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上海财大或上财(SUFE),位于上海市,学校由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1921年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占地812.9亩,共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另外两个校区分别为中山北一路校区和昆山路校区。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23年9月,在校生为19483人,从学生分类看,全日制本科生8040人,硕士生7226人,博士生1408人,留学生334人。专职教师968人,正高级256人,副高级372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28个学院(系),截至2023年9月,共开设4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学科门类。
学院名称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会计学院 | 金融学院 | 商学院 |
人文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数学学院 | 数字经济系 |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统计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 法学院 |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 | 体育教学部 | 终身教育学院 | 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 |
匡时书院 | 创业学院 |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 上海发展研究院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 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 | 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 |
学位类别 |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
---|---|
经济学 | 经济学☆(020101) |
经济统计学☆(020102) | |
财政学*☆(020201K) | |
税收学☆(020202) | |
金融学* (020301K) | |
金融工程*(020302) | |
保险学☆(保险精算)(020303) | |
投资学☆(020304) | |
信用管理*(020306T) | |
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 | |
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 |
工程管理*(120103)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120104) | |
工商管理*★(120201K) | |
市场营销☆(120202) | |
会计学*☆(120203K) | |
财务管理☆(120204) | |
国际商务*(120205) | |
人力资源管理*(120206) | |
公共事业管理*(120401) | |
行政管理☆(120402) | |
劳动与社会保障☆(120403) | |
土地资源管理*(120404) | |
物流管理+(120601) | |
电子商务☆(120801) | |
旅游管理+(120901K) | |
法学 | 法学*☆(030101K) |
社会学(030301) |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050103) |
英语*(050201) | |
日语(050207) | |
商务英语☆(050262) | |
新闻学☆(050301) |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 |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 | |
统计学*☆(071201) | |
应用统计学*(071202)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080910T) |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080910T) | |
参考资料: [87]备注:截至2023年9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其他备注:(1)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标***”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3)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4)标“*”为已停招专业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专职教师968人,正高级256人,副高级372人。
会计学本科教学团队 | 财政学本科教学团队 |
金融学教学团队 | 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 |
姓名 | 现职/原职 |
---|---|
郭秉文 | 中国现代大学之父、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兼分设上海商科大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该校第一任校长。为了纪念郭秉文先生,勉励优秀学子,徐芝韵女士在上海财经大学等校设立了“郭秉文奖学金”。 |
马寅初 | 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该校第一任教务主任。 |
顾毓琇 |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任上海商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 |
吴保丰 | 国立交通大学校长,早年留学密歇根大学,曾任上海商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 |
何炳松 |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早年留学普林斯顿大学,曾任上海商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
孟宪承 | 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教育家,早年留学欧美,归国早期曾在该校任职 |
杨开道 | 华中农业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第一位留美归国的农村社会学博士,曾任该校合作系主任。 |
叶元龙 | 重庆大学校长,早年留学美、英、法三国,曾任该校教授。 |
应成一 | 复旦大学教务长,社会学家,曾任该校教授。 |
凌舒谟 | 中国公学教务长、美国伊诺大学博士,曾任该校教务长。 |
黄炎培 | 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上海商科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 |
刘攻芸 | 中央银行行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博士,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史量才 | 报业巨子,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孙冶方 | 解放后上财首任校长,以他命名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公认的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
姚耐 | 上海财经大学前身上海财经学院的灵魂人物,解放后至80年代长期担任该校的校长。 |
钱王倬 | 国学大师,曾任国立上海商学院训导长。 |
刘仲藜 | 财政部部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该校校董会名誉主席。 |
金炳华 |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宣部副部长,曾任该校校长、党委书记。 |
高强 | 卫生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该校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 |
袁孟超 |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曾任该校教授 |
安绍芸 | 中国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会计师、新中国首位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官员,该校教授。 |
潘序伦 |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曾任该校会计系主任和教务主任。 |
胡明复 | 哈佛大学数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曾任该校教授, |
周有光 | 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早年研读经济学,曾任该校教授。 |
娄尔行 | 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
向哲浚 | 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法学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该校教授。 |
胡寄窗 | 早年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史学奠基人,该校教授。 |
金国宝 | 1924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统计学奠基人,该校教授。 |
梅汝和 | 早年留学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中国市场营销学奠基人,该校教授。 |
朱君毅 | 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教育心理学系首任系主任,曾任该校教授。 |
许本怡 | 早年留学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原金陵大学经济系主任,该校教授。 |
谢树森 | 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原圣约翰大学经济系主任,该校教授。 |
薛仲三 | 早年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系,对中国统计科学和军事医学作出卓越贡献。 |
彭信威 | 中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著有《中国货币史》等,1934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该校教授。 |
张尧庭 | 著名统计学家,对在中国推广经济学数量方法在实证中的应用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该校教授。 |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含培育)4个,财政部重点二级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二级学科6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6个,上海高校高峰学科2个。入选首批国家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济学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类别 | 名称 |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应用经济学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培育) |
上海市重点学科 | 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财政部重点学科 | 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 |
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 | 理论经济学、统计学 |
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 | 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上海高校高峰学科 | ||类高峰学科:理论经济学 IV类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 |
参考资料: 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 |
类别 | 学科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哲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4年1月) |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国际中文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审计 |
