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
学院始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直属院系所10个,附属医院18所(含筹),开设10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6个;有专任教师713人、专职科研人员15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高级职称573人;有在校学生1096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77人,硕士研究生3338人,本科生4149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6个直属院系,开设10个本科专业。
直属院系: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
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底,学院有专任教师713人、专职科研人员153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高级职称573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100余人;获国家杰出教学奖1人,上海市教育功臣2人,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7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上海市模范教师1人,上海市育才奖25人,宝钢奖教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人,宝钢奖教金优秀教师奖55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支,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2支。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专职)、段树民(双聘)、杨雄里(专职)、葛均波(专职)、金力(专职)、徐国良(专职)、樊嘉(专职)、黄荷凤(双聘)、马兰(专职)、贺福初(兼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专职)、闻玉梅(专职)、顾玉东(专职)、周良辅(专职)、陆道培(兼职)
国家级教学团队:医学微生物教学团队、细胞与分子医学教学团队等
国家杰出教学奖:闻玉梅
上海市教育功臣:闻玉梅等
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闻玉梅等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医)、临床医学、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
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工程、公共卫生、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重点学科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上海高峰学科建设计划3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4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个,教育部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基础医学、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药物设计学、人脑解剖与影像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医学微生物学、妇产科学B、内科学A、儿科护理学等
教学成果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出版本科代表性主编教材41本,其中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3本。
附属医院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附属医院18所(含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4个。
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院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
国家卫健委(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卫生部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技术重点实验室、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重点实验室、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脑功能重塑及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20年8月26日,在第十八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上,学院共有15个项目获奖,其中,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成果推广奖2项。
奖项名称 | 获奖机构 | 领衔 人员 | 获奖项目 |
---|---|---|---|
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许剑民 | 规范化的结直肠癌全过程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
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赵晨 | 致盲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机制研究与干预新策略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丁小强 | 急性肾损伤防治理论和技术创新与推广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吕迁洲 | 精细化全天候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曾蒙苏 | 小和微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系统影像学研究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楼文晖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董智慧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度肢体缺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马昕 | 足踝部复杂畸形的功能矫形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陈亮 | 脑胶质瘤分子特征可视化的创新研究及应用 |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李凯 | 儿童难治性脉管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 |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卢水华 | 结核感染免疫诊断分层解决方案 |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徐秀 | 社区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适宜技术推广 |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王春生 | 胸主动脉病变的病程进展早期预警及诊疗规范研究 |
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迟放鲁 | 开口型人工耳蜗电极的应用及推广 |
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姜建元 | 基于国人解剖学研究的腰椎退变性疾病诊疗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
合作交流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境外47所院校开展了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合作院校遍布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奥地利等;开设多个面向外国留学生招生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其中以2008年开设的MBBS全英语授课临床医学六年制本科专业为特色,该项目是中国国内顶尖高校中最早开设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在读医科专业外国留学生共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