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Safety Engineering)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以力学、化学、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与工程系统与产品的碰撞冲击损害机理、系统安全性评估和监测,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性评估和安全防护设计,环境安全与监测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中文名称:安全工程
外文名称:Safety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29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1989年4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简介:理工、农林、医药》中,试办安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为工科试32,为工科专业。
1993年7月,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1993年7月颁布)》中,安全工程专业名称不变,专业代码变更为082206*,属管理工程类,为工学门类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年颁布)》,将原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代码080107)与安全工程(专业代码082206*)合并为安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为081002,属环境与安全类,为工学门类专业。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将原安全工程(专业代码081002)、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007S)、灾害防治工程(专业代码081004W)合并为安全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2901,属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安全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2901,属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总学时或学分要求:总学分为140~180学分,总学时为2100~2500学时,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2、业务方面
2.1、掌握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分析计算能力。
2.2、掌握基本的法学、文学、哲学、伦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能够为所从事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工作提供支撑。
2.3、掌握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工作所需的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及相关行业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基本安全设计分析能力。
2.4、掌握行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保险学等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安全经济分析能力。
2.5、掌握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法规、安全技术、职业安全健康、行业安全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对于即将或主要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熟悉其工艺特点、流程、工艺设备等,具备基本安全技术管理能力。
2.6、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交流与合作能力。
3、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构建原则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1、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3、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4、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主要指集中实践环节、单独设课课程学分,课内实验、实践学时不予计入。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行业状况。
1、实验课程:包括一定数量的软硬件及系统实验,包括安全设备及测定仪器仪表、相关软件和系统的使用方法。
2、课程设计:根据课程性质,不少于2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课程设计。
3、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便于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4、毕业设计(论文):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选题应结合专业主要就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法律、伦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理论课程
知识体系
1、通识类知识
通识类知识包括军事理论、法律、伦理、外语、人文、体育等基本内容;除中国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2、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必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化学、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具体教学内容由各高校自行确定,并应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
3、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通用专业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通用专业知识包括: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职业安全健康、事故调查与处理、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等;行业专业知识包括:矿山安全、冶金安全、化工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火灾爆炸防治、机电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噪声控制、通风除尘、防毒技术、辐射防护、交通运输安全等。
课程类别及其内容
一、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
1.1、数学:微积分和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1.2、物理学:力学、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与热力学、电磁学、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物理基础等。
1.3、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实验等。
二、工程基础类课程
2.1、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2.2、工程流体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明渠流、堰流与闸孔出流、渗流、气体动力学基础、湍流射流。
2.3、工程热力学: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与工质、热力发动机、制冷机与热泵的工作循环、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2.4、电工与电子技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磁路与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电工测量、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逻辑门电路、触发器、D/A和A/D转换器。
2.5、机械基础:投影、三视图、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工程材料、金属热加工基础、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加工等。
三、专业基础类课程
3.1、安全原理:事故发生的社会、自然科学机制及事故发生、发展规律,事故致因理论。
3.2、安全系统工程:主要研究产品、产品系统或生产系统中物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策略。
3.3、安全人机工程:人体参数、人的感知与反应、人的心理特征、人的作业特征、显示器设计。
3.4、安全管理工程:以组织为研究范围,管理体系、事故预防的管理科学方法、组织与个人(不)安全行为解决方法。
3.5、安全法学: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宪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基础法规的重点内容,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改革趋势。
四、专业类课程
4.1、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检测与工业运行状态信息的关系,安全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安全检测技术与方法,安全监测技术与方法。
4.2、电气安全:电气事故机理,通用防触电技术,电气线路与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电气防火防爆工程,防雷安全与静电安全,电气安全管理。
4.3、火灾爆炸:燃烧与爆炸的机理,防火与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防火与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4.4、机械安全:机械安全的基本规律,常见危险机械的安全技术。
4.5、通风安全工程:作业场所有害物的来源与危害,通风原理与通风技术,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原理与方法。
4.6、压力容器安全:压力容器的分类与结构,压力容器工作原理,压力容器质量控制,压力容器安全装置,压力安全缺陷检验。
部分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括号内数字为建议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或者习题课学时数)
示例一(煤矿方向)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36+4)、安全系统工程(40)、安全管理学(32)、安全心理学(32)、安全经济学(32)、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36+4)、矿井通风(50+6)、矿井瓦斯防治(28+4)、安全监测监控(36+4)、安全人机工程(28+4)、矿山开采(38+2)、安全法规(32)、安全评价技术(32)、矿井火灾防治(28+4)、矿井粉尘防治(20+4)、专业计算机应用(20+20)、专业英语(32)、煤矿安全监察(24)、矿山救护(36+4)。
