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2850亩,建筑面积近7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4.8亿元,馆藏图书达256余万册,数字资源量1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8个,各类型特藏文献27000余册(件);设有23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开设7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9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开设7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授予学位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
文学院 | 文学 | |
文学 | ||
艺术学 |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历史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学 | |
文化产业管理 | 管理学 | |
法学与社会学院 | 法学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法学 | |
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 | 管理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日语 | 文学 | |
翻译 | 文学 | |
商务英语 | 文学 |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应用统计学 | 理学 | |
金融数学 | 经济学 |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 | 理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自动化 | 工学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理学 |
应用化学 | 理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
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
人工智能 | 工学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教育学 |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
音乐学院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教育科学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 | |
教育学 | 教育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理学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学前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文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国土与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 管理学 | |
土地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学 | |
地理科学 | 理学 | |
电子商务学院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
食品与药品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制药工程 | 工学 |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 工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00余人。教师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称号200余人次。
省级教学团队: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基础物理教学团队、中国文学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前教育理论教研室、美术学系、中国史教研、生物教学教法教研室、新闻系、戏剧影视文学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基础英语教研室、物理学系、工商管理系、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旅游管理系、小学教育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等
类别 | 名录 |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王利亚 |
全国优秀教师 | 时明德 |
全国模范教师 | 潘留占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马录芳、曹玉涛 |
省优秀专家 | 时明德、张瑞玲、王利亚 |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王文参、王建国、李虎、湛贵成、吉保明、马录芳、冯勋、傅玉琴、刘广臻、王伟周、周明华、梁留科、程金龙、李虎、冯恒强、彭枫、曹玉涛、潘留占、张瑞玲、刘继保 |
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 刘恒、毛阳光、湛贵成、马艳霞、秦永超、赵邦屯、马录、冯勋、刘广臻、李正学、冯恒强、赵国清、曹玉涛、张永新 |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省级特色骨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省级特色骨干学科:旅游管理
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
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旅游管理、教育学原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2个、精品课程3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6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2门、省级本科一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项目6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个、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5个。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物理学、电子商务、音乐表演、旅游管理、学前教育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程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学名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语言学导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小学全科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音乐学、化学、物理学、体育教育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商务、音乐表演、旅游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戏剧影视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表演
省级线上一流课程:教育心理学、语言学导论
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西餐服务技能实训、有机化学、电动力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组合数学
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生物化学、文化学概论、光学、旅游学概论、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3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2篇;开创小学全科教师招生培养的“洛阳模式”,在全省推广;连续九年获得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三年来,学生在亚运会、全运会、全国大运会中共获得7枚金牌,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00余项,省级奖励1400余项。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名称 |
---|---|---|
乡村幼儿园“天地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研究 | 杜燕红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高等学校旅游管理学科建设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梁留科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2+1+1 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宋文献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翻译特色人才培养研究 | 陆志国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聂淑媛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张瑞玲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40余个。
类别 | 名称 | |
---|---|---|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
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 ||
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 ||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 意大利研究中心 | |
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 | 中原地区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 | |
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
河南省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红枣资源利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冷水鱼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无机非金属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功能性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黄河中下游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 绿色无机保温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纳米生物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
河南省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枣属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研究中心、研究院 | 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 ||
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 | ||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 | ||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智慧城市国际联合实验室 |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传统音乐、民俗、唐三彩研究基地 |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出版著作19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400余篇,获国家专利3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2项。
“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获批科研项目资助经费6480余万元;获得科研成果奖励580余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3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教师出版著作29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65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183篇,在国家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0多篇;申请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153项。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所在院系 |
---|---|---|---|
梁留科 | 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国土与旅游学院 |
高贵现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模式创新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商学院 |
王敏光 | 先秦道家个体性思想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陆志国 | 社会学视角下的茅盾文学翻译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外国语学院 |
周明华 | 河洛古都体育文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体育学院 |
王秀萍 | 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礼乐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 音乐学院 |
李志晓 | 河洛·颜子兮(舞蹈编导) |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 | 音乐学院 |
李亚 | 马街书会上的说书人——河南民间说唱艺人影像志(摄影) |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 | 文学院 |
鲍军涛 | 风干的记忆系列组画(水粉画) |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 | 美术学院 |
李文杰 | 最大化接收工件总利益的在线排序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数学科学学院 |
査正邦 | 密码函数的差分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 面上项目 | 数学科学学院 |
王华敏 | 基于微分包含的脉冲忆阻时滞网络周期解的研究与应用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数学科学学院 |
王天银 | 量子电子合同签署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面上项目 | 数学科学学院 |
杨海峰 | 外场中里德堡原子电离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李 瑞 | 硅烯中晶格缺陷的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丁超亮 | 超短脉冲光束的相关函数构建及其统计光学特性研究 | 面上项目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赵国清 | 阿尔文波对太阳和行星际空间射电辐射过程的影响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刘广臻 | 富功能识别位和框架动态性MOFs荧光材料的构筑及传感性能 | 面上项目 | 化学化工学院 |
贾世杰 | 基于虚拟社区的移动流媒体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信息技术学院 |
张永新 | 多特征驱动的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信息技术学院 |
林 晓 | 融合目标感知与对比度的图像和视频显著性检测技术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信息技术学院 |
秦建华 | 金属-有机框架固载离子液体对无机含氧阴离子污染物的分离/富集 | 联合基金项目 | 化学化工学院 |
王 凡 | 三氯生对黄河鲤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的研究 | 联合基金项目 | 生命科学学院 |
史明艳 | 长链非编码RNA在牛FAPs细胞成纤维/成脂诱导分化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 联合基金项目 | 生命科学学院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书刊197万册,电子图书1656520种,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等33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与国家图书馆通过Internet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为洛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物按学科设置栏目,另有“休闲文化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河洛文化研究”、 “中国古典解释学”、“女性文学研究”、“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专栏,并有“学术平台”刊载精彩短论;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世界图书》1991年第8期专题文献将该刊列入“我国社会科学常用期刊”;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全文收入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有关网络传播。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大学、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办学、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互换、教师访学进修、科学联合研究等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签署对外合作交流协议30余项。2005年学校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