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Veterinary Medicine)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动物医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运用专业知识,对食品动物、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和外来动物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疾病检查、诊断与治疗,对疫病进行检疫和防控。该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应系统掌握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科门类:农学
专业类别:动物医学类
中文名称:动物医学
外文名称:Veterinary Medicine
专业代码:090401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专业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养殖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诊断、治疗与防控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健康,不仅关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动物源性食品有效供给的民生问题,关系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动物疫病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有效防控人兽共患病,不仅关系动物健康和动物生产安全,也关系人类健康,关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动物医学在人兽共患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动物医学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也是动物医学的范畴。
动物医学还涉及伴侣动物疾病的诊疗与保健、野生动物保护与救护、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直接关系人类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正由纯粹技术性服务向技术服务与公益性并重方向转变。动物医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是动物医学的基础,动物学、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学以及畜牧学是与动物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这些学科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动物医学的发展,为动物医学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发展历程
中国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草药和偏方治疗动物疾病,并且有一些专业的兽医开始从事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的确立可追溯到“京师大学堂”创办之时。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书有“农业科之目四,一曰农艺学、二曰农业化学、三曰林学、四曰兽医学”的规定,1903年《奏定大学堂章程》第六节农科大学的各科课程中记载有兽医学门科目的详细课程设置。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动物医学专业位列其中,专业代码为:090601。
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动物医学类专业由动物医学专业调整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两个专业。其中动物医学专业代码为:090401。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动物医学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2020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动物医学类专业由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两个专业调整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中兽医学共五个专业。其中动物医学专业为农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90401,属动物医学类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为五年或四年。
培养目标
动物医学专业以适应中国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分类管理的要求,培养合格的兽医师为根本目标。
培养规格
学位与学制
学制:四年或五年(现有四年制的专业原则上在5年内逐步过渡到五年制)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或学时:总学分不少于200学分
素质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该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
能力要求
(1)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
(2)掌握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防控技术。
(3)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技术。
(4)掌握兽药使用技术。
(5)具有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等基本能力。
(6)具有实验动物养护及开展动物试验的基本技能。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8)具有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
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及临床兽医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
(2)熟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家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3)熟悉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4)了解动物医学、医学、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
(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毕业论文环节,总学分不少于200学分。
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
通识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与社会公共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创业指导、外语、体育、计算机、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教育类课程。
公共基础类课程
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与兽医学发展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拓宽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专业基础类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兽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包括:动物解剂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学、动物毒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兽医法规、动物福利等。
专业类课程
专业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中兽医学、实验动物学等。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类实验、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科研与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40%以上。
专业类实验
专业类实验指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课程实验。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必须有实验教学(兽医法规和动物福利除外),实验教学学时应占各课程总学时数的1/3以上。
专业类实训
专业类实训是指一些重要课程集中进行的专门化的综合性技能训练,如动物解剖学大实验、动物组织学技术及原理、动物病理剖检诊断技术、兽医外科手术大实验、兽医传染病学大实验、兽医寄生虫学大实验、兽医生物技术等。各高校可自主设定专业类实训,重要的专业课程都应安排专业类实训,实训课程数不少于6门,每门不少于1周。
专业类实训还包括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按照成绩和活动的工作量可计入学分。
专业类实习
专业类实习主要包括认知实习和临床实习。
认知实习是指组织学生集中参观动物医院、动物防疫检疫单位、屠宰加工厂、大型养殖场、动物药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相关部门。
临床实习应当在动物医院或大型动物饲养场的兽医部门完成,要求在各科室轮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习动物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提高临床技能与沟通能力。临床实习应当在临床专业教师和执业兽医的指导下完成。实习结束学生应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实习答辩。
临床实习报告应当采用病例报告的形式,以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临床病例的病例记录、病例诊断、病例治疗和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给出对病例的分析和体会,并给出参考文献。
实习答辩由学生自选至少3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病例参加答辩,答辩考核小组由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组成。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成绩各占临床实习课程成绩的50%。
科研与创新创业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各类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科研训练与科技创新活动等。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紧密结合动物医学的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毕业论文应在最后一个学年完成,时间不少于3个月,毕业论文应通过答辩。
(1)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紧密结合动物医学的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的类型包括科学研究型、生产实践型和临床病例报告等。
2.论文设计合理,方法正确,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创新性。
3.论文撰写应遵守学校毕业论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
(3)指导要求
1.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可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毕业生人数不超过5人。
2.在校外单位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要求校外单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同时确认1名校内指导教师作为第一责任导师。
3.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论文答辩
1.以专业或系为单位成立答委员会,具体负责本专业或本院系毕业论文答和成绩评定。答辩工作可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具有高级职称。
2.论文答辩一般公开举行(保密课题除外),并应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做详细记录。
3.论文答辩委员会可采取成绩评定方式或不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由各高校自定。投票表决应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士学位进行表决,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及以上同意为通过。
4.毕业论文答辩不及格、未通过或未被建议授予学士学位者,可在1年内重新申请答辩1次。
培养模式
“721”培养模式
“721”培养模式是以五年制10个学期划分的,包括第1~7学期必修课的“7”学期阶段,第8~9学期连续32周连续实习(含临床实习和生产实习)的“2”学期阶段,以及第10学期就业选修课的“1”学期阶段。通过提前一个学期实习,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最后学期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的实际矛盾,从而延长了实习时间,提高了实习效果,保证了“厚基础、重专业、强实践、高素质”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721”模式不仅改革了教学计划,压缩了学时,更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因实习延长(不休暑假,由原来22周增至31周,增幅40%以上),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加强。
代表院校:东北农业大学
职业发展新模式
成立“医路职得工作室”,开启专家引领、自我成长、辐射带动、朋辈互助学生职业发展新模式。聚合专业导师资源,指引生涯方向,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聘请专业生涯咨询师、企业HR为毕业生量身定制职业规划;发挥朋辈导师引领作用,设立“榜样力量”基层就业、名校深造、重点领域就业等专题展区,以榜样效应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打造“职言讲堂”、“企业沙龙”、“赋能计划”等特色项目,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和综合素质。围绕考研、出国、公职、企业求职等开展讲座近20场,帮助学生明确备考安排和方向;开展简历制作技巧、公文写作、面试实战模拟等专题实训演练10余次,从实际出发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竞争力。依托“知农爱农”主题演讲比赛、简历设计大赛、职场体验周,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未来发展,优化生涯决策和自我实现。推出“多功能工作室”、“职业形象间”、“简历工作坊”特色品牌,做好“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
代表院校:中国农业大学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小动物疾病防治、牧场兽医、兽医公共卫生、兽医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动物生产单位等从事兽医临床、防疫检疫、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管理、产品开发营销、机关公务员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和创新型拔尖人才。
考研方向
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兽医学。
就业方向
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在兽医管理与业务部门、动物诊疗机构、动物生产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管理与技术服务、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