示例二(工业方向)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36+4)、安全系统工程(40)、安全管理学(32)、安全心理学(32)、安全经济学(32)、工业通风与除尘(30+2)、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36+4)、机械安全工程(28+4)、电气安全工程(24)、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36+4)、安全监测监控(36+4)、作业环境空气检测〈28+4)、工业防毒(32)、灾害学(32)、特种设备安全(32)、化工安全工程(36+4)、安全法规(32)、安全人机工程(28+4)、安全评价技术(32)、专业计算机应用(20+20)、专业英语(32)。
示例三(石油方向)
工程力学(56+8)、机械设计基础(56)、电工电子学(56+16)、计算机测控技术(52+4)、安全监测与监控(36+4)、安全系统工程(40)、安全评价技术(32)、安全人机工程(28+4)、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36+4)、石油加工概论(32)、油气储运概论(32)、石油安全工程(或化工安全工程)(32)、工业安全技术(32)等。
示例四(设计、评价、咨询方向)
工程制图(80)、基础化学(56)、基础化学实验(2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16)、微积分ⅡA(48)、微积分ⅢA(24)、线性代数Ⅰ(32)、大学物理Ⅱ(120)、C++程序设计基础(48)、有机化学Ⅲ(40)、C++程序设计实践(32)、工程力学(64)、经济学基础(32)、概率论B(32)、数理统计l(24)、流体力学(32)、电工学Ⅰ(64)、物理实验Ⅱ(24)、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48)、物理化学(48)、数据库技术及应用(32)、安全信息工程(32)、安全经济学(32)、可靠性分析(32)、电工电子实践Ⅱ(16)、制造工程训练Ⅱ(金工实习)(32)、机械设计基础Ⅱ(56)、安全人机工程(32)、资产评估概论(32)、环境工程(40)、安全监测技术(32)、安全系统工程(40)、安全教育学(24)、安全学原理(40)、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40)、安全法规(24)、爆炸与冲击(32)、可靠性分析(32)、地下结构可靠性(24)、消防工程(24)、职业卫生及工程(3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24)、工业通风与空调(32)、安全心理学(32)。
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各种实习环节具体类型和周数由各高校自行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总的实习周数一般不得少于10周,实践环节学时应满足20%比例要求。
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课程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至少选择下列实验中的1/3进行安排:安全管理实验、环境参数测定、人机工程实验、设备的安全检测、气体检测与分析实验、防火防爆实验、安全信息采集综合实验、安全远程监测实验、火源监控实验、构件缺陷检测、电气设备安全检测实验、粉尘检测与分析实验、通风与除尘实验、工业装备安全在线监测实验、灾害防治仿真实验。
必开实验包括安全人机工程、设备的安全检测、防火防爆等。自选实验由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教学计划安排。
各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教学计划安排其他实验。
认识实习
认识企业事故发生状况,生产工艺与设备的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基本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时间安排1~2周。
生产实习
熟悉安全生产工艺流程,掌握部分关键生产设备、装置的安全技术,主要是所选的行业背景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装置的安全技术措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在企业进行应用实践,时间安排4~6周。
毕业实习
应结合学生准备从事的专业方向,有侧重点地进行。熟悉实习单位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熟悉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及安全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主要搜集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时间安排4~6周。
课程设计
专项事故预防方法的专门设计,可以安排如人机工程学方法、安全管理学方法、安全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分析、通风工程技术、防火措施、防尘技术等,也可安排综合性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可安排10~15周,学生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能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一般毕业设计(论文)50%以上应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完成。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安全防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设计开发及安全监测、监理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安全工程学科技术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石油、化工、电力、港口、航空、航天、交通、保险、商贸等行业的各类企业或管理部门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与监理、事故损失预测及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政府或事业单位的安全监察、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科研工作。
考研方向
法律(非法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
开设院校
地区 | 院校 | |||
---|---|---|---|---|
北京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
天津 | 天津理工大学 | 中国民航大学 | 天津城建大学 | |
上海 | 上海海事大学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
重庆 | 重庆三峡学院 | 重庆科技学院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河北 | 华北理工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唐山学院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华北科技学院 | 河北工程大学 | 河北大学 | |
河北科技大学 | ||||
河南 | 郑州大学 | 河南工程学院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城建学院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安阳工学院 | 中原工学院 | |
山东 | 山东管理学院 | 济宁学院 | 滨州学院 | 山东工商学院 |
山东交通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理工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
山东科技大学 | ||||
山西 | 吕梁学院 | 山西科技学院 |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 太原工业学院 |
山西大同大学 | 太原科技大学 | 中北大学 | 山西能源学院 | |
太原理工大学 | ||||
安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 |
皖江工学院 | 合肥城市学院 | 安徽新华学院 | 安徽三联学院 | |
江西 | 江西理工大学 | |||
江苏 | 河海大学 | 无锡学院 | 常熟理工学院 | 徐州工程学院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常州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大学 |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 | 南通理工学院 | |
浙江 | 温州理工学院 | 浙江海洋大学 | 宁波工程学院 | 中国计量大学 |
湖北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理工学院 | 武汉工程大学 |
武汉科技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湖南 | 中南大学 | 湖南工学院 | 湖南城市学院 | 湖南农业大学 |
南华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
广东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湛江科技学院 |
广西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 ||
云南 | 昆明理工大学 | 文山学院 | ||
贵州 | 贵州理工学院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贵州大学 | ||||
四川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宜宾学院 | ||
陕西 | 长安大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榆林学院 | 空军工程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 |
宁夏 | 宁夏理工学院 | 银川能源学院 | ||
黑龙江 | 黑龙江工业学院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东北石油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吉林 | 吉林化工学院 | 吉林建筑大学 | 长春工程学院 | 长春建筑学院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
辽宁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沈阳化工大学 |
大连交通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沈阳建筑大学 | 沈阳理工大学 | |
东北大学 | 沈阳工学院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 ||
新疆 | 新疆工程学院 | |||
内蒙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
福建 | 福州大学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 ||
甘肃 | 兰州理工大学 | 陇东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