(T)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1998年7月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文件通知,增设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代码为080724W。
2012年9月18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原专业代码:080724W)更新为081006T。
2014年3月17日,教育部发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1006T,修业年限:4年。
2020年2月25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属土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1006T,修业年限:4年。
设置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中国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建设等要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形成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系,更是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为满足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庞大公路路网管理及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和工程安全形势的实际需要,需要更多的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道路、桥梁、地下工程和工程安全为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的建造师和高级管理工程师。因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完备,而且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相关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能够达成如下培养目标:
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熟悉所从事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能够正确评价所从事的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经济、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的影响,坚守职业道德。
2、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数学和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现代工具,针对本专业领域的工程项目,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达到或相当于中级职称资格要求,成长为单位技术或管理骨干,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在多学科工作实践中能够展现独立工作、团结协作和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就本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4、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跟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参考总学分为140~ 18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具体办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人才培养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2、业务方面
2.1)具有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2.2)掌握系统的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
2.3)掌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质、水文、土质土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2.4)根据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重点地掌握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相应工程结构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
2.5)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掌握该专业相关软件应用技术。
2.6)了解该专业的相关法规、标准与规程;了解该学科方向的发展动态;了解该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7)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掌握至少1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运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科技写作知识。
2.8)具有应用口语、文字、图形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具有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2.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2.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2.11)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12)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以及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3、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构建原则
1、课程设置应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为此,课程体系应支持人才培养各项要求的有效达成。
2、工具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22%,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13%,学科基础知识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22%,专业知识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23%。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5%。
3、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4、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将相应基本概念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并能进行分析推理。
5、学科基础类课程应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力学、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经济与管理、结构、施工和计算机应用等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能体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的培养。
6、所有实践环节均为必修,其构建的原则是能够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以及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7、在培养计划执行期内,针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发展变化,可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但.应保证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建议每4年修订一次培养计划,每年课程更新率不应超过总课程数量的10%。
8、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意见。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通识类知识包括工具类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三类。
工具类知识包括外语等。
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大学生心理学、体育等基本内容。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包括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 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工程化学等基本内容,具体应符合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教学要求。
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也称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力学原理与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与方法、施工原理与方法等。在讲授相应专业基本知识领域和专业方向知识时,必须讲授相关的专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主要有道路工程材料、测量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隧道结构计算与分析、隧道勘测设计、隧道施工等知识。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理论课程:理论力学(80)、 材料力学(70+10)、 结构力学(76)、 工程弹性力学(40)、 土质学与土力学(46+10)、 道路工程材料(42+10)、 工程地质(30+6)、 交通土建制图(102+10)、 测量学(50+10)、工程经济与管理(40)、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50+8)、 基础工程(54)、 结构设计原理(76+6)、 路基工程(40)、 路面工程(40)、 道路勘测设计(70)、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养护技术(38)、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40)、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30)、 桥梁工程(74+6)、 隧道工程(30)。
实习:工程地质实习(1周)、测量实习(2周)、 路基路面实习(1周)、桥梁工程实习(1周)、勘测实习(4周)。
专业课程设计: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1周)、路线课程设计(1周)、路基路面课程设计(1周)、桥梁工程课程设计(1周)。
专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15周)。
(括号内数字为建议理论学时数+实验或实习学时数)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由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及创新训练等组成。
实验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普通物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基本构件实验、土力学实验等。
实习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以及结合专业方向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基础工程实习、路基路面实习、桥梁认识实习、隧道认识实习、道路勘测生产实习、桥梁工程生产实习、隧道施工生产实习等。
设计实践教学
包括结合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路线课程设计、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预应力课程设计、钢与组合结构课程设计、隧道勘测课程设计、隧道结构计算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等。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的相关内容。
社会实践及创新训练实践教学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社会调查和专业教育中的专业调查,由学校自行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特别强调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校在人才培养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知识体系为载体,在实验、实习和设计中进行创新训练,组织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就业方向: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公路、铁路、民航、市政、建筑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