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

111计划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上海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沪港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杨浦、复兴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千亩;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17个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600余人。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

上海理工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税收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系统科学与工程
交通工程
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会计学
公共事业管理
工业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器人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
德语
日语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环境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广告学
传播学
编辑出版学
包装工程
印刷工程
动画
包装设计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假肢矫形工程
康复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医学影像技术
智能医学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学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应用化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英合作)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拥有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5个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光学工程

ESI全球前1%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学科(培育):数字出版与传播

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光学、能源、控制

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热能工程、系统工程、光学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

上海市重点学科:系统分析与集成、系统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光学工程、印刷出版、制冷与低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经济系统运作与调控、建筑环境工程与节能、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系统科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软件工程、力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新闻传播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商务、金融、翻译、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新闻与传播、出版、艺术、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在校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66人次,省部级人才237人次,高级职称教师952人,博士生导师375人。光电学院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两院院士(含双聘):庄松林汪应洛顾敏郑平闫楚良藤岛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华、高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黄典贵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艾连中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庄松林、张华、艾连中、朱亦鸣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刘平、常兆华、陈斌、张华、艾连中、朱亦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朱亦鸣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刘宝林、许键、魏国亮、朱亦鸣、朱钰方、艾连中、豆斌林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张华、常兆华、朱亦鸣、郑时有

上海领军人才:张华、李毅、杨茉、杨俊和、艾连中、张淑平、朱亦鸣、郑时有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彭滟、陈麟

国家级教学名师:华泽钊

国家级教学团队:热工教学团队(2009年获评,团队带头人杨茉)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19个国家级平台和51个省部级平台;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截至2018年11月,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课程44门。学校持续推进专业国际认证、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等,2013年在国内首个以纯本土专业通过德国工科专业权威认证ASIIN认证;截至2019年6月,学校共有9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7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证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编辑出版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印刷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中美合作)、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证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现代出版印刷实验中心、能源动力工程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企业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学、建筑环境学、光学信息技术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沪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卓越工程2.0一流专业发展计划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卓越医工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上海高校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民艺产品传承复兴与创新转化工作室

上海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柯蒂斯迪亚兹(Diaz)音乐工作室、王水泊影视动画工作室

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评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农业学。

学生培养

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上海市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

学校在2004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17年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4年-2017年,学生先后获得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冠军等国内外1000余项赛事的奖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2篇。

学校确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全程化、全覆盖的“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创业实验班和创业管理第二专业,同时,作为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首批四家受理点之一,累计培育146个项目,成活率近62.3%,获得了一大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及全国性大奖。

2018年,上海理工大学推出师生学术共同体交流计划,为学生随导师出境交流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每位教师到境外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时,最多可以带4名学生,学校为每名教师和学生提供最高1万元经费资助。

世界排名

2022年,上海理工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排名第1201+名。

2023年,US NEWS上海理工大学世界排名 901。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7月,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共建“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开展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1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ASIIN合作成立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国际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和标准。在电子商务领域,参与联合国有关网上争议解决文件的起草工作。学校与英国精密测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中德环境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中心”,与美国Keysight公司共建“上海理工大学—Keysight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共建“超网络研究(中国)中心”,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莫斯科大学共建太赫兹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工业4.0孵化器——弗劳恩霍夫协会IPK、IPA、IKTS研究所推进共建智能制造国际实验室,引进海外院士团队启动大飞机增材制造项目建设,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与车辆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双硕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学校将优秀历史建筑群改造成沪江国际文化园。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7年,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上海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为运营实体。2009年由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组成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2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单位共建“上海市技术服务联盟”;在上海市杨浦区、宝山区和奉贤区,浙江省温州、武义、义乌、萧山、桐乡、宁波,江苏省启东、武进、宜兴、太仓、如皋、苏州、张家港,安徽省蚌埠、芜湖,湖南省长沙等地,分别建立了技术转移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创新分基地。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已开展了800多项技术开发、转移等项目,合作伙伴近500家企业,合作地区遍及全国20个省市。

2021年,学校与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共建“两院三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与松江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学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银慧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9月30日,学校与法国波尔多综合理工学院签署国际合作协议。11月11日,“克拉玛依碳和”与学校签约成立“绿色数据中心研究院”。

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东方脑血管创新俱乐部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

2023年4月17日,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双方共同签订了《上海理工大学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合作备忘录》以及《上海理工大学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学生交换项目协议》。

附属医院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附属学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幼稚园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杨浦少云中学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

