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 Studie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公共关系专业是关于如何有效倾听、协调多元利益相关者诉求,以专业的传播管理、价值观管理推动企业行为管理,建设良好组织声誉形象的学科。
公共关系学专业主要研究企业公众形象的维护、同组织或个人的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进行企业的品牌推广、活动策划、对外联络、危机处理等。例如:企业网络新闻稿的撰写和发布,品牌广告的运作和推广,内部年会、对外商会等企业活动的策划,企业危机的应急处理和形象重塑等。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别:公共管理类
中文名称:公共关系学
外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 Studies
专业代码:120409(T)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介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领域高级专业人才,力求满足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社会沟通与国际传播过程中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价值整合、多元关系维护的高度需求。公共关系专业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以“公共传播”与“传播运营”为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与职业操守。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以及各种媒体、公司(咨询/数据/传播/营销/公关等)、行业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中从事新闻发言人、公共外交、传播战略管理、危机传播管理、组织文化与形象传播等运营和服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中国传媒大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拥有广泛的人文和社会学知识;较好的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管理学和广告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组织对公关人才的需求。学生要求掌握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理解现代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沟通艺术。(阳光高考)
公共关系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简单的说就是社会组织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主要学习如何通过传播、沟通、协调等手段来影响公众,塑造组织形象,包括公关调査、信息传播、媒介联络、专题活动、危机处理、CIS策划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掌握如何恰当的传递信息;如何掌握管理方面的技巧;如何撰写和创造一些可观看的材料;如何进行一些策略规划并解决实际际问题。
课程体系
《公共关系与社会》《公共管理学》《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传播》《国际公共关系》《媒体应用》《大数据舆情分析与危机管理》《公共政策》《企业社会责任》。
主要课程:公共关系与社会、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危机公关实务、国际公关、媒体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传播。(中国传媒大学)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调查、传播管理、活动策划、文化建设、品牌推广、对外联络、危机公关。
考研方向
新闻传播学、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
相似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
开设院校
院校名称 | 推荐指数 | 专业满意度 | |||
---|---|---|---|---|---|
综合情况 | 办学条件 | 教学质量 | 就业 |
中国传媒大学 | - | 4.2 (18人) | 4.2 (18人) | 4.1 (17人) | 3.9 (14人)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 | 4.5 (54人) | 4.3 (54人) | 4.3 (52人) | 3.7 (49人) |
东华大学 | - | 4.7 (10人) | 4.7 (10人) | 4.7 (10人) | 4.6 (10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5.0 (6人) | 4.4 (25人) | 4.1 (25人) | 4.3 (25人) | 4.5 (25人)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2.9 (15人) | 3.1 (14人) | 2.9 (14人) | 3.3 (14人) |
南昌大学 | - | 3.8 (65人) | 3.6 (65人) | 3.5 (63人) | 3.4 (59人) |
海南大学 | - | 4.2 (153人) | 3.7 (154人) | 3.6 (148人) | 3.9 (144人) |
西南大学 | 4.7 (20人) | 4.2 (51人) | 4.2 (51人) | 4.1 (49人) | 3.8 (41人) |
宜宾学院 | 4.9 (8人) | 3.0 (5人) | 2.9 (8人) | 2.8 (6人) | 3.5 (4人) |
大理大学 | 4.6 (68人) | 4.4 (127人) | 4.1 (128人) | 4.1 (121人) | 3.7 (122人) |
广西财经学院 | 5.0 (12人) | 3.2 (6人) | 2.5 (6人) | 2.8 (6人) | 2.7 (6人) |
浙江传媒学院 | 4.7 (43人) | 4.0 (74人) | 3.7 (74人) | 3.7 (70人) | 3.9 (70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5.0 (18人) | 4.3 (51人) | 4.3 (51人) | 4.4 (48人) | 4.1 (45人) |
广州南方学院 | 4.5 (51人) | 4.3 (246人) | 4.1 (247人) | 4.1 (245人) | 4.0 (241人) |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 - | - | - | - | - |
广州新华学院 | 4.7 (21人) | 4.5 (55人) | 4.5 (55人) | 4.5 (52人) | 4.4 (45人) |
贵州师范学院 | - | - | - | - | - |
山东管理学院 | - | - | - | - | - |