备注: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 |
学科排名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被评为A(全国2%-5%),统计学被评为A-(全国5%-10%),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B+(全国10%-20%)。
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19年5月9日公布的数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商学(Economics & Busines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双双进入ESI全球前1%。
在2019 U.S.News全球最好大学学科排名中,经济学与商学位列全球第156;在2018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统计学位列全球51-75,金融学位列全球76-100,经济学位列全球101-150;在荷兰蒂尔堡大学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科研排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金融学排名、美国杨百翰大学全球会计学排名中,相关学科已进入或接近全球前100。
教学建设
通识教育
上海财经大学于2014年全面启动通识教育,开设7大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语言与跨文化沟通、经典阅读与历史文化传承、哲学思辨与伦理规范、艺术修养与运动健康、经济分析与数学思维、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和社会分析与公民素养。该校将拓宽招生口径,原则上按照院系招生,今后将逐步过渡到按学科门类招生。此外,2014级入学学生转专业比例将有较大幅度提升,且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学期都有转专业机会。
实验班
上海财经大学已开设金融实验班、公共管理实验班、数理经济实验班、英美法班等。实验班聘请海内外一流教授授课、采取全新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教育,经过第一、第二学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经济学、英语水平应达到申请美国一流大学金融学博士项目的标准。实验班的优秀学生将获得国际杰出教授亲笔推荐,赴海外名校留学深造。
硕博连读
学校每年会从校内外广大考生中,选拨具有研究潜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扎实的数学、经济学、英语功底者进入硕博连读项目,为他们提供国际顶尖的博士课程体系和高水平海归师资,定期举办专题讨论和学术讲座,与海外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会计学院硕博连读生迄今已有11届,培养模式和国际顶尖大学逐渐接轨。在进入博士阶段之前,强化研究功底的训练,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研究文献的阅读;进入博士阶段后,将在一年内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另外两年撰写博士论文。经济学院自2005年参照北美前20名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博士项目启动了“硕博连读”项目,建立起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合作交流
学校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23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大学、科研机构签约了合作协议,包括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日本一桥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科研、教师交流、博士培养、学生互换、海外学习和实习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教学成果
截止至2013年,学校拥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与管理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育基地;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8门。
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 |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实验区 |
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 |
货币银行学 | 会计学 | 政治经济学 | 财政学 |
市场营销学 | 成本会计 | 管理会计 |
货币银行学 | 会计学 | 财政学 | 政治经济学 | 统计学 |
大学体育 | 市场营销学 | 税收学 | 社会统计学 | 成本会计 |
国际贸易学 | 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 产业经济学 | 国际投资学 | 战略管理 |
管理会计 | 国际金融 | 统计预测与决策 | 经济法概论 | 保险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资本论》选读 | 金融计量学 | 时间序列分析 | 中级财务会计 |
计量经济学 | 投资学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高雅艺术进校园”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上海大学生民乐艺术实践基地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首批项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项目:“经济学与商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胡关亮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经完善后发表于中国最顶尖的经济期刊《经济研究》首篇 |
研究生在全球顶尖的学术期刊Accounting Review、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期刊发表论文 |
本科生徐晓宇应邀赴美参加国际金融管理协会年会并宣读自己的研究论文 |
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 |
Enactus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总冠军 |
千村调查项目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及中央政治局领导重要批示 |
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上海赛区最高分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
全球商业精英挑战赛中国区冠军 |
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
全国税务精英挑战赛冠军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
托福考试全球状元 |
全国高校菁英营销大赛冠军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
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冠军 |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社会评价
全国毕业生毕业5年薪酬排行榜(民间排行),上海财经大学位列第3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62位。
2023年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家汉办基地,1个最高人民法院基地,4个上海高校智库,1个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建设项目,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1个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1个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IV类高峰学科研究项目,另设有数十个校级科研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家汉办基地: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
最高人民法院基地: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会计改革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
上海高校智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院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基地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王洪卫工作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赵晓雷工作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胡怡建工作室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财分中心
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上财分基地
上海高校IV类高峰学科项目: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
学校科研机构:财经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经济学与中国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数据科学与统计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建)、三农研究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等
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上海财经大学、杨浦区政府、上海市科委于2006年联合发起设立)。
科研成果
自2009年至2013年四年,学校师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ccounting Review以及国际权威和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18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发文97篇。
根据荷兰蒂尔堡大学发布的“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在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论文发表,位居大中华区第1名,亚洲第6名,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波士顿学院等并列世界第69名。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学校主编的学术期刊有《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财经高教研究》、《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及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设有公共经济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金融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栏目。
《外国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79年1月,是由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全国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期刊主要刊登企业管理类论文,主要栏目包括“创业研究”、“创新研究”、“公司治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研究”、“公司财务”、 “跨国经营”等。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10月,是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具有人文气息的财经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经济学前沿》(简称FEC)是教育部于2006年发起创立的双向匿名同行审稿英文季刊。FEC刊发经济学各个方向的理论性、实证性论文,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及其他新兴、发展中或转型经济相关的论文。期刊覆盖全球630家机构订阅用户,并被美国EconLit(经济学文献数据库), ESCI, Google, RePEc, SCOPUS等海内外十多家检索机构收录,获评“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