上海理工大学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
序号
类别
名称
所属学院
负责人
1
国家级平台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光电学院
王亚刚
2
国家工程实验室
分子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工程实验室
版艺学院
蔡锦达
3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4
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光电学院
张大伟
5
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太赫兹精准生物医学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光电学院
朱亦鸣
6
国家基础科学中心
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基础科学中心
光电学院
朱亦鸣
7
国家粮食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粮食产业(城市粮油保障)技术创新中心
医食学院
管骁
8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
光电学院
庄松林
9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
能动学院
张华
10
民政部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医食学院
喻洪流
1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用光学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学院
张学典
1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传播科学重点实验室
版艺学院
蔡锦达
13
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
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
版艺学院
蔡锦达
14
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可信数字版权生态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版艺学院
施勇勤
15
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精密磨削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械学院
李郝林
16
机械工业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能动学院
张华
17
机械工业汽车底盘机械零部件强度与可靠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机械学院
郑松林
18
机械工业数控机床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械学院
丁晓红
19
机械工业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光电学院
庄松林
20
机械工业煤(气)高效燃烧与超低排放重点实验室
环建学院
张道方
21
机械工业厂房大空间健康环境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环建学院
王昕
43
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
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光电学院
朱亦鸣
22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医食学院
宋成利
23
光学仪器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光电学院
张大伟
24
新闻出版总署工程研究中心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
版艺学院
蔡锦达
25
上海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极端光学制造与检测工程研究中心
光电学院
张大伟
26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粉末冶金汽车材料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材料学院
薛裕华
27
上海数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学院
李郝林
28
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食学院
喻洪流
29
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食学院
艾连中
30
上海介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食学院
程云章
31
上海食品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食学院
徐斐
32
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光电学院
张大伟
33
上海市高性能医疗器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学院
刘平
34
省部级平台
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市生物物质成药性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理学院
张淑平
35
上海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光电学院
张大伟
36
上海市LED器件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光电学院
戴博
37
上海市低温生物医学技术服务平台
医食学院
刘宝林
38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可靠性评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机械学院
郑松林
39
上海市军民融合基地
超精密光学制造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光电学院
张大伟
40
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类脑光子芯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光电学院
顾敏
41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光电学院
张大伟
42
上海市肿瘤能量治疗技术与器械协同创新中心
医食学院
刘宝林
44
交通运输部研发中心
卫生防疫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能动学院
张华
45
省部级文科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基于互联网+的上海创新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管理学院
吴忠
46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
管理学院
魏景赋
47
“十三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
“十三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民政事业殡葬研究方向)
管理学院
鲁虹 [306]

学校设有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研究生院、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上海增材制造航空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增材制造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虚拟制造技术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医疗器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医工交叉研究生院),另设有高性能计算中心、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中心、康复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数十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截至2017年5月,学校获批参与建设5个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分别与5家企业联合共建。

2023年6月12日,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成立。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微创医疗器械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共建)
产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
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与上海西派埃自动化仪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建)
先进光学制造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与上海光和光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功能性黄酒先进酿造技术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与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科研成果

学校承担和参与多项“973”、“863”和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学校具备以“军工三证”为主的军工科研资质体系。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06年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研发设计创意);2009年成为首批11家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之一;在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中,被科技部、教育部评价为A类(优秀)科技园,在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排名第六。

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当中纵向科研到款经费达到 1.335亿元,连续4年突破亿元大关,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6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12项。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57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69余项;ESI高被引论文63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2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排名第6,技术转移中心全国排名第7,科研经费和发明专利长期名列全国高校50强。在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中,学校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以全国第21名,上海市第2名的成绩获评优秀。

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0项,同比增长20%。其中近三年引进的教师(含博士后)贡献了54项,占比达到60%。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除军工路主馆(湛恩纪念图书馆)外,还有军工路1100号校区分馆、军工路南校区分馆和复兴路校区分馆(中英国际学院图书馆)。截至2015年12月,馆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118318册,订购现期中文期刊913多种、外文期刊24种;馆藏纸质图书近148万册,电子图书749万种;订购中外文各类数据库47种;自建学校硕博论文数据库1个。文献语种包括中、英、法、德、俄、日。

学术期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1979年创刊。学报主要报道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机械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传媒出版科学以及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成果。期刊被CAAJScopusCAJCED、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数据库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荣获1999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1999年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首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3年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2016年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


创办时间
1906年
所属地区
上海市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二本/艺术类二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252
优势专业
编辑出版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学校特色
-
学校官网
https://www.usst.edu.cn
学校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上海理工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